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橫掃三國的鐵血軍團最新章節列表 > 087垂簾聽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87垂簾聽政

崔烈的這番話一針見血,立刻獲得了其餘大臣的聲援,劉焉等人也再次隨聲附和。

除此之外,一直沒有發話的太尉楊賜也開口了,朗聲說道:“丁大人的事情,還是暫時先放一放吧,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大將軍難道就沒有一點過錯嗎?現在還是先把新皇登基的事情確立下來吧。”

何皇后見狀,也不想把事情搞大,同時對何進當著眾多大臣的面大打出手的事情感到很丟人,急忙接著楊賜的話茬,說道:“太尉大人說的沒錯,如今新皇未定,你們就在這裡爭執了起來,而且還大打出手,如果傳了出去,是不是有損你們朝廷重臣的身份?這裡是皇宮,不是商販吆喝的街市!丁大人是九卿之一,大將軍也位高權重,都是國之棟樑,今天這件事,就這樣算了,本宮不希望再有此類事件發生。袁術,立刻釋放丁大人,待國事商量完畢,再由廷尉府給出公決。”

袁術聽到後,不敢違背,立刻釋放了丁宮,並向丁宮賠禮道歉,然後走出了宮殿,站在外面守衛。

丁宮重新回到了座位,一屁股坐下去之後,兩隻眼睛卻在緊緊的盯著何進,嘴角上還露出了一抹笑容,似乎在向何進炫耀他的勝利。

何進卻氣得不輕,對於何皇后說出這番話來,也有些詫異,沒想到自己的妹妹不幫自己,反而去幫外人。

但是畢竟他的妹妹是皇后,他能有這樣的榮華富貴,也都是靠著妹妹這份姻親關係。如果鬧僵了,對自己反而沒什麼好處。

不過現在他已經是大將軍了,位高權重,如果真把自己惹急了,他不知道會幹出什麼事情來。

他拿出一方手帕,擦去了鼻子裡流出來的血,一臉恨意的看著丁宮,同時心中對何皇后也有些怨言。

片刻之間,大殿上鴉雀無聲。

嶽彥看準時機,朗聲說道:“如今先帝駕崩,國中無君,而張角領導的太平道又提前造反,將虎牢關以東的八州之地攪得天翻地覆,如果大臣再不齊心合力的話,大漢就會岌岌可危。值此內憂外患之際,我們這些大臣應該相互配合,齊心合力才對,而不是在這裡因為一點個人的意見而打鬧。至於立誰為新皇,這個一點都不難,自古以來都是長幼有序,應該立皇長子為新皇才對。雖然皇長子劉辯不過才九歲年紀,年紀有些小,可能無法臨朝親政,但皇后娘娘可以垂簾聽政,代替新皇行使權力。”

“垂簾聽政?”眾人都是一陣驚訝。

何進聽到這裡時,頓時又有了激情,自己雖然當不上輔政大臣,但垂簾聽政還是可以的,這樣一來,這權力還等於握在他們何家人的手裡。

於是,何進立刻朝袁隗使了一個眼色,袁隗會意,立刻站了起來,朗聲說道:“嶽將軍說的沒錯,垂簾聽政早有先例,呂太後、鄧太後都曾垂簾聽政過,一旦皇長子劉辯登基為帝,皇后娘娘就成為了皇太后,由皇太后垂簾聽政,確實可以解決新皇年幼,無法臨朝親政的事情,而且何皇后性行淑均,頗有才學,實在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司空袁逢、執金吾袁滂都隨聲附和著。

丁宮皺著眉頭,剛才他已經觸怒了何進,若不是嶽彥及時站出來幫他解圍,自己只怕已經被殺了。

雖然他也不怎麼同意讓何皇后這個女人來垂簾聽政,但總好過讓何進當輔政大臣吧。

但是他還是有一些擔心,畢竟何皇后是何進的妹妹,胳膊肘肯定不會向外拐,他擔心何皇后始終會和何進串通一氣,從而外戚專權。

於是,他想了片刻,立刻說道:“垂簾聽政不是不可以,但何皇后畢竟是個女流之輩,難免會感情用事,為了保險起見,應該再設立幾個輔政大臣,凡是遇到什麼國家大事,應該由何皇后和幾位輔政大臣一起商討決定才對。”

何進聽後,又狠狠的瞪了丁宮一眼,丁宮看見後,也不以為然,他深知何進不會放過自己,也不怕再一次得罪何進,危急到何進的利益。

“丁大人說的極是,只有這樣,才不知道國家出現什麼亂子,也至於讓大權旁落到一個人的手裡。我同意丁大人的看法。”太常劉焉始終是漢室宗親,自然會站在劉姓上面考慮,覺得丁宮的提議十分不錯,便立刻表態贊同,並向其他幾個人使眼色。

太僕趙岐、大鴻臚劉陶、宗正劉寬、大司農馬日磾、少府許相平日裡跟劉焉關係不錯,來往也十分密切,看到劉焉對自己使眼色後,立刻會意,當即隨聲附和了起來。

嶽彥也覺得丁宮的這個提議非常的好,立刻也隨聲附和了起來。緊接著,廷尉崔烈緊隨在嶽彥之後,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還是附議。然後是太尉楊賜、最後才是一直沒有發話的衛尉張溫、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北中郎將盧植四人。

何皇后見贊同丁宮意見的在多數,嶽彥也已經同意了,她也就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諸位大人的這個意見來執行吧。只是,在輔政大臣的選擇上,還需要再商討一下,由幾個人組成,誰來當最為合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嶽彥急忙接住話茬,率先說道:“啟稟皇后娘娘,微臣覺得,輔政大臣的人數宜多不宜少,應該多多益善,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商討國家大事,從而定下公論,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出現什麼紕漏。不若以朝中的三公九卿都為輔政大臣,遇事不決時,可以舉手進行表決,以人數多的一方為最佳公論,不知道可行否?”

不等何皇后開口,何進便反對道:“不行!輔政大臣的人數太多,凡事都舉手表決的話,只怕會拖延時間,辦事效率低下,,應該挑選出三四個人為輔政大臣,直接對皇后娘娘負責!”

“人數太多,未必就是壞事,大家集思廣益,發表不同看法,就是為了避免個人專權的事情出現,我倒是覺得嶽將軍的提議非常好。”丁宮立刻反駁道。

崔烈也立刻說道:“嶽將軍的提議確實不錯,三公九卿本來就是朝廷重臣,國之棟樑,而且國家大事全部都是由三公九卿進行執行,缺少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會出現問題,如今正值內憂外患之際,大家更應該齊心合力的為朝廷效力。三公九卿都出成為輔政大臣的話,會提高諸位大人的積極性,我十分贊同。”

其餘幾個人都位列九卿的人也都紛紛表示贊同,畢竟這樣一來,他們也都有輔政的份了,誰也不落下,自然不會反對。

倒是何進、袁隗、袁逢有些怨言,不想弄那麼多人。

何皇后見嶽彥朝自己使了一個眼色,便朗聲說道:“好了,這件事就按照嶽將軍說的去做吧。從此刻起,皇長子劉辯登基為帝,本宮以太后身份臨朝親政,三公九卿為輔政大臣,凡國家大事,都由三公九卿先進行公決之後,再呈現給本宮,本宮再加蓋玉璽,釋出聖旨,這樣一來,也可以避免出現什麼紕漏。如今是非常之時,就應該行非常之事。下面,諸位大臣再討論一下出兵平定太平道叛亂的事情吧。”

此話一落,一錘定音,何進、袁隗、袁逢也只能乾瞪眼。

隨後,就四支平叛大軍前往何處進行平定叛亂的事情,諸位大臣也進行了一番商討,而發言權最多的則是嶽彥、皇甫嵩、朱儁、盧植四人。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決定,由左將軍嶽彥出任平叛大軍的統帥,賜假節鉞,率領本部人馬由京畿出發,北上河內,然後從河內深入太平道造反的腹地冀州,進行平叛。

皇甫嵩、朱儁兩支軍隊則出軒轅關,進入潁川平定叛亂,而盧植則東出虎牢關,平定兗州、青州、徐州等地的叛亂。

隨後,嶽彥提出兵源不足,臨時在河內招募兵勇的事情,也獲得何皇后及三公九卿各位輔政大臣的同意。

而糧草、兵器、戰甲、車馬等戰爭物品的調撥,則在明天一日內發放到各軍,四支平叛大軍定在兩日後出兵。為了戰爭需要,眾人一致透過暫時不為劉宏發喪的決定,新皇即刻繼位,但登基大典暫不辦理,一切都等平定了叛亂之後才能實行。

但是之前確立的何皇后垂簾聽政,三公九卿為輔政大臣的事情,即刻生效,戰爭期間,所有在職官員,一律不得請辭,各負其責,每天都要到宣明殿裡處理公務,公決過後,由何皇后蓋上玉璽再頒下聖旨。

這樣一來,大將軍何進被排出了輔政大臣的外面,而所有事情都鹹決於三公九卿這些個輔政大臣,而眾多大臣又都以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太尉楊賜馬首是瞻,凡是國家大事商量完畢後,都由楊賜向何皇后進行報告,不知不覺中,楊賜反而成為了首輔。

這樣以公卿表決行事決定國家大事的獨特方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公允的作用,同時這樣的輔政方式,也讓本來打算告老還鄉的楊賜,又找回了當年從政的感覺,反而想在晚年再為朝廷效力一把。

之後,就丁宮和何進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的事情,由嶽彥提議,三公九卿進行表決,這件事就這樣算了,弄得何進也沒有一點脾氣。

朝議結束後,嶽彥被何皇后留了下來,其餘大臣紛紛離去。

何皇后帶著一絲狐疑的道:“剛才朝議的時候,你為什麼會提議三公九卿進行輔政,而不是你直接輔政呢?”

“皇后娘娘……哦不,應該叫太后娘娘才對。剛才的形勢你也看見了,你的哥哥何進一心想獨攬大權,他有袁氏相助,我只是一個人,就算提出來了,也未必能夠成功。而且我還要去平叛,不在京城,即使有了輔政大臣的身份,又有何用?不如讓三公九卿為輔政大臣,既能調集眾多大臣的積極性,也可以阻止何進攬權,何樂不為呢?”

“嗯,你說的很對。只要劉辯當上了皇帝,至於誰做輔政大臣,都無所謂,反正我們的目的達到了!”何太後道。

嶽彥道:“太后娘娘能這樣想,就對了。目前先穩定朝中局勢最為重要,三公九卿同時出任輔政大臣,由太后娘娘垂簾聽政,不至於大權旁落到何進的手中,這樣一來,一旦劉辯長大成人後,收回權力也很容易。如果落到了何進的手中,只怕想收回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太后娘娘,我後天就要出征了,我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內,太后娘娘凡事都可以依靠太尉楊賜,反倒是應該提防何進和袁氏的動作。”

“嗯,我知道了。只是,你這一走,也不知道會走多久,姐姐要是想你了怎麼辦?”

“姐姐,小別勝新歡,等我平叛歸來,到時候再好好的和姐姐纏綿,畢竟國事重要嘛!”

“雖然國事重要,但私事也很重要,反正你都要走了,今晚就留下來陪陪我吧!”

“今晚不行,我還要回到軍營進行整頓一番,明晚我再來陪姐姐如何?”

“那好吧。”

嶽彥離開皇宮之後,立刻回到了楊府,此時此刻,廷尉崔烈也在楊府中,和楊賜閒聊,見嶽彥從外面趕來,一進門便對崔烈道:“崔大人,今天朝議的事情,可能要讓你失望了,本來太尉大人是想告老還鄉的,但是不曾想今日朝議時,何皇后卻提出不準請辭的事情來……”

崔烈打斷了嶽彥的話:“嶽將軍,這件事你不必自責。如今三公九卿都成為了輔政大臣,這還多虧了你的提議,這樣一來,就直接將何進排在外面了,朝廷大事全部取決於三公九卿的商討,站在何進一方的袁氏估計也討不到什麼便宜。由太尉大人在,我們這些個輔政大臣就自然而然的把太尉大人當成主心骨了。即使我很想當太尉,但現階段是非常時期,一切都等平定了叛亂之後再說吧。”

嶽彥聽到崔烈如此說話,倒是感到很是欣慰,笑著說道:“崔大人頗有國士之風,令岳彥佩服。”

這時,一個家丁從外面走了進來,抱拳道:“啟稟大人,光祿勳丁宮丁大人在外求見!”

楊賜、崔烈、嶽彥都吃了一驚,異口同聲的道:“他來幹什麼?”

“不管來幹什麼,來者都是客,絕對不能怠慢了。把丁大人請到這裡來吧!”楊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