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軍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三十章 兵圍濟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三十章 兵圍濟南

自大起兵一來未嘗一敗,遇神殺神是遇佛殺佛,無人可敵無人能擋,就算有小規模的戰損,可在大範圍的戰場之上朱棣至今還沒有對手出現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場白溝河的大勝,讓朱棣這心著實是有些飄飄然了起來,手下將士們士氣高漲的同時對待南軍的態度自然也免不了輕慢幾分。

先前他們人手不足的時候,面對朝廷大軍如排山倒海一般的攻勢自然嚴陣以待,咬牙抵抗。

可現在不一樣了,朱棣接連的勝仗所帶來的可不僅是無形士氣的增長,還有有形軍卒的填充啊。

原本十多萬人還得是緊巴巴過日子,折損了這折損了那朱棣都要心疼上好久的,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損失了中堅力量,再也沒有和朝廷對抗的資本了。

那時候朱棣能夠調動十餘萬人已經是極限當中的極限,北平周邊能夠被徵調的兵勇差不多已經都被徵調光了。

如果朱棣大敗而回,那是沒有一絲一毫的後援支援和兵力的補充,徹徹底底的稱為案板上的一塊肉,本人想怎麼揉捏就怎麼揉捏,連個反抗的資本都沒有。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不僅是朱棣統治的地盤發生了改變,就連手下的士卒也得到了巨大的擴張。

朝廷的降卒多大十數萬,還有之前那些俘虜,原本搖擺不定的態度也在朱棣這一場白溝河大勝之下改變了他們原來的態度。

可以說這一戰的勝利,給朱棣所帶來的收益絕對不僅僅是簡簡單單說一說罷了,兵源糧草,甲冑器械,攻城用具,火器火藥等等,這些都是能夠增強朱棣戰鬥力的東西,也是都是他眼下最緊缺最需要的東西……

現在德州已被攻下,朱棣的目光自然就要改變一下了,更別說與此同時他的力量也得到了極大地擴張。

如果還是向以前那般小打小鬧精打細算的行動,朱棣得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夠真正南下應天府啊。

所以這濟南必須要拿下,而且要得是要儘快儘早的攻下來,才可以真正讓朱棣安心。

作為溝通南北的要地,這一處軍事重鎮濟南城,絕對是朱棣南下北返的戰略要地,也是他作為可進可退雙線保障的最大底氣。

有了濟南在手,朱棣不論是繼續南下還是北歸割地,都有了足夠的資格,也代表著他正式能和那個坐在奉天殿裡的大明皇帝朱允一較高下了。

別看朱棣接二連三的打敗了朝廷幾次的平燕攻勢,但朱棣作為大明燕王,作為在北地統兵多年的大將。

他很清楚大明帝國在軍事上的戰爭潛力,也很清楚能打的將士可不只是北地一方而已。

遠了不說,單單是遼東部曲就足夠讓朱棣提心吊膽的了,這要不是朱允忌憚遼王朱植也跟著朱棣一起造反了,把他給調回到了京城當中,使遼東大部的兵卒沒有統一指揮的主將,基本上全都固步自守為主,朱棣也被敢這麼大張旗鼓的南下啊。

再有就是臨海一代的屯田衛所,常年和倭寇作戰,並非是久不拿刀兵,論其戰鬥力也是絕對不容小覷的。

更別提那西南雲貴一地的戍守軍卒,由沐家統率的朝廷大軍,那一批原來北伐的精兵南調平定梁王之後,有一大批人可是被先帝留在了雲貴兩地作為軍事鎮守。

這些年來雲貴之地為什麼風調雨順沒鬧出太大的動靜,不光有朝廷對待地方土家等地的懷柔政策,可還有沐家不少的功勞,還有這強大的軍事震懾在,那些宵小之徒怎麼可能敢隨意亂動呢。

這些只是例子,如西北甘肅等等地區的邊軍,雖然可能不及北平邊關的將士們來的勇武,可拉出去也是要比中原地方上的屯田衛所兵卒強上很多的。

如此說來,眼下朝廷仍然有很大的資本和雄厚的資源作為支撐,所以朱棣對於濟南乃至整個山東布政司的看重程度絕非一般。

不過對於這沒有什麼名將帶頭守城的濟南,朱棣還是沒有太過於放在心上的。

一個指揮使盛庸,早先跟隨在耿炳文身邊作為隨從,也完全沒什麼亮眼的戰績啊,直到耿炳文被撤換,李景隆上任之後,他依然作為平燕大軍當中的統兵將軍,可仍舊是沒有多少建樹,反正在朱棣的意識一個小小的盛庸那是毫無存在感的,若不是這手下探馬探得濟南守將為此人,甚至朱棣都記不住他的名字。

甚至這盛庸都還沒有另外一個文官守將鐵鉉來的有名氣呢。

好歹鐵鉉也有一個先帝賜字,朱棣對於這種和自己父皇有牽扯的人還是記得比較清楚的。

可也僅僅只是記住了而已,一個文人儒生,國子監出身,出來做到了禮部給事中,算起來已經是平步青雲,很多人在他這個年齡都做不到這種程度的。

但在朱棣這等攘夷塞王大明皇親,手握重兵權威之盛的藩王眼裡,那就是一個不入流的存在,記住名字也不過是和先帝有瓜葛罷了,個人完全沒什麼朱棣值得記住的點。

在得知是這兩個人在保衛濟南城的時候,朱棣不由得嗤笑一聲,感嘆他那個皇帝侄兒真的是無人可用了啊,居然在滿朝文武當中找不出來一個能夠肩負守衛濟南的大將,真是有夠可憐的啊。

完全沒把這兩人放在心上的朱棣,輕視的態度顯而易見,他相信憑藉自己麾下精銳的大軍和剛剛得勝的士氣,就算濟南城城高強厚,也是絕對擋不住他猛烈進攻的。

更別說那濟南城當中都是些什麼守軍,老弱病殘敗軍之將盡在其列,如果靠著這些人也能夠守住濟南城,那朱棣還得得要對盛庸和鐵鉉兩人刮目相看了啊。

但多說無用,一切還是手底下刀兵見真招吧,言語再多還能夠攻陷城池不成,朱棣可沒有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攻城的習慣。

大軍兵臨濟南城下,團團圍住以待吹響進攻的號角,真刀真槍的正面拼殺,以戰力強弱分出兵家勝敗,這才是朱棣喜歡的作戰方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