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軍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五十九章 人頭落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五十九章 人頭落地

國公之爵,與國同休。

敕封的時候聖旨上說的好聽,可現實呢,卻仍然是大明皇帝隨後可棄隨手可拋的東西。

大明開國六國公,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

這六人除了常茂是因為其父常遇春的過人功績受封的爵位以外,其餘的哪個不是天下有名之人。

韓國公立李善長以唯一一個文官的身份位列開國六公之一,足以證明其對大明的貢獻和個人的能力。

其餘四位國公包括先死的常遇春,這五位均是能征善戰之將帥,攻城略地如火一般的常十萬,中軍統帥排程無雙的徐天德,驍勇善戰忠志無暇的李文忠,還有縝密慎行不懼艱苦的鄧伯顏和文武雙全悍不畏死的馮國勝。

此六人能成為大明開國之六位國公,靠的是功績是他們的才幹和能力,也奠定了大明勳爵之中國公為最的基礎。

大明無異姓之王,這是朱元璋開國便定下的規矩。

當然了,也並非沒有破例的時候,朝臣功勞才幹之士身故受封時可酌情加爵,這也才有了異姓王的冠位。

不過想要活著封王,那在大明朝是絕對不可能的一件事,最起碼在朱元璋這裡是百分之百不會破這個例。

王爺這等爵位只能是朱姓皇族子弟,其他外人一概不得擅封,此乃皇明祖訓之上所言,為後世皇帝所遵。

那麼也就是說,在大明做官升爵,到了國公的位子便是定點了,再加也就是太子太師,太子太傅等等殊榮,有名而無實的東西,純粹就是好聽而已,哪有國公這般威風大器。

而傅友德為了這國公之位拼了這麼多年,從投身朱元璋開始,到如今數十年的浴血拼殺南征北戰,刀斧加身箭簇遍體都未曾倒下。

他為的是什麼,不就是一個大明國公這等最高的殊榮稱呼嗎。

終於在征伐雲貴梁王之時,他如願以償的因功封爵,號穎國公,是為大明當朝為數不多的公爵之一。

那時已經先後病故三位國公,傅友德之上還有幾人,但也在不久之後接連身故,等到了洪武二十年以後,大明朝還活著的國公也就剩下傅友德,馮勝,湯和,常茂四人了。

其中常茂本身根本不是和其他三人同輩,算起來就算是都為國公也先天矮了一層。

而馮勝則是因為征伐納哈出時被朱元璋算計,也就是為了給藍玉開道硬生生的砍了馮勝一刀,將這位沙場老將手中的所有兵權都剝奪了乾淨,而付出的代價不過是和他同級的常茂罷了。

至於老好人湯和,這位信國公算是大明朝各位勳爵臣工當中的明白人,什麼都不爭,什麼也不搶,朱元璋交代多少事便做多少事,不慌不忙穩妥為主,不擅權不越位,本本分分的做自己的國公,直到請辭告老為止。

那麼之後,整個大明朝堂上論勳爵之尊貴,便屬穎國公傅友德為最了,接下來次位才是資歷更老卻被奪權的宋國公馮勝。

其餘文武百官之中最多也就是侯爵之位,還以武官為多數,文官少數,畢竟這是大明開國之初的封爵,武人佔多數乃最正常不過的事。

如此時候,傅友德已經是武人一系的首位無疑,但他自己清楚的很,這是陛下為了將來太子登基之後做準備,沒有了最初的六公支撐,大明需要一個承前啟後的國公來維持局面。

傅友德很清楚這件事,但是他沒有半點排斥的意思。

一來這是皇帝的安排,朱元璋的脾氣性格他很清楚,忤逆皇帝的人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其二便是傅友德本身就很滿足了,國公之位夢寐以求的已經到手,大明朝不需要也不允許他再繼續建立功勳了,如果真要統兵作戰立下大功,那國公之上還能是什麼,沒有哪個皇帝會做出這等不利朝局之事,除非大明局勢已經到了不可逆轉的地步。

所以安心養老的傅友德樂呵呵的做好自己穩定朝局的作用,一面給下一代的藍玉讓路,一面撐住大明此時的門面,只等將來二世皇帝朱標太子登基以後,他就能舒舒服服的徹底在穎國公府養老到死了。

可惜啊,天下之事沒有事事如意,太子朱標意外病故,讓朝堂之上的局勢頓時變得模糊不清起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好在朱元璋當機立斷沒有猶豫的定下了下一位儲君繼承人,皇太孫朱允炆。

如此一來本應地位可能有變的藍玉又堅實了,但傅友德卻覺得事情沒有這般簡單,也許是他的錯覺,也許是大明朝的變化。

而事情果真如此,三人請奏一句祥查,便讓權傾一時威震朝野的涼國公藍玉身死族滅,更是牽連數萬人。

那這為的是什麼,一手操盤此事的朱元璋清楚,旁觀整局的傅友德也猜出了些許。

也正是他猜出了一部分,才讓他越發的擔心,越發的覺得身邊寒意逼人,前路茫茫無光。

而今夜的冬宴便是爆發的時候,當朱元璋站在他的面前說話的那一刻開始,傅友德就知道自己的末路即將要來臨了。

也許今夜只是一個提醒,也許朱元璋還會留著他一段時間,也許有很多種結果,但傅友德卻不是一個聽之任之束手待斃的人。

他掙扎不過朱元璋,因為一個國公在高也高不過大明一國之主,但是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來結束這一切。

當他把手中的兩個錦盒扔到朱元璋的面前時,兩顆血淋淋的人頭翻滾而出,一直滾到朱元璋的腳下。

文臣一系見此血腥之狀頓時變色,有的人甚至乾嘔不止,因為他們看得清楚,這兩個徐血糊糊的人頭正是傅友德兩個兒子的人頭。

就連坐在首位的朱元璋都神色為之一變,因為他根本就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一幕,也完全沒有想到傅友德居然會如此激烈的反應。

是啊,你不是說我的兒子有藐視皇權的意思嗎,那好,我就親自殺掉給你,一個不夠便兩個奉上。

傅友德就是這麼想的,如果兩個還不夠,那再加上一個大明穎國公的人頭應該就足夠了吧。

沒有猶豫,沒有多餘的廢話,只有那冷漠的目光,傅友德橫刀自刎於大明皇宮冬宴之上,於滿朝文武百官之前,於大明皇帝朱元璋的龍案之下。

他的人頭在鋒利的刀刃下齊斷落地,在紅色的地毯上翻滾著。

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殿前的白雪,也染紅了大明的江山。

這一年,對於大明而言是血腥的一年,人頭滾滾性命幾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