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貧道混初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0章 恨能維持這麼長時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0章 恨能維持這麼長時間

寶策整理了下思路後繼續道”在下在解州潛伏了”。把解州的各方勢力和料州目前的現狀進行了總結。找到了突破口昆達,於是第一步成功了,但大人你的反應度還是令在下驚奇,當騎軍開始不分良善的殺戮時,在下就知道第二步無法實施了。接下來大人你就都知道了。”

“於是你利用昆達轉移視線,自己隻身逃走。你的組織能力和談判能力令本官很欣賞。你為什麼來投奔本官吧”。麥仲肥臉上帶著一絲微笑接過話頭道,麥仲肥最想知道的還是王玄策為什麼會想起投奔自己。

“好!下面在下就要道為什麼要來投奔大人了。第二步任務失敗後在下回到了齊王府把事情經過複述給齊王和陰大人。齊王的臉上很陰沉但沒有在下什麼。陰大人痛斥了在下一番後“麥仲肥看來比我們想的要有些魄力,殿下應該馬上動身就藩。老臣擔心他會四處追查玄策的下落,陛下應該也會震怒的”齊王頭道“舅舅,你去和母后一聲,我們明天就動身。麥仲肥從就看不起我,甚至當著其他人面羞辱我。母后從就告訴過我,男兒就要有仇報仇,我遲早要出這口氣!

王玄策喘了口氣接著“後來在下隨齊王到了齊州,一直在齊王府裡任主簿,掌管往來行文。去年陛下讓權萬紀大人當齊王師。權大人對齊王的日常行為嚴加管教,對陰大人推薦給齊王的人和齊王結交的所謂江湖遊俠大加排斥,而且對齊王的起居行動嚴加控制。權大人還經常手執聖諭,拿陛下來壓齊王。並且經常把齊王的不良言行寫成奏摺上報陛下,陛下的批覆也是越來越嚴厲。一個月前,身為皇子,自認為是天材的齊王終於忍不住了。趁權大人外出時,把在下叫來,命令在下找機會把權大人除掉,還“上次的事情就不追究了,這次把此事做好,你就是我的心腹之人”擅殺大臣還是皇子師這樣的事情等同謀反,在下實在沒那膽量去做,可齊王又待在下不薄,在下又不忍心出齊王。只好悄悄離開了齊王府。在下也知道這一跑事關重大,中原是無法容身了。所以在下這才帶著家眷遠赴塞外,想要尋一塊安身落腳之地。”

這下麥仲肥終於明白瞭解州暴亂的起因,竟然是因為自己當初看不慣李估狠狠教了這子,這子竟然這麼多年一直懷恨在心,串通了他母親和舅舅陰弘智一直在找自己的麻煩。由此看來李結這子的心理絕對有問題。為了這麼一事竟把恨能維持這麼長時間。難怪自己一直查不到幕後黑手,原來都跑到齊州去了。誰能想到起因竟然是如此芝麻綠豆大的事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仔細再想卻也釋然了,陰氏一脈被太宗皇帝滅了門,只留下了陰妃和陰弘智這姐弟倆,這幾個人對自己下手一是報自己當初教李佑的一箭之仇,二是當時太宗皇帝正在全力挺自己,把自己弄個灰頭土臉也是給太宗皇帝一個大大的難看。這事情絕對是明弘智籌出來藉以報復太宗皇帝的手段。聯想到過不了幾年李估反叛,太宗皇帝父子相殘的好戲麥仲肥感到一陣陣頭皮麻,這陰弘智不愧是姓陰啊!真是個心機陰沉之輩。

而這個王玄策從他寧可逃亡也不願出李結這事上看來,他是個,很有能力又很重情義,但相對又有些迂腐的人。在國家大義和個人的義之間難兩全時選擇了逃避。

“你來投奔本官,就不怕本官殺你洩憤?”麥仲肥對王玄策。

“怕!也不怕!”王玄策著著麥仲肥鎮定地。

“哦?理由!”

“怕是因為在下還不想死。不怕是因為你麥大人有號稱明辨大勢的能力……王玄策侃侃而。

“呵呵崛明辨大勢和殺你洩憤是兩碼事。”麥仲肥嘴角帶著笑盯著王玄策道。

“一碼事。如今大人剛坐上漠南大都護的位置,手下嚴重缺乏才俊,在下不才,卻可幫助大人,一展玄策所長幫助大人快收攏漠南人心王玄策早就現麥仲肥根本沒有殺自己的心思。自己之所以隻身前來,一是仗著自己的武藝相當不錯,一旦有情況,完全可以脫身。二來透過在料州潛伏時調查來的情報顯示麥仲肥並不好殺,只有現對自己有威脅的情況下才會揮動屠刀。而且此人知人善任,料州啟用的人員多是些無名之輩,卻把解州治理的井井有條。何況當麥仲肥聽到自己叫王玄策後,眼睛裡竟然冒出了一絲欣賞崇拜的意思,雖然王玄策不明白麥仲肥為什麼會這樣,但自己沒有生命危險是肯定的了。

麥仲肥盯著王玄策的眼睛,而王玄策也盯著麥仲肥的眼睛。良久後麥仲肥嘿嘿笑了起來,王玄策也跟著微笑起來。之後麥仲肥哈哈大笑道“玄策,歡迎你加入漠南都護府。”

王玄策躬身深施一禮道“在下拜謝麥大人的收留、賞識”。

…木人。帝王系生去梳洗更衣。”蔫仲肥站起身對門。

等衛兵帶著王玄策走向後院後。麥仲肥背著手看著王玄策的背影,喃喃自語道“我這裡還真是嚴垂缺乏管理人才呢!”

貞觀十六年的大唐有幾件大事不得不。在吐蕃派使臣入唐第一百二十五次請求賜婚後,太宗皇帝終於同意了吐蕃的請求。先太宗皇帝收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兒為養女賜封文成公主,並且答應了吐番大相祿東贊的和親請求,送文成公主入吐番和親。吐番大相祿東贊在與送親使江夏王李道宗商談陪嫁時,特意提出多帶各種工匠。而已經和太宗皇帝商量好的李道宗頻頻頭笑而不語。

春二月,排的老長的送親隊伍辭別長安起行,向吐番而去。這時候祿東贊才看到了賠送的成員。無數的身穿大紅袈裟的和尚敲著木魚,大量的儒生探討著孔孟之道。大量的泥瓦匠、畫匠默默地跟著隊伍。成批的廚子探討著烹飪的訣竅。夾雜在隊伍裡的無數裁縫則是看著整車整車的彩緞面顯喜色。排出老長的牛車、馬車上裝著大量的錢帛,美酒、茶葉、麻將等奢侈娛樂用品。而祿東贊最希望看到的鐵匠、木匠、鍛造師、鑄造師、有經驗的老農等等一個都沒有。

祿東贊急忙找到江夏王問道“王爺,怎麼沒有看到有鐵匠、木匠、鍛造師、鑄造師、有經驗的老農這些工匠啊?”

江夏王面帶苦笑一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的表情答道“大相啊!這些人咱大唐也不是很多呢。如今北疆戰事已經結束北疆涵待恢復,陛下又要去封禪沿途的逢迎招待需要解決、南疆大量閒置農田需要開,洛陽行宮破敗不堪需要修繕等等,這些都需要這些工匠人等來完成,即使是隊伍裡的這些人也都是有活計有任務的,只是因為陛下很重視大唐和吐蕃的情誼,這才咬牙抽調出來算是公主的陪嫁跟隨大相回吐蕃啊!今後大唐吐蕃是一家,如果贊普需要其他的工匠,盡可以派人來學習。我大唐一定會傾力相授的。”

祿東贊那裡肯信這些鬼話,可事到如今也只能這樣了。便道“既,然王爺如此,那祿東贊也無話可。但我吐蕃實在需要這樣的工匠,這次回去後,祿東贊一定稟告贊普多派人手來大唐學習。”

“好,好!”江夏王一臉假笑地回答。心裡話:陛下早就算到你們還會再派人來,等你們來人,會專門給你們成立個,學館教授你們一些過時、落伍的技術,咱大唐可是話算數的禮儀(利益?)之邦。

送親的隊伍一直走了三個月才到拍海(在今青海瑪多縣),松贊干布親迎於拍海,穿起唐朝所增的附馬吉服執子婿之禮偈見道宗,然後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

為了讓文成公主的生活如同在長安一樣舒適、愉快,讓後人不忘這一歷史事件,松贊干布在府邏些,按照唐朝的建築式樣和風格,於瑪布日山(今布達拉山)專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池和宮室,取名爾城,但文成公主嫌爾這名實在難聽,聽著有鼠兩端的嫌疑,又改名叫漢城。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四十年,由於文成公主的平易近人和淵博的文學底蘊,再加上賠送的儒生推動下,吐蕃漢學之風日盛。而大量佛門弟子的前來,更是對當地的苯教形成了嚴重衝擊。隨之而來的泥瓦匠大修寺廟,又間接的吸引中原的和尚前來傳教斂財。漢學和佛學成為吐蕃的主流。畫匠在融合了當地的風情後創出了一套獨特的宗教卷軸畫和技法,被後世稱為“唐卡”技法。廚子和裁縫成為大貴族家裡的貴客,一些雪山上珍貴的動物成為了廚刀下的冤魂,肉身則進入了大貴族的胃囊。各種珍惜皮毛在裁縫的手下與絲綢完美結合,形成了最新款的時裝一直引領著西亞的時尚潮流。而帶來這些變化的文成公主一直備受禮遇並深得吐蕃人民的愛戴,一直到公元六八o年病故後,她的事蹟還一直被西藏各族人民所傳頌。

而吐谷渾在沉寂了多年後,再次蠢蠢欲動。吐谷渾經過大亂分裂後,朝政基本掌控在大僕射(承相)宣王手裡。而這個宣王卻和吐蕃的內相赤桑揚頓交好,希望能夠投靠吐蕃。

四月宣王以祭山神為名,準備襲擊唐弘化公主,挾持弘化公主的丈夫烏地也拔勒豆可汗諾葛缽降吐蕃,當諾葛缽得知宣王的陰謀之後,即攜弘化公主奔都善城,部州刺史杜鳳祥與吐谷渾威信王合軍出兵擊破宣王,宣王看不能俘獲諾葛缽後自己帶著家人和一萬部從前去投靠吐蕃。

正在部善州做軍事訪問的解州副都督席君買,也帶著自己的一百二十名護衛參與此次征剿。宣王的部隊被杜鳳祥與威信王擊破後,帶著自己的兩個兄弟和一萬部從,準備向西投奔吐蕃。而料州副都督席心出塵值擊中不心叉妹路了。稀裡糊塗的跑了個弧形鑽二…谷渾宣王的前面,面對著萬數敵軍,在看看自己的一百二十個唐軍騎士護衛。席君買終於還是沒有魯莽的衝上去,而是在宣王他們必經的青石峪山口設下埋伏。等宣王帶著自己的部從經過青石峪時,席君買放過前哨的一千騎兵。把目標鎖定在中軍的宣王和其兄弟們的身上。他麥兄弟不是過嗎“擒賊先擒王!”

當宣王和他兩個兄弟進入射程時,席君買彎弓搭箭射殺宣王后,趁著吐谷渾兵大亂的時機,上馬帶領著一百二十人,衝下山,撕開中軍,手起刀落把宣王的兩個兄弟斬殺當場。其他一百二十個護衛一邊殺人,一邊大喊“唐軍討逆,降者不死!”早就被打怕了的吐谷渾兵在失去頭領後,又不知道有多少唐軍在這裡,稀裡糊塗的投降了。席君買帶著自弓的一百二十人,押著足足有九千的吐谷渾降兵回到了都善城。

部善城刺史杜鳳祥把這次宣王的叛亂前因後果寫了個詳細,唯獨解州副都督席君買帶著一百二十人破萬人這事語言含糊,一筆帶過。後世史學家也都以杜刺史表章為依據,寫到席君買時多是一筆帶過。

這之後解州副都督席君買百騎破萬敵的傳就以各種版本傳開來。尤其是在吐谷渾地域,席君買更是被傳成身高兩丈,青面獠牙、嘴裡吐火,鼻子噴煙,三頭六臂的凶神一般。吐谷渾婦女哄孩子都“別哭啦,再哭,再哭席君買來了!”那孩子絕對會鑽進母親懷裡緊閉雙眼停止哭泣。

其實不是杜刺史隱功不報,實在是席君買不好意思自己沒帶指南針,迷路了才誤闖到叛軍前面,在沒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設計打贏這一仗。由此可見席君買這位同志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更是三個代表、八榮八恥的行動楷模。

咱再齊州齊王府裡。李估因為王玄策出走,十分緊張。如果王玄策向太宗皇帝出,那自己可真是沒的救了。李佑馬上找來自己認為功夫最好的兩位遊俠手下梁猛彪和咎君饃命令他們讓手下一定要找到王玄策並將其殺之,以絕後患。同時李估又悄悄吩咐王府裡所有人“你們誰都不認識王雲這個人,我齊王府裡從來就沒有王玄策這個人。你沒聽明白了嗎?”李估沒想到的是,他這番吩咐卻在後來救了王玄策一命。

之後李佑象是變了個人一樣,對權萬紀言聽計從。把個權萬紀老頭美的:看看老夫多有能耐,吳王李恪(貞觀十年改封吳王)被老夫教導的循規蹈矩,如今齊王李估又是如此聽話。

於是老頭一高興就自作主張寫了份悔過書,讓李佑簽字。並對李佑“殿下以前,做事太令陛下傷心了。如今老夫幫殿下起草了一份悔過書,只要殿下籤上自己的名字,老夫親自帶去長安向陛下明殿下悔過的決心。聖賢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殿下以後遵照老夫教導,當不失為一代賢王。”

李估本來心裡就有鬼,又聽權萬紀要拿著這份悔過書去長安面聖。當的同意了權萬紀的請求,在悔過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權萬紀去長安後,對太宗皇帝齊王殿下已經決定痛改前非了,又把自己如何苦口婆心的勸導和教育添油加醋地炫耀了一番。太宗皇帝看著李估的悔過書和聽了權老頭的胡吹後,聖心大悅,重重獎賞了權老頭。

太宗皇帝還是覺得要敲打一下李估,省的他將來又犯渾。於是給李估下了封敕書,把李結從到現在所犯的過失,一條一條詳細地寫明,最後警告這混子如果再胡作非為定當嚴辦。

權萬紀受到太宗皇帝表彰獎勵後,心情大爽。準備回到齊州後繼續自己的限制改造李結的偉大事業當中。

而李佑接到敕書後,心裡把權萬紀罵了個翻天覆地。他認為這個權老頭肯定走向父皇出賣自己為他自己邀功請賞了。本來就想除掉這老頭的,現在那已經成了殺無赦了。

權萬紀回到齊州後,對齊王李結大大吹噓了一番自己的功績後卻現李估一直用陰冷的眼神盯著自己。老權被李估看的心裡一勁涼暗想:壞了!這子一定是趁我不在,又和他那幫狐朋狗友混一起了。看來自己需要加把勁,一定不能再讓這子回到過去那樣子。如果回到過去那樣子,老夫可是有欺君之嫌!

想到欺君之罪的後果,權老頭再也顧不得許多,又拿出聖諭冷著臉道“殿下,看到老夫手裡的東西了嗎?這是聖諭,見聖諭如見陛下。”

李估一看到那份聖諭要多膩歪有多膩歪,站起身來,勉強躬身道“兒臣恭迎聖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