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七章 個人所得稅的建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七章 個人所得稅的建議

第二百零七章個人所得稅的建議

畢文謙一臉驚訝地盯著王京雲。

王京雲卻無動於衷,反而盯著手裡的杯子,越發沉默了。

詭異的寂靜持續了一分多鍾,還是畢文謙先忍不住了。

“個人所得稅的事情,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和我說這個,真的合適嗎?”

王京雲終於微微抬頭:“決議之前充分聽取人民的意見。這是民·主。”

噗……這彷彿遙遠卻又近在咫尺的平淡腔調,聽得畢文謙忍俊不禁。

“那……我先播個電話。”

說著,畢文謙撥了長途。

對面是黎華的聲音:“什麼事情?”

“王京雲關於個人所得稅的事情,要問問我的想法,好像是因為最近我們公司的成員因為磁帶的銷售而有了值得讓人眼紅的收入。”

“那……”

“你暫時不必說話,聽到就好。我的想法,只是我的想法。”

“……那好。我安心聽著。”

按下擴音鍵,畢文謙重新看向了王京雲。

“……我對中央將要下的決策沒有意見。改革開放到現在,個人所得稅本就到了應該實際徵收的時候。具體的細則,我顯然不比實際接觸民生的幹部和總攬全局的領導更有發言權。非要說的話,我也只能關於流行音樂這一塊兒說說自己的看法。”

“你說。”王京雲點著頭。

“我先問問,擬定暫行的個人所得稅,最高點,徵收百分之多少?”

“60%。”

“彭姐姐這一首歌的收入,我們就算65萬好了,交了個人所得稅,還有26萬——仍然是絕大多數中國人不敢想象的數字。而一個家庭的日常開銷,就以大城市來計算,從寬估計,夫妻加雙方父母,再加上四個孩子,一共十個人,每個人一個月接近100塊,一家一年也就大約是1萬塊——可以算是非常優厚的生活水平了,只要不刻意追求奢侈。”畢文謙看著王京雲,頓了頓,繼續說道,“可是,必須意識到,一盤磁帶賣上千萬盤,不可能是常見的現象。我們現在能夠有如此的成績,除了作品本身的質量,也和我們的宣傳方式分不開——最起碼,以前國內大多數作品,都沒有拍MTV的習慣。將來,大家肯定會有樣學樣,有的會失敗,有的會成功,而整個國家對於流行音樂的消費潛力,是受制於人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國家的經濟水平的,如果真出現了不理性的消費現象,那反而需要警惕了——也就是說,將來,雖然整個行業的收入水平會漸漸增加,但具體到一個歌手的收入,卻不可能以彭姐姐這一次的數額為參考標準。”

畢文謙又沉默了一會兒,王京雲卻安靜地等待著。

“……所以,非要說看法的話,我覺得,如果一個歌手的收入在60%的額度徵收之後,仍然超過了1萬,那麼繼續超出的部分,可以考慮徵收特別高比例的個人所得稅,90%甚至100%。注意,這個1萬塊的數額,是根據今年的中國經濟水平而言,將來隨著發展,肯定會有變動,最好,每年進行一次修訂。”畢文謙看著王京雲挑了一下眉毛,“我說的只是針對流行音樂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因為,藝術工作者,也許個人不在乎生活水平,但一定需要家庭的安穩,而在這基礎之上,過多的金錢消費對於藝術生涯並沒有多少好處,那很容易讓人脫離群眾,不接地氣——那可以說是對他們的藝術人生不負責任。”

“不過,從一視同仁的出發點來說,這顯然不公平——憑什麼流行音樂的工作者的收入會有上限,而其他行業的沒有?所以,物質待遇上有所虧欠,精神待遇上應該有所補償。”

畢文謙又一次暫停了話頭,望著王京雲。只見他若有若無地點了點頭。

“所以,我配套的建議是,對於那些收入達到了特別徵收水平的從業者,應該給與制度上特別的榮譽。具體的名頭說法,大可以斟酌。但在制度上,第一,要是面向全社會性質的公開表彰,第二,要在各自所在單位以及音協分別留檔。這即是他們個人的榮譽,也是中國現代流行音樂歷史的一種記錄,很有必要。”

終於,王京雲忍不住開口了:“真的有這個必要嗎?這也是牽一發動全域性的事情。”

畢文謙沒有去琢磨他這個“也”裡的意思,只是解釋著:“改革開放說的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是貫徹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制度方針,這個過程中,必然需要逐步改變人們心中或多或少的平均主義意識。一年一萬塊的收入,相比大多數36塊5上下的月工資收入,多嗎?肯定很多,這已經是會讓一部分人眼紅的收入差距了。所以,我們應該,並且有必要樹立起正面的案例,進行持續的宣傳。這會是一個比較持久的過程,反正,我有幾十年的心理準備。”

王京雲不明白畢文謙為什麼會提“幾十年”,他著眼的是別的方面:“你這……是要把整個行業架在火爐上烤嗎?”

“為什麼不呢?”畢文謙中指拍拍桌子,反問道,“流行音樂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這個行業裡接近頂端的工作者,必然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物件,會被置在放大鏡下看待,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既然如此,為什麼不主動順應歷史潮流呢?”

兩人對視了一會兒,王京雲終於嘆了一口氣:“我可以預見,你的建議會遇到阻力。”

“所以我說了,要給與他們制度性的特別的榮譽。”

“我說的阻力,會是雙方面的。”

畢文謙毫不動搖:“這本就是一個變革的時代。”

堅定的態度讓王京雲有些吃驚。

“為什麼?”

為什麼……難道說自己作為一個穿越者,很難容忍自己穿越之後的世界,中國的樂壇還會出現某些狗屁倒灶下三濫的劇本兒?

“……你不懂……不,將來你大概會懂。”

王京雲眯起了眼睛。

“這樣的說法,很難說服人。”

“我只說說出我的想法。另外,我還有一個建議。”

“你先說。”

“流行音樂不僅是一個創作藝術的行業,同時也需要有相應的工業技術水平支撐,才能做到良性發展。而我國的現狀,這個行業的相應工業還非常落後。考慮到現在中央財政是比較吃緊的,指望國家進行大規模的財政撥款是不現實的想法。所以,本著儘量不向國家伸手的基本願望出發,我覺得,針對本行業從業人員徵收的特別個人所得稅,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內,可以作為返稅,由音協建立部門管理。其用途,主要可以有兩個方向,第一,納稅的從業人員如果是為了促進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目的,其相應活動所產生的費用,可以申請報銷,報銷的上限是他自己納的稅額;第二,這些錢可以存入國家銀行,其產生的利息,可以作為音協參與主辦的關於流行音樂的活動的一部分資金補充,比如青歌賽什麼的。”

王京雲睜大了眼睛,卻又逐漸眯起來。忽然,他一口氣把剩下的半杯水喝了乾淨。

“音協的人肯定喜聞樂見。”

“我需要的不是喜聞樂見,而是喜大普奔。”

“喜大普奔?”王京雲不解。

“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

“……”王京雲咬著牙,勉強忍住沒有笑出聲,“原來,你是想要政策。”

畢文謙不置可否,只對著電話問:“黎華,你覺得呢?”

“……想法很有意思,”電話裡,黎華的聲音既不悲觀,也不樂觀,“但其中的阻力,可能不僅僅來自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