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遊戲開拓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微機培訓課(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章 微機培訓課(上)

正式開課了,一個看起來有三十多歲的人走上講臺,手裡拿著一個講義夾,身上穿的是西裝革履領帶襯衫,完全不是國內這個時代的風格,一看就是華僑一類的。張樂行心裡嘀咕著:“莫非傳說中的美國講師就是這位?”

華僑先生把手中的講義夾放到臺上,開始介紹起自己來,聲音倒是很好聽,就是俗稱國語的那種。他一開口就是:“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也是緣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虞有澄。祖籍上海。在外面漂泊半生,這次回來有幸和在座的各位共聚一堂,接下來我將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微型計算機發展的前景。”

“微處理器是微型計算機的核心,它最早誕生於九年前,當時英特爾公司推出了4位的微處理器4004,從此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場白完畢,虞先生就開始介紹起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來。

說得相當精彩,可惜張樂行一句話都沒聽進去,從剛才聽到“虞有澄”三個字起,他的腦子轟得一下,有如遭到雷擊一般,開始不斷閃過有關虞有澄的一些事情。

虞有澄,英特爾公司的骨幹,擔任過半導體工藝、電晶體等產品策劃等多項要職,並成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成員及斯坦福電腦學與系統委員會成員,還主持了386、486、奔騰、PentiumII等等的研製工作。

張樂行很不理解,這樣一個鼎鼎大名的人怎麼不好好的從事CPU(中央處理器)設計這份有前途的工作,卻偏偏跑到大陸來搞什麼培訓班,這也太不搭界了吧。

學海無涯,書到用時方恨少,請大家原諒張樂行的年少無知吧。其實虞有澄以前在英特爾混得不錯,可惜自從77年跑出來自己創業後,虞有澄就一直挫折不斷,不但凝聚著他和合作伙伴心血的家用電腦遭遇慘敗,就連後面幫另一家勇於嘗試家庭市場公司設計的家用電腦也成了浮雲。這三年的經歷用幾個字就可以描敘出來,那就是“一撲再撲”。來大陸開電腦培訓班也是逼不得已,再不想辦法撈點銀子,飯都沒的吃了。就這樣虞有澄出現在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大陸,開始了他的淘金之旅……

講臺之上的虞博士興致很高,他發現經過一番生動的講演,臺下學員們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了起來,彷彿微機時代的大門就在前方不遠處緩緩開啟。虞博士感覺火候也差不多了,伸手將講臺旁大桌子上的蒙布譁的一聲拉開,露出了今天培訓課的重點,當然也是他開班賺銀子的主力產品,一部Cromemco微電腦,採用8085微處理器,作業系統為CP/M,附帶BASIC等軟體。

俗話說的好,百聞不如一見。剛才還認真做著筆記的學員們沸騰了,紛紛伸長脖子看著這神秘的機器,甚至有幾個位置靠後的學員忍不住往前湊。張樂行倒是一點沒動,這會他還沉浸在對虞有澄的回憶之中,即使他現在看了這電腦,估計最多也就是認為螢幕沒有蘋果II的帥,主機沒有蘋果II的小巧,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評。

很快一堂課結束了,虞博士看著眾多圍著Cromemco微電腦觀看的學員,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這些大陸的學員可以說沒接觸微型計算機,甚至不少人可能連什麼事計算機都不知道,經過他一番鼓動,學習意願相當的高,現在對微型計算機的興趣彷彿就像迷戀玩具的小孩似的。

虞博士原來的想法也就是來大陸賺點錢,誰讓大陸的市場潛力大呢。可是現在他覺得在他的努力下,將微電腦引進大陸,讓西方的科技開始在祖國落地生根,不但開拓了很多人的視野,還傳播了微電腦的知識,他感覺自己彷彿和西方神話中那位盜火的普大神一樣,這讓他的虛榮心小小的滿足了一下。他有一種直覺,這股野火總有一天會燒著整個世界。

張樂行這時也回過神來,他看到虞博士一臉陶醉站在臺上發呆,決定不管是不是英特爾的虞有澄都得去問問看,說不定能有什麼好機會,於是起身走到虞博士面前打量了一下。

看到一個少年走過來,虞博士心裡琢磨著大陸難道還有童工,嘴上依舊保持著禮貌:“同……同志,你好,有事嗎?”

張樂行剋制著內心的波動輕聲問道:“您好!您是英特爾公司的虞有澄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以前是在英特爾做過,你是……”虞博士心中一驚,大陸怎麼會有人知道自己,他回想了一下,自己這段時間應該沒幹什麼事關國家安全的事啊。

“果然是真的!”張樂行激動的一把拉住虞博士的手,“我可是對您久仰大名啊。”

張樂行知道虞博士是他眼前所能把握的最好機會,如果就這麼放過去,下次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於是開始努力和虞博士攀談起來。張樂行盤算著虞博士既然是搞微型計算機培訓,那應該對微機方面的話題感興趣,在介紹過自己的名字後,兩人的談話從微機的發展開始了,沒想到卻引出了虞博士這幾年的經歷,也許虞博士也有心向人傾訴,這次只不過恰逢其會而已。

“當年我加入英特爾的時候,英特爾已經推出了一款微處理器4004,這款處理器最早的雛形其實只是為了給一家日本公司的計算器使用。後來處理器晶片越做越小,效能越來越高,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它到底能做什麼呢?其實不止我一個人在想,整個工業界都在想。”

“1975年一家名叫MITS的公司推出了牛郎星8800,這應該是第一臺比較成功的微電腦,1976年又有人用簡單的微處理器發明了第一代電視遊樂器‘Pong’。我突發奇想,認為微處理器最大的潛在市場應該是‘家用電腦’,這是每個家庭都能接受的產品。”

“你想想,全美得多少家庭,有萬分之一買家庭電腦,就能賣出多少微處理器和存儲器啊。而全球有數十億人口,這完全可以解決數百萬顆微處理器與存儲器的出處。”

“我和公司內部的一些人討論這個想法,不過他們多半不感興趣,在他們看來微處理器只能用在工業控制這個正途之上,根本就沒考慮微處理器可能有更多嶄新的商業用途。只有一個朋友被我說動,一起為了這個虛無縹緲的目標努力。我們整天在紙上規劃,在腦海中編織著家用電腦的夢想。”

“漸漸的我們不再滿足於把自己的想法僅僅停留在紙上,於是開始考慮創業的問題,很快我順利籌到100萬美元的起步資金。77年1月,我帶著自己的夢想離開了英特爾,註冊了自己的公司VideoBrain(意為控制影像顯示的大腦),開始設計心目中的家用電腦。當時我的老上司安迪·葛魯夫並不支援我的離去,他很懷疑是否真有家用電腦的市場,建議我最好步步為營,現在回想起來他還是對的。”

“虞博士,我真的挺佩服您當初的創業激情!”張樂行說道,其實他心中更佩服的是虞博士的勇氣。張樂行記得家用電腦的市場應該是在1992年多媒體出現後才開始發展壯大的,在那之前膽敢涉足家用電腦市場的,差不多是進一家敗一家,就連藍色巨人IBM也在這上面遭遇到滑鐵盧。虞博士能在1977年就開始,除了勇氣,他再也想不出其他的形容詞來。

虞博士接著說道:“當年確實很有激情,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我們很快就設計出自己的產品,名字和公司的名一樣,也叫VideoBrain。為了提供最好的影像品質,這部家用電腦配置了專用的圖像處理晶片,所有的軟體儲存在只讀存儲器裡,就像現在流行的雅達利遊戲機的卡帶一樣。我們最開始提供的軟體有電腦跳棋、BASIC語言、財務管理軟體,甚至還能連線那些電腦資料庫。這些功能在微型計算機上做起來很困難,這些軟體在做出來之前,有些人還一直認為是不能實現的神話。”

“我們當年給這部家用電腦設計軟體的時候真的很困難,剛開始還沒有BASIC語言,我們的軟體設計師們只能用組合語言(組合語言)來開發軟件。那時候軟碟機主要還是用在大型機上,為了儲存編好的程式,我們只能用上了錄音磁帶。沒想到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居然完成了十多款軟體,現在回想起來都讓人有點不敢相信。”

“到了78年上半年,我們感覺自己準備的很充分了,於是在那年的芝加哥消費性電子展上展出了我們的心血結晶,我們把它稱之為‘有史以來第一部家用電腦’。就是那一次,我看到了蘋果公司的蘋果II,也第一次見到了喬布斯。在展會上,我們收到了不少訂單,我和創業夥伴們當時很有一種意氣風發的感覺,成功彷彿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