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光緒所說,現在日本全國勒緊褲腰帶全力追趕中國,如果不加緊應對,五年之後的184年,中國的北洋海軍憑藉八大遠怎麼可能戰勝擁有二十五艘戰艦的日本海軍。
而中日海軍力量消長的原因不外乎六個方面:體制之殊、經費之殊、重視程度之殊、戰略理念之殊、教育制度之殊、發展環境之殊。
重視程度不說了。不管平行空間是有多大差距,至少當前,光緒對海軍的重視程度絕對不會弱於明治。
而在體制、經費和教育方面。首先中國的海軍最開始並沒有**的機構,而是水師的輔助。整個體制也仍然沿襲了水師軍制而無所變化。在海軍的管理上,最早是由中央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進行管理,在李阿艦隊被遣散以後,遂改由地方督撫和北洋通商大臣也是李鴻章辦理。雖然光緒在十一年釋出設立海軍衙門的決定。派醇親王奕譞為總理海軍大臣,“所有沿海水師,悉歸節制調遣”。但從現在的結果看,明顯未達成所願。最簡單的例證是,在長崎事件中北洋水師並沒有秉承聖意將事件搞大,而是自作主張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醇王的性格確實比較懦弱,之前領著駐京八旗也是一樣,但是八旗兵本爛到了骨頭裡,也便罷了,光緒也沒指望,可海軍不同了,這是國家命脈所在,必須強力掌控,算是親爹也顧不得了。
日本海軍管理體制的近代化本比大清早。“慶應丁卯,德川氏還政,設三職隸八課,始有海陸軍務之名,明治元年戊辰二月,改為軍防事務局,閏四月復改為軍務官,二年七月,又改為兵部省,皆以海軍隸其中,而別設海軍大將、中將、少將等官。四年四月,復置大、中、少佐,大、中、少尉等官。八月,於兵部省中分陸軍、海軍二部,各設分局,逮五年二月,始廢兵部省,與陸軍分,專設海軍省。六年六月重定官制,沿為今制。”
中國的海軍衙門權力分散而且較為混亂、不利於集中管理和指揮,從而影響了海軍的戰鬥力的發揮和相互間的配合。這一體制上的重大缺陷在中國海軍發展的早期,問題尚未充分暴露,但到了1世紀末葉,其弊病暴露無遺了。而日本海軍制度上的優越性在1世紀後期卻逐漸發揮出來,為日軍海軍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如果大清再不快速革新,真到了甲午,哭都來不及。
另外,從中日海軍軍費的投入來看,中國的海軍軍費投入已經落後於日本,這一點之前光緒已經說了,所以才要追加海軍投入,一方面外購軍艦,同時也儘可能的自己建造一些。這中間還涉及到發動機和速射炮的問題。又牽扯到教育和科技的發展。
教育方面急不得,雖然光緒從五年前開始推動近代基礎教育,可要等真正培養出具備現代科學技術的科研人員至少還要十年的積累。當務之急,只能依靠自己的一些專利技術和劉少卿在步兵武器的研發上的神來之筆向西方國家儘可能的換取一些技術應急了。
光緒的計劃是,一方面以造船和採購吸引英、美等國輸出技術,同時打算在明、後年以新型滲碳鋼裝甲技術像美國換取發動機技術,以火炮制退技術向德國換取速射炮技術。這樣,在185年前,中國的造船業可以最大程度的消化十九世紀末世界核心造船技術。為下一個十年造船技術的騰飛打下基礎。
末了光緒還加上了一句:“如果和英、美等國的協議能夠談成,則第一、第二兩級軍艦的建造,可以適當拿出一些分給洋人在華設立的船廠。”
這也是一塊兒誘餌,至少可以讓那些有在華利益的資本家幫助朝廷遊說本國政府,為協議的落實加上一點兒砝碼。
除了軍艦的建造,光緒還批准了海軍建設在基地方面的投入,旅順軍港的建設從最初的船塢建設到現在,已經上升到要塞化建設了,真正建成估計甲午是趕不上了,累計投入要上千萬兩白銀。但是光緒考慮之後還有毛子,所以這筆錢還是要花的。
除了旅順基地,光緒還計劃將青島也要塞化,之後是吳淞口、閩江口、珠江口。由北到南,形成一條要塞鏈。但這些工程不是現在能提的,花錢太多,未來二十年能建成不錯了。
再加上對於海軍官兵的教育、訓練、換裝等方面的投入,未來五年,至少每年要五、六百萬兩白銀。一想到這筆錢,光緒腦仁兒疼。
不過即使這樣,相對於181185日本累計投入5855萬元的海軍軍費來說還不包括天皇內廷經費等項,大清的投入還是遠遠不夠。
在今年,日本的海軍軍費已接近一千萬日元。平行時空中,光緒十四年後,日本開始了的大規模購艦、造艦程序,六年間便添置軍艦十二艘,總計新添海軍噸位近一萬八千噸。到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海軍主力艦總噸位已達到五萬多噸。
而且在甲午海戰爆發的當天,日本還在像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訂購了兩艘戰列艦富士和八島號。參照當時一艘萬噸級戰列艦一百萬英鎊左右的價格,兩條戰列艦光首付不會低於五十萬英鎊,五十萬英鎊是什麼概念呢?大概相當於三百多萬兩白銀。再加上日本在甲午時期從智利購買的和泉號。也是說在184年前,只要日本覺得有必要,再拿出四百萬兩白銀問題不大。也是說日本可以再添購兩到三艘類似吉野的防護巡洋艦!
那麼大清如果想要保持海上優勢,每年的海軍投入至少要八百萬兩白銀。什麼概念!相當於每年的稅收總額的8了。
幸好戶部還有個閻敬銘。
閻敬銘年輕時戶部做過官,長毛之亂後又外放辦過糧臺,光緒八年才被提拔為戶部尚書。因為他曾在戶部任過職,深知戶部弊端,尤其天下財賦總彙的北檔房,積弊更深。因此上任第一天他親自看帳,並找來檔房司官問帳,結果無論是領辦、會辦、總辦都不知部庫的存銀幾何以及出納情況和盈虧怎樣,甚至連算帳、看帳都不會。
要說大清的**,從制度上說自然是封建統治和八旗制度的問題,但要具體到日常工作,最**的根源首先是戶部。
戶部既管入,又管出,真正關係著國家財政命脈。但事實上從雍正朝開始,戶部開始糜爛,逐漸淪為一個徇私撈錢的總部,成為官員貪汙的利藪。
閻敬銘上任後,曾在給光緒的奏摺上說:“滿員多不諳籌算,事權半委胥吏,故吏權目張,而財弄虛作假愈棼,欲為根本清釐之計,凡南北檔房及三庫等處非參用漢員不可。”
當時兩宮太後新喪,小皇帝還在由四位大臣輔政,戶部牽扯過深過廣,朝廷未敢輕動。但很快中法戰事開啟,之後光緒透過甲申易樞徹底掌權,再加上當時清政府庫款睏乏,也有整頓度支的迫切要求,這才開始著力整頓戶部。到現在五年了,戶部面貌為之一新,雖然不能說沒有貪汙了,但至少在貪汙的同時,也做事了。不過閻敬銘現在已是七十三歲高齡了,今年又將大清中央銀行的籌辦和海軍債券的發行兩項重擔挑給他,雖然準免其軍機大臣職,俾得專心部務,但畢竟年紀太大了。
現在小皇帝只能每天求神拜佛,保佑閻敬銘多活幾年,把海軍這個坎兒扛過去。
想到銀子的事兒,光緒不得不給李鴻章、盛宣懷等人提個醒:“李中堂、盛、鄭二卿。”
幾人見皇上有吩咐,連忙上前行禮。
“現在朝廷幾件大工,機器廠、船廠、鋼鐵廠還有旅順要塞、艦船採買等,均在諸位手中把持。這是朕和朝廷對諸位臣工的信任。還望你們用心辦差,萬萬不可重蹈鄭州河工的覆轍!”
兩年前黃河鄭州段決口,朝廷以成孚、李鴻藻等人督修河道,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花了九百萬兩白銀,結果幾人告訴朝廷還是修不好。光緒氣的咬牙,將幾位大臣一擼到底,並因此牽連官員及地方士紳近百人,砍了幾十顆腦袋抄了幾十個家。現在皇上提出至一件事,是警告幾人,不要想著貪錢,否則到時候也免不了一個抄家殺頭,你貪得再多,也享受不到。
盛宣懷等人在辦洋務、工商上面確實有些能力,或者說這些人算是當下能挑出來的最好的一批人了,可是這幫人貪汙的能力一點兒也不比辦事能力差。歷史記載,到李鴻章死時,家裡資產達到四千萬兩白銀,而盛宣懷到辛亥革命時,家財也在四千萬兩上下。光這兩人加起來快相當於大清一年的收入了,你說這貪錢的本事。如果這些錢都用在國家經濟和軍事建設上,算是以北洋一隅而敵日本全國,甲午誰勝誰負也還不一定呢。...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