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生於1871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美西戰爭的契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 美西戰爭的契機

“這簡直是我這輩子見到的最愚蠢的決定。”

私下裡,立特里希向西格諾爾抱怨道:“我們的艦隊實力僅相當於對方的五分之一,而陸軍力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卻被派去執行一項根本是送死的任務。即使是現在,恕我直言,我們的力量也遠遠不夠。”

“如果我們和俄國人聯合呢?”西格諾爾道。

“哦,你不知道現在的中國人防俄國人防到什麼程度。的確,如果和俄國人聯手,我們在海上的力量能超過中國人,可是英國人呢?一旦英國人介入,那麼我們的力量還是不足,而且永遠不會滿足!好,算不考慮英國人,那麼我們要怎麼佔領港口?我們的陸軍將要面對一百倍的敵人!”

西格諾爾聳聳肩,不屑一顧的道:“只不過是一些愚昧落後的農民軍罷了,德意志帝國的陸軍是世界第一,我們的士兵一個人絕對可以戰勝他們一百個。”

“哦,我的上帝!”立特里希有些抓狂,“將軍閣下,你到底有沒有研究過這個國家的歷史?哪怕是這幾十年的歷史也好啊。讓我來告訴你,1840年,英國人僅僅用了幾百名士兵,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協約,佔領了香港。之後過了十幾年後,英、法兩國動用了兩萬名士兵才逼迫他們的皇帝簽訂了條約。又過了十幾年,大清的軍隊迫使俄國人修改了他們已經簽訂好的條約。而四年前,日本人用了幾十萬軍隊,卻以慘敗收場。這個帝國在一天天強大!我的將軍!”

西格諾爾皺了皺眉頭:“如果我們和俄國再加上法國呢?”

“您會相信法國人和德國結盟麼?”立特里希睜大了雙眼,彷彿在看著什麼稀有動物。

過了半晌,西格諾爾才道:“好,等我和克林德公使先生商談後,會給國內寫信。”

立特里希冷冷的從懷裡掏出一封信遞了過去:“這是公使先生的親筆信,他在信中表示,如果帝國一意孤行要挑起這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他將辭去駐華公使的職務。”

時間進入二月。清政府對德國企業的調查工作已經進行了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中,發現了大量的諸如以次充好、偷稅漏稅、強買強賣、壓榨工人等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清政府全部透過報紙公佈出來,並同時表示對這些企業進行一定的處罰和懲治。

而自清政府公開山東教會問題以來,在這一段時間內受到輿論的壓力和影響,其他各國的教會組織、企業和商會也都不同程度的收斂了自己的一些非法行為。大清國內的社會風氣一時大為好轉,朝廷和皇帝的威望進一步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在中、德兩國因為山東教案搞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細心的人忽然發現,在遠東地區靜悄悄的又增加了一支海上力量。

美國遠東艦隊來了!

187年1月初,監測委員會常務主席的g.杜威准將奉海軍部助理部長西奧多.羅斯福之名前往日本。一個月多後,杜威在長崎登上了亞洲分艦隊的旗艦“奧林匹亞”號,正式任艦隊指揮。

原本因為中、德矛盾而混亂不堪、劍拔弩張的遠東局勢,因為美國人的出現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美國人想要幹什麼?”這是列強各國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只不過他們都不知道。

載湉知道。“看來,美國人想要動手了。”

其實如果僅僅憑藉模糊的記憶,載湉根本不知道美國是否會和西班牙發起一場戰爭,他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對羅斯福這個名字感興趣,然而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情報越來越多,再結合古巴問題和美國海軍突飛猛進的發展,載湉敏銳的判斷出美國人很有可能要對西班牙動手。

“不過美國人這一次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牙口不太好。”劉少卿笑道。

在杜威到達日本的當天,感覺到氣氛不對的西班牙政府和清政府緊急簽署了戰艦購買協議,已七十五萬英鎊的價格向大清採購了一艘防護巡洋艦、一艘驅逐艦和兩艘老式三等巡洋艦。這四艘艦艇將被加強到臨近的菲律賓,以改善菲律賓艦隊的現狀,並支援新任總督波拉維夏對菲律賓如火如荼的民族起義的鎮壓。

二月上旬,杜威率領自己的艦隊到達香港,在香港,他為艦隊購買了一艘運煤船和一艘補給船。並命令戰艦入塢,對機械部分進行大修,把船體水下部分清除乾淨,並將白的船舷漆成灰。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杜威准將親自檢查一切細節,要求艦艇人員每天操練,艦上所有的機器都作好戰鬥準備,一接到命令能夠連續運轉。同時為了搞清西班牙艦隊和菲律賓島上的設防情況,他又派了一個密探去馬尼拉,還讓自己的副官化裝成旅遊者,從到達香港的遊客那兒刺探情報。

另一方面,為了防止英國人在戰爭爆發後採取中立的立場,他又在中國海域的大鵬灣附近設立了一個臨時錨地。以確保自己的艦隊有備用基地。

15日深夜,一聲巨響從萬里之外的哈瓦那港傳來。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爆炸並沉沒,造成艦上二百六十餘名官兵喪生。

緬因號沉沒後,美國各大媒體立刻終止了對中國問題的報道,改為報道這一嚴重事件。在美國媒體的報道中,一切的線索的隱隱指向另一個歐洲強國西班牙。

美國和西班牙的矛盾迅速升溫,隨即世界的目光被中美洲的一個叫古巴的小國吸引。除了中國和德國。

清政府對德國企業的調查以及懲罰性關稅使得德國企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同時,因為來自中國的特種鋼材短缺,一些造船廠不得不暫停戰艦的建造,這使得大量的工人暫時失去了經濟來源。在巴伐利亞,因為農藥和化肥的短缺,糧食減產幾乎已經成為必然,這大大觸動了容克貴族的利益。

月末,隨著駐華公使奧古斯特.馮.克林德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一封信被公開,德國人對皇帝的佈滿被徹底點燃。

克林德在信中說:透過我在中國這幾年的工作瞭解到,這個國家從上到下都對德意志帝國抱有極大的好感。他們的皇帝曾在公開場合說過,沒有德國人的幫助,沒有這個國家的現在。而現在,因為一小撮不法分子、無良教士的罪惡行徑,我們正在漸漸失去這個東方帝國的友誼。而我們的政府在這一事件上所扮演的推波助瀾的角不但不會讓這一問題緩和,反而會更加激化。的是,甚至有人故意在計劃這種矛盾。他們認為,也許憑藉帝國的軍事力量可以使這個國家屈服。但是我要說的是,即使這個國家真的可能屈服於武力,那麼德意志帝國也將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我認為,至少一半兒的海軍和三分之二的現役陸軍將倒在征服這個古老帝國的路上。到那時,我想知道帝國拿什麼來應對法國人的復仇?

安治泰等教士在中國山東的所作所為被反覆傳誦,甚至在清政府買通的一部分媒體人的暗中操作下,這些教士的行為被人為的誇大了。因為中、德矛盾而失去工作或者生意的市民開始在政府部門和教會的門前遊行示威。抗議政府因為少數人的野蠻行為而將整個德國捲入戰爭,同時要求教會出面懲治這些不法分子。

迫於社會壓力,謝菲爾德大主教宣佈,將安治泰等十七名有惡劣影響的教士驅逐出教會,剝奪他們的一切封號。

另一方面,巴伐利亞攝政王、巴登大公、薩克森國王等貴族和以首相霍恩洛克為代表的幾位主要大臣聯合勸說威廉二世,要求終止這場滑稽的鬧劇和不理智的行為。甚至連他最信任的海軍大臣、熱衷於建設和發展德國海軍的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也認為,這個時候進行對華戰爭是不理智的,而且可能會蒙受不可承受的損失。

提爾皮茨認為,這個時候與其冒著和英國決裂的風險和俄國人聯手威逼中國,倒不如和中國人坐下來談談,謀取在日本的利益更加划算一些。

眼看著透過武力向清廷施壓以奪取膠州灣或者獲取其它利益的企圖徹底失敗。威廉二世不得不向世人澄清,自己是受了安治泰的蠱惑而迷失了方向。

在威廉二世開始鬆口之後,克林德接受了霍恩洛克首相的委託,開始和中國政府商談德、華衝突的善後事宜。...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