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高齡巨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六五章:比比西的手段(四更求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六五章:比比西的手段(四更求月票!)

《入殮師》和《只要愛》兩部片子在競賽單元展映口碑大爆,讓李世信心裡繃著的弦兒著實松了一些。

按照電影節以往的規律,基本上觀眾評分能過9的,進入到評審環節就是穩了。

雖說電影節採取的是小評審團制度,但是至少競賽單元的出位上也得充分考慮“觀眾觀感”,還是表面上尊重觀眾意見的。

雖說在心中仍然覺得拿獎的機率不大,但是對於許久沒有在歐洲三大節上有建樹的中國影壇來說,能夠從競賽單元中脫穎而出,以電影長片的資格進入到獎項角逐,就算是落敗陪跑,影響力上也已經足夠過得去了。

說句不好聽的,對於李世信來說,這一次的電影節之行到目前為止,已經拿下了基本盤。

至少回國之後,不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說“國內風光,國際醬油”了。

就是帶著這種輕鬆的心情,李世信在接下來的兩天,和徐瀟一起接觸了幾家片商代表。

圍繞《只要愛》和《入殮師》和《伶》三部片子的國際發行事宜,展開了大規模的討價還價。

終於在電影節開始的第七天,運營和發行團隊和德國帕馬羅影視以及法國老牌影視發行公司MK2達成了交易。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根據交易協定,兩家影視公司分別以6500萬美元和8100美元的基本價格購入《只要愛》和《入殮師》兩部片子除中國區外所有國際電影市場的發行權。而如果兩部電影拿到包括銀熊獎在內的二級獎項,購買方根據現有收購價格補繳百分之三十。而若是拿到包括最佳導演,男女演員,劇本,或最佳長片獎在內的金熊獎一級獎項,則由購買方補繳協議價格的額外百分之八十。

至於《伶》......

兩家片商給出的報價,分別是十萬美元和十二萬美元。

這些國際片商一個個現實的很。

真正附和歐美市場口味的片子,他們可以給出很高的價格。但是對於觀眾興趣不大,不太可能在北美或歐洲這兩大電影市場賣起來的片子,不管是多有名的導演,都能給個十萬八萬的打發。

根據徐瀟所說的,《伶》的這個情況還算是好的。

此前一些不被歐美主流觀眾看好的,亞洲大卡司的電影,海外全版權售價可能就有1萬美金。

說句實話,這個價格都不夠跑一趟電影節的機票錢。

李世信嫌寒摻,面對這樣的報價,索性選擇不談了。

把版權留在自己手裡,趕明去參加個什麼東京,釜山這種二級電影節,倒時候拿個獎項再談發行權,它不香嗎?

隨著兩部片子的海外發行權敲定,李世信在電影節這邊攻城略地,兩部片子成為競賽單元黑馬,版權大賣的訊息,也終於隨著電影節上的國內媒體,傳回了國內。

國內影人參加國際電影節,一直是比較能夠牽動國內影迷的新聞。

特別是李世信這樣一個近兩年頗具話題性的導演和演員,這一次有望衝擊金熊獎,並在一直對華語電影不太友好的海外電影銷售市場上大放異彩,拿到了將近一點五億美元的收穫。

如潮般的相關報道,立刻登上了國內各大媒體的娛樂版。

微博。

李世信的微博評論區中。

“臥槽!信爺上了電影頻道的柏林電影節專題報道啦!”

“威武啊我的爺!看到娛樂星光電子週刊的報道,說是《入殮師》和《只要愛》兩部片子在電影節上火了啊!版權賣了一個多億美金,六批!”

“看到電影頻道專題過來的,老爺子牛逼!在柏林節競賽單元拿下了兩個9.0的評分,鐵定入圍評審環節,有希望衝擊金熊獎,為中國電影爭光了啊!”

“艹!本來因為三體第三部分生氣的我,看到信爺在國外裝逼到飛起,瞬間就特麼起不起來了啊!牛批了我的爺,再加把勁兒,捧兩個金熊回來啊!”

“靠靠靠靠靠靠!距離上一次華人導演和演員入圍金熊,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啊!國內的影人距離金熊獎最近的一次,還是在2007年呢啊!老頭加油!為國爭光!”

評論區中,透過各個渠道瞭解到李世信在柏林節動態的網友們,沸騰了!

不怪網友們原地精神高潮。

在以往的國際電影節中,華人導演和演員一直都是稀有物種。

即使是在經濟和軍事日益趕超老牌發達國家的今天,中國的文化輸出,也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

能夠在歐美影人掌握著絕對話語權的柏林節上看到國內影人大放異彩,無疑是一件讓影迷和吃瓜群眾都無比振奮的事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然而。

就在網友們紛紛湧入李世信的微博,帶著激動和期待,為李世信加油打氣的時候。

一條釋出油管平臺的影片,卻正在挑撥著全體油管國人使用者的神經!

那是一條由鸚國森賽影視釋出的新聞影片,影片的主角正是因兩部入圍影片成為電影節口碑黑馬而廣受關注的李世信!

油管。

那條剛剛上傳只有一個多小時的影片,此時已經收到了七萬多的播放量和五千多條的評論彈幕。

影片中,播放的是李世信接受採訪時的錄影和森賽影視新聞網記者的解說。

“在柏林電影節上,我們有幸採訪了知名華人導演李世信先生。”

“李先生今年已經六十八周歲,在他漫長的藝術生涯中,這還是他第一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際性質的電影盛會。”

“在面對我們的記著和攝像機鏡頭時,他顯得有些羞澀和慌張。直到我們告訴他,我們的採訪影片將只在國際平臺投放之後,他的緊張情緒才得到了緩解,並向我們敘述了一段他過去幾十年都未曾跟公眾媒體說起過的往事。”

“如果不是他這一次的吐露心扉,我也不會知道,原來這個才華橫溢的老人,有著那樣一段曲折的人生經歷。”

“在二十歲的時候,李捲入了那一場悲慘而又滅絕人性的浩劫之中。因為迫害,他不得不隱姓埋名幾十年,告別了他鍾愛的藝術事業。”

“直到3年前,病床上自覺時日無多的李才重新邁入自己的藝術之路,冒著被官方針對風險,將自己這麼多年的悲慘經歷,編寫進了兩部作品之中。相對於在本屆電影節上大放異彩的《只要愛》和《入殮師》,他那因為政治原因未能搬上熒幕的科幻文學作品《三體》和話劇作品《霸王別姬》,或許更能闡述這個才華橫溢的老人,前半生的動盪經歷......”

“賣國求榮!”“國賊可恥!”

“為了個人利益,如此抹黑祖國......可惡,可恥!”

隨著影片的畫外音介紹,以及畫面中面對採訪侃侃而談的李世信影像,觀看新聞的華人網友們......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