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軍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四章 一些準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零四章 一些準備

當然了,朱元璋雖然說是即死亦無悔。

但這也不過是他心中的感嘆罷了,到沒有非要現在就必須去死的狀態。

畢竟儲君是交出了自己滿意的答卷,但朱元璋所要留給朱允炆的可不僅僅只有這些而已。

他既然能為朱標準備藍玉等武人勳貴作為武之一脈的底蘊,能將解縉貶黜民間作為朱標將來的朝中文首。

那自然也有為朱允炆所準備的人手。

如齊泰黃子澄之流,他們是朱允炆自己所招募的心腹,這不在朱元璋的考慮當中,也並無什麼干涉的意願。

但老朱自己卻仍然有不一樣的打算。

既要保證他所留下的後手不會出現臣強主弱的局面,也要讓兩方能夠真正的協力通合,讓朱允炆得到強大而臂助,進而使大明江山屹立不倒盛世萬年。

而朱元璋所留下的這些人當中,屬武官一系之中,自然是要以徵西將軍長興侯耿炳文為首,以及耿炳文的副手,武定侯郭英二人為主。

此二人一個是天下擅守之將,一個則是少有的悍勇之士,一主一從,一正一副,足以應對一切。

耿炳文此時雖然已是六十餘歲的高齡,但也正是如此,才讓朱元璋最為放心。

其父耿君用原本就是朱元璋嫡系人馬中的嫡系人馬,只是在與張士誠的作戰當中被破城陷入力戰身亡。

而耿炳文也正是在那以後接替了自己父親的職位,接管了他父親的軍隊,成為了朱元璋麾下的心腹大將。

更是屢屢擊敗朱元璋當時唯二的兩個對手之一,張士誠。

後來更是跟隨徐達,常遇春等名將四處征伐,如汴梁,大同,陝西等重地均有其征伐的身影。

而且耿炳文是徹徹底底的朱元璋一系,跟什麼淮西權貴等等朝廷上那些派系完全沒有任何的關係。

就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都或多或少有幾分派系的影子在他們身上,這畢竟是自己難以磨滅的出身問題。

可耿炳文沒有這方面的估計,從他隨父起義入軍中征戰,便是一直在朱元璋得的麾下,也一直是朱元璋最嫡系的那一隻直屬親信部隊。

更加上耿炳文此人天生穩重,性情敦厚,堪為朱元璋麾下眾多將帥之中最沉穩的一位。

但這是優點的同時也正是他的缺點,其沉穩之行比鄧愈都更甚,但卻沒有鄧愈一般的心性和更多的銳意。

所謂沉穩有餘而進取不足,做不到總覽全域性的地步,也自然而然達不到徐達常遇春等人的高度。

可恰恰因此,朱元璋才足以放心的把他留給自己的皇長孫,作為朱允炆登基之後大明戰將當中的第一人。

而郭英,更不用多提了。

時常被朱元璋稱為郭四渾人,隨其兄長郭興一同投奔朱元璋,更是在早期為朱元璋的貼身侍衛,負責朱元璋的起居人身安全問題。

如此重要的職位,如果不是真正值得信賴的人,何以交給郭英擔任。

也正是因為他擔任貼身侍衛,便足以說明郭英的勇武能夠完美地勝任這一職責。

如果說大明眾將帥勳貴當中挑選出最能打的一批,那論到馬上為戰,常遇春,王弼,傅友德,乃至徐達都能算的上不錯的。

而論到步戰之強,那這些人一對一還真的少有能是郭英的對手,從這一點便足以肯定其身手不俗。

後來可能朱元璋覺得把這樣一個悍勇之人放在自己身邊頗有些大材小用了,便讓郭英也上陣殺敵,獨領一軍。

郭英果然不負其所望,很快的便習得騎射之道,雖然比其本身的步戰能力稍顯遜色,但也足以應對天下八成戰將。

再加上郭英本人悍勇無雙,每每攻城拔地均是身先士卒,歷經大大小小五百餘戰,身上刀槍劍戟流矢飛箭之傷不下七十餘處,便足以在眾多將帥當中傲立一方。

而且他和朱元璋還是親家,其同胞妹妹便是朱元璋的寧妃,兩人之間的關係比其他將帥更為親密一些。

所以朱元璋亦是放心將他作為朱允炆的幫手留到了現在,而且還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後再加以封賞,徹底讓耿炳文和郭英兩人坐實朝廷武人一系之首的位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另一方面,在文臣上。

朱元璋原本還是想要讓解縉回京的,可思前想後再三確定,還是不打算更變當初的十年之約。

要知道最初解縉是他留給自己兒子朱標的,兩人之間也頗為投契,可卻因為解縉這恃才傲物剛愎耿直的秉性,使得朱元璋覺得他不太適合過早的出現在大明朝堂上。

或許是因為保護,或許是因為磨練磨練他的性子,讓解縉留下一個十年的緩衝期,也好讓他打磨自己的脾性,更好的輔佐朱標。

然而世事難料,懿文太子朱標病逝,使得朱元璋原本準備的計劃都要推翻重來。

解縉自然也被耽擱了,再加上本來十年之期便未至,更是漸漸地將其拋在了腦後,轉而一心對付藍玉等人去了。

直到後來又想起時,也就覺得解縉不再適合,遂將其放棄,留待朱允炆將來自己做出選擇便是。

隨後朱元璋便又給朱允炆物色了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也就是目前在四川布政司漢中府做教授的方孝孺。

此人父親原本便是朝廷官吏,可當初‘空印案’鬧得滿城風雨,朱元璋是大為震怒。

這一怒之下免不了要牽連甚多,方孝孺的老父方克勤,便是這被牽連甚多當中的一員。

不過方孝孺也並沒有因此說什麼記恨大明朝廷,記恨朱元璋一說,反倒十分尊重朝廷的判決,更是認為禮法不可逾越,自己的父親死得其所。

後來朱元璋把他下方到漢中教書,等的就是自己百年之後,再將其提拔回京,作為皇長孫朱允炆的一大助力。

那時朱元璋便已是看中了他的才學,也看中了他的人品德行,認為方孝孺是足以擔當輔政朝臣之人,自然是作為他留給朱允炆的倚重人選之一。

而現在,朱元璋突然昏迷方才甦醒,正是準備要動用這些後手的時候,也會到了不得不動用的時候。

因為朱元璋也不能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會死,也許是明天,也許是後天。

趁著現在難得的清醒過來,當要做好一切準備,將這些年他所暗中佈下的手段等等全都一應實施,為將來皇長孫朱允炆登基做好充足的準備。

是的,朱元璋已經做足了準備,也做好了迎接死亡的那一刻。

現在的他在見到這一個月來朱允炆的表現之後,心中早就沒有了什麼遺憾,只需要在最後將他做應當做的全都做完,便可以安然的與世長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