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胡善圍最新章節列表 > 183、為我著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83、為我著甲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李景隆對建文帝而言是個黑洞, 但是對燕王而言就是童話裡的那個天使。

且說燕王接到胡善圍的情報, 說李景隆要來接替耿炳文, 立馬撤軍, 回到北平修整, 次子朱高煦在京城當了近十年的人質,雖有舅舅們庇護, 但他天性狂放不羈, 英勇好鬥, 著實覺得憋屈,好容易藉著親爹詐病逃回北平,立刻拿著武器和親爹一起衝鋒陷陣, 狠狠的出一口鳥氣。

正打在興頭上呢, 燕王就要撤退, 朱高煦少年意氣,實在捨不得走,說道:“父王, 您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帶兵攻城,一定要奪下真定, 生擒耿炳文。”

燕王最喜歡這個最像他的二兒子,雖說多年不見, 但父子兩個一起出征,戰爭中最能產生生死相依的感情,消除了隔閡, 父子情越發濃厚,燕王對朱高煦很有耐心,解釋道:

“兵法有五敗,景隆皆蹈之。為將政令不脩,紀律不整,上下異心,死生離志,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皸瘃,甚者墮指,又士無贏糧,馬無宿槁,二也;不量險易,深入趨利,三也;貪而不治,智信不足,氣盈而愎,仁勇俱無,威令不行,三軍易撓,四也;部曲喧譁,金鼓無節,好諛喜佞,專任小人,五也。九江五敗悉備,保無能為。然吾在此,必不敢至,今須往援永平,彼知我出,必來攻城,回師擊之,堅城在前,大軍在後,必成擒矣。”

意思是說,兵法有五敗,只要有一敗,就會導致戰敗,而李景隆這個天才把五敗全部佔全了。

首先是北伐軍烏合之眾,有組織無紀律,李景隆沒有打過打仗,根本無法指揮幾十萬軍隊;其次是馬上到十月了,十月南方還算暖和,但是北方會結霜下雪,這些軍隊來自南方,無法適應北方氣候,糧草又不夠,估摸不是凍死就是餓死;第三是李景隆是個腦殘;第四是軍紀散亂,像李景隆這種諂媚小人者得勢,有能力的被排擠;第五是現在耿炳文守城,他守城從來沒有敗績,咱們不要硬啃,小心磕壞了牙齒。如今遼東軍進攻永平,一旦永平敗了,北平必然腹背受敵,我們現在更需要去支援永平。

簡單說,就是李景隆這個人是全方位無死角三百六十度的純沙雕,與其說他是來打仗的,不如說是來送人頭的,不足為慮,我軍現在要做的去支援軍事重地永平。

朱高煦一聽,覺得父王說的有道理,但是他畢竟年輕,關注點和父親不一樣,說道:“不打耿炳文也行,這個老頭在京城對我們這些質子還不錯。李景隆太可惡了,羅織謀反罪名,把五王叔和大堂弟廢為庶人,囚禁在鳳陽,他來的正好,我要狠狠把他揍一頓。”

看著“恩怨分明”的二兒子,燕王覺得兒子還是太年輕太簡單了,不過兒子一直念著只會寫醫書的倒黴弟弟,燕王有覺得很是欣慰。母妃死的早,他只有周王一個親弟弟,長兄如父,兄弟感情深厚,如今弟弟因他被囚禁,燕王也十分憂心。

不過憂心無用,唯一能夠救弟弟、給他恢復名譽和爵位的道路就是造反成功,他登基皇帝,否則兄弟兩個都要死。

燕王看著鳳陽的方向,深深一嘆,拍了拍二兒子的肩膀,“好好打仗,早日把你五王叔救出來。”

當晚,燕軍連夜撤離。

三天後,李景隆拿著聖旨來接替耿炳文,果然如燕王所料,李隆基靠著削藩小能手成功上位,贏得建文帝青睞,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身邊大多是諂媚之人,騎馬不行,拍馬屁的功夫一流,其中就有紀綱安插的錦衣衛暗探。

其實李景隆首次委以重任,這是個建功立業的絕佳機會,用實力來證明他絕對不是個紙上談兵之輩,但是他畢竟第一次打大仗。燕王善戰,常年累月在山海關以北和北元軍隊作戰,以攻為守,經驗豐富。

就連耿炳文這種洪武朝的老將軍帶著三倍的軍隊都敗退真定,被打到只有防守的份,我能怎麼辦?

而且,論輩分,燕王還是他親舅舅,面對這樣強大的對手,李景隆心想:萬一有去無回怎麼辦?老實說我有一點緊張啊啊!

身邊幕僚見東翁神色不自在,連忙上去拍馬屁,說道:

“大元帥!燕軍聽聞大元帥要來,立刻撤軍,大元帥簡直如中山王徐達在世,不戰而屈人之兵啊,大元帥名震四方,燕軍聞風喪膽,只能逃命,您看,您一過來,燕軍就逃跑了。”

李景隆大喜,“此話當真?”

幕僚遞上軍報:“探子剛剛打聽到的,請元帥過目。”

軍報只是說燕軍撤退,但是在幕僚先入為主的引導下,李景隆也以為是自己的威名嚇跑了燕軍。

原來燕軍也不過如此嘛。

於是,方才還忐忑不安擔心有去無回的李景隆猶如打了一劑雞血,立刻興奮起來,並沒有留意幕僚嘴角的一抹冷笑。

由於耿炳文三十萬大軍死的死,投降的投降,只剩下十萬北伐軍困守真定,建文帝派了表哥李景隆接任,還補充了四十萬軍隊,一共湊了五十萬軍隊,要李景隆務必要凱旋歸來。

三十萬對陣十萬不行,五十萬總該夠了吧!五個人打一個啊。

所以,盲目自信的李景隆到了真定城,對一臉老態的耿炳文頗有些瞧不起,要不是看他是江都公主的公公、呂太後的親家份上,李景隆恨不得上去踩他的臉,首戰失敗,我軍士氣潰散,都是這個老家夥幹的。

聽到聖旨,老將耿炳文幾乎瞬間白頭,其實他覺得自己才剛剛找到打仗的感覺,還可以搶救一下的,可是建文帝不會給他證明自己的機會了。

一生榮耀,幾乎戰無不勝,晚節不保,受此恥辱,耿炳文又羞又嘆,恨不得當初戰死沙場,一了百了。

耿炳文跪下說道:“罪臣耿炳文接旨。”

到了這個時刻,耿炳文甚至有些羨慕洪武朝被滅族的老將馮勝、傅友德等人,他們起碼死在盛名

上,而我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了。

耿炳文離開真定城時,形影單隻,鬚髮皆白,連脊背都塌了下來,堂堂開國大將,淪落如斯,如喪家之犬,一起戰鬥的將士都有些不捨,紛紛脫帽送行。

李景隆一瞧,喲,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景隆首先把耿炳文安排的高階軍官一擼到底,要他們衝鋒陷陣,立功謝罪,然後把自己的人全部安排上了,也不管有無才能,都給予高位。

李景隆覺得,自己人的才會聽自己的,將來指揮坐鎮時,方能指揮自如。那些舊人還思戀著敗將耿炳文,不聽話,不好用。

李景隆著急立功,讓質疑他能力的悄悄他的厲害,聽說燕軍去支援永平去了,只留下燕王世子留守。

聽說,如今北平城只有一萬守軍。

燕王世子朱高熾在京城當了近十年的人質,李景隆可以說是看著這個表弟長大的,朱高熾是個性格溫和的胖子,由於體重的緣故,行動不便,喜靜不喜動,喜文不喜武,他用什麼守城?脂肪嗎?

所以,李景隆雖立足未穩,當即下令,率領五十萬北伐軍直搗燕王的巢穴——北平。

李景隆下令大軍拔營出發,當即有軍官反對:“元帥,如今我軍人數雖多,然而後方糧草運輸緩慢,糧食不夠吃,在真定尚能在當地得到補給,一旦大軍開拔北平,我軍糧草短缺,戰士們吃不飽,如何打仗?”

這話說的有道理,真定是朝廷的地盤,即使糧草到的慢,也可以在當地徵用糧草,勉強吃飽,但是一旦去了北方,那是燕軍的地盤,他們從那裡找吃的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將士們吃不飽,輕則敗退,重則譁變,人都是要吃飯的。

於是附和者甚眾,要李景隆等糧草到了再去攻打北平。

但是李景隆著急立功,說道:“你想的到,燕王也能想得到,所以燕王才會肆無忌憚的把大軍拖去支援永平,不用擔心我軍去攻打他的老巢北平。”

“用兵之道,在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燕王以為我們不敢動,我們就偏要動,偏要去攻北平,雖然糧食還不夠吃,但是北平儲糧豐富啊,我們只要攻下北平,就有糧食吃了。”

“我軍五十萬,北平只有一萬守軍,這一仗必定能贏。”

李景隆的話也有一定道理,尤其是最後一句,五十萬對陣一萬,相當於五十個人打一個,人數太懸殊了。

各位看官你們想想,就連葉問都只能一次打十個,北平城一萬守軍難道是一萬個甄子丹?這不科學。

剛才提出異議的將軍還是保持質疑的態度:“那一萬是守軍,而且北平乃是前朝大元的都城,城池城牆修建的比南京城還要高大堅固,這些年燕王都在修牆,城池堅不可催,易守難攻,我軍五十萬未必能一舉拿下北平城。”

嗯,好像也有道理。

就在膠著之時,李景隆的幕僚指著質疑的將軍罵道:“呸,你這個縮頭烏龜,三十萬軍被燕軍十萬軍隊打得滿地找牙,你們是被燕王打破了膽子吧,五十萬軍攻一個城池都不敢!”

將軍大怒,“我呸!我是龜你是鱉!打仗又不是動嘴皮子,要死人的,你攻下一個北平城有什麼用?也就是報戰功能好看一些,燕軍主力在永平,只要燕軍不滅,老巢沒有了,燕王找個地方再建一個便是,有種你去永平打燕王啊。”

這一下打了李景隆的臉,因為李景隆確實就是這麼想的,燕軍雖小,但是善戰,耿炳文都不行,他有些打怵,所以明知燕軍主力在永平,也不敢直接對上去。

北平就不一樣了,防守薄弱,燕王世子一個大白胖子有個屁用,五十萬軍就像一條蟒蛇似的,纏也能把北平給纏死。

一旦攻下北平城,就是北伐以來第一場大捷!朝廷還有建文帝太需要一次大捷鼓舞人心了。

於是李景隆拍案而起,“全軍速速拔營,往北平進發,不得有誤,若有拖延者——”

李景隆目光一冷:“違抗軍令者斬!”

李景隆剛剛下令,立刻有錦衣衛暗探將軍報飛鴿傳書到北平城。

李景隆對北平城明顯缺乏瞭解,他單知道北平城是燕王世子這個大白胖子,但是卻忽略北平城另一個隱藏人物——燕王妃。

燕王妃徐氏,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嫡長女,北平這座城本來就是她父親徐達打下來的,現在她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女主人,深受燕地百姓愛戴。

徐氏將門虎女,據說從小就練得一身武藝,被徐達當做男孩子養的,且喜歡讀書,足智多謀,“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

燕王妃十四歲嫁給燕王,如今燕王府三子四女,全部是燕王妃所生。燕王出征,北平城其實是燕王妃和燕王世子一起鎮守。

燕王府收到李景隆要攻城的訊息,燕王妃從情報中得知五十萬北伐軍糧草短缺,立刻下令“堅壁清野”,把秋糧提前收到城裡,郊外的百姓、牲畜全部搬到城裡,房子燒掉,不給李景隆留一根草,一片瓦,一口糧食。

隨後燕王妃用緊急軍令,將鎮守在山海關防止北元入侵的沐春給召回來了。

沐春以為燕王妃要他幫忙守城,但是燕王妃拍了拍手,說道:“媳婦,把基兒交給沐大人。”

世子妃張氏牽著一個一歲多的男童從屏風後走出來,男童應該剛剛學會走路,就像小肥鴨似搖搖晃晃,姿態和他胖子爹很像。

燕王世子朱高熾喜歡安靜,性格沉穩,而且體型偏胖,不善打鬥,他又是燕王世子,將來要繼承家業,所以負責留守北平,坐鎮大後方。

朱高熾的世子妃張氏也是胡善圍當年“聯姻平民,選秀畎畝”中脫穎而出的,張氏的父親只是河南永城一個小旗,八品小武官。張氏選秀時因拿起一根燒火棍打死毒蛇而出名,胡善圍很是欣賞這個打蛇少女的果敢,覺得她的性格和稍溫吞的燕王世子很是相配,一動一靜,在高祖皇帝給孫子們“分配”老婆時稍提了一句,高祖皇帝還是比較相信胡善圍的眼光,最後將張氏賜婚給了燕王世子。

這個小胖子就是就是燕王府目前唯一的孫輩朱瞻基,世子和世子妃張氏所生,和沐春的女兒阿雷一樣,都是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春天的時候生的,沐春看到蹣跚學步的朱瞻基,就立刻想起了自己的寶貝閨女,目光不僅柔軟起來。

燕王妃和世子妃婆媳對著沐春深深一拜,“如今北平危機,朝不保夕,即便這次勉強守住,將來也必定戰亂不斷,我決定把燕王府嫡子嫡孫交給沐大人,求沐大人從海津(現在的天津)走海路去中原,然後將他秘密送到雲南保護起來,待將來靖難之役勝利,燕王府再派人將基兒接回來。”

在她們眼裡,沐春簡直是個寶藏男人,馮勝全家、紀綱、還有常家最後一個孫輩常繼祖以及數不清的、為了逃避高祖皇帝滅族的舊勳貴家族都選擇藏在雲南,且都藏的很好,沒有一個出事的。

沐春:得,我大雲南快成了難民營了,怎麼誰都往雲南藏。

可是這個小胖子是個燙手山芋,不好接受啊,沐春正要拒絕,世子妃張氏將小胖子輕輕一推,說道:“娘教你很多遍了,把沐大人叫什麼?叫對了給你糖吃。”

小胖子天資聰穎,說話早,聽到有糖吃,連忙跑過去抱住沐春的大腿,“乾爹。”

沐春聽了,差點當場落淚:他當爹以來,還沒聽自家親閨女叫一聲爹呢,現在被這個小胖子叫乾爹,四捨五入就是一聲爹了。

燕王妃和世子妃這對婆媳簡直拿準了沐春的七寸!

沐春沒法辦法拒絕,抱起了小胖子,“兩位放心,在雲南沒有我藏不住的人。”

沒有了後顧之憂,燕王妃立刻變臉,剛才目送大孫子的慈愛不捨之色全消,殺氣騰騰,她輕輕舒展雙臂,說道:“為我著甲,我來會會這個李景隆。”

世子妃張氏,還有世子側妃郭氏一起為婆婆系上戰甲,郭氏就是武定侯府的郭二姑娘了,出身顯赫,如果不是當年高祖皇帝非要““聯姻平民,選秀畎畝”,她都有資格當皇太孫妃的。

不過建文帝上臺後疏遠郭家,高祖皇帝留下了的五環之一的郭家乾脆投入了燕王懷抱,郭氏在燕王府雖位側妃,但地位待遇和平妻差不多,世子妃張氏也十分尊重她,以姐妹相稱。

張氏是小軍官家庭,郭氏是將門虎女,對兵器戰甲十分熟悉,兩人配合默契,很快就將戰甲一塊塊綁在婆婆身上,不僅如此,兩人也穿上了軟甲,做男子打扮,背上弓箭,拿著刀槍,一左一右跟著婆婆登上城樓,駕輕就熟的樣子,顯然經常這麼做,拿起武器保護家園,也是她們的使命。

作者有話要說:  燕王府統戰工作搞的太棒了。

今晚有200點大紅包有獎題目,依然是尋找周杰倫……這一章有兩處周杰倫的歌詞,找到一處給100點,如果同時都找到,就發兩個100點,當然是給第一個找到的哈,考驗大家記憶力和手速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