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權馭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六十八章 捨我其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六十八章 捨我其誰

崇禎皇帝聞言臉色隨之黯淡了下去,現在海關司每年給他上交三百萬兩銀子的關稅,已經成為了他手裡的重要資金來源,因此他不希望看見海外貿易出了岔子。

況且正如李待問所言,水師只有三四萬人而已,其中只有半數精於陸戰,而建奴的兵力有十多萬,就算水師贏了恐怕也將元氣大傷,進而影響到海外貿易,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

石門山一戰的慘烈如今還歷歷在目,崇禎皇帝不得不為全域性來考量,因此心中隨即斷了動用水師的念頭。

再者說了,關外的戰事竟然淪落到要呼叫水師參戰,這事兒傳出去的話大明還有何顏面?

“皇上,京城還有三萬禁軍,可選良將統帥,出關破敵。”見崇禎皇帝臉色變得黯然,陳新甲沉吟了一下後說道。

聽聞此言,現場的眾大臣齊刷刷望向了崇禎皇帝,這恐怕是現在唯一的一個選擇,在北方的軍隊中也只剩下禁軍能擔此重任。

“諸位卿家,你們說何人能擔此重任?”崇禎皇帝的眉頭微微皺了皺,隨後面無表情地沉聲問道,禁軍是他用來守衛京城的利劍,如果不是情非得已他真的不想動用。

說起來,禁軍的所需的軍費還是海關司提供的,只不過海關司並不是直接出的這筆錢,而是先打進崇禎皇帝的內庫,然後由內庫進行撥付。

每年,海關司都會按時把軍費上交到內庫,內庫再撥付給禁軍,李宏宇這樣做自然是要表明禁軍沐浴的皇家的天恩,與海關司無關。

聽了崇禎皇帝的問話後現場的官員們不由得面面相覷,現場一時間陷入了沉默,從薩爾滸大戰時開始,二十多年來大明能征善戰的官員戰死的戰死,病亡的病亡,已經沒有哪名官員能擔此重任。

否則的話,也輪不到洪承疇這個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主政關外成為薊遼總督。

洪承疇以前從未與關外的後金打過交道,他之所以接任薊遼總督是因為在鎮壓國內農民起義中表現出色,而後金軍很顯然與那些農民軍不同。

時至今日,大明真的是內憂外患,外有清軍虎視眈眈,內有各地百姓早飯不斷並且逐漸形成了氣候,使得崇禎皇帝頗為頭疼。

原本,崇禎皇帝指望著這次關外之戰能一舉擊潰清軍,順勢收復了關外的失地,一勞永逸地解決掉關外的麻煩,然後集中精力對付國內的農民起義軍,可誰成想被他寄予厚望的明軍卻被清軍給困在了松錦地區,使得他不得不想辦法前去救援。

“如果李太傅在就好了。”

見現場的臣僚們紛紛陷入了沉默,崇禎皇帝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了李宏宇的影像,心中頓時暗歎了一聲,如果李宏宇在的話何至於使得事態變得如此不堪。

與天啟皇帝不同,崇禎皇帝既依仗李宏宇但同時又對李宏宇充滿了戒心,擔心李宏宇回京後結黨營私,那樣一來京城的文武官員肯定會以李宏宇馬首是瞻。

為此,李宏宇一走這麼多年從未回京,一直南方處理海關司的事務,崇禎皇帝甚至給李宏宇下了恩旨,恩准公務繁忙的李宏宇勿需回京述職。

有了崇禎皇帝的這道恩旨,李宏宇就算是想回京也沒有辦法,必須要等到崇禎皇帝的聖旨傳召後才能回京。

實際上,崇禎皇帝去年之所以會下詔傳李宏宇回京,這並不是他的本意,而是朝臣們商議後的結果,認為此等大事需要李宏宇來京坐鎮,有什麼事的話也好與之商量。

開始時崇禎皇帝並不在意,也沒把李宏宇回京的事情放在心上,認為洪承疇等人肯定可以擊敗清軍,等洪承疇等人被清軍圍困後這才期望李宏宇能儘快回京收拾眼前的這個爛攤子。

“稟皇上,李太傅回來了,在門外等候召見。”就在崇禎皇帝心煩意亂的時候,一名宦官急匆匆地進來,躬身稟報道。

“李太傅來了?”崇禎皇帝聞言先是微微一怔,隨後開口說道,“快,傳李太傅覲見。”

李日宣和陳新甲等重臣紛紛面露喜色,齊刷刷地望向了門外,李宏宇一來他們就有了主心骨,現場緊張的氣氛隨之變得緩和。

“臣李宏宇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在眾人關切的注視下,李宏宇大步走進了殿門,來到崇禎皇帝面前後跪下,鄭重其事行了叩首禮。

“愛卿快快起來。”崇禎皇帝微笑著向李宏宇虛空一託手,沉聲吩咐一旁的內侍,“賜座!”

“謝皇上。”李宏宇聞言向崇禎皇帝一躬身,起身後走過去坐在了內侍搬來的一把凳子上。

“太傅大人!”

等李宏宇落座,現場在座的文武官員紛紛躬身向其行禮,現在李宏宇的“太傅”加銜已經是大明官場上官位最尊貴的人,不折不扣的百官之首。

李宏宇微笑著躬身回禮,心中有著頗多感慨,他這麼些年沒回京眼前出現的官員都是一些比較生疏的面孔,以前的那些官員死的死、撤的撤、貶的貶,可謂物是人非。

想想也是,連洪承疇這個只不過比李宏宇高一屆的進士都已經貴為統帥二十萬大軍的薊遼總督,朝廷現在哪裡還有什麼老人。

有一件事情李宏宇心中感到非常無奈,崇禎皇帝自從登基來頻繁撤換不滿意的官員,以內閣大學士為例,迄今為止已經撤換了四十多個,撤換的刑部尚書也高達十幾個。

這些官員的任職猶如走馬燈一般,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這使得朝堂人心浮動,所指定的政策朝夕相左,各大部院衙門人浮於事,效率低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少官吏都在懷念當年天啟皇帝病重時李宏宇代為處理政務的那段時期,不僅各大部院有著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而且所經辦的事情無不令各方滿意,哪裡像現在這樣無所事事,死氣沉沉。

在李宏宇看來,雖然崇禎皇帝有著中興大明的宏圖大志,但卻沒有天啟皇帝的頭腦和心胸,為人頗為剛愎自用,信不過朝堂上的官員事必躬親,以至於每天都活得很累。

與天啟皇帝相比,崇禎皇帝顯得更為勤於朝政,每天批閱奏章到深夜,別說飲酒玩樂甚至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是歷史上有名勤政皇帝。

沒錯,李宏宇承認崇禎皇帝非常勤政,但其卻並不是一個優秀的天子,可以說其能力遠遠不如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絕對不會批閱奏章到深夜,因為能到他面前的奏章都是需要其拿主意的國家大事,其餘的奏章都交給司禮監和內閣去處置,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並且也更全面妥善地解決問題。

畢竟內閣和司禮監的人比崇禎皇帝更瞭解那些奏章所涉及的事務,所提出的解決辦法更加合理。

而且,天啟皇帝絕對不會頻繁撤換官員,而是知人善任,確保朝堂的穩定以及國家政策的連貫。

“陳大人,你把關外的戰局告知李太傅。”李宏宇心中正在暗自感慨時,崇禎皇帝沉聲向陳新甲說道。

關外的戰報屬於機密事項,除了在座的朝堂重臣,外界並不知道戰事的進展,朝廷很顯然不會把失利的戰報公佈出去。

“李太傅,我軍現在被困在松山、杏山和塔山等地,建奴已經切斷了南下的道路,他們的糧草不多,恐怕難以支援太久。”

陳新甲聞言向天啟皇帝一躬身,神色有些尷尬地向李宏宇說道,身為兵部尚書他自然對關外的戰事負有責任。

不過,誰能想到堂堂二十萬明軍主力竟然拿建奴沒辦法,以至於在對峙中撤軍的時候崩盤,逃至松山、杏山和塔山等城,結果被建奴分割包圍成為了孤軍。

“皇上,臣覺得應該立刻派軍前去救援,一旦糧草消耗殆盡那麼軍心必亂,後果不堪設想。”

李宏宇在進京的路上已經得知了關外的戰報,他自然有著自己的情報渠道,聽了陳新甲的話後沉吟了一下正色向崇禎皇帝說道。

“李太傅以為該如何抽調兵馬?派何人領軍?”崇禎皇帝聞言微微頷首,不動聲色地問道。

“回皇上,建奴為了圍困我軍肯定分兵置之,因此此次救援的兵力貴精不貴多,臣以為調禁軍前去即可,突襲之下必能撕開建奴的防線。”

李宏宇早就有所準備,聞言起身向崇禎皇帝一拱手,沉聲說道,“皇上,臣與建奴交手多次,對其也算是知根知底,故而臣懇請領軍出關,與之一戰。”

“李太傅,你乃朝之重臣,豈能隻身犯險,還是另覓他人前往為好。”

崇禎皇帝聞言臉上頓時浮現出欣慰的神色,現在朝中大臣對出關禦敵是避之唯恐不及,敢主動請纓的也就李宏宇一個,不過李宏宇身份太過尊貴他心中對此有些猶豫。

畢竟關外戰事兇險,一旦李宏宇有什麼意外的話那麼不僅關外的明軍完了,水師和海外貿易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屆時可就得不償失了,在崇禎皇帝的心中李宏宇比關外的明軍更加重要。

在座的眾位大臣們暗中對視了一眼,他們早就猜到了李宏宇會主動請戰,否則李宏宇也就不是大明的太傅。

他們與崇禎皇帝不同,並沒有開口阻攔的意思,事到如今能力挽狂瀾的也唯有李宏宇了,他們實在找不到其他人來代替。

不說別的,單單那些驕橫的禁軍,除了李宏宇外就沒人能指揮得動。

“皇上,臣正是因為是朝之重臣,這個時候才更應該率軍前往救援,豈能坐視關外的官軍被困?”

李宏宇聞言再度向崇禎皇帝一躬身,鄭重其事地說道,“況且,建奴積蓄力量多年,此次是來勢洶洶,倘若他們攻下了錦州勢必會駐軍經營,如此一來朝廷苦心經營的關錦防線就會被毀。”

“既然如此,那麼朕就恩准此事,一切事宜由李太傅決斷。”崇禎皇帝見李宏宇態度決然,因此沉吟了一下後最終點了點頭,再怎麼說關外還有十餘萬被困的大軍,就這麼讓他放棄了實在是不甘心。

“謝皇上恩典,臣定當全力以赴,擊敗建奴。”李宏宇聞言向崇禎皇帝一拱手,躬身應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