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高齡巨星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9章:他可炒,老夫亦可炒!(求訂閱,求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49章:他可炒,老夫亦可炒!(求訂閱,求月票!)

在九月末,《那兔》第二季完美收官,李世信動漫工作室現在其實正在處於休假期。

嗶站那面已經獨家預定了第三季的播放權,朱佩琪正在帶著一群榮傳的年輕人計劃第三季的製作方案。

但是得到了李世信的指令之後,工作室的眾人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將自家老闆交代的事情執行了下去。

李世信這邊,隨著他的叫板,本來就已經如熱火烹油般沸騰的微博裡,再次激起了波瀾。

此時,因為李世信在一個多小時內十幾條怒噴林崗仁和阿去的微博,《雪線攀登》和《只要愛》兩部國慶檔電影主創撕逼的新聞,已經如信爺所願登上了微博熱搜。

而李世信的微博之內,也聚集了大量聞騷而來的吃瓜群眾。

這幾年林崗仁在內地發展,連續拍攝幾部高成本低質量的爛片其實已經敗壞了大陸觀眾的“路人緣”。在看到林崗仁之前接受採訪時“內地觀眾審美堪憂”的論調,許許多多的網友憤怒了。

可對於李世信“老夫不光說你是垃圾,還要證明給你看”的說法,很明顯吃瓜群眾們也是當笑話看。

李世信最新動態的評論區。

“沒看過《只要愛》,也沒看過《雪線攀登》,不太瞭解這兩部片子哪個好哪個次。不喜歡作品角色造型浮誇的林崗仁,但是對這個老頭也沒什麼好感。太狂了!”

“你說林崗仁也就說了,我們沒意見。但是你怎麼證明人家的電影拍得不行啊?難不成你還把電影按照你的方式再拍一遍嗎?搞笑來的吧!”

“信爺這一波牛逼確實吹的有點大,林崗仁有句話說的沒錯,電影是個很主觀的東西。你之砒霜我之仙草,除了票房這一點之外,能衡量一部片子好不好真的沒啥量化標準。如果真能證明兩個導演之間的差距,除非讓他們一通拍攝同一個題材甚至是同一個劇本故事。可是這怎麼可能?”

“完全搞不懂這個李世信怎麼這麼狂。之前關注了《只要愛》聽閨蜜說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然後回頭搜尋了一下關於這個老人的資訊。發現這就是個靠小成本電影和劇情片出名的老網紅和老藝術家。可見細膩的感情戲是他的長項,《雪線》是一部極限運動題材的電影,完全跟你的優勢無關吧?這不是憑空給人家落口實嗎?”

“完!默默的吃瓜了一個上午,本來覺得老頭說的太特麼對了。把我對於當下影視圈憋在心裡好久的話都精準的說出來了,很解氣。可是這老先生一句證明,算是完了。這場罵戰,估計最後會打到老頭自己的臉上。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算了算了,信爺消消氣......你有那時間給我們開個直播,請你家神仙姐姐出來給我們講講童話故事不香嗎?跟@華人導演林崗仁,@作家阿去這兩個貨生什麼氣啊!”

“前面的,神仙姐姐是什麼鬼?我之前好像聽過這個女孩講的睡前故事,他和這老人什麼關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相融的關係......”

“曹!我刀呢?聲音那麼好聽的神仙姐姐竟然是這個老頭的相好?老天沒長眼啊啊啊啊!”

“樓上的別衝動......神仙姐姐和信爺之間的關係...比你想象的還要再緊密一些。”

“難不成是父女?@華旗藝人李世信,岳父大人,小婿剛剛說話有些唐突,還望原諒則個!”

“樓上的請再冷靜,你比想象的還要再緊密一些。”

“......”

宿舍之中。

看著一群沙凋網友在自己的評論區裡又又又又又一次開始了,李世信無奈的撇了撇嘴角。

搞一波林崗仁,他是認真的。

電影雖然前期因為自己的騷操作把鬥手落下了水,宣傳確實不輸正常的電影宣發。但是自己的這一波操作,是不成系統的。

一部電影的宣發可不僅僅是上映前的宣傳,它更包括了電影放映期的造勢和炒作,說白了就是拍的好了有人吹,拍的不好有人吸引話題讓觀眾知道這部片子繼而拉高票房。

但是鬥手平臺,顯然不能完全的承擔這樣成體系的宣發攻勢。

林崗仁突然砰瓷兒自己,拿《只要愛》說事兒,李世信明白這也是一種為他自己作品的炒作行為。

而現在信爺的所作所為,秉承的......也正是這個流程!

你消費老夫,憑什麼就不能讓老夫也消費消費你丫挺的?

“寇可往,吾亦可往!”

深深的看了眼網友們大片大片的質疑和勸慰,李世信冷冷一笑。

默默的,他開啟了網頁,在知網上找到了那一份塵封已久的紀實通訊稿。

通訊稿的標題,叫做《一次不為人知的珠峰探險》!

通訊稿的原文不長,模湖的鉛字掃描圖片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

正如它的標題那樣,這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簡單到令人髮指。就連那僅有的兩張模湖的黑白照片配圖,也顯得平平無奇。

但隨著李世信的目光跟著這樣的簡單的行文和配圖慢慢移動,一副瑰麗磅礴,銘刻著征服天險,民族大義的壯闊畫卷,已經在李世信的腦海之中徐徐展開!

不知道過了多久,李世信放在桌子上的電話突兀的響起,打斷了他腦海中已經成型的構思。

電話是朱佩琪打來的。

“老闆,我們六十多個人緊急突擊,已經把所有我們知道的,符合你要求的影視片段資料蒐集完畢,發送到你的郵箱裡面了。”

“好。”

聽到這個,李世信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結束通話了電話。

此時,李世信的微博之中,隨著事件的發酵,評論區已經炸開了鍋。

深深的看了眼似乎已經有水軍介入,開始質疑自己人品對《只要愛》和自己以前作品進行抨擊的評論,李世信開啟了郵箱,將所有的影視片段畫面捋了一遍之後,默默的開啟了視頻剪輯軟體。

演員也好,導演也好,編劇也罷。

作為一個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十月一日時李世信觀看《雪線攀登》看的非常仔細。

出於對故事獨特的的敏感體質,《雪線》這部片子的脈絡,李世信的心裡門兒清。

其實這部電影,還真不能說壞到極致。

故事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作為一部商業片,該顧及到的東西他倒是都做出來了。

硬傷,是傷在了導演和編劇在拍攝過程中為了著重的突出幾個主演,強行加入的一些橋段和不必要的戲劇元素。

《雪線》原本的故事是怎麼樣的?

故事一開頭,說的就是中國登山隊的第一次朱峰攀登。

在攀登朱峰的過程中,由十人組成的攀登隊遭遇雪崩。隊伍中的攝影師方五洲拼命救下了隊友曲松林,可手中的攝影機卻被雪浪沖走不見了蹤影。

雪崩過後,十人隊只剩下了方五洲,曲松林,傑布和身受重傷的老隊長四位倖存者。方五洲臨危受命,接替老隊長完成接下來的領導工作繼續向峰頂進發。

就這樣,三人接受了老隊長的命令,攀登上海拔八千五百米的第一臺階和八千六百八十米的第二臺階。面對一段三米高的光滑巖壁,方五洲和傑布搭起人梯,曲松林脫下登山靴,赤腳踩在隊友身上攀上了峰頂。

在峰頂三人升起了五星紅旗,宣告了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方五洲將紅旗塞進手電筒埋進雪裡,並帶回了一塊三葉蟲化石。

在平安返回營地之後,中國人從北坡登頂珠峰的訊息傳遍了全國。

此時的氣象學院裡,正在讀書的徐纓看到新聞之後心中暗喜,她是方五洲的愛人。在方五洲前往珠峰之前,答應過她在回來之後會向她表白。而這句表白,徐纓已經等待了很長時間。

不久,方五洲回到京城,在學校的圖書館找到了徐纓,並將此前在峰頂帶回來的化石送給了她。

可是還沒等他表白,同為登頂三人組的傑布就帶來了一個重要的訊息;蘇聯登山隊教練,方五洲等人的導師,日裡洛夫斯基來信。在信裡日曆洛夫斯基遺憾的表示,根據國際登山界的標準,證明登頂珠峰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在峰頂留下證物,二是在頂峰拍攝360影像。因為登山隊意外丟失了攝影機,丟失了影像證明,所以國際登山界並不認可這一次的登頂。

隨著這一盆冷水澆下來,登山隊解散。

方五洲,曲松林,傑布登頂三人組也各奔東西;曲松林調回了家鄉的登山訓練隊,傑布回到了老家放養,而方五洲則是被下放到了氣象學院。

登頂不被認可給方五洲留下了很大的陰影,他不去回答學員們為什麼登頂失敗的問題,對即將去蘇聯深造的徐纓表白也選擇了沉默。他把自己整個人封閉了起來,在學校裡燒起了鍋爐。

一轉眼,十三年過去了。

1973年,隨著登山技術的完備和科學的進步,國家決定重組登山隊攀登朱峰,舉行朱峰地區科學考察。方五洲收到體育局的來信,要求他在指定時間內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