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軍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五十二章 會於東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五十二章 會於東昌

盛庸此時南下,正合了朱棣的心意,他也很清楚,必須要先將朝廷的有生力量打散了,不然南下一事只是鏡花水月罷了,毫無可能性。

如果朱棣真的一意孤行南下應天,那麼等待他的絕對是朝廷大軍的四面合圍,跑都跑不出去。

不說這一路上的糧草消耗,就是京城禁軍京營衛所,四下府縣的屯田衛所,還有在屁股後面的平燕大將軍部,這些都是朱棣攻進京城的阻礙。

在沒有真正殺傷南軍抵抗力量之前,南下不過是空想罷了,這一點朱棣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再說了,就算是他能夠打下去,又得天大幸打進了應天府南京城,佔領了皇宮取締了自己那個皇帝侄兒朱允的寶座。

可是外面仍然有掌握大軍的將領在,盛庸這時候不忠心於朱允還能忠心於誰,朱棣又不可能直接殺了自己的侄子,不然這‘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不就成了個假幌子了嗎。

到時候一座殘破的南京城,怎麼可能擋得住數以十萬計的大軍,麾下騎兵眾多的朱棣,守城方面那是絕對不擅長的,自尋死路也就是這樣了。

所以啊,當務之急首要的目標不要想太遠,雖然人們常說要將眼光放得遠一些,可實際上的考慮條件等等方方面面不都得是必要的嗎,平地起高樓也得有個好的基礎才行,沒有這個能力和條件,就想的那麼遠,這不叫展望,而是在毫無意義的臆想罷了……

南下來和燕軍交戰,盛庸是不得已而為之,不這樣做的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那都是難以預料的事情,更別說其他的方面了。

不過這一次,朱棣到是沒有留下什麼不好的東西給盛庸,畢竟當初人馬上天的景象可還是歷歷在目的。

盛庸心裡說不擔心那才是假的,可沒想到朱棣卻一反常態毫無動靜,讓盛庸都以為是不是自己之前太過小心謹慎了些,這才被朱棣給嚇住了,要不然早點南下的話也就沒有現在這麼多麻煩事情了啊。

但實際上,盛庸卻不知道,朱棣之前可是的的確確留下了第二份禮物,只不過這個禮物並非是一直都存在的。

譚淵接到的指令是等待兩日,如果這段時間盛庸追下來了,那麼就按照原計劃進行埋伏作戰,給盛庸一個血一般的教訓。

但如果沒追下來,那麼譚淵的任務就是將這批震天雷給朱棣收回來,單純的留在那裡就是浪費啊,朱棣可打算將這批好傢伙就這樣白白的用掉,將來說不得還有更大的用處呢。

而譚淵下一步的任務就是去火燒運糧船隊了,現在還遊蕩在衛河附近,時刻小心戒備著,真要是盛庸還有什麼水路上的後手,萬一哪裡又冒出來一批運糧船呢,他們正好是派上用場的。

朱棣這邊確是帶著燕軍本部剛剛在東平停駐下來,一面是休整全軍,畢竟趕路行軍這麼焦急,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交戰,但是急行軍之下對於將士們的體力要求也相當的高,多做休息養精蓄銳才能夠應付更多的狀況。

同時,朱棣也是在等盛庸那邊的動靜,畢竟他可是這次南下的目的可不僅僅只是燒燬南軍的糧食擾亂他們運糧通道這麼簡單。

消弱南軍的戰鬥力是一方面,但朱棣想的更多卻是和盛庸正面交鋒一次,甚至於藉此機會直接將南軍大部給打散打滅掉,這樣一來南下之路將會更加平坦一些。

所以說,朱棣現在心裡也不是那麼的平靜,他也怕盛庸就是不動彈,朱棣這裡總部課再進一步南下去吧,萬一太過深入落了別人的圈套當中,那可是想都別想跑的。

四周全都是朝廷掌控之下,朱棣就算是有心撤回北平方向,恐怕也是無力為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東平一線山東西北一側,便是一個界限所在,朱棣在這裡可進可退行動自如,不比一味的深入要強太多了嗎。

說句不好聽的,真要是和盛庸一戰,朱棣處在了下風,乃至於敗北的結果,在這裡也能更方便朱棣順利的撤退的說……

一面是等待的朱棣,一面是南下的盛庸,燕軍和朝廷大軍之間的再一次碰撞一觸即發。

這一次,依舊是前燕王作為燕軍統帥,而南軍方面,卻已經是第三任的平燕大將軍了。

天知道是不是李景隆起的這個軍職名稱有什麼詛咒之類的東西,第一任的耿炳文不到一年便被人替換,而且還落得一個膽小的名聲。

第二任的李景隆表面上十分的不錯,甚至一度包圍了北平城,卻未曾想過那是朱棣故意給李景隆留下的,乃至於鄭村壩一戰大敗。

不過李景隆相比耿炳文到有一個不小的優勢,那就是他朝廷有人啊,而且還是朱允最信任的黃子澄黃太常寺卿。

這俗話說的好,朝中有人好辦事,黃子澄作為李景隆的舉薦人,雙方基本上算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李景隆那邊大敗,黃子澄在京城也不好過,反之亦是如此。

現在李景隆坑了,黃子澄必然要給他擦屁股,就算是做出期滿天子的事實,黃子澄也得先保證李景隆不出問題才是,反正仍然有反叛的機會,總好過現在暴露了被天子責罰吧。

可李景隆這傢伙不是個小坑,那是個史前巨坑,坑深無比,黃子澄一個跟頭載進去就差點沒爬出來。

白溝河之敗再也遮不住了,黃子澄只能第一個跳出來請斬李景隆,和這傢伙斷開關係,免得自己遭受牽連。

至此,兩任的平燕大將軍倒臺,朝中一時也無有可用的大將了。

原本朱允還在猶豫的時候,想著是否要啟用徐輝祖這個他一直擔心之人的時候。

卻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濟南城給了他這麼大的驚喜,所以順理成章的,盛庸便是朝廷第三任的平燕大將軍。

而現在,這位三號大將軍帶著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從德州一路南下而來,目標直指在後方搗亂了許久的燕軍。

不過盛庸可不是那種任由朱棣牽著鼻子走的人。

雖然之前是頻頻落入算計當中,可既然已經南下了,那你朱棣自然不可能忽略我麾下平燕大軍的存在。

那麼這樣一來,盛庸就佔有了一定的主動權,可以做出的選擇就多了起來。

就比方說,盛庸萬全可以挑選一個他認為合適的地方,來跟燕軍進行一場硬碰硬的交鋒。

如此說來,東昌府聊城山清水秀,在盛庸看來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