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高太尉新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

而相比別人的患得患失趙鼎在接到旨意之後表現出了相當的從容。這些天他一直在構思彈劾蔡京的奏摺但是寫到後來總覺得空乏無力最終只得暫時擱筆。誰知道就在這個時候這樣一件重任驟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怎能不讓他心中振奮

由於事情重大他在入宮陛見之後便得了儘快起程的旨意所以晚間便在家裡由高蘅指揮幾個使女急急忙忙地收拾行裝。趙老夫人樊氏也在旁邊幫忙看著臉上盡是欣慰之色。

你此去代州重任在肩記著凡事不可急躁不可仗勢欺人否則就是差清楚了事情日後也會擔上罵名君子立身當不偏不倚我從小就教你讀書做人倘若你懷了私心也就對不起聖上這一番抬愛鄭相公這一番推薦了你明白麼

耳聽母親的這一番教導趙鼎連忙躬身答應旁邊的高蘅也是臉色微動。她嫁入趙家已經有幾年了婆媳之間一向相處融洽其中固然有她懂得做人的關係樊氏的見識深遠更是不可小覷的因素。此時她一面取出一些壓箱的金銀錢塞在一個錦袋中一面對樊氏笑道:娘就放心好了官人最聽你的話一定不會做下不正道的事。

我不過白囑咐幾句罷了。樊氏也笑了上前為兒子整了整衣襟見高蘅已經裝滿了那個錦袋她不由得搖了搖頭出去一概花銷都有公用帶那麼多錢幹什麼趕緊拿出一半來帶著這麼多金銀上路還不是叫人惦記

三人打趣了一會高蘅便覺得眼皮有些沉重聯想到這幾日胃口不好月事似乎有些不正常身子也漸漸沉了。她心中不禁掠過一絲幸福的預感只是此時丈夫臨行在即萬萬不好在他面前提起這種事當下連忙強打精神支應。

由於事出緊急趙鼎次日早晨便坐車上路趕往代州隨行的還有幾名公差以及殿帥府軍士以及兩個心腹家人除了一輛車之外還有十餘匹馬。他這次好歹都算是欽差。這行頭自然算不得十分張揚。但是這一訊息卻早已沿途傳開了。

而趙鼎走後坐鎮京城高府的英娘自然少不得上門瞧瞧高蘅當聽高蘅滿面羞澀地道出隱情的時候這位高家大婦不由得滿心歡喜連忙使人叫來了趙老夫人樊氏。當聽說兒媳可能有了身孕樊氏的高興勁就別提了當下急急忙忙差人去請大夫請脈下來果不其然是喜脈。

這樣的好消息。蘅兒你就該早說的英娘唯恐樊氏心中有些芥蒂。免不了嗔怪道如今你已經是趙家的人這些事情還得由婆婆做主。沒來由讓我這個作嬸子地先知道不是就算吃不準叫個大夫來請脈而已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更沒有什麼丟人的。要不是喜脈而是其他也好早日準備不是

二嬸說的是是我一時糊塗

見高蘅紅了臉樊氏卻笑道:不過是一丁點小事罷了她到底還小哪裡能事事齊全高夫人就別怪他了想來她也是不想讓我那個兒子路上擔心。所以才把事情硬生生按了下來能有這樣賢惠的兒媳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哪裡會責怪她。倒是今後不能讓她累著了否則一來對孕婦不利二來也會連累了腹中胎兒。

想到自己第二胎生產時的艱辛英娘也覺得心有餘悸當下便和樊氏商量起了一應準備。從穩婆到產房從乳母到將來的一應男女衣物。

竟是全都納入了打點的範圍。而旁邊地高蘅越聽越是臉紅最終乾脆找了個藉口溜了出去難免讓樊氏又是一陣笑。

說完了兒女私事樊氏臉色一正便說起了趙鼎此去代州的勾當。

高夫人此次他去代州臨行前沒有去貴府拜訪是我的主意還請你和高相公莫要見怪。我雖然是一個婦道人家不懂什麼天下大事但是至少還耳聰目明朝廷上如今的紛爭我好歹還是知道一星半點所以這個節骨眼上我不讓元鎮上貴府拜訪一來是為了讓他避嫌二來也是不想給貴府招惹麻煩。聽樊氏這麼說英娘心中自然妥貼事實上對於趙鼎的不辭而別她和高俅都沒有什麼不滿的意思畢竟如今京城風聲太緊趙鼎這一次走馬上任原本就有諸多人反對再弄得百般招搖自然一點意思都沒有。趙老夫人這都是小事無論我家相公還是我都不會因此而記掛在心。英娘記起之前出城時丈夫叮囑的話不由笑道當初相公之所以把蘅兒許配給元鎮就是看重他的人品可以託付蘅兒的終身。之後儘管一再推薦了元鎮也是因為內舉不避親的道理並非因為他是姻親。如今元鎮身負重任為此避嫌是很自然地事。

樊氏不是那種沒見識地婦人聽英娘這麼說心下的大石也隨之落地。畢竟無論是許配以侄女還是屢次提挈高俅都對趙鼎頗多照顧倘若這個時候被人指責以忘恩負義這是她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兩人正在說話突然有一個使女閃了進來偏身行禮報說:老夫人高夫人外頭有訊息說李大人和高麗使團進京了

關於高麗使團地事早有奏報但是在朝堂多事的當口誰也無心理會高麗這樣一個小國。當然這不過是一些人的想法而已在有識之士的眼中高麗雖然和大宋相隔遙遠但在戰略上卻相當有用當然高麗對於大宋亦有臣服之心否則也不會每每派出使節。

當下英娘也不便和樊氏深談藉故起身告辭。匆匆回到家中高豐景就報說了使團入城之事以及之後諸般安頓的情況。雖然如今高俅已經去了城外但是高家經營多年的根底仍在再加上高傑如今在朝更不至於凡事被人矇在鼓裡。

高麗的事情需得報知相公相公對於這些事最重視不過。英娘轉念一想便吩咐道等到朝廷有了訊息一併送出城去。李伯紀這次回來聖上應當另有重用只是朝中風雲突變他是否會登門造訪還在可知與不可知之間不過也應當預備一下。

高豐景一一應了立刻出去忙碌。而由於李綱一行人的歸來為之震動的遠遠不止高府一家而已。

然而兩日後又一個訊息自朝中傳來以殿中侍御史趙鼎為給事中

御史奉旨出行外路公幹一般都會遷一級以示榮寵然而自殿中侍御史遷給事中這種升遷度無疑是異常恐怖的。聯想到如今地御史中丞已經老邁朝中頓時掀起了一股議論的狂潮尤其是蔡黨中人無不感覺到了深重的危機。

一朝風向突變原本門庭冷落車馬稀的太平橋高府頓時又熱鬧了起來。儘管知道高俅不住在這裡但是前來拜訪的依舊絡繹不絕其中甚至還有投書卷的士子。雖說高府家人對於這種變換牆頭的趨炎附勢之輩很是不齒但在英娘的嚴令之下仍然個個打起精神應對面上還得做出十萬分客氣的模樣。而經此一來朝堂中一下子有十幾位大臣告病。

對於這些告病地摺子趙佶幾乎看也不看一概照準。而就在一小撮人更不平衡的當口天子蓋璽政事堂用印的另一道旨意也隨之頒下樞密院北面房遼東房副承旨李綱賜緋佩銀魚加尚書左司郎中。

入仕不到五年卻屢次得蒙重用李綱的風頭一時追上了先前加給事中之職的趙鼎。當然歷來出使高麗或是遼國的使臣當中出了不少名臣他也不算格外引人注目。但是這樣一道旨意橫空出世無疑顯示著另一顆新星的誕生。

這個朝廷三品以上的高官不少但是真正有實權的卻不多。眼下趙鼎和李綱雖說還不到高品但是手中全都掌握著一定的實權日後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指日可待。而聯想到之前兩人全都是高俅一手提拔起來的各種各樣的議論愈多了。

而作為李綱而言所謂的官職權力雖然重要但卻比不上高俅辭相的訊息他怎麼也想不到只是離開京城這樣一段時間就突然生了這樣大的變故。而他雖然為官時間不長但畢竟還有不少同鄉可以詢問訊息。等到把事情始末弄清楚了之後他不由暗中頭痛不已。

去拜訪高俅是一定的但問題是他該直接去城外的莊子還是事先去高府知會一聲光明正大地出行天子官家的態度如今可以算是明朗了但是很多事情恰恰不是天子的意思就可以左右的。蔡京當權已經很久了而且蔡京遠遠比高俅更會任用私人朝中官員仰其鼻息度日的不在少數牽一而動全身真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