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軍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皆有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皆有怒

匹夫一怒尚且血濺五步,更何況如今當朝天子震怒。

自從毛驤在官糧一案上有很大的進展開始,朱老爺子的桌子上便多出了一份名單,一份記載著天下所有參與到這私吞官糧以販賣,巧立名目收賦稅的官員。

剛開始還僅僅只有十幾個人,其中還包括已經證實死亡的趙楚河,不過隨著毛驤錦衣衛調查的進度的延續,這份名單便開始大幅度的擴大。

從十幾人變成了整整一頁人,在到現在的整整兩頁,密密麻麻的人名寫在這兩張薄薄的紙上面。

從知府到知縣,從布政使到按察使這一個個人名讓朱元璋感到憤怒,極度的憤怒,他覺得自己被欺騙了,被這些自己委以重任示以信任的官吏所欺騙。

不過真正讓他點燃心頭怒火的還是最後的這幾個名字,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等等,六部主事官員自左右侍郎盡皆在列,尚書都有好幾個。

要知道在他去掉丞相一職以後便直接是六部負責天下,沒想到這盜賣官糧私徵賦稅一事竟然牽扯到了如此多的六部大臣,二品三品大員盡皆在列,這豈能不讓老朱心痛,不讓他心寒。

虧他將這些人任命為六部主事官員,讓其協助自己管理天下大事,可沒想到的是這些人竟然辜負自己的信任,貪汙成癮屢禁不止。

前朝因何而亡,除了對天下漢民的苛責之外,當朝官僚集體的腐敗成性,只顧自家榮華富貴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取百姓之財填自己腰包,簡直就是活生生的在喝人血,也正是這群貪官汙吏加劇了前朝滅亡的腳步。

他老朱自窮苦出身,從小便見不得這些貪腐之輩,今朝坐得龍椅披得龍袍更是下定了決心提倡清正廉潔,勒令天下各級官吏遵紀守法,廉政愛民。

不過他也知道這些話說出去也得有人聽才行,不然當面笑呵呵的背地裡另一套做法,那豈不是白費功夫。

所以朱元璋便將其從戰時就設立的校檢司委以監察天下的重任,首要的便是監督天下百官,要將他所提倡之事盡數推行下去。

可真要校檢司暗中觀察的時候才發現這天下何其糜爛,上下勾結官官相護無所不用其極,有些偏遠一點朝廷政令不及的地方更是惡劣不堪,一縣之長竟堪比土皇帝一般的存在,為所欲為為非作歹。

為此他又特地設立監察御史,負責天下十三道的官員清查,時不時的就要走訪地方明察暗訪一段時間。

當然了,這人各有別,監察御史也並非全都是清廉之人,所以已經發現有所受賄便嚴加處罰,輕則流放重責斬首。

然而就算是如此這天下還是貪汙不止禁之不絕,更是有膽大滔天之人在官糧賦稅上動了心思,中飽私囊無所不用其極,但是校檢司在查到這件事的時候卻沒有了下一步的進展,其調查進度收到了嚴重的阻礙,就算是有所猜測卻也並無真憑實據,一度讓朱元璋很是惱火,毛驤在那個時候沒少被老爺子罵。

可這終究不是毛驤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校檢司權力不夠,所以才有了現在的錦衣衛,而且當時的大明國策是攘外安邊,對付境內境外的敵對勢力,自然對這一份貪汙之事有所忍讓。

但現在邊境已定,剩下的不過是些纖芥之疾無須擔心,朱元璋這忍了多年的事終於要動手了,錦衣衛的成立便是他第一步棋,毛驤也不負他的期望,果真將這困擾了大明朝多年的貪汙一案調查的清清楚楚。

為此朱元璋親自籌劃準備,先是將幾位老將侯爵們分派各地以防變故,而後再暗名天下衛所加強戒備,以免國內出現動盪之時可以快速鎮壓。

隨後便是命令毛驤加緊搜查各部證據,將這官糧一案所涉人員全都揪出來一個也不要放過,並暗中通傳天下藩王,最後便是這一切的準備時間。

其實這籌劃準備蒐集證據一直持續到今年二月末的時間,老朱為了不打草驚蛇沒有盲目行動,而是通傳天下各地想約三月初二統一開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打就將其一網打盡,不留後患不留隱逆,同時行動也能讓那些人沒有防備,這樣才能保證沒有漏網之魚。

而就在今日,在天下錦衣衛各路藩王各部衛所公侯等人行動之日,他朱元璋也緊急召開了一次大朝會,其目的顯而易見,既然廟堂之下都開始了行動,那他這廟堂之上又豈能毫無動靜……

三月初二,南京城。

身為京師自然是天下匯聚之地,可現在身處京內的六部官吏卻不知道外界正進行著一場天大的風暴,正在瘋狂的席捲天下。

而他們還按照日常出班列席,該當值的當值,該辦公的辦公,知道大家都接到了朱元璋臨時朝會的訊息。

對於這種突然而來的朝會大多數官員都是習以為常的,當今天下的主人朱老爺子可是一個十分勤勞的人,秉燭批閱奏章都是稀鬆平常,經常有各部大臣被深夜喚至宮內商量事宜,所以大家對這一次的緊急朝會也並沒有什麼驚奇之處。

隨著百官在皇宮外匯聚,人齊了之後便由守門將軍開了宮門大家魚貫而入,匆匆的感到了朝會所在之地,大明紫禁城奉天殿。

可這些官吏按照品階入位站好以後等了半天卻發現皇帝老爺沒來,這倒是有些令他們奇怪了,以往只要是百官前腳站定後腳朱老爺子便出現上朝,可今日這是怎麼了,向來不曾有過偏差的聖上竟然不曾出現。

一時間朝堂之上眾人內心情緒不一,若不是明文規定朝堂之上禁止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話說不定這時候一眾大臣們早就聚在一起議論紛紛了。

召集百官自己卻不出現,不是朱元璋有什麼事耽擱了,而是他故意這樣做的,殿內這群官吏讓他憋了這麼多年的心頭怒火,又豈能輕易地放過他們。

先晾一晾他們,順便也讓自己醞釀醞釀,想一想怎麼將這怒火全都澆到這些貪官汙吏的腦袋上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