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五章 我們一定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五章 我們一定行

只是他的如意算盤沒有得逞,他剛要轉身瀟灑離去就被張海老鷹抓小雞一般抓住了。

“別走!就指望你是盤菜呢。”

沒奈何萬峰只好留下來和古董們推杯換盞。

其實連杯盞都沒有,他只能和這些人大眼瞪小眼。

萬峰像一朵小白花置身於古蹟之中一樣坐在一群中年摳腳大漢中間,表情遲緩楚楚可憐彷彿待宰羔羊。

這幾個人在窪後都是多少有點威望的人,張海把這些人找來這是要幹什麼?

與上一次張海找萬峰諸平被轟到外屋不同,這一次諸平竟然也獲得了一個位置。

張海開始致開場辭:“我先說說今天我把大家找來的目的,咱們將威大隊在勇士公社是最窮的大隊之一,而我們窪後小隊又是將威大隊裡最窮的小隊之一,僅僅比土地面的最少的周家要強一點。我覺得要過上好日子就不能全指望那一畝三分地,我們得自己想想辦法,現在呢上邊的政策出現了一些鬆動,有點鼓勵農村人自己尋找出路的意思,我們決定做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家說說我們該乾點什麼?”

冷場,沒有人發言。

不是他們不好意思說,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麼。

張海見無人發言只好唱獨角戲:“前幾天我問一位能人,他給我們出了幾個注意,今天是和大家商量一下。”

萬峰嚇了一條,自己這就成功升級為能人了?不過回頭一想自己確實是能人。

“他給我們出了個開磚瓦廠的主意,我這兩天在農村信用社跑貸款,公社挺支援我們開隊辦企業,已經答應給我們三千元的貸款,這兩天貸款就會下來,但我心裡老是感覺不踏實,這可是三千塊呀!就找大家來群策群力商量一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有了具體的投資專案,這一回到會者就踴躍發言了。

你一句他兩句,吐沫星子在燈光下飛舞,什麼雲山霧罩的話都飛出來了。

萬峰聽得昏昏欲睡,這樣的會議把他叫來幹什麼?這和他有關係嗎?

這些人雖然胡言亂語的半個小時,但總得來說對磚瓦廠的態度還是很積極的。

於是接下來就進入把理論變成實踐的階段。

“外甥!主意是你出的,你說說咱這磚瓦廠該怎麼具體實施?”

上下眼皮像一對偷情狗男女一樣黏在一起的萬峰猛然聽到這麼一句,眼皮戀戀不捨地分開了。

“啊?為什麼問我?”

“我們都沒幹過磚瓦廠,主意是你出的不問你問誰?”

這嗑嘮的,好像我幹過一樣。

萬峰當然沒開過磚瓦廠,不過他上一世當過拉磚裝卸工,幹過水泥裝卸工,對磚瓦廠的工作程式倒是不陌生。

“首先需要選一塊合適的場地,水泥磚瓦方面倒是沒什麼特殊的要求,有一個可以遮風的廠房和一塊平整的場地就可以。但是紅磚場地還是有要求的,最低磚窯附近得有充足的粘土地吧?總不能隔著好幾裡地去取土吧。”

“這不是問題,場地我心裡已經有地方了,明天上午我們就去現場看看。”

哎呀我去!還有明天上午?老子一個星期就放一天假容易嗎?這顯然是要被擠佔呀。

“硬體條件除場地外還要有配套的道路,你總不能有了產品卻運不出去吧。”

八零年別說農村,就是省一級的公路很多都是沙土的,農村裡就更沒什麼像樣的公路了。

窪後這地方又地處偏僻,北方是hn方西方都是山丘,有是只是當時只能走馬車的田間路。

這種路用馬車小規模運輸倒是沒什麼問題,若是有機動車,冬天還好說,夏秋就是問題了。

“路到時候再說,不行可以修,你還是先說說磚瓦廠需要的裝置吧。”

裝置這問題要說起來話就長了。

粘土燒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期,在華夏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手工制作方法倒是沒多少技術含量,但是產量就是問題了。

粘土磚燒結是一方面,磚坯的壓制晾乾也是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的就是產量。

要想產量上去,機械化是必需要走的道路,用手製作磚坯那可完犢子了。

北遼當時是國內的重工業省,幾乎國內能生產出的機械設備北遼省都有,當然會有制磚設備廠。

至於水泥磚瓦就不能再買了,一個是預算不夠,再一個是當時不一定有製造這種機械的。

用製作紅磚水坯的機械制造水泥磚似乎有些行不通。

水泥磚是2010全國正式禁止粘土磚後才走上歷史舞臺的,那些裝置現在還不知在哪裡睡大覺呢?

那麼就只能靠模具手工制造了。

“首先需要壓制水坯的裝置,咱們省內一定有廠家,難度是找到這些廠家的所在城市,然後把裝置買回來。”

張海眨巴眼睛想了一下:“我記得東單市好像就有這樣的工廠,我聽機械廠的採購員講過。”

東丹市離紅崖四百離地,在北遼省的最東南角,對面就是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c縣。

“那就儘快落實,這是燒結紅磚需要的裝置。水泥磚瓦咱們暫時就只能靠手工模具生產了,先期水泥磚瓦的銷量不會太大,憑手工模具足以應付了,等銷路開了需求上來了咱們再想辦法,至於模具咱們公社機械廠或者孤山公社機械廠都能設計加工生產,但我估計需要關係。”

勇士公社機械廠的產品是老式錘片粉碎機和三相異步電動機,一個鄉鎮企業能生產這些東西在當時也算是比較有檔次的工廠了,生產幾套磚瓦模具應該不是問題,關鍵是人家肯不肯做。

大概的方針策略制訂下來後,這事兒就算是定了,下面要做的就看張海的工作能力了。

“外甥!你說咱們開磚瓦廠能行嗎?咱們縣可是有好幾個磚瓦廠的。”有人還是顯得信心不足提出了疑問。

當時的紅崖縣確實有幾個磚廠,尤其以紅崖縣以西的高陽磚廠最為有名,這疑問提得也不是沒有道理。

“為什麼不行?別人都行我們就不行?我就不信!磚瓦是農村必需的用品,一兩個磚廠根本就滿足不了紅崖縣這麼大市場的需求,為什麼高陽的磚廠會那麼紅火?就是因為沒有競爭對手,所以,只要我們的產品質量保證就不愁沒有市場,一定會供不應求的,我們一定行!”

萬峰的話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