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胡善圍最新章節列表 > 214、左鄰右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14、左鄰右舍

徐皇后和胡善圍交代後事, 她最擔心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太子和漢王。

以徐皇后的能力, 她足以教好長子和次子, 可是就在兩個孩子從小少年走向青年的關鍵十年, 懿文太子朱標暴亡。高祖皇帝為了鞏固毫無根基的皇太孫朱允炆的儲位,把各大藩王的世子留在京城, 名為教育孫子們, 其實是人質。

燕王府因為實力太強悍, 連同老二朱高熾也一併扣下了。由此,永樂帝和徐皇后缺席了兩個兒子性格轉型期最重要的十年。

出走時還是懵懂無知小少年,永樂帝靠著裝瘋賣傻即將去死才哄得建文帝放了孩子們回來, 歸來時都已不是少年, 而是娶妻生子的成年人了, 性格已經定型,

想要強扭回來,談何容易呢?

徐皇后要走了, 曾經在太子和漢王缺失父母那十年又當爹來又當媽, 還當舅舅的徐增壽已走了五年,兩個兄弟情強效黏合劑都要過期……

胡善圍聽罷徐皇后的交代, 明明是大熱的夏天,卻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瞧著徐皇后精力不濟, 胡善圍告辭,反正後天她就要正式進宮了,有什麼話再說不遲。

曹司言送她出去, 路過養綠孔雀的大涼棚,順便把阿雷也打包帶走。

老遠就聽了清脆的笑聲,阿雷和一個竹竿般清瘦修長的小少年一起出來,“我要和姐姐回家了,改日再找你玩。”

朱瞻基還是以前的小模樣,巴掌大的小臉,又瘦又白,臉上可憐的一點肉加起來都沒有阿雷半扇臉的肉多,一副總是食不果腹、營養不良的樣子。

因臉上沒什麼肉,就顯得鼻樑堅挺,眼窩深邃,這身材相貌,放到現代就是時尚所追求的厭世臉和衣服架子,模特預備役。

不過在這個時代,朱瞻基這種相貌不討喜,遠不如他的威武雄壯水坑堂弟,他如果換一身補丁衣服、往臉上抹點灰塵、再端個破碗、在街上一蹲,很容易激發路人同情心,一天破碗能夠扔十個銅錢。

到底是養過兩年的孩子,叫過一聲乾孃的,胡善圍母愛氾濫,不禁過去細細摸著朱瞻基的臉,他還是光長個不長肉的體質,身高和胡善圍差不多了,腰肢卻比阿雷還細些,長手長腳,真是越長越像螳螂了。

胡善圍說道:“好似又瘦了些,殿下在宮裡每日進學,很是辛苦吧。”

何止進學?

朱瞻基小朋友回家這三年的日子承受著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無死角的壓力,他天資聰明,進學對他而言不算難,又是沐春這等封神的人物指導他武藝,基本功紮實,騎射功夫難不倒他。

朱瞻基的壓力很多是來自皇室複雜的人際和利益關係。首先他親孃太子妃在永樂三年又生了個兒子朱瞻墉,永樂四年,東宮侍妾李氏也生下二胎兒子朱瞻垠,同月,太子妃生下第三胎兒子朱瞻墡。

東宮一下子有了五個兒子,三個嫡出,兩個庶出。正是奇怪,一個女孩都沒有,全是男孩。

漢王朱高煦也妻妾成群,但只得了兩個嫡子,侍妾們連肚子都沒大過,明明那麼好的身體,在生育上輸給體弱肥胖、行動不便的太子大哥,真是不服氣都不行了。

對於皇長孫朱瞻基而言,四個弟弟比他小不了幾歲,其中兩個還是嫡出,母親太子妃對兩個小兒子自然多關注一些,朱瞻基他這個當哥哥的壓力就更大了。

朱瞻基七歲才回到東宮,童年缺失父母愛,尤其是雲南盼歸的日子簡直等到絕望,小小年紀承受著成年人都難以忍受的壓力,本來就和家人疏遠,初時因他表現出眾,得到永樂帝寵愛,太子和太子妃落在他的目光能夠多一些。

但是,隨著一群弟弟結伴而來,朱瞻基得到的關注就遠不如以前了。剛剛修復一點的親子關係陷入停滯甚至倒退,朱瞻基比以前在雲南的時候更加焦慮和沒有安全感。

不僅如此,他還要花精力去偽裝淡定、去當一個完美的孫子、兒子和大哥。

累不累?累死了。

比起現在,寄養在昆明的那幾年,簡直如同天堂,他一輩子估計都靠吸取回憶的養分來活著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樣的壓力下,朱瞻基多長一兩肉都是奇蹟。

除此之外,他還要幫著東宮在永樂帝那裡刷好感——同時又不能做的太明顯,朱瞻基一顆七竅玲瓏心快要變成馬蜂窩了,全是心眼。

故,面對胡善圍親切親密的問候,朱瞻基卻在心裡想又想,斟酌著措辭:“我還好,皇上和太子日理萬機,還要操心皇后娘娘的身體,他們才真的辛苦。胡尚宮回來了,以後統領後宮之事,也是很辛苦的。”

胡善圍:難怪總是不長肉,寒暄幾句都要反覆琢磨再說出口,真是操心的命。

不過,朱瞻基一開口說話,胡善圍就發現了他和阿雷牙齒一樣的豁口,總算有點小孩子的樣子。

阿雷有些同情的看著突然變拘謹的朱瞻基,“我要和姐姐回去了,以後有機會再來看你。”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瞻基本能的想親自送她們回家,可是冷靜一想,我來坤寧宮不去給皇后娘娘問安,就去送客人,恐怕有人說我不孝。

念於此,朱瞻基送她們出了坤寧宮就折返去看皇后了。

胡善圍姐妹匆匆出宮回家,管事嬤嬤就送上兩張厚厚的禮單,這是左鄰右舍送來的喬遷之禮,分別是黔國公府沐家和漢王府。

且說太倉園這個宅邸,漢王早就瞧上了,想要打通兩家的圍牆,再拆遷一個街道,把大街也圈進去,建一個園林自我享受,還方便廣納賓客。

正找機會求永樂帝把這個宅邸賞給自己呢,漢王就聽王府管事太監說房子“名花有主”,皇上已經賜給別人的訊息:

“……王爺,奴婢親眼看見三保太監把人送到家的,當天宮裡就源源不斷往宅邸送御賜的物件,朝中一品大員才有的氣派。”

漢王搖頭,“不可能,我都沒聽說最近朝中有這等人物。你去找宮裡的人給我打聽清楚了,到底是何方神聖。”

右舍漢王府開始行動了,左鄰黔國公府反應也非常快。

由於沐家世鎮雲南,目前沐家成年的兩個男子黔國公沐晟和弟弟沐昂都在昆明,唯一一個成年的男子四爺沐昕(當年吃鼻屎的男孩長大了),早已經在永樂元年時,被永樂帝看中,將常寧公主下嫁,沐昕成了駙馬,搬出沐府,住進了駙馬府。

所以,目前黔國公府全是一群老弱婦孺。黔國公太夫人耿氏因孃家長興侯府滿門抄斬,受不起打擊,而從此避世,在祠堂附近修了座佛堂,足不出戶,徐皇后也下懿旨,憐惜太夫人年邁,免了耿氏逢年過節進宮朝見。

黔國公夫人程氏(就是當年過門三年依然是處女的那位)膝下有三子三女,全都是侍妾所生,其中十歲的庶長子沐斌已經被永樂帝封為黔國公世子。

程氏嫁入豪門多年,已經習慣了夫妻長期分居的生活,老實說,她已經不記得丈夫長什麼模樣了,她和丈夫同房的次數不少過五次,能懷上才怪。

在雲南的沐晟身邊美女如雲,和他親爹沐英一樣喜歡美女,身邊只有要懷孕的侍妾,便送到京城的黔國公府待產,要正妻程氏照顧,生下來後孩子認祖歸宗,上族譜,為沐家開枝散葉,留在京城接受正統的貴族教育,不再回雲南。

程氏就這樣成了六個孩子的母親,婆婆一心向佛、丈夫在外戍邊、小叔子當了駙馬、常寧公主性格隨和,是個很好相處的妯娌,程氏想開之後,把黔國公夫人當成一份工作來幹,簡直豁然開朗,作為京城唯二的老牌勳貴家族的夫人,程氏過的瀟灑自在。

聽管家說起新鄰居的氣派,程氏要履行黔國公夫人的職責,搞好人情往來,處理人際關係,她不像漢王那樣在宮裡頭有人,但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黔國公程氏也有自己的訊息渠道。

程氏對管家說道:“你趕緊去駙馬府,把此事告訴小叔,要他幫忙打聽。”

得搞清楚物件,才好寫禮單啊,薄了厚了都不成。

駙馬沐昕是沐英最小的兒子,自幼長在宮廷,陪皇子皇孫們讀書,相貌出眾,善機變,否則也不能選中駙馬。

沐昕生母早逝,嫡母耿氏冷漠,他可以說是嫂子程氏養大的,因而很是敬重二嫂,成婚搬出沐府,兩個哥哥又常年戍邊,他曉得沐府沒有成年男子頂門立戶,嫂子一個婦道人家,諸多不便,他願意搭把手。

程氏找沐昕,沐昕找常寧公主,常寧公主進宮,揭開了神秘鄰居的面紗。

一打聽,左鄰右舍都嚇一跳,兩朝尚宮胡善圍又回來了,還要幹第三朝!

而且,皇上還容許胡尚宮住在外頭,照顧同父異母的幼妹,每日像大臣一樣進出宮門打卡上班,這可是大明前兩朝聞所未聞之事,皇上為胡尚宮開了先例!

黔國公夫人並不曉得大名鼎鼎的胡尚宮其實是自家大嫂……她只是覺得事關重大,便去了佛堂向婆婆黔國公太夫人耿氏匯報工作。

孃家滿門抄斬那日,耿氏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了,她在佛堂打坐,默唸經文,對兒媳的話毫無反應。

程氏又說了一遍,等了一會,耿氏依然沒有表示,她不再等了,行了一禮告退。

程氏剛剛轉身,走到門口,就聽著婆婆低沉的聲音,“禮物往厚裡送,禮多人不怪。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與胡尚宮作對,和她作對的人基本都死絕了。”

耿氏歷經滄桑,歷經三朝帝王,無數政治風波,她天資平庸,不算善良也不算有多壞,卻靠著運氣一直享有富貴,孃家死絕了也不妨她穩坐黔國公太夫人的位置,是京城勳貴世家唯一倖存的太夫人,誰會想到這種人會走到最後呢?

耿氏不聰明,她只是作為旁觀者看得太多,把經驗告訴兒媳。

程氏轉身說道:“是,兒媳記住了。婆婆還有何吩咐?”

耿氏再次沉默,程氏又等了一會,沒有下文,便回去重寫禮單了,按照婆婆的指點,往厚裡送。

漢王府。

漢王朱高煦聽到這個訊息,興奮的從椅子上跳起來,“來得好,來得妙,父皇真的善出奇招。”

“王爺,胡尚宮回京城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漢王妃韋氏不明所以——她也是當年“選秀民間,聯姻畎畝”新政策下選出來的秀女,家世平凡,見識一般,還欠歷練,故不懂丈夫興奮的原因。

太子妃張氏也是平民王妃,不過東宮有郭良娣這種出身京城頂級豪門“賢內助”幫忙指點,太子妃張氏待郭良娣親厚,幾乎平起平坐,兩人除了分享一個丈夫,還分享資源,故太子妃比漢王妃政治覺悟能高一些。

漢王把事情掰碎了一點點和妻子解釋,“母後病重,時日不多,父皇正值壯年,將來八成續娶,立繼後。漢王府頭上有個東宮壓著就已經很憋屈了,又多個後媽繼後,一個孝字壓過來,漢王府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可是父皇突然召回歷經兩朝的胡尚宮回來坐鎮……我覺得父皇是不打算立繼後了,有胡尚宮在,有沒有皇后都一樣。”

漢王妃興奮得蒼蠅搓手,“那還等什麼,趕緊寫禮單,往厚裡送,胡尚宮對咱們有利啊。”

於是乎,左鄰右舍兩份禮單幾乎同時送到胡宅。

禮尚往來,人家送禮,自家要還禮,還要遞了名帖約定日期拜訪鄰居。

開府過日子,柴米油鹽耗銀錢,人情往來耗精力,胡善圍過慣了山居和禽獸為伴的日子,一下子有些疲於應付應酬,還不如進宮打卡上班自在,起碼這個她熟啊。

左鄰右舍收到了胡善圍的回帖,不曉得用何種禮儀迎接胡善圍的回訪。

胡善圍是個女人,按照傳統禮節,應該是黔國公夫人和漢王妃接待。

可胡善圍她也是個官員,吃朝廷俸祿,漢王府和黔國公府是衝著尚宮這個官職而送的喬遷之禮,若是普通女戶,這種京城頂級豪門權貴之家根本就不會理會。這樣一來,就要當官的男人出面接待胡尚宮了。

可是胡尚宮又是個女人……

唉,頭疼。

漢王兩口子決定,夫妻兩個一起接待胡尚宮,這樣就兩全了。

可是沐府不行啊,沒有頂門立戶的男人,難道要十歲的黔國公世子沐斌和胡尚宮這種老狐狸說話麼?不妥不妥。

黔國公夫人還是派人去請駙馬沐昕,沐四爺就是一塊磚,那裡需要哪裡搬。

漢王夫婦正在商議在何處招待胡尚宮,沒有留意被罰抄書的長子朱瞻壑已經翻院牆跑了,他跑到胡宅門口,大力晃動門環,“開門開門!我要見胡尚宮!”

作者有話要說: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能活到現在的人,反而都是當年並不起眼的人,寫這這些人的一生,感覺像是參與了他們的一生,有時候舟會停止敲擊鍵盤,為這些人長吁短嘆一會再繼續。雖然不是主角,他們的人生也很精彩。

好久沒有出有獎問答了,今天既然提到沐昕,郭良娣,就出個和兩者都有關的100點大紅包題目吧。

一共有兩題,每題都是100點,先到先得,一口氣答出兩題就送200點哈。

題幹很複雜,但題目很簡單,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回答(治療)啊!

閱讀郭玹的墓誌銘,回答下列問題。

《故鎮朔將軍總兵官武定侯郭公墓志銘》

(嘉議大夫、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五羊羅亨信撰文,鎮遠侯、楊州顧興祖書丹,駙馬都尉鳳陽沐昕篆額):正統十二年丁卯七月十六日,鎮朔將軍、總兵官、武定侯郭公以暴疾卒於宣府之鎮所。守臣遣使馳報奏師。十九日訃聞,皇上為之悲悼輟朝。在廷文武之臣,莫不駭嘆。翼日,詔所司俾護其喪還。九月朔,柩車至寓朝陽門外。命禮部致祭如儀,賻贈其家。擇是歲九月丙午,歸窆懷柔縣紅螺山先妣太夫人徐氏墓次。仍命工部營理葬事。初,公之卒,其冢嗣聰,跣以奉狀,泣予言曰:惟執事與亡父相知為最深,奄茲不幸,敢以墓銘為請。予以哀耄出巡塞外,公繼總戎於斯,凡有利於人而益於邊者,必商確其可否,然後行之。塞垣防範嚴謹,煙塵不興。方慶朝廷任將得人,兵民鹹得其所,豈意公遽雲亡,其可悲矣乎。予不果以拙陋辭,乃雪涕為之序。曰:郭氏,世為鳳陽之臨淮縣望族。在昔元嘸冉k,四方鼎沸。我太祖高皇帝應天順人,舉兵奮起畎畝,以拯斯民於塗炭之中。當時豪傑感風雲之會,皆肆力效忠,左右輔弼。公之伯祖興、祖父英,尤其超毅者。並統雄師,東殲西伐,南征北討。既而妖氛盪息,遂奄有華夷。洪武戊申,上即帝位於金陵,論功定爵:興封鞏昌侯,沒贈陝國公,諡宣武。英封武定侯,沒贈營國公,諡威襄。伯父鎮,尚永嘉公主,為駙馬都尉。父銘,任遼府典寶,後沒於國事。母徐氏,實中山王叔都督同知成之女。年未三十喪其夫,誓死教育二子。長曰琮,初授府軍衛千戶,繼陞指揮僉事。次即公,諱玹,字貞白,永樂九年,以世勛子授逡灤l指揮僉事,轉漢王府護衛指揮。二十二年甲辰秋,仁宗皇帝嗣位,召還,起陞左軍都督同知。冬十一月,襲封祖父武定侯爵,給賜誥命,追封故父銘為武定侯,祖母嚴氏封營國公夫人,母徐氏封太夫人,故妻鄧氏、繼室沐氏俱封夫人。宣德二年,掌署宗人府事,纂修玉牒成,被賞。三年九月,統領右掖軍馬,扈從宣宗皇帝出境巡邊。至會州,命總大營。十月,送俘獲醜類男女、牛羊還京。後車駕時獵郊,屢命居守京師,總領五軍諸司庶務。其見重類若此。今上皇帝即位,益隆任使。正統三年八月,命往鳳陽督修皇陵,洎白塔。諸陵竣事,還京。九年十一月,掛鎮朔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御宣府。於時邊鎮政殷,狼煙四起。公夙夜罔敢自逸,與鎮守諸重臣籌議禦寇保民之策。於是整戎伍,精器械,嚴斥堠,謹烽火,砌完宣府城垣及重修邊壘二百餘裡。虜寇聞風遠遁,朔漠安然。外夷歲來朝貢,人畜動踰數千。公撫綏勞徠,人皆歡悅。三年之間,事集人懷,利興廢舉。國家倚為長成,士卒仰如慈父,內外莫不交譽之。一旦溘然長逝,將校如喪所親,豈不重可悲也耶。沒距所生洪武乙亥十月五日。享年五十有三。初娶方氏,贈威遠伯政之女弟。再娶鄧氏、王氏、陳氏。又娶沐氏,黔國公之女也。子男五:長即聰,逡灤l散騎舍人。次耽、聞、聲、聆,皆知學好禮。一女,尚幼。嗚呼!公以世勛戚裡之胤,資性溫醇,丰儀俊爽。幼孤,能自力學,善書翰,工經史,富猷略。事母克盡其孝,處諸弟尤篤友於之義,與人交久而益敬。恆典戎樞,推其仁心,撫愛士卒,念其飢寒,恤其疾苦。逮為邊將,統握重兵,躬臨外閫,復能謙退自居,好賢下士。其御戎狄也,惟用常勝之兵,而不求其近效。視諸古之名將,若趙充國、李牧諸人,信不多讓矣。又假之以年,所就詎可量哉。今不可作矣。茲因聰之請,深愧不腆之詞,不足以發公之善,姑述其概,以告來裔雲。銘曰:

濠梁郭氏,開國元勛。陰德所基,世多顯人。惟公之生,俊偉純粹。早襲華勛,卓有才藝。

攝政宗人,清譽著聞。玉牒纂修,克慎克勤。掌握兵戎,扈蹕出塞。殲厥醜徒,竭輾誦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