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登幹的一番話無疑刺中了法國人最敏感的神經。而法國政府遲遲不能做出從本土大量抽調部隊的決定,也恰恰是顧慮德國會趁機有所行動。
而且法國政府現在已經為東京戰爭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在背負著普法戰爭鉅額債務的情況下,這樣的戰爭支出對法國政府來說也不是小數目,更何況戰爭還遙遙無期。
“好,但是中國人提出的和談條件過於苛刻,我國政府絕對無法接受。如果我們可以回到李寶協定,也許法國政府會願意重新給和平一個機會。”
看到布里松有所鬆動,金登幹趁熱打鐵的道:“據我所知,貴國寶海先生和清國李鴻章先生所簽訂的條約是基於清軍撤軍至邊境、闢保勝為商埠和中法兩國在北圻劃分南北共同保護這三條。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是貴國還是清國,都無法將黑旗軍從北圻驅逐出去,那麼也是說李寶協定的核心基礎事實上是無法成立的。所以我認為,貴國政府在目前依然堅持這一協定,無助於合約的達成。”
其實這一點早在一個月前李鳳苞已經給布里松解釋過了,現在金登幹不過是老調重彈而已。但同樣一番話,在國際上地位不顯的清政府說出來,和當今世界第一強國大英帝國的民間代表說出來,分量可完全不同。
在前來拜見布里松之前,金登幹已經將法國政府以及布里松目前所要面臨的各種內外問題都做了冷靜的思考。
從外部來講,躲在陰影後面的德國和越來越不耐煩的英國的態度,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布里松的決定;而在國內,財政上面的壓力以及巨大的人員傷亡也讓他堅持將戰爭繼續下去的決定面對越來越多的指責。
最為關鍵的是,布里松的大臣們沒有把握、或者說沒有找到迫使清帝國低頭的方法。
該說的已經都說了,現在金登幹能做的只是等待布里松的答覆。
布里松嘆了口氣,“那麼金先生認為如何才能表現出法國政府的誠意?”
金登幹壓抑住內心的喜悅,慎重的道:“我有把握勸服清帝國首先撤出西貢,並釋放其在西貢扣押的部分貧民和官員,如果貴國同意與此同時或者稍後全面從清國東南沿海和北圻全面撤軍,我相信和平會隨時到來。”
也許是法國政府早有這方面的考慮,也許是英國的壓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布里松思慮再三之後,終於接受了金登幹的建議。
在拿到了布里松的承諾之後,金登幹直接在法國給赫德發了一份電報:經過和布里松的交談,法國政府同意在一定條件下,雙方停戰並重新恢復和談。
赫德隨即將這一訊息通報給了李鴻章及總理衙門。
已經被鉅額的戰爭成本壓得快要喘不過起來的奕譞在拿到赫德的電報後欣喜若狂,他立刻去電和李鴻章進行了溝通。和奕譞一樣,巴不得這場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戰爭早點兒結束的李鴻章很快給奕譞發回了自己的意見,認為這一前提不違背光緒所規定的基本原則。
在得到了李鴻章的回電後,奕譞當即草擬三條意見除八條外暫不增添一事;草約議定後法方撤兵,中方交還法方被俘平民和民政官員;先停兵休戰上報光緒。
奕譞的意見很快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畢竟,載恬也不希望這場戰爭這樣半死不活的拖著。況且正像李鴻章所說,金登幹和布里松達成的妥協並不違背自己所提出的幾項原則,也沒有影響到帝國的核心利益。
拿到了清廷的回覆後,赫德隨即致電金登幹,囑其會同李鳳苞先在巴黎簽訂一份草約。與此同時,大清也已軍機處和皇帝的名義發旨至越南,通知前線官兵主要是黑旗軍執行和談約定。
既然已經承諾了金登幹,而且法國政府也確實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迫使清帝國投降的戰略目標,相對與鉅額的財政投入和大量的人員傷亡,這一仗繼續打下去已經毫無意義。布里松自然也不會在停火這一問題上在做拖延。
在金登幹向赫德發出電報的同時,法國內閣也做出了暫時停火的決定併發往遠東。只等英國人的斡旋結果出來,停火會變成撤軍。但是因為此時交趾支那總督府及其管理機構已經完全處在癱瘓狀態,法國政府發出的電報只能送交到其在柬埔寨金邊的殖民機構,再由此轉交。這樣一來,時間上反而比赫德發給清廷的電報慢上了許多。
政府的正式電文雖然還在路上,但是作為法國海軍屈指可數的實權將領,庫爾貝自然有他自己的訊息渠道。不甘失敗的庫爾貝希望能夠在正式的停火命令到達之前擴大其在臺灣的軍事優勢,以便為法國政府未來在談判中創造有利條件。在中法兩國密商合約的同時,法軍駐臺灣部隊兩千餘人再次對臺北與基隆之間的月眉山清軍陣地發動了進攻。
和患得患失的庫爾貝不同,早已經孤注一擲的劉銘傳這半年可以說是始終處在如履薄冰的狀態中。作為戰爭中處於劣勢的一方,他只能被動防禦,戰爭的主動權完全操持在法國人手中,所以,自始至終,劉銘傳絲毫不敢放鬆。
嚴陣以待的清軍再次讓法國人碰了一鼻子灰。但這一次,庫爾貝是打算孤注一擲的。因為知道停火的命令已經在路上了,也許明天,甚至今晚有可能被送到自己的辦公桌上,到那時,他什麼也做不了了。
月眉山,守軍曹志忠部拼死苦戰,兩次打退了法軍的進攻。但一個讓所有官兵沮喪的訊息此時也擺在了他的面前法軍利用水面優勢,已經利用軍艦運送援軍沿暖暖河而上,準備抄襲自己的後路。如果他的部隊不能及時的撤離,那麼毫無疑問將被法軍包圍,其命運很可能是全軍覆沒!
怎麼辦?
曹志忠看看身邊的三個營頭管帶官,沉聲道:“法人勢大,此次傾力來攻,所圖必然是臺北。月眉山、深奧坑地勢險要,是臺北屏障,法軍要想拿下臺北,必須先要拔除這兩個地方。我們能在這裡多堅持一天,臺北能多安全一天。所以,本官決定固守待援,絕不放棄月眉山、深奧坑兩處陣地。但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這一次,很可能是十死無生的局面,你們都是跟了我多年的兄弟,如果誰想要離開的,我不會怪他,若是我死在月眉山,離開的人也能為咱們留一顆種子。等到明年清明上墳的時候,也能有人給咱們一口吃喝。”
三個管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聲苦笑。“大人,弟兄們跟著你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和法國人打仗也打了快半年了。可有說過怕字?不錯,兄弟們是想過撤下去,可這不是因為害怕,不是因為避戰,而是因為不服!憑什麼他劉銘傳的部隊可以退守臺北?憑什麼咱們得給他們看大門?”
有一個人開口,另外兩個也不怕了。“是啊大人,兄弟們跟著你槍林彈雨二十年,何曾叫過苦累?但劉銘傳不公,兄弟我咽不下這口氣。”
“是!大人,要說和法國人打仗,咱們可以說是打的最多的,從第一天法國人進攻基隆,咱們在前線。但結果呢?他劉銘傳把重兵抽到滬尾,的確憑藉優勢兵力擋住了法國人的進攻,可卻把咱們扔在了這裡。不但功勞沒有,現在連命都要沒了!憑什麼?”
“大人,咱是當兵的,當兵得打仗,命沒了咱不怕,誰讓咱們是吃這碗飯的呢?但兄弟是咽不下這口氣。要賣命,大家都是當兵的,一起賣,老子二話不說,多放一個屁我都是丫頭養的。但是要讓咱們白白送死,卻讓他的營頭撈取功勞,這樣的事兒老子不幹!”
曹志忠等三人發洩完了,這才道:“我知道大家心裡不舒服,所以我也沒有逼大家,也沒有強求你們留下。的確,劉銘傳做的有不對的地方,臺北13個營頭,個在滬尾,除了陳永隆的一營土兵困守獅球嶺,剩下咱們守在月眉山、深奧坑這兩個地方了。四個營頭,卻要面對比滬尾法軍多一倍的敵軍兵力,我也咽不下這口氣。”
“可是兄弟們,我想問你們一句,咱們打仗,是為劉銘傳打的麼?不是!咱們是為朝廷打的,是為咱們自己打的!他劉銘傳不地道,將來自有史書評說,自有朝廷斥責,自有天下人褒貶。但到了那個時候,我希望在史書上、在朝廷、在老百姓心裡,提起咱們,都豎起大拇指稱一聲:湘軍沒有孬種,他們對得起大清朝,對得起皇上!”
說完這些,曹志忠嘆了一口氣,隨即又道:“不過話說回來,人各有志,我還是那句話,誰要走,我不攔著。”
說完這句,曹志忠叫來一名親兵吩咐道:“給臺北送信,法軍依仗水師之利,沿河而上,斷我後路。餘率湘軍千餘,堅守不退,誓與陣地共存亡。”
“大人,不請求援兵麼?”
曹志忠擺擺手,“若劉銘傳有心,不用我請,援兵必至,否則,縱使哀求,又有何用?去……”
親兵聽了,咬了咬牙,轉身離開。
臺北,撫臺街巡撫衙門,雖然已是深夜,但劉銘傳依舊在和孫開元、聶士成等商討軍務。法軍突然猛攻月眉山、深奧坑陣地,意圖臺北的心思明顯。一方面對於曹志忠部是撤是援,另一方面臺北又該如何佈防,今天必須作出完備方案。
一名撫標戈什哈掀開簾子進來,輕聲走到劉銘傳身邊道:“大人,有月眉山的緊急軍情,您看……”
劉銘傳一皺眉,頓時心中升起不好的預感,連忙吩咐:“快傳!”
戈什哈匆匆出去,轉過頭來便帶著一名普通打扮的清兵走了進來。
那清兵一進房間,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嘶聲道:“巡撫大人開開恩,救救我家大人!”
劉銘傳立刻示意戈什哈將來人扶起,一邊問道:“怎麼回事?你慢慢說。”
房間裡對月眉山軍情最擔心的莫過於同為湘軍戰友的孫開華,他一個箭步上去,一把抓住來人的手道:“月眉山情況如何?快說!”
那送信的親兵跟在曹志忠身邊許久,自然認得孫開華,連忙道:“法國人透過水路運兵,斷了我們的後路,現在已將月眉山和深奧坑團團圍住,只待天一亮,要總攻。”...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