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南明風雨最新章節列表 > 64節 香飄海外(解禁章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4節 香飄海外(解禁章節)

敬請留意!不笑生新書《鐵翼鷹揚》已經在17K開始上傳,書號:25863,現正在衝擊“火熱簽約新作榜”請弟兄們多多支援,把這兒的票票一定!一定!一定!全都投過去,不笑生在這裡感謝弟兄們的支援,努力把新書碼得更好看!而且本書已經結束,新書將要開始每天三更,更新時間分別為中午12點、晚8點,晚12點,敬請兄弟們支援不笑生新書。

另外,新書《旋風之驢》正在火熱登場,請大愛觀賞!(:

***************************************************************************)

慕容楚楚晃晃手中的倭刀,用姆指頂開一點,露出一小段刀身來,隨手拿起一小塊新鮮的肉來,在上面輕輕一劃,鮮肉輕鬆的分成兩片。

“很鋒利,你孩子……不能拿,只有我一一大人能拿!”

一面說著,一面把她剛剛切開的塊肉遞給面前的黑人男孩。哪知小男孩拿過肉塊之後,很隨意的扔進嘴裡嚼了起來。

“喔,吃生肉,而且又沒有一點糧食的影子,看來他們大約不會種糧食的了!”

這就是慕容楚楚最後得出的結論。

吃生肉!這並不奇怪。巴瑟斯特島迪維人在1648年的時候,依然處於後石器時代,根本連農業社會都還沒有進入,他們的食物自然不足,生活的水平也相當低。至於知識更加與來自“文明世界”的四個漢人不能相比。

作為四個“文明人”來說,改變是必然的,最少使自己生活的富足、舒適一些的改變是必須的。基於此點,無論當時的土著人,他們抗拒也好、希望也好,被“先進”文明改變生活,也是他們發展的必然之路。

實際無論當時歐洲人到達澳州還是非州,他們的所作所為,如同“穿越者”的行為幾乎一樣。所以,無論手段如何,改變!必然是必然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就這樣,慕容楚楚他們一行四人,就在這澳大利亞沿岸的巴瑟斯特島之上住了下來。而巴斯特島上的這些扁鼻子的黑人相當和善。大約是因為慕容楚楚過於凌厲的功夫,以及欒易之過於使他們吃驚的、神話一般的醫術。

在這慢節奏、安詳而又美好的生活中,很快使這四個落難的漢人與當地的黑人在一定程度之上,取得了相互依存的信任。

迪維人的部落並不大,整個小島之上,不過將近五六千人,還分為幾個不斷相互戰鬥的小部族。而部族爭鬥的目的無非是地盤,取得地盤也就是爭取食物的來源。可是,慕容楚楚他們所在的這個部落很快就因為他們的到來而興盛起來。

欒易之與欒平的醫術,使得黑人們把他們當做了自己的族人的保護神。每天的獵獲物,無論是有什麼總會“供”給他們一份。

那些在外捕獵的黑人們受到傷害的時候,也總會第一時間按照慕容楚楚曾經做過的那樣,就地製作一付擔架,把傷者迅速送到欒易之的面前。

欒易之常常救人的同時,也發現這裡的巫醫們也會使用一些草藥。因此一片仁心頓起,打算把自己當成這兒的“神農氏”,遍嘗百草。唯一使他不適的是他的墨汁和紙張是越來越少。

到於欒平,除了每天繼續跟著慕容楚楚練劍之外,他受到慕容楚楚的命令。教這裡那些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玩耍的孩子們讀書。至於讀什麼,自然是腦袋裡有什麼就教什麼!或許,有一天會驚訝的發現,這兒的孩子們懂得湯頭藥決比詩詞多得多。

黃伯作為一個水手,就如同儒勒-凡爾納的《神密島》之中,對於水手們的評價一一他們總是一些多才多藝的人。因此包括那個建設在小山之上的烽火臺在內的,需要的一切建築都是他的任務。

另外,他在黑人們的幫助下,於七月的天氣播下了這裡的第一片麥田,使用一些結實的木藤的纖維,製成了這裡的第一張魚網,使婦女們的工作不再是挖掘塊莖,或者摘取一些乾果,她們將乘坐她們的獨木舟在近海處捕魚。

至於慕容楚楚,她的任務即簡單,然而卻又多樣化。一次次她跟隨著這些土人們出去獰獵,而她慕容家的輕功以及劍法,總使她能夠輕易獲得更多的獵物。作為一個了不起的獵手,她深受到部落黑人們的敬仰。

當然,她受到敬仰的原因並不僅僅在於她那狠辣的功夫,而且在於她是這時第一支,僅僅只有二十個人的正規部隊的“司令”。

如果放在中國的話,即使不存在嶽效飛這個穿越者,這樣的“部隊”依然連民軍都算不上。

然而一張簡單的弩,尤其是裝著細圓管瞄準器的“槍式弩弓”,身上那些背心式的,用柔韌的木質纖維及一些厚實的袋鼠皮製成的護甲。以及,腰裡的腰帶上掛著來自少海盜們的兵器,外加幾招普通的刀法,這已經使他們成為這個島上最為強悍的軍隊。

為何慕容楚楚會這些東西呢!請大家翻回到第一卷武備坊的那一段,鄭忠漢在製造出武士戰車時的感慨時,大約就清楚了。這也是慕容楚楚與普通女性不同的地方,她對於機械相當熱衷。

每當清晨,陽光自樹葉之間透過,灑在地下的時候。

部落的女人們,會端著小巧的飯盒式的“庫拉皿”來到黃伯設計建造的,位於一株數人合抱的大樹上的樹樓下,領取她們的工作早餐。飯罷會去捕魚,或者幫助黃伯侍候那塊麥地。

孩子們一個個規規矩矩的來欒平面前報到,吃著他們的肉湯,以及慕容楚楚他們餘下的乾糧。然後開始跟著欒平學習那繞口的漢語及深奧的中醫的五行、陰陽學說。

獵手們則揹著能獲得更多食物的生產用弓箭,這個卻是黃伯的“發明”。

一根簡單而富有彈性的削成弓臂模樣的木棍,一段柔韌的藤蔓中的纖維,外加刺蝟身上的刺和鴯鶓(駝鳥的一種,也是土著人們的主食)身上的羽毛外加一小段直得木棍,就成為他們生產的主要裝置。

一切都那麼簡單,甚至稱得上簡陋,可就是這些已經是後石器時代的其他部族,所不敢想像的事情了。

至於為何如此輕易的做到這一切呢?那就是慕容楚楚現在在部落當中的名字叫“大人”,大約這也就慕容楚楚與那個族長的兒子“交流”了一番的結果。而她的身份,在這些黑人眼中,就是一個神的化身。

作為一個族長、一個長老、一個巫醫他們是不能和這個名叫“大人”的“神”相抗拒。因此慕容楚楚在這裡一切的“改革”,都因為收穫的增加,以及“個人”的威望不斷提高而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