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兵臨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920章 宛城異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20章 宛城異動

、、、、、、、、、、

曹洪這是第二次奉命鎮守南陽,在第一次鎮守南陽中,由於聘率軍突襲南陽,使曹洪丟失了宛城,被曹操苛責,儘管如此,曹操最終還是任命曹洪鎮守南陽。【全文字閱讀】

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曹洪虛心向程昱尋求守南陽之策,程昱教給他策,第一是嚴禁外人隨意進出宛城,第二是嚴防內鬼,關注南陽世家的一舉一動,第便是加固城防,杜絕一切城防漏洞。

曹洪由此嚴格執行程昱所教授的策,他將宛城市場遷至城外,嚴禁外來商人進城,就算是來尋親訪友之人,也要嚴格盤查登記。

其次便是實施宵禁,天黑後,宛城內所有店鋪酒館必須關門,普通民眾不準上街,對違反宵禁之人,無論是何身份,第一次遊街警告,第二次即斬示眾。

至於嚴防內鬼,曹洪主要是監視南陽境內的十八家大族,尤其是宛城的大望族,鄧氏、張氏和黃氏,曹洪派人嚴密監視。

儘管南陽郡大多數家族紛紛表態支援曹軍,但曹洪並不相信他們的誠意,他很清楚天下名望世家大多支援長安漢國,在他看來,宛城大族不過都是牆頭草罷了。

至於宛城的大望族更是讓曹洪警惕,鄧義曾在荊州為高官,他的兒還在漢國受到重用,而張氏家族,由於張機的緣故,張氏家族和荊州淵源深。

至於黃氏則更不用說,雖然黃承彥因諸葛亮的緣故,主要支援交州,但黃家的另一個重要人物,黃忠可是漢軍第一軍方人物。

也正因為這些緣故,曹洪雖然表面上和大望族攀上交情,但暗地裡卻派人嚴密監視大世家。

前些日,曹洪接到了曹操從合肥發來的急令,要求他組織民夫運送葉縣的十萬石糧食至合肥備戰,曹洪不敢怠慢,立刻組織葉、犨、昆陽、魯陽、堵陽等五縣的兩萬民夫,浩浩蕩蕩向合肥運送軍糧。

而另一方面,葉縣糧食送往合肥,曹洪又擔心南陽糧食不足,他幾天前特地召集幾家南陽田產大族談話,希望他們能主動向官府交售糧食,以維持南陽的存糧。

這天晚上,曹洪正在書房內給曹操寫信,向曹操彙報南陽的情況,根據他得到的最新情報,漢軍已向潼關方向大舉增兵,可能是要進攻洛陽,另外襄樊的聘軍暫時比較穩定,不過襄陽已經實行戒嚴,嚴格盤查進出的行人,這說明合肥戰役已經影響到了襄陽。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只聽見賈逵的聲音從院裡傳來,“廉將軍,恐怕形勢有變!”

賈逵曾擔任過豫州刺史,當時曹洪為主管汝南軍事,毛玠雖然彈劾曹洪擅自販賣黃巾戰俘,但他又替曹洪辯解,認為曹洪私賣戰俘雖然有罪,但挽救人口卻對汝南有功,最終使曹洪免於被罰。

賈逵和曹洪的私交也算不錯,當年,曹洪之女嫁給荀彧之荀粲為妻便是賈逵做的媒,而曹操也吸取了從前的教訓,儘量做到將相和,所以任命賈逵為南陽守,同時兼任曹洪軍師。

曹洪一驚,放下筆起身問道:“什麼形勢有變?”

賈逵神情嚴峻,急聲說:“我剛剛得到武關的飛鴿傳信,一支數萬人的漢軍剛剛過了武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訊息令曹洪大吃一驚,連忙問道:“不是說漢軍大舉增兵潼關嗎?”

“這定是劉璟的暗陳倉之計,明著大舉增兵潼關,實際上暗中出兵武關,準備奇襲南陽。”

“可是”

曹洪著實不解,“漢軍為什麼要攻打南陽?”

賈逵冷笑一聲說:“很簡單,漢軍是為了打通南襄隘道,關中的物資便可以直接透過丹水連線漢水,運往合肥前線,而不再走漢中或者走巴蜀,攻下南陽,同時也給了襄陽一個屏障,防止我們從西線進攻襄樊,解合肥之圍。”

曹洪半晌說不出話來,他心中已亂成一團,一時不知該怎麼辦才好,賈逵又提醒他道:“廉要立即稟報魏公,同時命南陽各地駐軍緊急向宛城集結。”

一句話提醒了曹洪,他給曹操寫的信幸虧還沒有送出,不過此時他也顧不得寫信,立刻對親兵令道:“速傳我的緊急命令,命葉縣、南鄉和育陽的駐軍即刻撤到宛城!”

安排完撤軍事宜,曹洪又對賈逵拱手道:“多謝先生告之,另外,民政方面也要拜託先生做好緊急應對。”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快步走上前,低聲對曹洪說了幾句,曹洪不由微微一怔,“訊息可靠嗎?”

“確實可靠,有人親眼目睹。”

旁邊賈逵問道:“將軍,出了什麼事?”

“派去監視鄧家的士兵發現了鄧義長鄧宏。”

賈逵眉頭一皺,“就是那個出任長安縣令的鄧家弟嗎?”

“正是此人!”

賈逵沉吟片刻道:“鄧宏在這個敏感時候回來,恐怕別有用意,將軍不可大意了。”

曹宏冷笑一聲說:“既然鄧家要主動站隊,我就不妨成全他!”

說完,他厲聲喝道:“點選五兄弟,隨我去鄧家!”

賈逵嚇了一跳,連忙提醒曹洪,“將軍,鄧家影響大,不可魯莽了。”

“先生放心,我自有分寸。”曹洪丟下一句話,便轉身向外快步而去。

賈逵想到漢軍即將殺至,心中也十分憂慮,匆匆向郡衙趕去

鄧府位於城北,是一座佔地一五十畝的巨宅,鄧氏七房,除了不在宛城的房外,其餘四房近兩餘人都生活在這座巨宅之中。

入夜,鄧義正和兒鄧宏詳談漢國的情況,任平等四十名鷹擊軍已經利用送糧的機會混入城內,暫住在鄧家的另一座別宅中,而鄧義更關心長在漢國的情況,一定要問清楚兒的狀況。

“父親,漢國確實很令人振奮,讓人看到前途,我並不是說官員有多麼清廉,我也遇到過貪官汙吏,但總的說來,漢國從上到下都有一種積向上的精神,從前大漢帝國死氣沉沉的垂暮之態完全在它身上看不到,它其實就是一個新的王朝即將建立,充滿了生機和希望,尤其是人民都把幸福生活的希望都寄託在漢王劉璟身上,使他在漢國具有崇高的威望。”

鄧義點點頭嘆道:“早在很多年前,劉璟剛到荊州不久,我便發現劉景升的這個侄非同尋常,遠遠強於劉琦和劉琮,只可惜當年我還是因為一念之差沒有去江夏,而是返回了南陽,否則今天鄧家的成就將不可限量。”

這是鄧義一直耿耿於懷之事,當年他明明幫助了劉璟,完全可以去江夏出任長史,但他卻神使鬼差地放棄了去江夏,等後來劉璟統一荊州,再次邀請他赴荊州出任別駕一職時,偏偏他又中風癱瘓了。

失去了與劉璟同舟共濟的機會,是鄧義一生中最大遺憾,他只能寄希望於兒,希望劉璟能看在當年他曾暗助荊州的情面上,再給兒或者鄧家一個機會。

好在兒沒有令他失望,已經升為長安縣令,相當於郡丞之位,再過幾年,兒就有希望升為守,使他對鄧家的未來也充滿期望。

這時,鄧宏又小聲道:“父親還記得柴桑陶家嗎?”

鄧義點點頭,“我當然記得,當年陶烈出任南陽郡丞,和你祖父的關係好,兩家常有往來,不過陶家確實走了大運,早早將女兒嫁給劉璟,陶家無疑將成為第一外戚。”

說到這,鄧義不由有些奇怪地問道:“吾兒怎麼忽然提起陶家?”

鄧宏吞吞吐吐道:“孩兒認識陶翰的長女,她對孩兒頗有情意。”

鄧義一下愣住了,半天才反應過來,他有些不安地問道:“你是說,你想娶陶家之女?”

鄧宏點了點頭,“就不知父親的意下如何?”

兒居然想娶陶家之女,雖然鄧義剛剛才說鄧家和陶家有交情,又說陶家走了大運,將成為第一外戚,但要讓兒和陶家聯姻,鄧義心中卻又十分不情願,鄧家是南陽第一世家,怎麼能和商人家族聯姻,況且還是陶勝族弟之女。

鄧義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毫不猶豫地搖了搖頭:“這樁婚事我不同意!”

“可是可是孩兒已經和陶家之女成親了。”

鄧宏吞吞吐吐說出了真相,鄧義儼如被雷擊中一般,愣了半天,才拍桌大吼道:“逆,這等大事,你為何不告訴我?”

鄧宏跪了下來,“父親息怒,孩兒這次來,也是為了向父親稟報此事。”

“逆!你要氣死我了。”

鄧義連連拍打桌,木已成舟才回來稟報,氣得他幾乎要吐血。

就在這時,管家慌慌張張奔上臺階稟報道:“老爺,大事不好,曹洪率領軍隊包圍了我們府邸,他就在大門外,讓老爺出去解釋。”

這個突來的訊息如同一盆冷水,頓時澆滅了鄧義心中的熊熊怒火,儘管兒令他火冒丈,但曹洪的到來卻使他心中頓時緊張起來,難道曹洪知道了自己暗助漢軍之事?

鄧義狠狠瞪了一眼兒,又道:“看來你的麻煩來了,曹洪上門,絕不會有好事,他若問起你,你就說為婚事回家稟報,其餘什麼話都別說。”

“孩兒知道了!”

鄧義隨即對堂下幾名家人令道:“抬我去府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