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十國一儒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絲綢之路(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一章 絲綢之路(二)

然而這個構想卻一下就牽涉到河西四國甚至還外加位於西域的西州回鶻及中原各國。眾大臣包括曹議金這個商人起家的皇上在內都沒想到秦風看似簡單的隨口一句“此事說來也簡單”……竟然就會是這麼宏偉的一個藍圖。

“此事未免有些一廂情願吧!”曹元德在一旁笑道:“先不說那嗢末及六穀部與敦煌國關係不嘉,這西州回鶻與甘州回鶻才剛剛從敦煌敗走,他們又如何願意與敦煌聯合開闢商路。且回鶻不久前還欲滅我敦煌,我等又如何能與其合作?!”

聞言曹議金不由皺了皺眉,這話卻是暴露了曹元德的心胸和眼界,要知道曹議金以前就是個商人,所以他很清楚這世上尤其是在這亂世中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要有利益就算是世仇又如何?所幸那藥羅葛仁美不似曹元德這般的平庸,否則還真有可能拒絕。

“太子此言差矣!”曹元寧則反駁道:“小王卻覺得子恆兄所言大有可為,先不說商路暢通後便是白花花的銀子,而銀子又代表著軍隊,誰又能拒絕銀子和軍隊呢?其次,若我等四處遊說,嗢末、六穀部皆看到商機而回鶻卻堅決不從,那為了商道暢通……嗢末、六穀部難道便沒有滅回鶻之心?”

被曹元寧這麼一解釋,眾大臣不由紛紛點頭。

這也是秦風所想的,也就是用商路或是更具體的說就是用經濟將河西四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誰要是反對或是妄動兵戈,那在外交和軍事上就會處於相當不利的態勢裡。

從這一點來看,曹元寧的心胸及世界觀就要比曹元德強太多了。

“更有甚者……”曹議金想了想就點頭說道:“此事若是不成,對敦煌國可以說是毫無損失。此事若成,那便是即能休戰又能為國為民爭利。可謂百利而無一害,眾卿以為然否?”

“皇上!”一向歌功頌德的劉籍這時卻反對道:“如此一來,若是百姓競相經商逐利而不事耕種,只怕對敦煌也不是好事。”

“是啊,皇上!”又有一名官員站出來說道:“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久前敦煌還因糧草不足而有滅國之危,如今若是鼓勵糧田無人耕種,至時敦煌國只怕……”

這倒讓秦風有些費解了,難道說以前敦煌國商路通暢的時候糧食就少了?這些官員不會連基本的市場規則都不懂吧!

很明顯的是,經商的多了、賺錢更容易了並不代表務農的就少了……當然,初期的確有可能會出現許多農民不種田而去經商的情況,因此也會造成一段時間內糧食總量減少,但有句話叫“物以稀為貴”,正因為糧食少了而需求卻沒有少,人總是要吃飯的,於是糧食的價格很快就會飆升,不久後人們就會發現其實種田賺錢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於是很快就會達到一種平衡。

秦風所不知道的是,官員中有相當一部份是經歷過商路由暢通到堵塞這個過程的,所以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但是,這些官員包括劉籍在內,代表的都是敦煌國地主階級的利益甚至本身就是大地主……一旦商路開通了就會導致大量的農民流失,短期內大片土地因為無人耕種而課不到稅。另一方面,地主要是課不到稅也就意味著國家也課不到稅,國家存糧也會跟著空虛。

這也就是為什麼古時會有“士農工商”這樣的排名的原因: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可以用各種名目的稅收剝削農民,而對做工的或是經商的卻是基本沒有辦法課稅,於是自然就鼓勵種田而不鼓勵經商了。

這現像往更廣裡說,就是資本主義社會與封建社會的矛盾,資本家更希望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成為工人或是商人,更希望圈起一片片的土地建設工廠,而封建地主則希望把農民留在土地上或是保住他們的土地。

但劉籍等人卻忘了,曹議金本身就是個商人,以前的他在經商時就對地主有想法……這是古時商人與地主的天性,雖說兩者都相對有錢,但卻大多勢同水火互不相容。

於是這時的曹議金哪裡還會管那麼許多,眉頭一皺就說道:“土地若是無人耕種併入軍屯即可,合則養了那麼多軍隊到戰時卻用不上……”

說到這裡曹議金不由頓了下,一掃蕭公敬方向果然就見他臉色又些不自然。

“再不濟!”曹議金就接著說道:“若商路通達之後,國之獲利又豈能以糧草計?便是用銀兩買也能將國庫補上了!”

曹議金這麼一說劉籍等人就都沒了聲音,他們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假借國家利益來反對……雖然這藉口表面看起來冠冕堂皇,但曹議金卻一語命中要害:軍隊難道就不能種田?國家從商業中獲得的巨大利益難道還比不上少課的那些稅糧?!

所以說,有時這些地主階級還真是讓人覺得既可恨又可笑又可憐……他們只盯著自己手裡的那一畝三分地,卻不曾想過打通商道最大的利益就是保護了敦煌國的安全,若是沒有敦煌國的安全,他們只怕連身家性命都沒人,又哪來的稅收。

見劉籍等人還在交頭接耳的想要找出其它名目來反對,曹議金當場就拍板道:“此事無需再議,便以秦卿所言為準。此事……便由秦卿負責交涉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聞言秦風不由一愣,他原本還以為曹議金會派一個擅長外交的官員負責,畢竟自己是歸義軍統軍使還有歸義軍要管理和整訓……不想這事還是落在了自己肩上。

不過轉念一想,曹議金這麼做只怕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很明顯李易松等一眾代表地主階級的文官對打通商路是持反對意見,而蕭公敬等武官也無法擔此重任,於是最佳人選自然就只有秦風這書生了。

同時秦風又想到,這也直接關係到自己是否有時間“強國強軍”的問題,所以當下也不反對躬身領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