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軍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明邊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明邊患

為了大明下一代武人勳貴的培養,朱元璋也算是費勁了心思,最起碼也要保證不能再出現單壽那種一將無能累死千軍的情況出現。

勳貴子弟承襲父兄爵位,這代表的是大明對他們父兄功勳的肯定,是對那些為大明付出鮮血生命之人的褒獎。

雖說承襲之時軍職爵位遞減,世襲罔替的勳貴少之又少,但是這高出普通人不知多少層的出身便已經說明了一切。

所以老一輩的用命去拼,換回來下一代的安樂享福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誰人不是媽生爹養的,總不能讓那些連戰場殺人都沒見過的新兵蛋子去統領大軍吧。

沒見到那五百人的剿匪都出問題了,所以這複試半俸等等限制規定就是為了讓那些打算濫竽充數的勳貴子弟都警惕起來,最起碼不會出現臨陣脫逃擾亂軍心的事情發生,不然不僅丟了的是他們父兄的臉面,連帶著大明軍方的臉面也不好看的。

面對這樣的規定,怨言肯定是有的,但沒有哪個白痴敢說出這樣的話來,縱使是在自己家中也絕對滅有這樣的膽子,誰知道家裡的哪些人是不是錦衣衛的眼線暗探,誰知道第二天這句話會不會就傳到皇上的耳朵裡去,所以還是緊閉尊口少說為妙。

以免禍從口出飛來不幸,大不了就是在心裡咒罵一番,這樣不也挺好的,不過現實還是要認命的,朱元璋陛下的詔令可從來沒有開玩笑一說。

朝令夕改更是沒有的事情,所以為了日後不必要的麻煩,這些個往日悠悠逛逛的勳貴子弟都開始忙活起來,尤其是那些臨近入職的勳貴子弟,更是瘋一般開始適應,就算心裡在時難受也要強忍著。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抱一抱佛腳也能多增加一份底氣不是,總好過當著眾多人的面被罷黜官職來的強吧……

這一條詔令讓目前有些自危的武人集團又活躍了起來,最起碼現在看起來皇帝陛下還沒有繼續動怒的意思,不過朱元璋殺人的步伐可從來沒有停止過,每天都有送出金陵城的屍體,但確實已經和京城這邊的勳貴們沒什麼關係了,大多數都是地方衛所和南北兩地邊疆的罪犯押送京城處斬。

如此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轉眼之間便到了一年歲末之時,這一年裡大明沒有因為失去一個兩個國公一堆勳貴而發生什麼變化。

北地的蒙元人,西邊的蠻夷和雲貴的土著都沒有鬧出什麼亂子,北邊有朱棣震著,現在誰人不知道北邊燕王的名頭,這幾年來朱棣帶兵出征作戰殺伐,早就在北地邊境闖下了諾大的名聲。

西邊自然有當地戍卒鎮守,況且還有兩個都司在,一時半夥也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敢出來搗亂,尤其是那幾個汗國之中各個內亂不已,自己都打個沒玩,哪還有什麼功夫來撩撥大明的虎鬚。

而且還有不少國度想要藉助大明的力量,但是朱元璋卻一概回絕了這種事情,嚴禁西北邊軍隨意摻和到他國內政。

倒不是大明沒有這種能力,而是朱元璋明白一個只知道強硬拼殺的國家不會有什麼長遠的結果,明與蒙元是世仇之敵,但那些汗國早就跟蒙元之間的關係沒多少了,大明沒有必要再多樹立一些敵人出來。

要知道明帝國的動向世人也看在眼中,如果隨意參與到他國內政干涉兵事,這相當於大明有意對西北動手,這種訊號可萬萬要不得,一個不慎便是讓西北各部重新統一的結果,那對大明而言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一盤散沙的敵人是最好應對的,怕就怕凝成了一團同心協力的敵人,所以既是為了讓大明鋒芒不那麼銳利,又是不廢刀兵而讓西北邊防安定穩固。

這種兩全其美的事情哪個皇帝不願意做,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所以西北等地相安無事才是最好的局面。

至於南方山林當中的那些個蠻夷土著到是頗有些令人厭煩,明事理的土司還能和大明溝通,臣服於大明之下。

可有一部分偏偏腦子就像是缺根線一樣,總是心中毛毛躁躁的不安分,這一次大明派兵打服了他們,沒過了多久這股勁下去了,那肯定又是想方設法的復叛又跳出來搗亂,讓雲貴兩地的治理頗有些難度。

不過好在有沐春在,這小子承繼其父西平侯的爵位,和那些三流子弟可不是一類人,自小和他的父親沐英披甲上陣,殺敵斬將作戰經驗豐富。

尤其是朱元璋命令沐英鎮守雲南等地之後,更是對南地蠻夷土著有著不小的認知,對付那些個降而復叛,再降再叛反覆無常之人頗有一些手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待還不是一味的殺而後快以血震懾,發而是恩威並施雷霆雨露皆有,讓敵人心悅誠服永世不變,如此雖然那些令人心煩的瘊子還有不少,但相比在這現任西平侯的鎮壓處理下定能早日全都劃為大明的子民,也能加大對雲貴等地的治理和開發。

三邊問題解決了到是除掉了朱元璋心頭一個難題,可是大明有問題可不僅僅是這三邊,沿海等地的倭寇更是心腹之患。

所以才有了海禁的制度,嚴禁明人出海行商,也嚴禁外國商人從海陸入明,為的就是讓倭寇失去立足之本。

可這種事情根本上就是屢禁不止,總有一些野心之人想法設法的謀求利慾,更有那些個數典忘祖之輩和倭寇攪在了一起殺戮大明人,其行之惡令人髮指。

但朱元璋本人也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海禁只能治標卻並不治本,縱使大明水師也不弱卻仍然力有未逮。

總不可能讓水師無時無刻的都在沿海地段巡邏吧,這根本就是不顯示的方法,而倭寇那邊就不一樣了,有明人做內應,更有隱秘的落腳點,燒殺搶掠一處便轉移換一個地方,讓大明水師也很難找到他們的蹤跡。

所以這倭寇越發的張狂,朱元璋每次看到沿海被騷擾的軍報都覺得一陣煩悶,卻也沒有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