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珠光寶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砑花紙和《錦州報捷疏》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砑花紙和《錦州報捷疏》書

這個時候,宋軍也是轉悠了一圈,正好回到了藍布農民的攤子前面,看到攤子上的幾件東西,瓷瓶,算盤,七八個青銅墨盒。

硯臺,這玩意是有錢人才用的起的,不是什麼人都用得起的,因此,便是有了這種墨盒子,一般都是圓形方形的居多,一般都是兩寸大小,託在手中,攜帶使用都比較方便,實在是寒門學子必備的東西。

一串銅錢扔在一邊,幾件瓷器,看上去也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倒是有一件青銅關公像,做的還不錯,能夠糊弄一下外行人,但是宋軍嘛,根本就不會把這樣子的玩意給看在眼中。

至於說攤子上的玉器什麼的,更是不值一提,只要是腦子不進水,絕對沒有人買的那種。

這個時候,倒是在那兩件雕工拙劣的玉佩下面的一封陳舊的信封,倒是讓宋軍有點意外,看樣子,這信封有年頭了,信封上面沒有任何的落款和文字,不知道寄給誰的。

但是看那信封的紙張,居然是砑花紙,這種紙張,乃是古代明清時期發明的一種紙張,砑花紙紙料為上等較堅韌的皮紙,有厚有薄,厚一點的多作為信封,書籍,拜帖表皮,薄一點的,多是用來書寫。

這種紙張大多有有各種圖案,圖案多以山水,花鳥,魚蟲,龍鳳,雲紋或水紋,也有人物故事或文字。

此紙透光一看,能顯示一幅美麗的暗紋圖畫。

不過,這種紙張,自然不是一般的人能夠用得起的。而這個時候看到信封居然是砑花紙,宋軍也是來了興趣,信封都是這種珍貴的紙張了,內裡到底有什麼乾坤,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但是,其實說起來,這種砑花紙有一種非常要不得的缺點,那就是看上去像是現在工廠裡面大規模做出來的那種硬紙板一般。

因為這種紙張不容易磨損,因此,就算是古代的紙張,流傳到現在,只要是儲存得當,看上去確實像現在的工廠貨。

但是,若是說仔細看上面的暗紋,便是能夠看的出來,古代的這種砑花紙流傳到現在,其紋理便是會暗淡下來,而現在工廠生產出來的類似特徵的紙張,在光線下看那暗紋,有一種閃閃發亮的感覺。

但是嘛,這種特徵,可不是什麼人都會去注意的,若非有心人,只有把兩種紙張拿到一處做對比,或者能夠看出來一二來。

因此,這信封不被攤主重視,大約,攤主也是沒有把這信封放在心中的緣故。還有一點比較關鍵,那就是這信封上面沒有任何的字跡鳥。

一封外表沒有字跡的信封,得不到重視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宋軍卻從中看到了一絲疑點,拿起來信封,小心的開啟,裡面露出來的是兩張比較薄的宣紙,開頭便寫,

【仰仗天威,退敵解圍,恭紓聖慮事:

準總兵官趙率教飛報前事,切照五月十一日,錦州四面被圍,大戰三次三捷;小戰二十五日,無日不戰,且克。

初四日,敵復益兵攻城,內用西洋巨石炮、火炮、火彈與矢石,損傷城外士卒無算。

隨至是夜五鼓,撤兵東行。尚在小凌河紮營,留精兵收後。太府紀與職等,發精兵防哨外。

是役也,若非仗皇上天威,司禮監廟謨,令內鎮紀與職,率同前鋒總兵左輔、副總兵朱梅等,扼守錦州要地,安可以出奇制勝!

今果解圍挫鋒,實內鎮紀苦心鏖戰,閣部秘籌,督、撫、部、道數年鼓舞將士,安能保守六年棄遺之瑕城,一月烏合之兵眾,獲此奇捷也。

為此理合飛報等因到臣。臣看得敵來此一番,乘東江方勝之威,已機上視我寧與錦。孰知皇上中興之偉烈,師出以律,XX帷幄嘉謨,諸臣人人敢死。

大小數十戰,解圍而去。誠數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看到這裡,宋軍心頭一震,袁崇煥的《錦州捷報疏》書,這東西若是真的話,那價值倒也是不小。

千古名臣,悲劇式的英雄,忠貞一生,卻夢緣被殺。

看墨色,看紙張,沒有發現什麼破綻,宣紙那微微發黃的顏色,斷然不是暴曬或者是化學做舊能夠做出來的。

宋軍眼中閃過一道紫氣,發現在宣紙之上,也是閃現出來一層紫氣來,於是毫不客氣的吸收了。

看到這裡,宋軍已經肯定,這確實是袁崇煥的《錦州捷報疏》的書信。當下,宋軍揮揮手說:“這東西我看著有點意思,讓給我吧。”

不過這東西被人修改過,有兩個字是明顯的被人用墨汁掩蓋住的,而且,這還是後來的筆墨。

古代書籍字畫什麼的,最忌諱的就是這種被塗改的痕跡,可能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塗改的痕跡,藍布農民才覺得這是贗品,不像是真的,因此沒有特別關心。

藍布農民自然是認得宋軍,剛才在牛主任的面前,還把那個範公子給弄了一個灰頭土臉,看宋軍的樣子,也是個半熟臉,但是,想要放棄到手的利益,藍布農民卻有點不捨得。

咬咬牙,裝作很為難的樣子說:“這位小兄弟要是喜歡,五千塊錢吧,正經的明代宣紙,開門到代的東西,收你五千絕對不貴。說實話,小兄弟剛才的作為,大為我等漲志氣啊,不然的話,就算是給我一萬,我都不會出手的。”

其實,宋軍不過是因為看到了這是《錦州捷報疏》而震驚了,可能是真的東西,因此,多看了兩眼。但是,其實這是古董市場的大忌。

在古董市場上面,如果是說看上了一件玩意,只有兩種人會一直盯著看,一種就是那種棒槌,外行人,看到自己喜歡的就不撒手,這種人,就等著被當成肥羊宰一刀吧。

還有一種就是那種喜愛成痴,比如說喜歡古籍的,遇到自己喜歡的古籍善本就容易痴迷陷進去,這種人,雖然是行裡面的人,但是,想要很便宜的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嗎,也是不容易的。

因為只有要是說賣主看到了那種抓住一件古董,眼中放光,捨不得丟開的人,都是輕易不會降價的,賺的就是這樣子的一種人的錢。

就算是範公子,看中那茶葉末釉色雙耳瓶,也是在劉滿倉的攤子上裝模作樣一番,結果幾乎被劉滿倉給算計了。

可見這種忌諱若是犯了的話,這價格就不容易壓下來了。

但是,宋軍雖然知道這個忌諱,但是畢竟他也是沒有想到裡面居然是袁崇煥的錦州捷報疏的真跡啊,恍惚之間,便是被藍布農民給看在眼中了。

說實在的,就算是一般的明代臣子的書信,若是那種正史上有記載的,便是五千塊真心不算多。

但是,這一封信,明顯的攤主沒有把它當成什麼寶貝,甚至是說給玉佩做了墊子,因此,宋軍也就不肯當這冤大頭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揮揮手中的信封說:“這東西,我就看著裡面的信紙倒是有意思,整個的我可是不怎麼樣的看好,五百,若是你願意的話,那五百我拿下了。”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這在古董市場上面很正常。不怕你還價,就怕是你不還價,那種問了價格就不再言語的就基本上沒有買的意思了。

但是,若是說緊緊的跟著討價還價的,這種人八成是會成生意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