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軍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六十二章 出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六十二章 出征

不過雖然朱棣現在重拾了自信,也並不在懼怕所謂的失敗,可要他立刻帶兵南下,那也根本做不到的。

將士們的休整是一方面,張楓的恢復也是一方面,再者說了,朱棣也不打算就這樣乾巴巴的南下,搞得好像仍然是頹靡狀態似的。

既然已經有了信心,那麼就應該有相應的變化才行,真等到誓師大會的那一天,朱棣也必須要做些什麼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不過眼下還是等著張楓徹底痊癒再說吧,身邊少了一個貼身的護衛,朱棣始終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至於那些個鍥而不捨的錦衣衛,就隨他們去吧,反正也根本接觸不到燕王府內真正有用的訊息,而且朱棣估計自己馬上也就要離開了,這些人一股腦的撲在這邊也能省卻他不少的麻煩……

反觀另一邊,盛庸黃致列卻是安穩的不行,剛剛大勝一場,極大地挫敗了燕軍的銳氣,甚至連燕軍大將朱棣的左膀右臂張玉都被平安斬於馬下,這種大勝可是平燕以來第一場的。

那得勝之後,盛庸其實就趨於安穩的狀態了,如果不是必要的話,他實在是不想先動手。

燕軍雖然被他挫敗,但戰鬥力仍在,朵顏三衛寧王護衛的騎兵仍然是盛庸所忌憚的方面,要知道上一次的大勝其實更多依賴於盛庸的陷阱和朱棣的大意,不然哪裡是那麼容易就能夠大敗燕軍的。

之前一直對朝廷取得全勝戰績的燕軍,真以為他們是什麼裝樣子的擺設不成,真實的戰鬥力絕非那麼簡單,甚至如果不是預先埋下陷阱,盛庸都沒有什麼底氣和燕軍正面做過這一場。

現在朱棣被打回到北平去了,盛庸分兩部屯住與德州和真定,一面是大軍本部所在的德州,由盛庸本人統領,同時還有陳暉等人的輔佐,作為迎戰燕軍的主力方面,自然是要保障萬無一失才行。

而另外一部,則是由表現相當神勇的平安和穩重為主的吳傑坐鎮真定,其為一支偏師或者是奇兵,多位機動兵種,負責襲擾或者支援其他方向。

這個位置可以說是相當的重要,支援各方同時還需要肩負困難的任務,盛庸也正是看重平安,才會將這個地方交給他來鎮守。

而相對於朱棣來講,盛庸更希望平燕大事慢慢來,循序漸進的展開才能夠保證不出現什麼意外的差錯。

其實盛庸就比較贊同耿炳文老將軍當初的戰略戰法,但無奈那時的天子心高氣傲而且還十分不滿這種保守的戰略,所以二話都沒說,脾氣大到不行,直接將耿炳文老將軍給撤換了。

從而換成了李景隆這個草包任平燕大將軍之位,也是為了迎合聖心,李景隆直接選擇了大軍開拔北上攻燕。

沒想到起初攻勢到時十分的順利,但實際上這北平城卻是朱棣放給李景隆去圍攻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李景隆一個看重的點而不關注其他的方向。

結果呢,北平城沒打下來,還折損的不少的將士,最後更是在白溝河一地大敗一場,直接讓燕軍擴充了好多,還有那些眼下朝廷大軍最需要的糧草和輜重等東西,尤其是火器方面。

一提起這件事盛庸那叫一個氣啊,當初被朱棣震天雷搞得那一手到現在可都還記著呢,要不是當初自己小心謹慎了一些,說不得當初就要直接被朱棣給陰死了。

所以,在盛庸心裡,從來沒有小覷過朱棣,小覷過燕軍,就算是大勝之下,也要謹慎為主,反正這種雙方和平發展的情況更加有利於朝廷一方,畢竟各自的底蘊在那擺著,區區三府之地的燕軍怎麼可能和掌握整個天下的明帝國相比呢。

再加上現在天子也明白了很多事理,知道這種戰事不能過於急躁,不然下場鐵定好不到哪裡去。

但在盛庸看來,說是成長了還不是因為被朱棣給打怕了嗎,燕軍的連戰連捷,讓朝廷損兵折將,就算當今陛下家底再大也肯定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此穩健的戰略戰法自然就成為了主流,也正是給了盛庸發揮的空間。

這樣就不得不感嘆一聲耿炳文老爺子沒有把握好時機,眼下正是最適合他老人家一展拳腳的時候,卻因為之前的失利導致現在只能無事可做,跟養老沒什麼區別……

平靜的時間往往很短暫,再說了,朱棣也並不希望給盛庸更多的喘息時間,正如盛庸想的那般,雙方底蘊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盛庸耗得起,朱棣可沒這個資格。

所以儘快將朝廷主力擊潰,才是更加符合朱棣利益的事情,真要是拖下去,人家那邊兵力是越來越多,錢糧是越來越充足,朱棣卻毫無長進,那還有什麼打的必要了,直接投降認輸吧。

再說了,等了這麼久,張楓的身體也完全恢復了,該有的準備也都差不多,手下將士們的士氣逐漸的恢復,張玉的陣亡所帶來的頹靡也逐漸的消散,人死不能復生的道理大家都懂,既然上了戰場就要將這方面想清楚,看開了就好……

深深將東昌之敗銘刻在自己心裡,朱棣將這件事當做一生之恥,而恥辱必須要經過鮮血的洗禮才能夠消融,雪恥之事哪是說沒就沒的。

大明建文三年二月,但實際在朱棣這裡是洪武三十四年,他可不承認朱允的年號,雖然沒有明著說,但手底下人都知道,建文三年在燕軍當中根本行不同,只有洪武三十四年才是大家適用的年號

初九這一日,朱棣眼見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了,糧草輜重齊備,而且下一步開拔出發。

至於朱棣的本部軍馬,還得要等這一場誓師大會完畢之後,才會從北平城出發南下。

不過朱棣卻覺得,在這大軍南征誓師之前,應當還需要一場祭祀才行。

東昌之敗才過去多久,新仇舊恨一起算,陣亡的將士可不能白死,更不應該被遺忘,尤其是他們是為了朱棣而付出的生命,那更加值得朱棣去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