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 我熱愛這個行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九章 我熱愛這個行業

第八十九章我熱愛這個行業

(PS:只對音樂有興趣的朋友,這一章依舊可以跳著看。下一章就不能了喲~)

“師父……你說完了?”

見畢文謙皺了皺眉毛,繼續埋頭一口接一口地刨起飯來,黎華才弱弱地問。

畢文謙抬頭看了看她:“會不會繼續說下去,也許取決於你們的看法?”

見他繼續把筷子奔向盤子裡的白菜,黎華偏頭看向萬鵬——他正盯著畢文謙,卻更像是在沉思。

“萬鵬,你怎麼看?”

萬鵬沒有立即回答,只支起一隻手,五指輕搖。過了一會兒,他忽然嘆了一口氣:“華華,我終於相信,你會願意叫他師父了。”

畢文謙聽到,抬眼微妙地望著他。但萬鵬此時的眼神已經看向了黎華:“畢文謙說的不少細節,我雖然記得不牢,但的確好像聽說過。”說著,他的手掌不覺握成了拳,“那些資料我分明也看過不少,我卻壓根兒分析不出……不,我壓根兒沒有過這麼去分析的想法!先不論分析的結果是否正確,但是看問題的思路,從金融角度來解釋兩次世界大戰,從圍棋的思維去看待冷戰……”萬鵬那沙沙的聲音頓了頓,“畢文謙,你參加青歌賽、和華華一起搞唱片公司玩兒……也許是一種浪費。”

“我熱愛著這個行業。在前線時就有將軍問我想不想參軍,我當時就沒答應。”

畢文謙搶答著萬鵬的問題,眼睛則看向黎華。

他並不清楚萬鵬是否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看過那些資料,但他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斤兩。從下游回溯看問題,有撥雲見日的眼光並不奇怪,但穿越者本身就是蝴蝶效應的引發者,隨著自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世界格局也會逐漸量變而終有一日釀成質變,到那個時候,坐在彷彿靠背答案而得來的地位上,說好聽點兒,也許會江郎才盡,說難聽點兒,也許就是尸位素餐了。

自己不想也不能去親身參與大級別的博弈,這是穿越到江州的頭幾個月深思熟慮後的認知。把有限的歷史脈絡告訴有可能影響格局的人,也許更適合。

“我說過,這些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對不對,不僅需要更多的資料來引證,還需要更專業的人來剖析。”畢文謙對著正抿嘴不語的黎華,認真地說,“國家大事不是兒戲,親身參與的人必須實事求是。我之所以對你們說這些想法,不是想博你們青眼什麼的,而是因為,我認為,流行音樂雖然本身屬於文化產業,但也正因如此,它是生長與第一、第二產業的基礎之上的。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文化長期繁榮,必然是建立在大規模源源不斷的投身其中的從業者的基礎之上,像李白、蘇軾那種天才中的天才雖然也能憑一己之力做到,但那樣的人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中國的不斷發展與強盛,是我能夠安心於流行音樂事業的保障。現在有些人喜歡詬病前些年的什麼‘八個樣板戲’,我不知道他們用腦子想過沒有——‘八個樣板戲’一一列舉起來,真的只有八個嗎?樣板戲的質量,究竟好還是不好?以那個時候的國力,能夠供養的脫產從業者,換成別的創作模式,兼顧創作作品的質量和數量,真的能夠做得更好嗎?至少,我不是那種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人。”

“然而,一個人可以重理想而輕生死,一群人卻必須先談活著太談理想,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一個逼迫人餓著肚子搞創作的行業,只會最終一潭死水。”

“所以,黎華,萬鵬,我剛才說的那些,請你們不要當耳旁風,也不要盲目相信。實事求是地思考,才是王道。”

也許是因為最後那一句“王道”,黎華忍不住笑了。她拍拍手招呼起來:“先別說了,趕緊吃飯,再不吃,菜都涼了。”

“不,湯都已經涼了。”畢文謙弱弱地提醒道。

“所以更該趕緊消滅掉!”

輕輕的歡聲笑語中,三個人麻利地吃了起來。之後,黎華主動收拾碗筷,萬鵬卻搶著裝回了食盒,準備拿回去洗。

“華華你就別搶了。倒是晚上,你去不去看青歌賽?要不要我下午來接你?”

黎華放了手,看著默默回到床邊翻書的畢文謙:“師父,你怎麼想?”

“有車坐就坐吧!反正又不是經常的事兒。”

萬鵬愣了愣:“畢文謙,你也要去看?”

“嗯,我對RB那個河合奈寶子有些興趣。”畢文謙微微點頭。

“興趣?”

萬鵬看向黎華,黎華卻微妙地笑:“這個你就不必打聽了。趕緊回去吧!”

當天下午,畢文謙繼續靜靜地看書,黎華回到自己的房間,沒有過來。

直到太陽開始落山,萬鵬又來了。

黎華離開時沒有關門,萬鵬徑直就進來了,他左右瞧瞧:“華華不在?”

畢文謙依舊低頭看書:“大概在隔壁。”

“哦。”萬鵬聽了,也沒有折身出去,反而走到畢文謙近前,小聲道,“畢文謙,中午的事情,我回去想了想,有點兒疑問。”

“說吧。”畢文謙合上書,還是沒有抬頭。

“你的意思裡,我們中國的態度,是冷戰的勝負的關鍵。如果這是對的,那麼以我們的立場,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怎麼做好?”

機遇,歷史機遇……畢文謙終於正視起他來:“道路是選擇出來的。同樣一個結果,不同理想的人,很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你的問題……也許應該首先明確一點,你是一個什麼主義者?”

萬鵬不假思索:“當然是……”

畢文謙卻微笑著打斷了他的話:“伍豪曾說,‘我首先是民族主義者’。”

萬鵬一時間啞了口。畢文謙只是輕嘆一聲,繼續說著。

“都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人類社會的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問題。什麼道德,什麼主義,都可以看作是以經濟可持續良性維持和發展為目的的理想訴求。姬旦提倡並確立的宗法制度和井田,戰國七雄各自的改革,漢代開始的以孝治天下,以至更後來直到今天的各個時代提倡的道德標準和實施的國家政策,都是如此。不過,在理想之前的,是現實。什麼是現實?現實就是當代的實際生產力。舉個例子,在生產力只能保證人均壽命30幾歲的古代中國,讓女人十三、四歲就結婚,生孩子多多益善,就是正確的道德;而在人均壽命早已超過60歲的今天,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就是正確的道德。”

“換句話說,所謂的正確,不過是具體生產力下相對適合的。它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對錯,甚至,一個具體的時代裡,幾種不盡相同的理想是可以模糊共存的。然而,無論怎麼模糊,怎麼共存,具體到一個人時,都會有一個最本質的理想——如果始終沒有,那這個人最終會淪為盲從的一員。”

“那麼,在而今的生產力下,而今中國的生產力下,你會認為什麼主義是相對‘最正確’的呢?”畢文謙看向門口,“黎華,你怎麼看?”

早已悄悄倚在門口的黎華思索了一陣,忽然關上門,笑著走了進來。

“也許,我首先也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相比你是什麼主義者,你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也許更重要。”

把書放在床上,畢文謙站起來,走向黎華,輕輕拉著她的手:“我個人認為,自從工業革命開始,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的上限,取決於其科技水平,而科學研究的投入比例上限,取決於社會制度。需要注意一點,除非發生滅絕性或者人為的災難,不然,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只會不斷積累上升,而不會倒退。”

“無論是相比蘇聯還是相比美國,此刻的中國還很弱小。蘇聯實行著他們認為的共·產主義,中國實踐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美國實行著國家資·本主義。單從而今的科技水平來說,我覺得,美國是下午三、四點鍾的太陽,蘇聯卻還在冉冉升起。”

“如果美國先於蘇聯倒下了,那麼中國會面對一個實力遠強於自己,但不會從根本上敵視自己的,長遠潛力卻更大的蘇聯;如果蘇聯先於美國倒下了,那麼中國會面對一個實力遠強於自己,並且會對從根本上敵視自己的,但卻漸漸日薄西山的美國。”

畢文謙對黎華點了點頭,又偏頭看了看萬鵬。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你們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你們將會有什麼選擇,我無法左右。我只能去相信,你們都是中國人。”

“我喜歡流行音樂,我熱愛著這個行業。我希望有一個蒸蒸日上的時代背景。如此而已。”(PS:話說,昨天TI5真精彩啊!Maybe火貓一戰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