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軍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休

事情出現了分歧點,這樣就沒有辦法按照原先的計劃繼續進行,那麼不僅是齊泰這邊聯絡葛誠的問題上要出現遲滯,就連黃子澄都覺得那已經發派下去送往北平燕王府的聖旨是不是要先追回來再說,免得朝廷這裡出現不相符的事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萬一天子真的被魏國公徐輝祖等人給說服了,那麼前後詔書的駁逆相反,這簡直是天子在扇自己的耳光啊,到時候讓各路藩王怎麼看,讓天下臣民們怎麼看,無形之中就是對皇權威嚴的一次消弱,還是朱允炆自己動手的結果。

所以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快商討出這關於放還燕王府三位世子的問題,到底是按照原先商定的執行,還是朱允炆轉變想法,決定繼續扣留三位世子,相信魏國公徐輝祖的諫言,在手裡保留一份針對朱棣的人質。

可無奈的是,現在正反兩方,黃子澄這邊三人和徐輝祖李景隆那邊了兩人基本上呈持平的狀態,誰也沒有辦法真正的說服對方,那就更加不會徹底讓陛下徹底決定下來,所以整件事情就這樣懸而不決,一直僵持著。

但如此沒有徹底定下基調的處理問題,才是朝廷商議的大計,這樣拖拖拉拉的行事風格,根本就沒有辦法治理好一個諾大的帝國,且十分對朝政天下大局不利,甚至還會影響到更多更多的事情,可不是簡簡單單的那一點。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可不是什麼開玩笑的話,大明天下之地廣寬縱,其中恆錯交接之事何其多,真以為朱棣的上請文書只關乎於北平燕王府一家嗎,這裡面牽扯到的東西可不是一件兩件啊。

然而事情依舊是沒有能夠真正下定結論,反正徐輝祖就是聯合李景隆,咬死了諫言說不能放回燕王府三世子,不然就是平添給朱棣自由之身,毫無威脅把柄的朝廷肯定壓不住那個在北平做大的燕王。

黃子澄等人自然是極力的反對,雙方羅列出種種證據原因,各有各的說**調,但最根本的思想決策卻是怎麼也不可能這般輕易就被對方說服的。

別提此時因為葛誠之事而改變想法的齊泰,但是作為三心腹之首的黃子澄,他所認準的事情又豈是真的畏懼世襲國公府的,縱使徐輝祖李景隆兩家祖上再怎麼輝煌謠言,那也是他們祖上父輩的功績,和這一代人還有著差距,黃子澄自然是無需太過在乎。

如此下來,最後犯愁的可就是當今大明天子朱允炆了。

一面是和自己理念相同能力不俗的心腹重臣,且這還是三人頭一回如此堅定地站在了一條陣線上。

另一面則是和朱允炆必須要拉攏的勳貴國公一系,或者說現在是這兩位國公府也有意向朱允炆靠攏,保持堅定的皇室正統忠心。

雖然別看朱允炆當朝之後十分的倚重文臣,並且還將六部尚書之職從原本的二品給硬生生提到了一品,進而貶低了武將的地位,讓原本一些開國元勳都心有不忿之意,卻也只能無可奈何。

原本應該堅定和武人站在一起的國公府,這一次卻將他們那些父輩早年的老部下給賣了個乾淨,為首的魏國公徐輝祖和曹國公李景隆兩人,全都是不偏不倚的追隨朱允炆步伐,消弱武人跟著,高捧文人也跟著,好像完全已經忘了他們這國公世襲之位也是從武戰功所得來的一般。

這也就導致現在朝廷文人鼎盛之際,武將又沒有了領頭人物,一下子便被文管一系給壓的死死地,翻身都翻不過來。

不過朱允炆也清楚,文武之道不可能完全失去平衡,單單只靠著文人他也不可能真正的治理好大明這偌大的帝國。

別說帝國內部需要無力維持,就是外部的蒙古敵人還尚在,雖然現在瓦剌部有傾向大明的意思,雙方關係也倒還算過的去,可不仍然有個韃靼枕戈待旦,時時有遊騎襲擾北地邊境,這要不是有朱棣等塞王多次巡邊,北地長城邊防之處還不知道一年要有多少封軍情急報送到京城來呢。

所以偏向文臣倚重文士可以,但也不能完全摒棄武人一道,而這方面作為武人代表的兩家國公府,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朱允炆把持操控武將一系最合適的代表人物。

那麼現在徐輝祖和李景隆的話自然是有不小的分量,朱允炆就算心裡也有些偏向於放回三人,畢竟這極大地滿足了他內心的虛榮,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第一次低姿態的請求自己,試問朱允炆怎麼可能真的無動於衷一點想法都沒有。

然而事情就是這麼擺在面前,好像完全是走進了死衚衕一樣,他也頭疼這雙方沒有一個能夠徹底壓下的決定性能力,也頭疼自己當初為什麼要有著顯擺一下的心裡,將這件本來應該只是保守在他們五個人口中的秘密給洩露出去,不然哪裡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徐輝祖也不會如此堅持的諫言不要放回三世子了。

如果當時沒口快說出這件事,此時根本就不會出現這麼多複雜的問題,說不定齊泰的計劃都已經實施完畢,葛誠這位燕王府長史司的右長史都已經成為了朝廷的人,埋在北平燕王府的暗棋。

甚至這時候可能燕王府的三位世子,自己的那三個兄弟都已經啟程上路向著北平出發了,哪裡還有這麼麻煩的事情發生,簡直是自己閒的沒事給自己找不自在。

現在想一想,朱允炆恨不得扇自己一個嘴巴子,真是不沉穩啊,怎麼就說了出去,怎麼就這麼嘴快,結果最後倒黴的還是他自己。

爭論的雙方都是朱允炆需要依仗的人,哪邊都不能捨棄,大家更是不能因為這事傷了和氣,不然就是朝廷內部不穩了,如此更是巨大的損失。

看著堂下幾位心腹朝臣的爭吵之狀,辯論激動的聲音,兵部尚書齊泰都急的要擼袖子動手了,朱允炆卻還是沒有辦法拿定注意,真的是頭大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