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胡善圍最新章節列表 > 221、二型糖尿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21、二型糖尿病

紀綱早就不是以前膚白貌美大長腿的無腦花瓶, 以前他想弄死一個人, 腦子裡只有暗殺、刺殺這種簡單粗暴的想法。

現在的鈕鈷祿紀綱懂得用腦子、耍心機的把人弄死, 最好不要髒了自己的手, 不要涸澤而漁, 要走可持續發展復仇的道路。

畢竟他家裡地下室的死亡名單長的很,倘若髒了手, 自己出了事, 剩下的人誰送他們下地獄?

一個都不要放過。

解縉這個人要是那麼容易對付, 紀綱早就把他弄死了。畢竟類似李景隆、胡觀這種不好啃的骨頭,紀綱都發揮聰明才智,用借力打力的方法把他們都搞死了。

解縉不貪汙受賄、不結黨營私, 潔身自好, 似乎是個無縫的雞蛋, 讓紀綱無從下嘴,遲遲找不到把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天才少年,年少得志, 科舉重地江西考出來的第一名解元, 解縉在修《永樂大典》之前,他還修《元史》、《太/祖實錄》、補寫《宋書》、刪定《禮記》, 更變態的是,當年仁孝皇后寫《內訓》, 總結女子規範時,還要解縉總裁了《古今列女傳》這部女性經典讀物,連皇後都十分欣賞解縉。

除了修書, 解縉的詩文,書法也是一絕,他的詩集文稿都是各大書坊的暢銷書。

所以,和建文朝空談誤國的方孝孺不同,解縉是能考科舉,也能實幹,真正的大才子,所以解縉穩坐永樂帝內閣秘書團第一秘書的交椅上,無人能夠撼動。

此時的內閣權力並不太大,主要功能還是皇帝的助手,官居二品,但作為天子近臣,連夜晚都輪流在宮裡的文淵閣值夜,預備永樂帝隨時起床處理公務,誰敢小覷?

這粒銅豌豆紀綱嚼不爛,還會磕壞了牙齒。

怎麼辦?

紀綱冥思苦想,突然腦子一亮,有了!

解縉在內閣大學士這個位置上的表現無可挑剔,但是解縉還有一個身份:東宮詹事府右春坊學士,也就是太子的老師。

總所周知,永樂帝對太子朱高熾一直都不滿意,偏愛漢王朱高煦。

當年永樂帝登基,立馬封了妻子為皇后,卻拖了兩年都沒有封太子,因為太子體胖,身體不好,而漢王朱高煦是靖難之役的大功臣,得到軍人的擁護,希望封漢王為太子。

永樂帝舉棋不定,解縉作為永樂帝內閣秘書團首席機要秘書,在關鍵時刻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

解縉作為歷史大拿,以歷史為鏡,凡是廢長立幼都沒有好下場,何況朱高熾是嫡長子,仁孝敦厚,品行上沒有錯處,在北平守了兩年,為仁孝皇后求醫問藥。

永樂帝嘆道:“皇長子身體不好啊。”

解縉只說了三個字:“好聖孫。”

其實當時朱瞻基還在雲南,永樂帝並不曉得大孫子有多好。而且朱瞻基當時才五歲,一個孩子又能夠多好呢?

其實這句“好聖孫”並不是說朱瞻基,它深層次的意思說皇帝你還那麼年輕,正值壯年,您還能活很久,太子身體好不好有什麼關係呢?

等您老了,東宮的孫輩們都已經長大,既然後繼有人,太子身體好不好,這不是關鍵因素。

再誅心一點解釋,一個人當了皇帝,東宮作為儲君,是皇帝的兒子,也是皇帝君權的潛在威脅和對手。一個太強悍的東宮對皇帝而言不是什麼好事。

就像高祖皇帝在懿文太子朱標去世之後,決定以屠殺幾乎全京城的豪門為代價,也要選擇柔弱的皇太孫為儲君,而不是兵強馬壯的藩王兒子們當儲君是一樣的想法。

東宮首先要聽話,被皇帝所掌控。

屁股決定腦袋。以前永樂帝不理解親爹高祖皇帝的想法,覺得自己身居長,政治軍事才能出類拔萃,為什麼不封我為儲君,而去封一個乳臭未乾的孫輩?

現在永樂帝當了皇帝,他漸漸理解了高祖皇帝的想法。

爹,我誤會你了。

我會和你做出同樣的選擇。

解縉是史學大家,他大概能夠揣摩到永樂帝的真實想法,這句“好聖孫”看似尋常,卻是永樂帝下定決定立大白胖子朱高熾為儲君的主要原因。

就這樣,朱高熾入主東宮後,永樂帝封瞭解縉為東宮詹事府右春坊的學士,教育儲君。解縉預設為東宮□□骨幹成員。

太子當然喜歡解縉了,同樣的,漢王朱高煦也把解縉視為他痛失儲君之位的罪魁禍首。只是解縉是永樂帝身邊的紅人,機要秘書,不敢把解縉什麼樣。

對手的對手就是朋友。

紀綱用女官江全和宗人府逼駙馬胡觀上吊自盡。

用仁孝皇后的病危和永樂帝的恨活活餓死了曹國公李景隆。

接下來,紀綱決定用漢王朱高煦和東宮的矛盾對付解縉。

簡直完美。

紀綱覺得,是時候和漢王聊一聊人生和理想了。

漢王府。

按照規矩,國儲已定,成年的皇子們已經去封地就藩了,想當年永樂帝年輕的時候,二十歲就舉家去了北平,如今漢王朱高煦已經二十七歲,還沒就藩,全家依然住在京城。

永樂二年朱高熾封太子之後,不少大臣、包括解縉都上書永樂帝,要漢王和趙王離開京城就藩,當時永樂帝說皇后身體不好,要留兩個兒子在身邊盡孝,就藩一事就此擱淺。

現在仁孝皇后去世了,所謂盡孝理由不成立,皇后喪禮上,漢王哭得情深意切,不亞於太子大哥,因為沒有皇后,他就要去就藩,從此斷絕了儲位的念想。

果然,仁孝皇后七七一過,群臣、尤其是文臣們上書永樂帝,要漢王趙王就藩。

漢王朱高煦經歷喪母之痛、又逼他就藩,很是悲傷鬱悶,一應爭權奪勢之心都付之東流,在王府唉聲嘆氣。

紀綱乘虛而入,拜訪漢王,說道:“仁孝皇后去世,太子身體不好,漢王殿下一定要保重身體,為皇上分憂啊。”

紀綱是永樂帝心腹,漢王一聽“太子身體不好”,“為皇上分憂”,立刻來了精神,“太子大哥最近又生病了?我得進宮去看看大哥,勸大哥保住身體,母後去世,我們心裡都很難過。要是九泉之下看到大哥生病,走的也不安心。”

不管暗地裡如何較勁,明面上的兄友弟恭是要保持的。

當然,重點是看看大哥“病得怎麼樣了”。

紀綱讚道:“漢王真是純孝啊,太子因仁孝皇后去世,茶飯不思,時常去柔儀殿梓宮拜祭,太子本有消渴之症,不能吃太飽,也不能餓著,那天可能是在柔儀殿跪的時間太長了,一處柔儀殿突然腳下一軟,突然暈過去,身邊五個宦官都扶不起太子,還是太子妃有經驗,立刻從荷包裡拿出雪花糖,融在溫水裡餵給太子,太子才醒過來。”

其實太子的病在現代醫學裡就是典型的二型糖尿病,內分泌胰島素出了問題,血糖就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

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高血糖,而是突然的低血糖。正常人一頓飯不吃,還能堅持下去,糖尿病人少吃一頓飯,血糖會低到危險值,心臟狂跳,胃裡如一百個爪子撓癢癢,腳下就像踩著棉花,因低血糖而暈倒,必須及時補充糖分。

太子那天在柔儀殿裡抄佛經,為母后祈福,為了趕進度,中午只匆匆吃了兩口,就繼續提筆抄經,結果就因低血糖而暈倒,快三百斤的大白胖子,如泰山壓頂似的,五個宦官都扶不住,轟然倒地,地震似的驚起灰塵一片,場面很是壯觀。

低血糖暈倒看似嚇人,一碗糖水下去就能醒,並不需要吃藥——就是聽上去有些丟人,有失儲君的體面,故,胡善圍下了封口令,不準外傳,這事漢王也不知道。

漢王聽了,心下複雜,“太子妃真賢惠,是大哥的賢內助。”

太子妃出身低微,沒有什麼政治資源可以幫到太子——在這個方面,太子妃遠不如郭良娣。不過太子妃年輕的時候是“打蛇少女”,出了名的膽子大反應快,一碗糖水救太子。

紀綱說道:“這事胡尚宮不準外傳,我覺得親兄弟之間不用如此避諱,還是決定告訴你,得空去宮裡勸勸太子,悲傷歸悲傷,也要保重身體啊。”

漢王忙說道:“我懂得,紀大人一片好意,本王絕對不會說漏嘴,只是日常拜訪問候大哥罷了。”

話雖如此,漢王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心想胡尚宮是我的鄰居,兩家關係算是和睦,我兒子朱瞻壑得了什麼好東西,都會送給胡家一份,胡尚宮平時把朱瞻壑當成子侄輩看待,有說有笑的。

我以為胡尚宮心裡是有漢王府的,可是太子突然暈倒這種大事,她居然瞞得密不透風,連個暗示都不給我。

唉,人心難測,胡尚宮定是覺得漢王府要就藩去了,沒有必要往這裡用心。

紀綱見漢王心灰意冷的樣子,曉得他的心事,說道:“今天,內閣的解縉又在和皇上提起漢王殿下就藩的事情了。”

解縉其實並沒有這麼做。

事實是最近呼籲漢王和趙王就藩的奏摺太多了,內閣作為永樂帝的秘書團,工作內容是將奏摺進行分類,先過一遍,提煉出重點標記出來,並提出預備的處理意見,供永樂帝參考,為皇帝節省時間,快速辦公。

解縉今天只是例行把所有呼籲親王去就藩的奏摺整理出來給永樂帝而已……並沒有進“饞言”。

紀綱話裡瘋狂暗示解縉向皇帝進言就藩,解縉又是東宮右春坊的學士,在漢王聽來,就是解縉站在太子那邊,瘋狂的踩漢王府,想把自己趕出京城。

漢王聽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把解縉碎屍萬段,嘴上卻說道:“成年藩王就藩,是皇明祖訓上的規矩,本王無話可說,只是母后新喪,本王惦記父皇身體,想多多陪陪父皇。”

就藩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會去就藩的!

現在,在漢王眼裡,解縉就是東宮養的一條瘋狗,專咬自己。

“其實……”紀綱觀察著漢王的神色,“殿下大可不必擔心就藩之事,起碼這幾年不會。”

“此話當真?”漢王眼睛一亮,說道:“還請紀大人賜教!”

紀綱是父皇心腹,專門搞情報工作的,他一定知道什麼!

紀綱故作為難的樣子,“事關機密,我今天不便透露太多,我只是不忍見漢王殿下懸心,想給殿下吃個定心丸,不要管外頭風風雨雨,以及某些人處心積慮的詆譭。殿下安心在家裡守喪、為仁孝皇后祈福、孝順皇上、友愛兄弟姐妹,當一個好兒子,好二哥,好弟弟就行了,其餘的,就交給皇上。殿下,我只能說道這裡了。”

漢王心下很是感動,“自古錦上添花者趨之若鶩,雪中送炭者寥寥無幾,紀大人對本王的指點,本王會牢記於心。本王知道紀大人的難處,不會刨根問底,也不會透露半句,紀大人放心,你的話到我的耳朵裡就此打住,絕對保密。”

紀綱一副感慨萬千的樣子,“四年靖難之役,我和漢王殿下一暗一明,互相配合,殿下無數次血灑沙場,才有今日的安逸日子。我不忍見某些人過河拆橋,享受著殿下的付出,卻想把殿下一家人趕出京城,這不公平啊,殿下剛失去母親,那些人就迫不及待的動手,我對這些人的言行很是不恥。”

紀綱一番肺腑之言,在漢王心裡的地位就像坐著火箭似的嗖嗖上升,兩人表面淡淡的,私下漸漸親密起來。

且說東宮太子低血糖暈倒,太子妃一碗糖水喚醒了,太子妃不敢再要太子步行回東宮,坐了馬車回家。

太子出現這種狀況不是第一次,太醫們診斷之後,叮囑太子少吃多餐,不要吃過飽,也不要吃太少,適量運動,也不要運動過度。

永樂帝來東宮看過太子,見無大礙,也就放心了。

可是太子從這次暈倒事件後,左腳出現了問題,剛開始太子覺得左腳有些痠疼,以為是那天摔倒的緣故,後來腳底皮膚發紫,隨後洗腳丫鬟在為太子修剪腳指甲的時候,發現大拇指腳趾發灰,變得比以前脆弱,給按摩足底時候,足弓出現擠壓變形。

太子妃不敢大意,連忙傳太醫給太子看腳,太醫們給左足指甲裹上敷料,防止惡化,至於左足骨骼的畸形,太醫們表示愛莫能助,消渴症看似暫時不要命,但是雙足容易出現病變,導致跛足,嚴重的甚至要砍去漸漸爛掉的雙足,截肢來保命!

而且,病足的病情是不可逆的,只能越來越嚴重,不可能治好。

這下連一貫淡定從容的太子都變了臉色,“這……這該怎麼辦?你們要孤少吃多餐,飯後百步走,出入儘量步行,少乘坐車轎,孤都堅持做到了。如今孤的腿腳不方便,不良於行,如何走路鍛鍊身體?”

這個要求就矛盾了。

太醫們伏筆不起,“臣……無能,此病無法治癒,還請太子……”

自己克服困難吧——這話實在說不出口,太子性格敦厚,從來不亂發脾氣,對人客客氣氣的,太醫們也不忍心見到太子的病情惡化到此。

太子靜靜的坐在椅子上,看著自己的病足,良久,說道:“你們退下,開藥去吧。”

太醫們一走,太子不堪重負似的卸下所有的面具,一滴淚水從肉肉的臉上滾落下來,在紫袍的蟒紋上暈開了。

太子對著柔儀殿仁孝皇后梓宮方向哽咽著說道:“母後,兒子盡力了,真的盡力去控制了,可還是事與願違。兒子不良於行,要成為一個身負殘疾的跛子,被人取笑,甚至可能砍掉雙足,從此癱瘓在床,成為一堆爛肉——”

“殿下!”一旁太子妃和郭良娣齊聲打斷了太子的話。

太子妃張氏緊握著太子的手:“未必會到那個地步,殿下莫要胡思亂想。我們連北平五十萬大軍圍城都熬過來了,還有什麼不能面對的?”

“對,我們東宮永不認輸。”郭良娣半蹲下來,溫柔的幫助太子穿上輕薄的布襪,遮住病變的左足,以免太子看得洩氣。

郭良娣說道:“瘸了也不要緊,我和太子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瘸子,我和太子妃就是太子的兩根柺杖,我們永遠都會陪在太子身邊,幫太子支撐東宮。”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郭良娣,就是前幾章那個把各位讀者小天使都看到崩潰的繁體《郭玹墓誌銘》的主人,郭玹的親姐姐郭氏。

估摸看懂那篇墓誌銘的是極少數牛逼的讀者,我給大家畫個重點吧,武定侯郭英原配馬氏沒有生育,他所有子女全是侍妾生的。

庶長子郭鎮,尚了洪武帝的女兒永嘉公主,死的早,和永嘉公主生了兒子郭珍。

庶次子郭銘,侍妾嚴氏所生,母子都不受寵,但是郭銘娶了個出身厲害的老婆徐氏——父親是中山王徐達的族人,也就是徐氏和徐皇后是堂姐妹。郭銘死的早,徐氏三十歲就守寡,帶著一兒一女過日子,兒子就是郭玹,女兒是就是《胡善圍》裡的東宮郭良娣。

郭家的爵位之爭,實際上就是長房永嘉公主和二房寡婦徐氏的戰爭。

郭良娣作為侯門女,最後居然給燕王世子做妾,估計是永嘉公主欺負二房的結果,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燕王世子最後居然會當太子……

反正最後,二房的郭玹在姐姐郭良娣的操作下壓過了永嘉公主所生的郭珍繼承了武定侯的爵位,他克妻,一連娶了五個正妻,最後一個繼室沐氏,是黔國公沐晟的女兒,也就是駙馬沐昕的侄女。

所以,親愛的讀者們,你們看在看懂了嗎?

郭良娣如此堅強睿智,和她小時候複雜的家庭生活分不開的。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nanguofen 100瓶;葉大仙仙在此 50瓶;木子 40瓶;君小梧 36瓶;十個文八個坑。、寶寶貝貝、小宇媽媽、不離不棄的羽翼 20瓶;蕙菲薴 19瓶;小青蛙媽媽、cjinmayu 15瓶;老虎下山 13瓶;微微、沒事嚼茶葉、linger433、旋舞、籬迷、小幽的主人、巴旦木、boweysan、wuyue、九方吧唧、老貓、夜舞琅嬛、echotsao、這樣啊 10瓶;謝拙言 9瓶;lucy羊 8瓶;西嶽 7瓶;七絃、江中行、19306180、遲畫、揚帆遠航、木木、洋洋媽、偷我一畝瓜、hhhhhhhhhhhhh、洛微園、~\(≧▽≦)/~嵐瀾、曉僑 5瓶;23149254 4瓶;碧山黛水 3瓶;孤鴣鼓固、745732 2瓶;17438403、青玄朱白粥19、恬逸幽蘭、baosimm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