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南明風雨最新章節列表 > 62節 輕取揚州(解禁章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2節 輕取揚州(解禁章節)

敬請留意!不笑生新書《鐵翼鷹揚》已經在17K開始上傳,書號:25863,現正在衝擊“火熱簽約新作榜”請弟兄們多多支援,把這兒的票票一定!一定!一定!全都投過去,不笑生在這裡感謝弟兄們的支援,努力把新書碼得更好看!而且本書已經結束,新書將要開始每天三更,更新時間分別為中午12點、晚8點,晚12點,敬請兄弟們支援不笑生新書。

***************************************************************************

就在神州軍在鎮江城中血戰之時,嶽效飛及慕容卓兩人率領一個海軍陸戰隊一個團來到揚州城外。

對於揚州城,嶽效飛的感情是相當複雜的。揚州十日就是因為當年史可法率軍抗清,使清軍連戰連損,才使清軍進行了揚州十日。所以揚州百姓的忠烈始終深深映在嶽效飛的腦海之中。

這些忠勇的百姓甚至比那些明朝那些只知內部相互傾軋的所謂“忠臣良將”們好的太多了,就如同魯監國朱以海一樣。無論是嶽效飛曾經在歷史書中看到的,還是來到這兒來自軍事情報局的訊息之中,都說明他是一個決心抗清的地方政權。

這才使嶽效飛下決心將戰車及各種武器裝備賣給他,誰能料到背靠著堅固的“蘇州防線”依然可以輕易被清軍所攻破,不能不說是讓人大跌眼鏡。

而就實際情況來說,魯監國的政權實際不是亡於抗戰不利,他的覆亡實際就是那些大臣們搞得鬼。

否則不少史學家看不起崇禎完蛋之後,所組立的那些明的小朝廷。因為,那些朝廷之中幾乎沒有一個大臣真心抗戰,幾乎沒有一個不首先想到吞吃其他勢力。

其實不吞就沒有合力,而吞了使諸勢力不敢有合力,相互之間的不信任是這些小朝廷最終亡於敵手的根本原因之所在。這也是現代史學家對於這一時段當上,所謂的無論英雄、梟雄全都沒有好的評價的原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倒是揚州、揚州城的百姓,因為那一戰、因為那些災難和傷害而名垂青史。

這也是儘管現在神州城的那些民船,因為連續十數日日夜不停的轉運已經顯出了疲態,而且現在從江南撤出的人口已經將近百萬,已經超過了神州自由邦所需要的人口數量,而嶽效飛依然執意要移走揚州百姓的原因之所在。

“這樣忠烈的百姓留在這兒做什麼?難道要他們繼續忍受清軍的奴役麼?我沒有能力則罷了!如果我有這個能力,那麼我就會如此去做!”

八艘驅逐艦在運河上排成了一了長蛇陣,來到揚州城外。然而令他絕想不到的是,揚州城居然自己已經解放了,甚至各家都已經收拾了他們細軟。

原因在於,當年清軍“揚州十日”之後,在揚州民間埋藏下了深深的仇恨。而且由於這兒由於那次慘死的屠殺之後,變得人口稀少。

所以清軍在這兒也沒有駐守多少兵馬,倒是漕幫在這兒有不小的勢力。而且由於他們為了能夠繼續吃漕糧轉運的那些金銀,因此只怕是江湖之中最早和清軍交厚的幫派!

而上次陳榮出面使用特工對於漕幫總舵朝廷突擊之後,漕幫在以後的日子當中果然老實了許多。

雖然他們面子上依然與清軍打交道,並獲得了清軍對於他們的船舶的資助,被嚇破膽的朱一哥再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和清軍勾搭成奸。

直到魯監國覆滅之後,揚州官府欲壓制住揚州的百姓,再度許以厚賞,甚至給朱一哥一個小小的官職,使他用自己勢力鎮住揚州百姓。

就這樣也算維持了一段時間,暫壓制住揚州百姓穩定住了官府的統治。然而幾天之前的江陰一戰,卻嚇破了朱一哥的膽,連夜率領自己的手下逃出城去,逃向南京去了。

他知道對於他這樣反覆無常的人,如果再落到那個沒表情的人(陳榮)手裡,只怕下場比死都難受。

而當他一離開揚州城之後,以揚州城中受過陳榮好處的鹽幫為首的江湖豪客們一湧而上,集合了幾千百姓攻入揚州城的官府之中。

起初,清廷官府也打算要朝廷血腥鎮壓,可是早晨的炮聲卻使他們明白,這地方是呆不得了。

揚州可沒什麼炮臺,要讓神州軍那樣轟得幾轟,哪還能留下命在。結果知府等等官員率領著忠於滿清的奴才們跑路了。

而官府當中相當數量的官員及過去的明軍官兵們卻留了下來,很快控制了全城,甚至也教百姓們打起了包袱,按照神州軍的“告江南同胞書”所說的那樣做好的準備。

對於這一點嶽效飛完全沒有想到,他來到揚州的時候,沒有受到一槍一彈的射擊。反倒是揚州城的百姓們夾道歡迎,把他當作了解放者。

揚州的百姓們心中得知,來到這兒的這個人正是寫下“告江南同胞書”的那位護民官,至於神州城的事蹟,早在他們耳朵裡聽出繭子了。

只恨一直以來,神州軍不曾來過這兒,接了他們離開這虎狼之巢。因此,當嶽效飛的身份被傳開之後,百姓們的激動心情達到了極致。

現在,最少他們知道,如同傳言的那樣有這麼一個人,有這麼一支軍隊,那麼也就一定和傳言一樣有那麼一個亂世當中的世外桃源。

這不就夠了嗎?在亂世當中還需要些什麼?或者再加上那些英雄豪傑之類的人物們所需要的,抗擊侵略、復我家國的力量。

而坐鎮南京的洪承疇顯然被嶽效飛的這一威懾行動給嚇住了,手下在將陳錦、巴山在交戰之中雙雙失去了蹤影,而且害怕神州軍隨時沿江而上。

於是一道請示內遷並放棄江南及若干沿海地區的摺子來到了清廷的朝堂之上。結果,朝中大臣們一議再議,就是拿不出個辦法來。

贊同內遷派的官員立即冷冷而笑道:“不遷,你守得住嗎?”

不贊同內遷的官員斷喝一聲:“這都是無數血戰得來的地方,就這樣不要了嗎?”

全民內遷,而且俱要那到離水遠遠的地方。這樣才能斷了神州軍借水流動,四面出手的局面。如此一來無非全面放棄江南地方甚至還要再放棄半個山東,或者可以暫時免受神州軍的搔擾。

可這放棄的全是富庶的地方,難道真得捨得嗎?真要不要這些地方的話,那麼大老遠從關外跑來做什麼呢?死那麼多人做什麼呢?

不放棄那就意味著最少五年之內不能妄動兵戈,大軍四散防禦,還要想盡辦法與敵方修好,或者將來才事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