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軍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六十九章 清君側,靖國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六十九章 清君側,靖國難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古之至理名言說的真是一點都沒有錯誤啊,造成現如今北平狀況燕王府局勢的根本原因,不就是因為朝廷在這一次的事件中佔據了先手嗎。

兩名因為意外中的意外被抓捕的手下,再加上意外的多了一個知情的人,結果就是朱允決定立刻對燕王朱棣動手,圍困燕王府以威逼朱棣低下頭顱,這才導致的朱棣提早發動自己的計劃,進而用計斬殺張以及謝貴二人,掌握北平守城七衛,更是順利將整個北平城納入自己的囊中。

如果不是朱棣隱藏的好,如果不是張謝兩人心中有所輕慢放鬆了警惕,如果不是這北平城已經被朱棣經營了這麼多年,如果沒有這些如果的話,現在被朱允佔據了先機而動手的結果就是朱棣落敗的下場啊。

所以,這先手往往決定了一件事成敗的半數左右,雖然有很多的如果和未知事情發生,但總體上的優勢卻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北平這一檔子事算是瞭解了下來,封鎖嚴密的北平城經過了一夜的動盪,已經徹底的改換了主人,由燕王朱棣重新奪回他北平之主的地位。

目前來說,沒有訊息的洩露也就代表著北平附近縣府的不知情,也就代表京城那邊知道訊息的時間怎麼說也要向後推遲上一段時間。

而這段時間,恰恰就是朱棣現在最合手最需要的時間段,也是他佔據北平作為根基之後,能夠最大限度發展吞併周邊地區的最佳時機。

那麼接下來朱棣就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一個可以讓他對朝廷發起進攻而不會受到天下輿論聲討的藉口。

既然選擇站在了朱允的對立面,刀即已經出鞘,便不會那麼輕易的就收回去,更何況是這非生即死,非勝即敗的局面了。

朱棣成則天下可定大事可期,敗則身家被破王爵被削,甚至斬首示眾都是有可能的,要知道以朱允的性格,表面上看起來仁德之君,可背地裡做事陰謀手段很辣計策,雖然沒有達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可卻也不是能夠容忍朱棣起兵反叛再留他一條性命的那種仁慈程度。

既然已經動手了,那就是不死不休的程度,別妄想什麼失敗了還能落得一個好下場,朱棣早就對自己這樣做有了足夠的心裡準備,成也好,敗也罷,拼得一場便無愧己身……

大明太祖高皇帝留書《皇明祖訓》,其上明明白白的寫著:“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伐,以清君側。”

這就是朱棣早早就想好的藉口,也是他率領大軍揮師南下的口號。

原本這條成法規制,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當國之時,恐怕大明後續天子昏庸無能,朝廷當中又有權臣奸賊矇蔽天子,欺瞞世人,權傾朝野為己謀利損害大明的國本,這才在《皇明祖訓》上有著很明確的規定,給予大明這些藩王有舉兵清君側討伐奸臣逆黨的權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就是簡而說明的‘清君側,靖國難。’

不過老朱想的很清楚,這一條是可以作為保障皇家利益的,可卻也有可能成為某些野心膨脹藩王舉兵造反的藉口。

所以朱元璋特意規定,這靖難之師必須要有當朝天子的召喚才可以舉兵,如若沒有天子之命而擅自起兵者,一律為逆賊之流。

這是老朱留下的限制,可是目前看來好像一點都沒有限制到朱棣的意思,反而還完美的讓朱棣忽略了過去,轉而只盯著‘清君側,靖國難。’這一件事看。

朱棣很明白,他需要一個可以明正言順起兵造反的理由,所以這靖難之名必須要用,也必須要用的真切。

不過當今天子巴不得他趕緊死呢,怎麼可能還會下詔讓他率軍勤王,這不等於是朱允自己找死嗎。

可沒有皇命就不能起兵了嗎,玩笑話,矯詔聽說過嗎,這種時候真真假假誰又能真的說清楚呢。

朱棣就說天子被黃子澄,方孝孺,齊泰之流給矇騙了,架空了,現在朝中是權臣當道,天下不寧,他作為燕王,作為大明的皇族血脈,自然有率軍南下靖難勤王的理由和資格,誰也不能多說什麼。

甚至朱棣還能直接給朝廷方面潑髒水,如果黃子澄等人站出來闢謠,那在朱棣這裡無非就是一句佞臣鬼話不可信罷了,完全無視你的態度。

我這邊該起兵起兵,該攻伐征戰的就攻伐征戰,你金陵城有什麼動靜那都是你們的事,除了派兵到北邊來與我一戰之外,做什麼都跟北平這邊毫無關系可言。

雖說有些蠻不講理,雖說有些曲解《皇明祖訓》,可朱棣這不是因為要自保才不得已而為之的嗎。

太祖高皇帝說的輕巧,可是他卻沒有想到過自己的第二個繼承人就開始對分封藩王制度大肆削奪,從這方面來說,先動手的可是朱允啊,是他先不按照《皇明祖訓》的規矩來辦事,所以也就別怪朱棣這裡曲解人意了。

朱棣整個計劃當中,如果說奪下北平城作為站住跟腳的根基之地為計劃第一步,那麼這‘清君側,靖國難。’便是整體計劃當中的第二步。

只有將這個口號喊得響亮,才是更有利於朱棣的事情,才不會招惹更多的人逆反,甚至還有可能給朱棣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盟友呢。

藉口要找的漂漂亮亮,不然不僅其他人不服朱棣,甚至可能連下面的士卒都會產生軍心不穩的動搖情緒。

所以啊,這不管是真是假,是欺瞞也好,是曲解也罷,有一個不錯的藉口,作為朱棣起兵的口號之用,作為他有足夠理由攻伐佔據整個北平承宣布政司行省,進而率軍南下一路打到金陵城前的基礎。

到時候如果順利的話,靖難與否也有不那麼重要了,天下始終是要掌握在勝利者的手中,到時候你說是失敗的天子朱允說話管用,還是成功的燕王朱棣說話好使呢,這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