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南明風雨最新章節列表 > 2節 蘇州防線(解禁第二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節 蘇州防線(解禁第二章)

博洛的目的就是當他要迅速瓦解當面防線處的抵抗,然後以強大的戰車部隊與吳勝兆的主力於蘇州城外決戰,並對於勝武軍的主力戰車軍隊進行前後夾擊之,其軍必敗無疑。

到時,只要吳勝兆的主力一失,那麼江南魯王即再無可戰之兵,可以一座座城的用大炮轟塌城牆,然後個個擊破。現在博洛有的是大炮,僅僅陸上他就有將近五百門,包括“紅夷炮”“大將軍炮”等等,大大小小的火炮,使用實心及開花彈兩種炮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為博洛何要派鄭芝龍率全部水軍,搭載兩成騎兵前往杭州,其原因有二,一是要迫黃斌卿降清。此人現在明、清之間搖擺不定,待他明晨打下杭州之時,鄭芝龍的大軍也就到了岸邊,到時他不降也得降。

況且據博洛所知,黃斌卿本身就有降清的想法,甚至他還透露已經向唐王朱聿鍵以新兵的名義,派去五千新軍,正掌握在唐王座下內應黃鳴俊手中,只待江南事了即可揮軍沿海路南下,一舉踏平南明的殘山剩水。

博洛大軍當面,是沿著蘇州城北處貫通太湖及蘇州東北的陽澄湖的一條不寬的水道,是吳勝兆與張明振為了安頓各路義軍及其他兵馬的手段之一,也是防衛蘇州城的主要力量。魯監國上下稱這條由神州城的土方施工的“建工坊(建築公司)”施工的,土木混合結構防線相當堅固。

沿河是一根根粗大的斜向河中的尖頭木樁,木樁之後的斜坡上是一座座土木結構的堡壘,裡面存兵近五百,備“火銃”“弓箭”“利刃”“長槍”及“效飛神弩”或“大將軍炮”或“佛郎機”一門。

堡壘後面常備“虎蹲炮”數門,聽從堡壘上部兵士命令調整炮火方位。每座堡壘相隔五十米左右,相互之間以地下溝道相聯,似便堡壘之間相互支援。同時,吸取了上次湖州之戰清兵用“鏈式火油彈”火攻木製碉堡的教訓,這次碉堡外面都覆蓋了相當厚度的土層加強了保護。後面五十米處是第二、三……五道防線,設施大致相仿,每兩道防線即可構成完全的殺傷地域。

這些雜牌軍大約有五萬餘人,兵力也算不少,主力堅守在第一、二線牢固堡壘之中,一旦第一道防線失守,剩餘官兵就會退至第三道,如此循環往復撤退,不斷消耗敵軍,直到“勝武軍”的裝甲部隊到來。

按說這樣的防守、戰法在這個年代之中,恐怕是清軍這樣不擅於攻堅的的部隊的惡夢。只是這部分部隊,屬不同將領手下的雜牌軍,相互之間配合難免時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好在,吳勝兆和張明振手下的振武軍實力強大,防守蘇州也不全靠他們。他們的作用,就是抵禦清軍初期的進攻,縱使他們的戰鬥能力低下,可是以逸待勞,總不會一觸即潰吧!而且,為了保證這條防線的安全,吳勝兆甚至派弟弟吳勝泰親自在此坐鎮。

入夜之後,只有每個堡壘內的主探照燈光,沿大河上下掃動,監視河面之上敵軍行動。其餘兵器上的探照燈都只保留一個小小的火頭,處於待命狀態。只要一發現異動,隨時整個陣地會同時響起警報聲,催醒部隊投入戰鬥。

只是“蘇州防線”上的偵察力量顯然太過於薄弱,根本不能洞察清軍進攻時的主攻位置,只好沿河岸防線平均佈置兵力,同時由於各部均不互相統屬調動起來亦非常吃力。

江南的冬天,依然不脫它的嫵媚與嬌嫩,地下幾處殘雪依然留在地下,裝扮出一處處花瓣似的痕跡。清軍新軍的士兵們,一個個坐在戰車的黑暗之中,等待鐵血交融搏殺時刻的到來。

戰車厚厚的壁板為他們遮擋了寒風,同樣厚厚的壁板也使他們身體上散發的熱量不易散去。然而幾乎每個士兵都禁不住心中“呯呯”直跳,身體似乎是由於寒冷在不住發顫,他們現在就等那朵作為總攻訊號的禮花爆響,那時就是捨命相搏的時刻。

“快點敲打起來吧,再這麼等下去……!”

這樣的作戰方法,幾乎所有的清軍士兵都是第一次進行,雖然為了作戰他們已經訓練了好幾個月,然而他們心裡沒底。這樣的作戰和過去那種盤弓彎馬無一相似之處。

大營之中,在寒風中被吹得“咚啦啦”擺動不停的大旗之下,博洛已經如同矗立在寒風之中塑像,一動不動的站了半晌,眼睛只是盯著那三枝將要燃盡的線香,隨著越來越短,博洛的心也越跳越快,江南事務能否定鼎全在這一戰。

這裡地處江南水網地帶,寬近百米的河流隨處可見。原本這會限制戰車及馬隊的行動,然而現在正處在冬季的枯水季節,其次對於擁有浮渡能力的戰車來說,四通八達的河汊反倒成了一種偷襲的便利條件。

三枝線香終於燃到盡頭,博洛手下親兵一揚手,同樣一朵禮花直衝雲宵。清軍在去年當中的連番失敗之後,苦心經營出這麼一支雪恥軍。經過漫長的等待,今天終於到了放手一搏的時機。

隨著博洛中軍一朵禮花高高騰起在空中,微微的光亮照亮地面。清軍僅僅藏在距明軍蘇州防線僅僅不過五百來米的距離。隨著一聲令下,一輛輛戰車慢慢開始動起來駛向前面的大河處。

直通蘇州的運河同樣是博洛此戰中關鍵的一路人馬,大約五百輛戰車,會沿著運河直撲蘇州,威脅蘇州城南的沿河防線側後。另外一路由五百輛戰車組成“偷襲部隊”,他們將在全軍發動前,在太湖之中南行,直逼“蘇州防線”側後,(隆美爾的右肘彎擊戰術,厲害啊!)與運河當中突破的戰車一起破壞沿河防線一段,保證大軍進攻順利進行。

同時這一千輛戰車的任務抵禦前來進行增援的“勝武軍”部隊,以保證大軍尤其是清軍大量裝備的大量火炮順利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