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8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1章 市場支撐企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91章 市場支撐企業

Mot60除了發動機是採購自國外的,其他的基本上都國產化了。

Mot60採購的是螺旋槳發動機。

現在民航客機大多都使用渦扇發動機了,螺旋槳發動機在一般人眼裡面,就屬於落後時代的產物。

實際上,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面來講,沒有落後不落後的問題,主要講合適不合適。

難道,半個世紀前就研發出來的技術,到了現在,就直接不用了?

這顯然不可能啊!

實際上,百年前的技術,在現在依舊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國內能夠生產螺旋槳發動機嗎?

自然是可以的。

既然國內能夠產,為什麼不用國產發動機?

一個是因為國產的發動機在經濟性上面不行,另外還有一點就是,Mot60需要拿到歐美的適航證。

米國是當今世界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外加上米國的航空工業現在屬於全球第一,自然的也就造成其在航空領域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沒有人家的適航證,其他國家根本就不認可Mot60飛機的質量。

Mot60倒是順利的拿到了歐美適航證,之後又是拿到了其他國家的適航證。

可以在全球絕大部分國家的機場進行降落。

如果沒有取得人家的適航證,就不能夠在人家的機場降落。

不能在人家機場進行降落,那對於航司來講,自己買這飛機來做什麼?

Mot60在國際上面的訂單,也是不少的,有百餘架。

除了Mot60之外,Mot90飛機也是取得了歐美的適航證。

歐美現在對支線航空市場,已經看不上了,而是主攻幹線客機市場。

支線航空市場的競爭太激烈了,全球範圍內,有好些家公司都能夠造支線客機。

桑巴的西巴航空工業,加大拿的龐迪巴以及千島的千島航空工業,還有西牙班等等。

反正能夠生產支線客機的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不少!

可是,現在全球範圍,能夠生產幹線客機的航空製造公司,就只有三家:波音、麥道以及空客。

當然了,前聯盟也是能夠生產幹線客機的,而且還生產了全球最大的運輸機安-225。

只不過現在北俄的民用航空飛機,基本上沒有人購買了。

價格是便宜,可使用性上面不好啊!

經常得要修。

要修就不說,可現在是售後服務基本上沒有辦法保障了。

產品質量差點沒有關係,用好的售後服務來彌補啊!

Mot90在海外的銷售量,就要差了很多,即使在價格上面,Mot90是有著優勢的。

可是,作為新入場的玩家,國外的航司對Mot90還沒有建立起來認可度。

認可度的建立,必須得要時間才行。

現在Mot90在國內航班大量的進行執飛,這無疑就是一個展示。

是騾子是馬,總是得要拉出來熘熘,看看效果。

西都墨塔飛機研發有限公司就和西都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就挨著一起的,兩家公司的內部,還有著一條大道相連。

那是專門為了過飛機而建起的大道。

在西都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是有一條飛機跑道的,可以起降大型民航客機和運輸機。

平時的時候,這條跑道,也是試驗機的起飛降落之地。

所以是試驗機,有不少不可預知的事情可能會發生,所以各種安全措施肯定不少。

比如說消防這塊,每次飛機降落的時候,都得要待命。

這次陳懷慶過來,自然不是為了Mot60和Mot90的。

兩款飛機都已經定型了。

現在主要的,就是生產和銷售的事情。

特別是銷售。

從墨塔汽車那邊是調來了一些精英銷售人員。

以前的時候,賣摩托車和汽車,現在來賣飛機。

國內銷售這塊,倒是不用太擔心,主要還是國際上面的銷售。

對於民眾來講,產品光是在國內賣得好,那是不夠的。

還得要在國外賣得好。

能夠賺外國人的錢,那肯定是好東西。

如此能夠反過來促進在國內的銷售。

只不過,能夠達成如此成就的企業,比較的少。

像是海爾和格力,這兩家企業在海外市場也賣得相當好。

人家屬於真的有技術,又是將產品質量給抓了起來。

陳懷慶這次過來,為的是大飛機!

是的,大飛機。

並不是民航大飛機,是大型運輸機。

大型運輸機在墨塔飛機立項時間在1988年的時候,是由陳懷慶直接干預下進行立項的專案。

當然,雖然說這是陳懷慶直接干預下進行立項的專案,但是也並不是說就亂干預的。

依舊的有著市場分析。

就華國而言,對於大型運輸機的需求,就將會達到100架以上。

另外,這款大型運輸機還可以作為民用運輸機進行。

就陳懷慶所知,以後快遞公司,可是紛紛的購買飛機,以加快高階快件的運送時效。

至於說將這款飛機給改成民航客機?

難度稍稍有著些大,或者說沒有必要。

民航客機別看是民用的,可是在技術標準上面,可是要比起運輸機高出太多了。

以追求安全、平穩、舒適為主。

就說這安全性吧,一下子就將很多航空製造企業給難住了。

製造一架大型客機容易嗎?

很容易。

只是讓飛機給飛起來的話,基本上有著些工業能力的國家,都能夠搞定。

可是,光是能夠飛起來不行啊!

製造出來民航客機,那麼自然是需要執飛航線的,不然的話,製造出來做什麼?

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嗎?

執飛航線的話,不僅僅在本國飛,還得要飛往國外。

要飛往國外,那麼就得要取得他國的適航證。

現在全球範圍,就看歐美。

人家掌握標準啊,將航空適航證的標準一再的提升,然後以此來打壓他國航空製造企業。

最終有次給玩砸了,把標準定得太高,然後自己都達不到。

其他國家本國航空市場小,必須得要拓展其他國家的航空市場,不然的話,飛機鉅額的研發費用,根本就收不回來。

而又是面對歐美不斷提高的航空標準,很多國家在發展航空工業上面,就逐漸的顯得有心無力了起來,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發展了。

投入和產出,完全就不成正比。

在這個時候,人們就會算上一筆賬,是否還要堅持下去。

大機率的,就是放棄掉了。

而華國不同,即使不依靠外部市場,光是國內市場,就能夠養活一家民航飛機制造企業。

像是Mot60和Mot90研發出來之後,迅速的就獲得了國內航司的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