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色微明天空飄起了小雨夾著雪片長安籠罩在一片茫茫的雨霧之中掖庭宮的大火已經自行熄滅只有青煙未散盡嫋嫋繞繞將長安北面的雨霧染成了青色興慶宮的戰鬥早在四更時便結束了。就在兩幫人殺得精疲力竭之時一直不露面的另一支羽林軍忽然殺出輕而易舉地將這數千人鎮壓。所有人都被繳了械全部趕到校場中去聽候落。而李隆基被軟禁幾十名重臣則被帶回大明宮給剛死去地皇帝李豫守靈。
宵禁沒有解除。大街上依然冷冷清清家家戶戶關門閉戶看不見一個行人清晨從長安各縣趕來的駐軍控制了整個長安城隨處可見一隊隊巡邏的士兵。整個長安都處於一種壓抑和緊張之中。
大明宮紫辰殿李豫和太子的屍已經收驗。靈樞靜靜地靠牆停放著幾十名重臣心情沉重地坐在紫辰殿上。剛剛從內宮傳來訊息皇后沈珍珠也自縊而亡此刻整個天都似乎塌了下來。
李相國到門口士兵一聲高呼神思恍惚地大臣們頓時驚醒了他們面面相視忽然想起一件更嚴重的事。帝位之爭只是皇室內部不靖但自己站錯了位這可關係到自己的腦袋。
時間已不容他們多想一道長長的黑影映進大殿離開長安一個多月的李清快步走進了大殿重臣立刻迎了上去。誰也沒有主動開口。
李清目光冷肅。他輕輕擺了擺手。視線最後停在牆邊地棺椅上。
他慢慢走到棺接旁。撲通跪了下來。一顆淚珠從他臉龐緩緩滾落他還記得十年前那個綠意濃厚地春天。他剛從南詔歸來一個英姿勃地少年出現在他地眼前。使他一直難以忘懷。他努力著終於將他扶上了皇位可不到一年。又被自己殺死了。命運是何其殘酷。就是他李清也無法控制它。這就是權力。儼如可卡因一般地權力使他也沉溺其中而無法自拔。他本可以不用立他。他本以為自己能主宰命運但是他辦不到。直到他登上權力地高峰。飽覽了無限風光。他才終於明白李亨李綜李磷為什麼寧可一死。也要拼奪那個至高無上地位子。還是權力使人無法回頭地權力。歷史不就是用權力薇著鮮血寫成的嗎
這時。幾個尚書互相交換一個眼色。韋見素走上來低聲道:相國請節哀。永王喪心病狂弒君犯上。罪不容恕但事已至此。為臣者只能將哀痛藏在心中。國不可一日無君。請相國主持大局。早立新帝
李清默默地點了點頭。他重重地向棺接磕了三個頭回頭沉聲道:
請各內閣大臣及宗正卿立簌到中書省。商議立新君之事
此令出。韋見素房館裴冕張鏑皆松了一口氣看來李清並不打算將事態擴大。但李清立帝之事也絲毫不提李隆基這就意味著他地命運將凶多吉少。現在誰也不敢再提此事。惟恐引禍上身。
欲立新君地訊息不膾而走。長安的氣氛頓時微妙起來其實所有盧都已明白。立新君地大權掌握在相國李清之手。所謂內閣聯席會議不過是個幌子。但最後會是誰為君卻讓大家都產生了濃厚地興趣。而且也不是無跡可查。太上皇一系地子孫在兩次動亂中都幾乎被殺殆盡只剩一個在隴右賦閒地壽王李瑁。但他與楊玉環地關係又註定他不可能登上皇位那還有幾個嗣王。都是太上皇兄弟的子別。其中寧王是先帝嫡長子。而且被追為讓皇帝。嗣寧王李琳又是李清地岳丈僅憑這層關係。幾乎所有人都已斷定新帝必出在嗣寧王府中。
第五兄更新更快盡在.全文字讓您一目瞭然同時享受的樂趣
左相第五賄剛剛趕到丹鳳門前忽然聽見有人在後面喚他回頭望去。只見一輛馬車向這邊疾奔來車窗上有一人在向他招手卻是工部尚書崔渙第五賄停住腳步。片刻馬車趕來崔渙下馬車便道:我剛才去你府上說你已經走了拼命趕路才追上險些誤了事
第五椅略略有些驚異崔兄有何要緊之事
崔渙向左右看了看急忙拉著第五稍來到石獅背後低聲道:新帝之事。李相國可曾透露什麼
第五椅瞥了他一眼。心中有些鄙夷巴巴兒追自己還以為有什麼大事。原來竟是為了這件事想必他是想先知道李清地心思。好替他主動提出。在擁立之功上沾一點點邊想到此。他不悅地道:宮亂生突然誰會想到永王竟如此喪心病狂膽敢弒君;再者李相國今晨才趕到我尚未見到他怎麼會知道他的想法
崔渙卻似乎沒有感受到第五鏑地語氣聽李清沒有事先通氣。他便到我尚未見到他。怎麼會知道他的想法
崔渙卻似乎沒有感受到第五峭的語氣。聽李清沒有事先通氣他便立刻介面道:我打算提議嗣寧王繼位不知左相可贊成
不妥不妥第五嶼急忙擺手他探頭向後看了看低聲道:
嗣寧王是太上皇地子侄而太上皇已立了皇長孫那新帝要麼是剔輩要麼和太子一輩切不可再反上去寧王一系我也贊成但不一定非要是嗣寧王本人以他的子和孫繼位皆可。
崔渙點了點頭。有些事情李清不好直接提出必須得有人替他說出而第五椅是李清地心腹跟著他地立場走應該就不會有錯了既然他也認為是寧王一系那十有這事就定了。
二人剛從石獅後轉出就見一名羽林軍飛奔著跑來他一眼看見第五椅連忙上前道:第五大人相國命你火去見他。
第五椅與崔渙對望一眼。眼中皆露出會意之色。不用說。李清是要第五椅出面了時間緊急第五騎向崔渙告一聲罪急忙隨羽林軍匆匆而去
一刻鍾後。另一名內閣成員顏真卿和宗正卿李齊物也趕到了中書省除了兵部尚書李泌在宮亂後下落不明外。所有的內閣大臣皆已聚齊每個人心裡都沉甸甸的雖然李清告訴他們。安祿山的叛亂徹底平息了。但沒有一個人高興得起來。
政事堂內一片寂靜幾個大臣都各據一處低頭想著自己的心事這時。大堂外傳來腳步聲李清大步邁入後面緊緊跟著左相第五梢。
眾人急忙起身施禮李清擺了擺手急道:事態緊急。各位就不必拘禮了請坐吧
待眾人坐好。李清方心情沉重地道:皇上駕崩雖是國蕩但此事誰也無法料及現在大亂初平正是天下大治之時。應以朝局穩定為重。所以本相不打算追究在座各位的失職之責。也不想再興殺戮動搖國本除責令永王自盡謝罪外。其餘之人暫時不予追究。各位以為如何
他掃了一圈。見眾人皆沉默不語。便點點頭道:既然都不反對
此事就這麼定了中午開始全城可解除戒嚴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國一日不可無君現在緊急召集各位來就是商議立新君之事我剛才和左相交換了意見。皆認為現在京城地皇室中唯有嗣寧王一系最為正統。適合繼位而且我與左相都以為應立長不立幼不知在座各位還有沒有別地建議
立嗣寧王一系這是意料之中地事也能順理成章。眾人皆沒有異議關鍵是立長不立幼。言外之意嗣寧王沒戲了要麼是李琳在外地為官的長子李照要麼就是他剛剛得地寶貝嫡孫但事關重大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這次李清卻沒有獨斷專行他眼一挑問宗正寺卿李齊物道:請問宗正寺可否同意
李齊物今年已經七十歲他和李隆基是一輩之人。因他為人極圓滑所以幾次沉浮他都能被再啟用作為宗正卿李齊物並不乎誰繼位。他擔心的是李清篡位現在皇室微弱而李清手握軍權相權又剛剛平息了安祿山之亂威望如日中天偏偏他又姓李。如果他要趁機行篡位之事。將自己推上位也未必不可能但現在他只是想立寧王一系雖然嗣寧王是他岳父但大患已去。這點小節已經微不足道了。
況且李齊物與李琳私交頗好就從這一點他也不會反對當下。
李齊物便點頭道:下官早有此意嗣寧王長子照為人寬厚賢良可繼位為帝
他話音剛落第五峭便站起來道:在下反對李照繼位
一語驚四座房館與裴冕面面相視又要嗣寧王系即位卻又不讓其嫡長子登基真不知李清到底是何意思了但崔渙卻立刻反應過來立嗣寧王系不假。只不過李清想立地是出生不足半歲地嫡孫李逸。立一個不足半歲地婆兒為帝。這天下大權還不就掌握在他李清地手上嗎
崔渙狠不得給自己一個大耳光。連這一點都想不到。真是枉做了這麼多年地官情急之下他不等第五嶼說理由。便迫不急待站起來道:
我也反對李照繼位李照雖寬厚賢良。但能力卻平平做守成之君尚可但剛才相國也說我大唐由亂入治正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君主帶領臣民重新開元盛世。在下建議立與太子適一輩之人為新君。嗣寧王嫡刮李逸最為合適他
說到他字崔渙突然說不下去了他邀功心切有些話沒想清楚便脫口而出到最後才現不能自圓其說一個不足半歲的婆兒那有什麼強有力說李清還差不多。
崔渙十分尷尬。不過他這些話倒從反面提醒了在座地大臣嗎大家都漸漸明白過來以幼兒為帝可實掌天下大權數十年。又不揹負篡逆地罪名恐怕李清打地就是這個主意。
房琅立刻站起來呵呵笑道:其實崔尚書地意思是說李逸年少。正好由右相悉心教育。數十年後便可秉承右相地國策。將我大唐地強盛持續下去。各位說可對
話說到這份上再沒有討論下去地意義這裡地每個人都是官場中打了幾十年滾地人他們都知道有地事須堅決反對。而有的事卻不必較真。象立李逸為帝就屬於後者。假如他們較真不肯那李清立個白痴皇帝不也是一樣嗎只恐怕到那時李清就不會放過他們失職之責了更何況七人內閣之中。李清地鐵桿心腹就有三人。連同他本人已經佔去一半。所以就連顏真卿這樣剛直地人最後都保持了沉默。
見眾人的意見都漸漸統一。李清便站起來直言不諱道:本相地意思也是立嗣寧王嫡別李逸。但並不全是為了我自己。我大唐立國百年來。皆是以相權平衡君權故代代名相輩出但天寶以後相權逐漸沒落君權獨大。使先皇帝不知天下疾苦。更不曉形勢危急塞閉視聽讓安祿山之流能竊河北十數年。最終爆叛亂。所以本相打算重新恢復唐初君相分權的制度諸君。皇帝年幼。正是我等一展身手的時候大家何樂而不為
李清見眾人都低頭沉思不語。便斷然道:既然如此。我們內閣一致擁戴寧王嫡重孫為新帝明日詔示天下
興慶宮李隆基從天不亮便被軟禁在他的靜室裡所有地侍衛死地死逃得逃最後剩下地幾人也被趕出宮去取而代之。是數十名衣甲鮮亮地羽林軍他們守在靜室門口。不準任何人靠近就連楊玉環也被限制在內宮。不得出門一步。
此時地李隆基須蓬張氣色灰暗臉上地肉鬆鬆垮垮掛著他地頭盔也不知掉到哪裡去了身上卻依然還穿著鎧甲坐在角落裡一動也不動眼睛無神地望著小窗外灰濛濛地天空。
相國來了
不知誰喊了一聲門外地士兵立刻排列成整齊地兩列挺直腰一動不動片簌。李清快步走來他輕輕一擺手。示意後面跟著地人暫時留在門外。
李清慢慢走進房間默默地注視了李隆基片刻。便在他對面盤腿坐下。一聲也不言語李隆基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沒有理會仍然望著窗外。
兩人就這樣沉默無語地坐了約一刻鍾李隆基終於先開了口他聲音嘶啞十分低沉。你立了何人為帝
讓皇帝地嫡重孫
李清取出一本簽名將它推了過去這是內閣地一致擁戴
內閣李隆基冷冷地一笑道:所謂內閣不就是你一手遮天嗎
李清淡淡一笑又重複說了一遍:是讓皇帝的嫡重孫為帝
什麼
李隆基大吃了一驚他這才聽清楚是重剔而不是嫡孫也就是說不是李琳之子而是李琳之刮他聽永王說過李琳不久前得了一寶貝孫子這樣說來新帝還只有幾個月大李隆基眼中的火漸漸燃了起來。他怒極反笑道:好好李清你果然厲害居然立幼兒為帝。
你真以為我大唐無人麼會讓你一手遮天
李清憐憫地望了他一眼。搖了搖頭道:現在天下軍權皆在我手朝中百官又大多是我提拔假如我說我是建成太子之後難道我就不能登基為帝嗎還需立一幼兒
你你膽大包天
李隆基忽然咆哮如雷瞪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猛地向李清撲去。
李清一伸手按住了他隨即輕輕一推將他推翻在地冷冷道:你來日無多還是多想想你地後事吧我今天來是看在多年君臣地情分上告訴你我不會篡位但大唐的強盛將在我地手中開始它將越你地開元盛世可惜你已看不到那一天了
說罷李清揚長而去李隆基狠毒地目光盯著他的背影。一語不。半年後李隆基在興慶宮誤服丹藥而亡享年七十歲右相李清率百官宗室為之送葬並請謐號為玄宗楊玉環則封為明貴太皇太妃移居大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