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南明風雨最新章節列表 > 10節 朝鮮事變-李氏之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節 朝鮮事變-李氏之子

朝鮮的李氏王朝簡要介紹:此時朝鮮的君主是廟號仁祖的李倧,因為十年前對滿清戰敗之後,仁祖李倧只好率領群臣出南漢山城,徒步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浦清營拜見皇太極,伏地請罪,皇太極為絕朝鮮側後之危,故作仁慈,降旨赦之。雙方築壇盟誓,朝鮮去明年號,繳納明朝所賜誥命敕印,奉清朝正朔,定時貢獻,並送質子二人。

此外,朝鮮朝廷中主戰最堅決的洪翼漢、尹集、吳達濟三位大臣被清軍索要,最後在瀋陽就義,史稱“三學士”。此役為朝鮮歷史上著名的“丙子虜亂”。清朝班師途中順勢攻陷皮島,拔除了明朝在遼東沿海的最後一顆釘子完全解除入侵的後顧之憂。

而1647年冬天,原本該順利結束的“滿人入主中華的侵略戰爭”,卻因為閩地出現了一個名為“神州城”的勢力而出現了阻滯,並且惡戰數聲之後,實力大減,為此多爾袞擔憂不已。

現在滿清的軍力已經普遍不足,已降各地均為明、順、大西的降軍駐守。主要軍事實力除由平西王吳三桂率領駐守在漢中的十萬大軍。另外就是還在遼東駐守的幾萬鐵騎,這些就是清廷最後的看家老底。而駐在江南的徵南大將軍博洛部已經是清最後可以揮動的一隻鐵拳,掃清統治中華障礙的最後手段。

然而,由於擔心已經臣伏的朝鮮李氏王朝的反覆,故此遼東幾萬大軍難以抽調。不過攝政王多爾袞的政治手腕何等純熟,心思立即打到了在北京為質的朝鮮質子李溰的身上。

隆冬臘月之中,被多爾袞釋放的李溰心懷感激坐在一輛多爾袞所送的,名為“滿山跑”的旅行車上。這種“滿山跑”不但數量極為稀少,而且聽說是販自紅毛西人,北京城裡了不見有一輛兩輛,眼睛這一輛卻是徵南大交軍博洛送給攝政王之物,可見其之稀有珍貴。

車中的火爐座落在車子中專門隔出的小間裡,熱力全仗車廂壁板上的通道傳遞。如此在這極北苦寒之地,車內依然溫暖如春。李溰愜意的坐在窗前的小幾之旁。他的臉色白晰,一雙聰慧的眼中透露出幾許悍野。小幾上放著一些酒菜,溫著幾壺酒。水晶石所制透明的窗外,看得見路上積雪頗深。

他的腦海之中回想起清攝政王的話“未得北京以前,兩國不無疑阻。今則大事已定,彼此一以誠信相孚。且世子以東國儲君,不可久居於此,今宜永還本國。鳳林大君則姑留與麟坪大君相替往來……”。

他就是朝鮮世子李溰,自從十年前十幾歲的他質滿清之後,十年間所見所想均使他觸目經心。漢人看似強大的王朝幾乎在一夜之間易主,先是李自成,隨後是明、南明等等藩王,而那些過去曾經高高在上的漢人高官們,現在一個個乖乖低下頭,任新主子為他們留起了辮子。

看到這些漢人的嘴臉,昭顯世子李溰終於明白,雖然漢人的子史經集無一不冠博古今,雖然漢人的花花世界無一不是無瑕美玉,但這一切都抵擋不住滿人的凌厲鐵蹄。

為此李溰甚至有些感激這十年的質子生活。他認為,不是這十年的生活磨礪,不能使他認識到那些火器之類淫技奇巧之物雖然看似犀利,實則於盤弓彎馬前不值一提。

因為雖然他已經解了大辮,將一頭長髮梳了起來,做成朝鮮王公應有的模樣,可是他的一顆心卻已完全認定,朝鮮將來依然是清的臣子,至於說此次攝政王多爾袞告訴他的事物,更使他不能不靠近清廷。

望著窗外白雪的眼睛眯了起來,心裡冷哼道:“哼哼,憑你也想和我爭王儲之位?此次就看看你的7000都城御營廳軍厲害還是我率回的這五千鐵甲精騎厲害!”

這次隨著昭顯世子李溰回還朝鮮的還有五千滿清八旗的驍騎營官兵。明面上他們是護送質子,並宣旨兩國通好,減免貢斌,實則是向國小力弱的朝鮮示威,同時壓制已經在國內訓練軍隊的鳳林大君李淏。

朝鮮皇宮的慶熙宮會祥殿內,平靜被“啪”拍桌子聲打破,正在對奕的棋局也被這一巴掌拍成四散,黑白子在地下星羅棋佈撒成一片。

“什麼?他居然……”

朝鮮仁祖李倧一張有著花白有須的老臉被氣得時紅時白。他不明白,在這號稱“小中華”的朝鮮如何會教養出這樣的兒子。想當年面對豐臣秀吉的入侵,中日萬曆之戰連續七年,明神宗用兵幾十萬,費銀八百萬兩光復整個朝鮮,李氏家族上下莫不感恩戴德。只是這個不肖子孫僅僅在清人的手中渡過了十年光陰,就全都忘了嗎?他幾乎不敢相信。

與仁祖李倧對奕的是他的二兒子鳳林大君李淏,李淏是一位二十二三歲的青年,他和前面提到的昭顯世子李溰是親兄弟,只是他兄長和弟弟被押在清人手中為質,而他因為父親的鍾愛被留在身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看著父親的神色,他忙扶住父親身體道“父親保重啊,想來此事定然不是兄長之意,父親千萬不要中了清廷胡皇、虜使離間之計,否則我們相互猜忌,不正中胡虜離間之計!”

仁祖李倧脾氣暴燥,再加之十年之前受之大辱,鬱氣時常充塞肺腑之中,這幾年身體時好時壞,朝政實際上大部交由次子鳳林大君李淏處理。

而鳳林大君李淏一向認為,“我朝歷經三百年來,服事大明, 中日萬曆之戰中神宗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恢復山河之恩等同再造,時大明危如累卵如我朝不伸援手,豈不教天下人徒笑哉!”

所以他仰仗父親信任,蓄兵置甲只待大哥得釋就打算舉兵反清。對於朝中反對之聲,他說:“以大志舉大事,豈可保其萬全也。大義則明,則覆亡何愧,益有光舉於天下萬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為似無覆亡之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