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振南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吳三桂統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吳三桂統兵

福建,南安侯府。

接到多爾袞的令旨,鄭芝龍長出了一口氣。

大清攝政王總算同意出兵。雖然派的是平西王吳三桂這個漢人藩王,但總歸是讓鄭芝龍給桂王一個交代。

不然萬一桂王惱羞成怒之下斷了給鄭芝龍的糧食供應,鄭芝龍這十數萬軍隊吃什麼喝什麼去?

鄭芝龍立刻命人將這一訊息送去廣西告知桂王,同時表示自己也會隨時響應桂王的號召。

當然怎麼響應是鄭芝龍說了算,最終解釋權也在鄭芝龍。

眼下還有一件令鄭芝龍心憂的事,那就是海貿生意的萎縮。

相較於以往,鄭家海貿稅收大幅下降。

事出非常必有妖,鄭芝龍當然不相信這會是因為海商們熱情下降。

這其中的利潤豐厚,即便要給鄭家繳納一筆不菲的海稅,仍然可以賺的盆滿缽滿,傻子才不去做。

至於這其中發生了什麼問題鄭芝龍一時難以肯定。但他隱隱覺得這和朝廷有關係。

朝廷之前和鄭家聯合搞什麼皇明貿易商會,現在已經撇開鄭家單幹。

從種種跡象來看這個皇明貿易商會發揮的作用就是發展海貿。

海貿是鄭家的根基,絕對不能被輕易的動搖。鄭芝龍決定派人前去皇明貿易商會內部探聽一番,看看這個小皇帝究竟想要搞些什麼名堂。

除了這些唯獨有一件事讓鄭芝龍放心不下。那就是他的兒子鄭成功。

當然自己讓兒子去南京證明是個極大的錯誤。

眼下小皇帝手中捏著鄭成功便等於捏了一個人質,不到萬不得已鄭芝龍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也是他為什麼不敢答應桂王派大軍響應的一個原因。

鄭芝龍對這個兒子十分欣賞,一心想著把他從朝廷的魔窟之中救出來。

只要他的兒子一到福建鄭芝龍便是全無顧忌,可以為所欲為了。

...

...

陝西,西安。

阿濟格接到了多爾袞的一份令旨。

多爾袞調平西王吳三桂為徵南大將軍,率領十萬綠營軍以及本家兵攻打湖廣。

這道令旨下的十分突然以至於阿濟格根本來不及反應。

等到他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時已經來不及了。

難道他還能強行留著吳三桂不成?

無奈之下阿濟格前去詢問吳三桂的意見。想不到這廝竟然欣然同意。

哎,他真是養了一隻白眼狼啊。

有時候阿濟格真的難以猜透這位同胞兄弟的心思。

明明清軍剛剛在四川收穫一場慘敗,又要派大軍去湖廣,這是要急於找回場子嗎?

不幸中的萬幸是阿濟格不必再調撥任何旗兵。

別管是滿八旗、蒙八旗還是漢八旗如今都是阿濟格的心頭肉,損失一人他都能心疼好半天。

至於吳三桂這個白眼狼嘛想走就走吧,哪怕是死絕了阿濟格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從接到令旨的那一刻起,阿濟格便下令在給吳三桂軍隊的糧食中摻上沙子。

如此一來也算是對吳三桂薄情行為的一種反擊。

吳三桂麾下士兵就是當年的關寧鐵騎,平日裡養尊處優何曾吃過摻了沙子的米。

被硌了牙不說,只覺得人格受到了侮辱。

他們憤憤不平的向吳三桂反應英親王欺人太甚。

都說人走茶涼。可現在人還沒走呢茶就已經涼了。

這不是明擺著趕人呢嗎?

阿濟格身為親王,陝西軍政負責人竟然如此行事,完全置大局於不顧,真是讓人心寒。

吳三桂卻是一笑置之。

這些在他看來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伎倆罷了。

阿濟格之所以這麼做證明他已經無計可施了,只能透過這種方式發洩報復。

但是吳三桂不在乎。

只要能夠離開陝西獲得一定的自主權,在吳三桂看來就是划算的。

自打降清之後他的日子並不好過。

處處受人節制,處處仰人鼻息。這便是他擔任山海關總兵時都不曾有過的。

而且他發現英親王阿濟格有意的在往他的軍隊裡安插眼線,並且想要拆解他的軍隊。

這是吳三桂萬萬不能接受的。

他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地位靠的就是手中的這支本家兵。

當初獻出山海關讓清軍入關,吳三桂確實是立下大功。

但僅憑此點就讓多爾袞封吳三桂為平西王是不可能的。

多爾袞更多還是考慮到吳三桂手中那支近十萬的關寧鐵騎,有心拉攏。

事實證明多爾袞的計謀得逞了。

先是靠封王拉攏了吳三桂。緊接著把吳三桂派到阿濟格身邊充當先鋒。

有功勞都是阿濟格的,苦勞則都是吳三桂的。

時間長了吳三桂心裡難免會有想法。

他降清是來享受榮華富貴的,不是給人鞍前馬後的。

如果是現如今這個待遇,那麼他當初降清的意義何在呢?繼續留在山海關做土皇帝不是挺好的嗎?

難道就為了平西王一個虛頭巴腦的名號?

所以吳三桂決定脫離阿濟格的控制。

而脫離阿濟格的最好辦法就是打仗。

只有戰時將領的自主權是最高的,吳三桂迫不及待的要統兵打仗。

現在是亂世,他知道自己遲早會等來機會的。

果不其然,清軍在四川大敗,近乎全軍覆沒。

阿濟格、多爾袞相繼震驚,這些不可一世的滿清貴族意識到明軍並非是羸弱到不堪一擊的。相反,明軍有著相當可觀的戰鬥力。

那時吳三桂便斷言自己的機會來了。

原因無二,實在是清軍八旗的士兵數量有限。

經過這一次大敗短期內元氣難以恢復。

可是仗還得打,多爾袞只能倚仗吳三桂這些漢人藩王。

而要論戰鬥力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順王綁在一起都沒有吳三桂的大腿粗。

到頭來多爾袞發現他一直冷藏打壓的吳三桂成了唯一的選擇。

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當然,吳三桂本人還是會在明面上表示對清廷的臣服的。

畢竟他獻出山海關之後就決定了不可能再降明。

拉出去單幹看起來美妙,但許多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首先就是糧秣問題。

在清軍編制下吳三桂不需要為糧食操心,可要是單幹這些都是需要他考慮的問題。

吳三桂不認為自己有渠道能夠搞定這些,所以眼下他還是需要寄人籬下的。

等到他將來哪一天實力強大羽翼豐滿,或許便是跳出去單幹的時候。但眼下顯然還不具備這個條件。

能夠離開阿濟格的控制已經是最好的事情了。

吳三桂對阿濟格的小動作視而不見,命令軍隊隨時準備拔營前往湖廣。

只不過在走之前他還要向阿濟格討要一份糧草。

按照規矩這批糧草肯定是該陝西來出的,只不過這一次吳三桂要留個心眼,絕不許阿濟格再往裡面摻沙子。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