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王妃吃香喝辣搞事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章 香料生意(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6章 香料生意(三)

“行,小趙,你先聯絡你的朋友們去探探路,我琢磨著要去瞭解北楚香料的行情,免不了要我們自己走一趟。”譚洛猶豫著繼續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阿洛的意思是,我們去一趟泉州?”小趙一邊問,一邊到了一杯半溫的茶遞給譚洛。

譚洛接過茶杯,一飲而盡,“對,這泉州、揚州、瀏家港是挨著的,我們去了泉州也就可以把附近的揚州和瀏家港去了,一河之隔,過了渤海,就是北楚的渤海郡和太倉。”

“我們到了之後可以和你的朋友們匯合,聽他們說一說蒐集到的資訊,然後我們再自己去交涉,定下來幾家香料商。”譚洛繼續說道。

“從香料商那裡進一批貨到京城,由漕幫的兄弟姐妹們運送到京城。”

“再在泉州當地開一間鋪子,不用很大,找一個信得過的、機靈的掌櫃,隨時將泉州香料的一手消息傳遞給我們。”

“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我們在京城開鋪子、尋掌櫃、僱小廝已經很有經驗了。再在京城找一間鋪面,門面不用特別大,中等就行,但是一定要帶有大的後院,我們從來存放存貨。”

“可以的,那就這麼辦,那我們什麼時候去泉州?”小趙微微點頭,問道。

“我先去拜訪一下肖如冰,然後你先託江湖的朋友打探打探,或是寫信告訴泉州的朋友,請他們先幫著打聽打聽,等肖如冰那邊談妥了,我們就動身去泉州。”

“好,那我著手去辦。”小趙點頭。

譚洛又吃了一塊山楂糕,喝了幾口茶,“嗯,這茶真不錯,小趙你可得好好照顧小昌,別讓他被哪個茶商的老闆給挖走了?!”

“哈哈,放心吧。”

“行,那你先忙著,我們就走了。”

說完,譚洛和小慄便起身走出了裡屋。

“盛姨,趙姐,我們先走了!盛姨真是越來越精神越發年輕了,趙姐也是,皮膚越來越水靈了!”譚洛誇讚道。

“哈哈,還是我們阿洛,嘴甜!”盛姨笑道。

“阿洛,小慄,留下一起吃晚膳吧,今個兒晚上到我家去吃吧,我讓你姐夫燉魚!”趙姐邀請幾人到家中去吃。

“多謝趙姐,今日就不去了,剛和小趙兄弟談了事情,現在要去辦。”譚洛拉著趙姐的手,感謝著。

“多謝趙姐。”小慄說道。

“好,那有空兒多來鋪子裡逛一逛,有空兒到我家裡聚一聚。”趙姐拍了拍譚洛的手。

“好嘞。”說完便衝幾人笑了笑,和小慄離開了萬物坊。

做上馬車,駛過街巷,回到王府,天已經黑了,譚洛見書房亮起了燭光,便走了進去。

“王爺在看什麼書啊?”譚洛看李墨正靠在軟榻上,在聚精會神地看著書,便走到他的身旁脫下鞋子盤腿坐在軟榻上。

“再看兵法,聽說你今日去萬物坊了?”李墨放下手中的書本,看著譚洛問道。

“嗯,我去找小趙,和他聊了聊香料生意的事情,我想著先找肖如冰談一談,然後和小趙去泉州看看。”譚洛說著,似乎在徵求李墨的意見。

“泉州嗎?”李墨沉吟了片刻,“嗯,洛兒去泉州看看也好,這樣心中也有個譜,那我一會兒給你寫一封信,再給你一個令牌,那裡剛開放通商,我怕治安還不太穩定,若是你遇到困難了,可以去揚州找鄭知州,早年本王和鄭知州也算是有些交情。”

譚洛聽到這話,撲哧一聲笑了,“王爺,你是王爺,這官員們只要沒站隊的,都上趕著巴結呢,就算沒有交情他也會幫著王爺的人的。”

“哈哈,洛兒說的是,就你機靈,泉州和揚州緊挨著,距離很近。”李墨點了點譚洛的鼻頭。

“好。”譚洛挽著李墨的手臂,靠在了他的肩膀上。

“再讓陸羽和範晨安跟著你一起去。”李墨想了想,繼續道:“陸羽和範晨安你可以安心帶著,他們並沒有和本王與朱守一起出現過,大臣們只認得朱守。”

“嗯,好。”譚洛點頭。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找肖如冰?”李墨問道。

“明天?現在天氣冷了,河面、湖面上都結上了薄薄一層的冰,漕幫也沒辦法透過水路運貨,我覺得他們應該有時間,正好好好聊一聊。”

“嗯,你打算怎麼和肖如冰說呢?”

“這我確實還沒想。”譚洛有些難為情的搖搖頭,她本想著今天晚上好好想一想。

“洛兒,本王和你簡單說說這漕運的事情,你也好有個準備。”李墨低頭看著譚洛認真地說道。

見李墨認真的樣子,譚洛鬆開了挽著李墨的手,坐直了身體,認真地聽著。

“漕幫呢原本是青幫,這青幫的人仗著自己水性好,經常盤桓在遼河、淮河、瀏家港一帶,也不是什麼正經的幫派,後來朝廷看這青幫雖然淨做些違反大昭國律法的事情,但是沒有殺人,就把它們招安了,名字改為漕幫,幫助朝廷運輸糧食、酒糟等等。”

“那這漕幫歸誰管呢?”

“這要先從這河歸誰管說起,漕河呢又稱為運河,透過運河來貫通南北。朝廷呢設立了兩個管理機構,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

“漕運總督呢,主要是負責漕糧運輸、督促涉漕各省經運河輸送糧食至京師,還有巡撫地方、兼管河道維護治理,這些事情都是漕運總督來負責,我大昭國的漕運總督是金崇嶽。”

“河道總督呢,主要是管理河道的疏通,鑑於河道淤塞,漕運時有受阻,需有專員統籌河務,朝廷便命刑部左侍郎王恕總理河道,駐紮山東濟寧,專門主持運河與黃河的治理維護,處理泥沙淤積導致的河患。”

“那和漕幫接觸比較多的,還是這漕運總督大人嘍?”譚洛問道。

“對,大部分情況下是漕運總督和漕幫的人接觸比較多,不過,在鬧饑荒或是戰亂的時候,若是由於河道淤積,導致船隻無法正常同行,漕幫的人也是可以直接找河道總督或是侍郎大人,來快速地疏通河道。”

“皇兄也曾說過,兩督事雖異,一漕事本同。”李墨向上拱了拱手,表示對皇帝的尊敬,“所以其實在實際的政務中,兩位總督大人的事務也多有重合。”

“原來如此。”譚洛點點頭,消化著李墨說的內容。

“河道總督只有一個嗎?那有些河道距離比較遠的怎麼辦?”

“河道總督是總管的,只有一位,各個河道還分設了副河道總督、巡漕御使、督糧道、管糧同知等,這些官員都是輔助總督大人來管理。同時,朝廷還配備了一支軍隊,稱做“漕標”,因為這漕運和河道附近常有海盜出沒,漕標就是用來擊打海盜了。”

“原來這裡面有這麼多門道。”譚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