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尹隨玉帶著雨欣、雨悅兩位師妹,快馬直奔京城。
尹隨玉趕到京城的時候,正好遇上朱棣大宴群臣。
朱棣一心想要重用尹隨玉,正好趁此機會,讓尹隨玉在眾臣面前一展身手。
席間,朱棣興高采烈地說道:“在座的各位均為我大明之棟樑,朕今日設宴,一來,是為了感謝諸位的不棄;二來,是為即將遠赴異地上任的官員踐行;三來,是為了答謝幫助朕的人,和於朕有救命之恩的人!”
“臣,代表天下百姓與朝中百官敬聖上一杯!”
道衍大師的起身敬酒,帶動著現場的氣氛,文武百官也隨之紛紛起身敬賀。
幾杯酒下肚,朱棣豪放的性格又開始萌動,朗聲笑道:“今日各位不必拘於過多的禮節,家事,國事,天下事,只管暢所欲言!”
雖然聖上的話是這麼說的,但是,身為臣子的誰不知道伴君如伴虎這個道理,很多時候都是禍從口出,所以,沒有人敢先站出來說話。
不過尹隨玉卻不是這樣想的,反而想藉此機會證實一下,歷史上稱之為永樂大帝的朱棣,究竟有多大的抱負與胸懷,又是憑什麼讓大明帝國成為歷史上,甚至當時世界上的第一軍事強國。
既然要試,肯定是要擔風險的,所以尹隨玉一開口,就直指歷代君王最大的痛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來開國建功者多數不得善終,不知道聖上對此有何見解?”
群臣一聽尹隨玉問出這種話,頓時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全部都目不轉睛地盯著朱棣的表情,揣測著朱棣此刻的心情。
此言雖然談不上大逆不道,但是,敢當著當今天子說出這種話,也稱得上是膽大包天了。
朱棣聽出尹隨玉話裡的意思,是要自己善待功臣,也是在試探自己的胸懷,於是坦然地笑道:“君臣之間不能善始善終,朕認為多數是因為相互之間不信任。如果相互之間不能信任,即便是父子或是夫妻,也會反目成仇,更何況君臣!”
眾臣聽了朱棣這番見解,無一不是頻頻點頭,發自內心地欽佩朱棣的氣度與胸懷。
朱棣接著又說道:“朕對有功之臣寬厚誠懇,對有過者嚴懲不貸,做到恩威並濟,確保有功者不驕,無功者不棄。既能用其長處,又不誇大其缺點,任才適用,用之則不疑也!所以像尹大將軍這類人才,朕不僅要用,而且還要委以五軍都督之重任……”
朱棣此言一出,頓時語驚四座。
五軍都督是什麼職位,是統領天下兵馬的一品大員,也就是除了皇帝之外最有實權的人。
朝廷中的一品大員不外乎有:太師、太傅、宗人令、宗人、宗正、親王、公主等。但是,要論實權,這七種正一品,都遠遠不及五軍都督。
因此,歷史上有很多帝王,都把五軍都督這個職位空缺出來了,不敢輕易給任何人。甚至很多帝王,都是親自身兼五軍都督這個職位。
尹隨玉也沒有想到,朱棣出手居然這麼大方,第一張牌就甩出了一個五軍都督的職位,而且還是給了自己的父親,這的確令他對朱棣有些刮目相看。
一進京城的時候,尹隨玉就給自己下達了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就是,今天專門給朱棣找茬,或者是出難題。
“世人皆知,聖上乃武功皇帝,但如今天下太平,您恐怕沒有什麼用武之地了吧!”
朱棣是何等精明的人,聽完尹隨玉這番話,哈哈大笑道:“你小子分明是想提醒朕,不要重武輕文,對吧?卻偏偏拐彎抹角不肯明說!”
道衍大師微笑著接過話說道:“聖上誤解了公子之意,公子是在暗示聖上,做一位文治武功的賢明君主。”
朱棣點頭認同後,對尹隨玉說道:“朕知道你小子博古通今,文武雙全,甚至有預知未來之能。今天你小子也別賣什麼關子,直接給朕指點一下迷津如何?”
大臣解縉乃一代文學奇才,從小就有神童之稱。聽見朱棣和尹隨玉的對話之後,哪裡還顧得上什麼吃喝,立即取出了文房四寶,準備記錄尹隨玉接下來要說的話,以便今後研究學習之用。
尹隨玉見眾人都豎起了耳朵,也不再賣關子,把歷史資料裡面所記載的永樂大帝登基後,做過的事情,詳盡地背誦了出來:“一、節約國庫開支,減輕百姓稅賦;二、開倉賑災,救濟難民;三、清查冤獄,還人清白;四、發展商農,促進經濟;五、提高教學,恢復科考;六、興修道路、水利,造福百姓……”
等到尹隨玉的話音一落,全場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朱棣大聲稱讚道:“此中有賢,有嚴,有明,有恩,的確精闢!小子,還能不吝賜教嗎?”
朱棣覺得,尹隨玉身上有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智慧,和永遠探索不完的能力。只是至今想不明白,當初朱允炆為什麼不多聽取尹隨玉的治國良方。否則今天坐在這個皇位上的人,應該還是朱允炆。
尹隨玉詭異地笑道:“只怕聖上您為難!”
朱棣挺起胸口,大義凜然地說道:“只要是利國利民的好點子,朕沒有什麼為難而言!”
眾臣此刻終於知道了傳說中的長樂公子,也就是眼前這個尹隨玉真正的本事了,隨便一句話,就能輕而易舉地,令一位精明過人的君主當眾表決心。
尹隨玉快速地在腦子裡搜尋自己看過的歷史文獻,故意將語速放得很慢,一邊在想,一邊說道:“收集經史子點、百家文籍、天文地理、陰陽五行、醫、卜、僧、道及各類民間技藝,編撰成典,印發給民間,讓百姓知書達理,通曉古今,擅長技藝,此乃文治富國。”
尹隨玉的這番話,聽得朱棣眼冒金光,讚歎聲不絕於耳。本來是把這個差使交給尹隨玉去做,不料又被尹隨玉託付給了道衍大師、解縉等人。
後來道衍大師姚廣孝、大才子解縉等人集聚了三千多名文人,耗時數年,修撰了一部兩萬兩千多卷的曠世文獻《永樂大典》。這部《永樂大典》不僅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書,而且為中華文化留下了光輝的一面。
現在朱棣的腦子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把尹隨玉留在身邊。反正憑尹隨玉的能力,不論給他封一個文官或是武官,他都完全能夠勝任。
朱棣想了想之後,說道:“世子乃文武雙全之奇才,剛才所有人都見識你的文才,如果朕沒有猜錯,大家一定還想見識一下你的武略!”
眾臣紛紛應聲附和,但是卻不知道朱棣別有用心。
朱棣認為,無論你尹隨玉多麼有才,但是卻沒有任何功名和功績,突然間給你封了一個高官要職,恐怕難以服眾,所以才想出了這麼一個,一石二鳥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