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生於1871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章 白龍魚服(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章 白龍魚服(5)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鄰近的膠州灣是一個天然良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早在中日戰爭之前,清廷有意開發建設青島基地,並且已經開始了第一期工程的建設。然而隨著中日戰爭的爆發,青島基地的建設工作也隨之暫停,直到光緒二十年才再次開工建設。

青島軍港計劃建成一個全港水域面積達五百萬平方米以上、最大水深超過二十五米、進出港航道寬度最大達到四百米、航道水深在十一米到二十米間的亞洲第一港。

此時雖然僅完成了第一期計劃,扔建成了兩個大型船塢和兩個中小型船塢。至於配套的岸上炮臺、防禦基地,則已經建設完畢。

岸上防禦基地的建設包括炮臺和永固機槍陣地、地下交通壕和地下指揮中心四方面構成。其中炮臺又分為海防炮臺、陸防炮臺、臨時炮臺三大部分組成。

海防炮臺主要是團島炮臺配置有三門口徑為88毫米的加農炮,臺西鎮炮臺配置有四門10毫米的加農炮,衙門炮臺有三門15毫米的加農炮,青島山炮臺設定有80毫米榴彈炮四門、10毫米炮兩門。

青島山炮臺是這幾大炮臺中間最重要的,在青島早期的戰略形勢圖中,青島山的中心地位是沒有人能動搖的。是南控青島灣,北扼臺東、四方和後海一帶的最佳制高點。

該炮臺分為南北兩處,總面積兩千平方米,除了安裝有大型火炮六門外,還設定了南北兩個機槍陣地,均由永固式火力點勾連。

炮臺下還有地下交通壕與兵營相通,隨時可以補充彈藥、補給和兵源。另外,在炮臺北側山坡內還構築有規模龐大的地下隱蔽指揮部,設定有發電機、望塔、探照燈等,指揮所內有大小四十二處房間,總面積為一千六百平方米。這些都透過地道與南坡及陸軍大營連通。

載湉現在站在青島山上,俯瞰著整個青島基地。

負責駐守青島基地的是近衛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也是大清目前僅有的一支可以實現水陸兩棲作戰的步兵師,師長黃成湧。

這個師在之前的日本九州島登陸作戰時大放異彩,不但實現了秘密偷渡,還成功攻克了長崎基地。證明該師無論是奇襲作戰還是攻堅戰,都是一支強軍。而大清將這樣一支部隊放到青島,也充分體現了對青島基地的重視程度。

此時黃成湧正陪在載湉左右,向皇帝陛下一一講解青島基地的防禦工事。“除了之前的幾個主要炮臺外,海防炮臺還有正在建設的匯泉角炮臺和薛家島炮臺計劃配置兩門炮塔式40毫米加農炮、兩門150毫米加農炮。”

“陸防方面,目前建成的主要是太平山炮臺,炮臺分東、北兩個部分,火力配置分別為兩門、六門10毫米加農炮,另外這裡也構築有大規模地下掩體,同樣以永固機槍火力點和交通壕勾連。除此之外,在仲家窪北側高地還築有一個炮兵陣地,設定了一個重炮連共八個炮位,但暫未配置火炮。至於臨時炮陣地則有二十餘處,戰時隨時可以根據需要,以營、連為單位部署小口徑75毫米火炮。”

事實上,清軍除了修築大量炮臺外,還將在太平山麓和海泊河中下游一線,構築一條南起浮山灣小湛山、北抵膠州灣內海泊河口的全長六公裡的步兵堡壘防禦工事。

這一防禦工事由小湛山、小湛山北、中央、臺東鎮、海岸五大堡壘群組成。每一個堡壘群均由一處大堡壘、二至四處中小堡壘組成。每處堡壘均有地下通道連線。在大堡壘周圍另有九至十三個不等的戰時小堡壘,用以駐兵、貯存給養、彈藥和作戰指揮與掩體。

在堡壘線外側開挖了一道深約5米,寬約6米的壕溝,溝底和堡壘周圍將來會架設鐵絲,一直連線南北海濱。在壕溝兩側,沿壕溝修築了一長串步兵掩體和火炮、機槍掩體,配置了輕型火炮、機槍等武器。

當然,所有的這一切都還沒有完全完工,預計要想全部完工,至少還需要四、五年的時間,總投資要達到一千五百萬兩白銀。

“雖然不敢說固若金湯,但是只要彈藥充足,敵軍沒個十萬八萬的,別想從這兒過!”黃成湧不無自豪的道。

“哼哼……”載湉一笑:“這個世界上,沒有攻不破的要塞!所有號稱固若金湯的防禦,最終都被敵人輕易地拿下了。朕有兩句話,你牢牢記在心裡。”

“是!請陛下訓話!”黃成湧立刻立正站好,聆聽聖訓。

“第一,工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第二,所有的堡壘,最容易被攻破的是內部!這兩句話,你務必牢牢記住!”

“是!卑職保證牢記在心!人在陣地在,人亡陣地亡!”

載湉一腦門子黑線:“人亡了陣地也不能亡!”

“是!人亡陣地也不亡!”黃成湧再次立正敬禮。

離開青島山,載湉等人騎馬進入海軍基地。這裡已經建成了兩個中小型碼頭和船塢,另外兩個大型船塢和碼頭則正在建設中。

是的,在載湉的計劃中,青島港除了將成為海軍基地,而且還將成為造船基地。

之所以要在這裡建設一個造船基地,完全是因為大清當前所面臨的國際環境逼迫的。

到光緒二十三年為止,經過長達十二年的努力,中國現已擁有廣州、福建、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威海、天津、旅順九個造船基地。

但這中間,南京、武漢、重慶三個基地僅能製造千噸以下的小型船舶,這是受到當前的技術能力主要是技術人員不足和長江水道的通航能力制約的。

不過這三個船廠目前正在提高造船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即可製造三千噸以下船舶。

另外威海、旅順船廠雖然擁有深水碼頭和大型船塢,但主要是用來維修、維護軍艦,而不是建造軍艦的。不過迫於發展海軍的需要,現在清政府也在開發大連港,興建新的造船基地。

這樣一來,真正能夠建造大型船舶的,僅有廣州、福建、上海和天津四個地方。

這四個地方,廣州、福建距離中樞太過遙遠,而且福建馬尾船廠受水文條件限制,無法建造萬噸級大型船隻,福建廈門船廠則是法國人的船廠。

上海雖然有一個大型船廠江南造船廠擁有可以建造萬噸級船舶的先天優勢,但是和廣州一樣,這些地方都被洋人控制在手中。向中日戰爭中還好,英國人當時是大清的準盟友,所以船廠、港口隨便用。但一旦是和其它列強開戰呢?比如當年的中法戰爭,英國人不允許大清使用上海的港口碼頭。

在目前中國還不具備和英國撕破臉的情況下,這樣的深水港再好,也不值得去發展。

天津也是一樣。但天津畢竟距離北京很近,列強多少要顧慮一些,所以載湉首先發展的是天津港。那麼回過頭來看,北方適合發展深水碼頭和大型造船廠的,剩大連和青島了。

而天津、大連、青島三個地方,也正是清政府規劃的三個核心港口城市!

在新落成的青島造船廠一號車間,載湉親切會見了造船廠的數十位科技工作者和技術工人。

這個一號車間,其實才是載湉來青島的主要目的。因為,這裡是中國第一個潛艇建造車間。

潛艇被譽為弱國海軍最好的進攻武器,這在現代社會,可能已經是盡人皆知了。但是在十九世紀末的世界,潛艇這種軍事力量,其進攻或者防御能力還僅僅停留在實驗室裡。因為這個時候的潛艇還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作戰能力。

中國人建造潛艇也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光緒六年,一名叫陳真的捐班道員提出建造這種能在水下行走的船。他先進行了圖紙設計,並籲請清政府大員予以支援。還表示願以合同保證,若建成後經過試驗證明不適用,工時費分文不取,所用材料照價賠償。

陳道員的建議得到了李鴻章的首肯反正不用花錢當時李鴻章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而且對這種新奇的東西十分感興趣。於是,1880年夏天,陳真的潛艇在天津機器局開始施工。

這項工程當時是在絕對保密的條件下進行的。陳道員親率10餘名工匠,在機器局院內圍起圍牆,圍牆內外,戒備森嚴。然後他採購木材鐵皮,動工興建。經過整整一個夏天的施工,這艘“水下機船”建成完工。

據事後北洋有關的記載,它“式如橄欖,上有水標及吸水機,水標縮入船一尺,船即入水一落千丈尺。要於水底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

1880年月18日,正值中秋節,這艘“水下機船”在海河內進行了試航。據記載:船半浮水面航行,靈捷異常,頗為合用;沉入水下,水標仍浮出水面尺許,令水面一無所見,而佈雷無不如意……。

不過可惜,隨著之後宮闈之間變化疊生,慈安、慈禧兩宮太後陸續暴斃,再也沒有人關注這個奇技**巧的東西了。這艘試驗成功的潛艇沒有正式使用或繼續研究,陳真也從此銷聲匿跡了。

直到中法戰爭結束後,因為光緒帝表現出對潛艇極大的興趣,李鴻章才忽然想起這麼個人了。然後發動全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重新找到陳真,此時,他卻在萬里之外的美國。...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