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南明風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一節 愛說話的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一節 愛說話的人

愛說話是某些人的天性,我們中國的古代文人更是愛說,尤其是在明末之時這種清議之風已然遍及大江南北,他們說呀、說呀,終於把大明給說完了,他們說呀、說呀終於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給終結掉了。他們說呀、說呀,終於使我們中華民族從科技領頭羊的寶座上摔了下來。總結一下,就是說的太多,做的太少,歸根結底就是——屁話太多。

甘浩文是年紀輕輕就成名的醫生,也稍有幾分才情,所以他來往的也還有幾個博學鴻儒,今個他打扮的瀟瀟灑灑的出了門,去向他家不遠的臨江樓,

還是樓上雅間,甘浩文推開房門,卻見裡面擺上了幾盤小菜,溫好的一壺酒水。

桌旁坐著個身著一襲青衣的俊美青年,頭頂上簡簡單單的一頂文士巾雖顯的有少許落拓,可又襯了他那等卓而不群的的風範。

“方兄,晚了……晚了……告罪告罪。”

“哼!你知道就好,那就自浮三大白,以慰愚兄苦等之情罷。”

“呵呵,難得浮生半日閒,今日兄弟我就陪兄長一醉方休。”

兩人酒量頗豪,幾個回合下來,兩壺酒已然下肚,兩人間的談天說地越說越熱鬧,最後話題引到了福州新收了長樂幫的那個黃固身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方賢弟,前幾日長樂幫門前火拼之事你可知道。”

“呃,我聽說了”甘浩文夾起一筷子小菜送在嘴裡,說起話來稍稍含糊。

“這些人做起來雖說是大快人心,可太也不地道。”

“方兄為何有此一說。”

“你先看,他們擺明了是黑道火拼,原該暗地裡行事,結果你看看搞的滿城風兩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

“你哪裡知道,那個始作俑者這會還在紀小姐府上呢”只不過甘浩文是個醫師,聽的多,說的少,做的多,故此對於方以智的話並不多答。

方以智呢,他的樂趣恐怕就在說話上,正所謂不鳴何以驚人呢!

“你看朝廷鎮守福州的鄭大將軍也拿這些匪人沒多些的辦法,百姓啊!百姓……”

甘浩文是個好聽眾,這可能跟他的職業有關,每日聽那些病患嘮嘮叨叨,在訴說這裡難受,那裡不舒服,什麼家裡不愉快、物價又漲了等等不一而足的事情,甘浩文總能面帶微笑,聽他們說完最後提出自己的治療方法,也許這才是他成功的緣由吧。

“你看,照這樣下去,我們大明朝不是要完麼!我們……”方以智不斷在那裡說著憂國憂民的話語,看的也他有一腔熱血,看的出他可能也有些真知灼見,只是不得意罷了。

“方兄,愚弟說句不著邊的話,不望方兄不要見怪”

“賢弟有話只管放言,何需如此。”

“方兄,想你空有滿腹經綸,現在只欠一個伯樂罷了,不過愚弟倒有個計較,千里馬無論行在哪裡,始終都是千里馬,故此以方兄大才為何要待那伯樂前來,以兄之才無論是開館授徒還是著書立說,又有何不可,何必做些有說沒有聽的事來,倒是欠了些風骨。”

“賢弟你有所不知,想我讀書之人無不……”

“方兄,你還真是個懷才不遇的方兄!”甘浩文肚子裡說著,臉上掛著單純的微笑,你從他臉上、眼中都看的出來他在認真傾聽。

(方以智,大名鼎鼎的復社四公子之一,凡天人,禮樂,律數,聲音,文字,書畫,醫藥,下逮琴劍技勇,無不析其旨趣,父方孔炤是崇禎時湖廣巡撫。闖王入京後,他乘機逃到南京。這時阮大鋮當權,修復舊怨,藉口方以智在李自成入京後沒有“殉節”,而把方列入“從逆六等”中的第五等,處理方法是“宜徒擬贖”。方以智在南都不能久留,由陳子龍介紹,經過浙江,福建輾轉到達廣州避難,結束了早年時代的貴公子詩酒生活。)

再幾壺酒下肚,方以智所言更加慷慨激昂。“哈哈哈,所謂朝事,無非‘公’‘明’耳,何需如此……”

甘浩文心下稍感不安,現在這大明朝別的不管,單是對怨傍朝廷之人所抓甚嚴,正所謂在此地卻不是談“國事之所。”

“方兄,你我二人在這酒肆之中談這些事情,與其在此煞風景,不如泛一葉小舟,卻到那大江之上卻不是一逞豪情之所麼!”

“正是,那你我兄弟就此去罷……”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馬尾,這個就是我們的新家?”

嶽效飛所乘的船隊比岸上的車隊早一日到達福州。岸上有佇列整齊的戰車,四處來看熱鬧的閒人,新收的小弟和長樂幫裝修較為豪華的大門,

黃固知道嶽產飛不喜歡那些什麼吹吹打打迎接的場面,所以這碼頭這上除了自己人外就是看熱鬧的那些閒人,當然也就沒什麼聲勢。

“長官”

“呵呵,怎麼樣這幾天還安靜吧!鄭家幫子沒來找事吧!”

“他們敢麼!”黃固沒有回答,而是反問一句,他對老軍營的軍隊一向具有信心,才不管他是誰,當真打起來他是誰也不怕。

老軍營的軍隊,現在他們的裝備雖然比現在的其他軍隊強不到哪裡去,而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作戰理念。步兵戰車、連射弩弓兩者的結合,將使這個時代的戰爭完全變成另一種模樣,前面有人說過,只以為碰見的是落難皇帝才有前面那些故事。其實不然,做為一個工人,一個技術工人,他做任何一件事情其中的必然性都會佔大多數。還是那句話,有沒有是質的問題,好不好是量的問題,就如同戰場上第一次出現坦克時的情景。

洪四海回來了,他看著故園的模樣,心中一陣酸楚,那把大火至今記憶尤新,就是那把大火給了自己多年的顛沛流離,不過也許是天佑自己把,在這把年紀還能當上老軍營的技師,不知這算不算衣錦還鄉。他扭頭看看女兒……

洪月嬌站在陳天華跟前,正向江邊指指點點,陳天華隨著她的手在那裡張望。

洪四海點點頭心說:“我女兒的眼力勁可是挺不錯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