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清朝當海盜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節 英印分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4節 英印分裂

大中華帝國海軍“重慶”號重巡洋艦離開了新加坡向印度洋進攻。這艘19o8年服役的重巡洋艦是為配合海軍作戰理念的改變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重巡洋艦一般也作為歸雁號的替代成為海軍的檢閱艦來使用。

重巡洋艦的建造理念是良好的遠洋航海效能和強大的對空對地火力配置相結合。因此重慶號具有“ooo噸的標準排水量前二後一三座自動化程度很高的雙聯裝255mm主炮炮塔。配備27mm-75mm高平兩用副炮42門和兩具雙聯裝553mm魚雷射管。採用蒸汽輪機和柴油機混合動力推動最大航34節最大航程在時16節時為1o8oo海里。裝備艦載雷達和無線電通訊系統可以作為艦隊的臨時指揮艦使用。

騷亂中的新加坡漸漸消失在海天線上馬來人和華人的對立合作“性質的騷亂已經逐漸開始向新加坡獨立方向展。這場騷亂起始於1915年初!好心的大中華帝國釋放了印尼排華騷亂中的經過苦役教育的馬來和印尼暴徒不過荷蘭殖民當局不願意接收為數2o多萬的暴徒回境因此這些人就流落到馬來半島尤其是新加坡為最。

很快這部分人在因為種種原因故態復蔭在馬來半島開始找華人的麻煩。英國殖民當局認為先是社會結構和這些人地就業問題引了不滿。因此在初期儘量地安排這些人到半島上的種植園工作不過為數眾多的無業人員是殖民當局無法妥善安排的英國人開始因為當初莽撞的大方決定而後悔了。荷蘭人都明智地決定不要這些人。而英國則抱著自己的文明世界地代表是世界頭等大國地心態接納了麻煩。到了1916年“月騷亂逐漸形成。而當地華人為了在騷亂中自保。一方面自行武裝起來(青龍會)。一方面與騷亂者談判達成了默契最後在暹羅、緬甸、安南的獨立風潮影響下騷亂變成了要求馬來半島自治的動亂。到了1917年的四月新加坡和馬來半島上時常響起激烈的槍聲。獨立者和殖民者在城市外圍開始交火。而殖民者因為陷入歐洲大戰的關係無法抽調足夠地兵力來消滅獨立軍卻只能看著獨立軍壯大起來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龍劍銘從艦尾回到了艦橋司令室心裡卻在估算著在目前的形勢下英國會於何時主動撤出中南半島這裡的殖民地現在不能為英國的戰爭提供資源相反地還在嚴重牽制著大英帝國的投入戰爭還在用逐漸變大的獨立戰鬥威脅著殖民當局的存在。

英國人不明白亞洲生的這些事情的幕後原因嗎?不可能。傻子都明白。至少英國人能夠猜到中南半島上地獨立風潮跟中國有關。但是英國政府並沒有掌握到確切地證據。獨立者用的武器是德制毛瑟獨立軍地組織方式也近似於德軍。一切的表面現象都是在證明這些問題是德國煽動起來地。成熟的政治家不會相信表面現象。他們願意深入地分析這些地區對中國來說的重要性。在“亞洲是亞州人的亞州”口號下在中國參戰前協約國答應在中國周邊地區不得增兵的前提下。做咋。人情把這些殖民地換成對德國在非洲殖民地的控制。這對於英國來說還是比較划算的。

當然英國人不敢在這個時候就中南半島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獨立狀態表官方的意見因為這勢必波及了同樣在獨立思潮主宰下的英屬印度!

印度的問題和中南半島上所謂的印度支那問題不一樣。英國國王頭上戴著的是印度皇帝的皇冠這個頭銜圓滿地戴上去後要摘下來就很痛心、很困難了。

印度面前已經在軍事事實上分裂成了兩部分印度河西岸穆斯林為主地區被武裝良好的拉吉姆團控制著裝備中國槍械的拉吉姆團顯然跟中東地區的“泛伊斯蘭聯盟”有著密切的關係。英印總督俺士答驚駭地現自己手裡的殖民地軍隊竟然不是拉吉姆團的對手從1915年下半年開始就在印度河西岸節節敗退到1916年6月庫特阿馬拉戰役失敗的訊息傳來後大量殖民地軍隊的印度士兵逃回他們的老家——印度河西岸其中絕大部分很快就加入拉吉姆的軍隊開始與英軍對抗。這麼一來英印殖民地軍裡不再有穆斯林只剩下印度教徒和不愛打仗的婆羅門教徒。這就造成了一個既成的事實——英國人在利用印度的印度教徒打穆斯林!

包括英控埃及在內的穆斯林地區紛紛組織了志願軍就好象當初援助土耳其抗擊意大利人一樣來到印度河西岸參加拉吉姆的軍隊大大增強了拉吉姆在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影響力也大大增強了拉吉姆團的戰爭實力。到1917年三月拉吉姆已經擁有了一支24萬人的軍隊。一個新的穆斯林國家事實上已經出現。

對此!英國人也是無能為力只能把在兩河流域作戰的莫德爵士將軍的部隊大量地抽調回印度。

實際上這又造成了新的問題。

這些軍隊目睹了中**隊的勝利也目睹了巴格達和庫特阿馬拉英軍的慘敗要知道在這些慘敗中犧牲的都是印度人!因此這些殖民地軍人一回到印度就受到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要麼逃避兵役回到家鄉參加獨立活動把本來就高漲的獨立運動推向了高峪;要麼就在殖民地軍隊中與獨立者互通訊息甚至充當拉吉姆的探子。讓英屬印度殖民地軍完全陷入癱瘓地境地。

英印總督俺士答完全控制不了局勢三番五次地要求倫敦派遣軍隊或者是新的總督。可是當中國遠征軍在歐洲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的時候英國政府連詢問中國政府對其“抽調兵力恢復印度秩序”的意見的興趣都沒有。何況英國政府是答應了中國政府在戰時不能向中國周邊地區增兵地!誰都能理解中國人地心理這個1o多年前還四面楚歌受盡屈辱的國家派出國防軍到歐洲作戰。就絕對不能容忍歐洲人從歐洲戰場上抽調一個小兵。一條步槍到亞洲自己的家門口動武!

這就是造成中南半島和印度現狀的國際大背景。在這個背景下英國政府顯得束手束腳應對乏力也屬正常。

現在龍劍銘看著眼前的印度洋腦子裡想的卻是英國人會用什麼手段來處理印度問題將在六月一日地會議上就中南半島和印度問題跟自己蘑菇?

“總司令歐洲急電。戰局有變。”

“念。”龍劍銘頭也不回地說道他的腦筋一時還沒轉過來。

蔡鍔上將展開電報紙揀關要的內容道:“2o日。法中央集團軍群因左翼受威脅向東撤退在凡爾登要塞西側六英里初建立掩護陣地;預備集團軍向克萊蒙昂阿爾貢的攻擊受挫恢復鐵路線控制的攻擊意圖難以達到;德第18集團軍今天(21日)凌晨向默茲河西的凡爾登炮臺動大規模進攻目前已經突破炮臺前掩護陣地正在向要塞本身動攻擊。現查明德軍在瓦倫與凡爾登之間的戰鬥行動完全是一場規劃詳細、組織精密的戰役行動參與戰役的德軍已經出現53個師級番號。空軍偵察現。還有大量的援軍從默茲高地以東地區源源開到。轟上將認為:這場戰役必然展成為一場決戰!特請示遠征軍西集團軍地戰略行止。完畢!”

“呃。地圖。”龍劍銘聽了一半才反映過來。敢情是聶文青在壓力面前有點坐不住了。看來當時爭取協約**總司令地位置真是有利有弊哦。一方面。遠征軍有了話事權能夠在戰略上主動去實現大中華帝國的利益;一方面戰事激烈地時候總司令要為戰局負責從而又不得不考慮全力去增援法軍從而改變西線的戰略態勢。是了現在地轟上將真是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戰區地圖很快就在海圖桌後鋪展開來參謀人員迅地根據最新的軍情通報標註著軍事態勢的演變。

“日本師在貝爾瓦森林?那不是法軍第13軍的防區嗎?”龍劍銘這兩天在政治上動的腦筋太多以至於對西線的軍事調動細節情況有些疏忽了。

“法第13軍已經崩潰下轄兩個師一個在克萊蒙昂阿爾貢被德軍殲滅一個在隨後的收復戰中失去作戰能力。目前德軍南向的正面整個協約**只有日本師和一個比利時預備師而防衛的正面是9.4英里這通常是一個集團軍軍的防禦正面。他們屏蔽著埃爾河和埃納河是凡爾登戰區法中央集團軍群和預備集團軍的左後翼直接保衛著河西的沃貝庫爾和蘇伊兩個要點城市。德軍要是擊敗了日本師!孔梅西到蘭斯的鐵路就暴露在德軍面前而埃爾河東虛弱的戰線則完全可能被德軍突破從而截斷凡爾登與孔梅西的聯絡上演又一個蘭斯包圍戰這一次德軍不存在容易遭受攻擊的突出部是戰線的整體移動因此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割裂圍殲的缺口。而凡爾登要塞區一旦被截斷交通話按照目前的戰鬥強度只能維持1o天左右的戰鬥軍需補給。陛下形式確實不妙。我建議動用空軍對德軍事實攔阻轟炸抽調朝鮮軍從雷代爾迅增援日本師條件許可的話相機奪回克萊蒙昂阿爾貢維持戰線的平衡態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蔡鍔等參謀人員一標註好。就指點著地圖建議著。

龍劍銘皺著眉頭看著地圖好半晌突然微笑了一下道:“看來德國人終於從巴黎夢想中解脫出來更注重對法軍的實質性打擊了。松坡你看如果凡爾登失守法國的政治軍事形勢會生什麼樣的變化?”

“老虎肯定要下臺貝當也不例外轟總也會遭到指責。不過我認為法國不會崩潰。1914年8月到9月她沒有崩潰。那麼今天也不會因為凡爾登的失守而垮掉。陛下如果政治上真的需要放棄凡爾登那麼我建議用一種比較體面的方式來放棄。這樣可以保證協約**總司令的威儀也能保障這個親華的法國政府繼續執政下去。”察符上將再次看了看地圖然後說道。

“體面的方式?”龍劍銘疑惑道。不過這實際上暴露了他想犧牲凡爾登的意圖。只有凡爾登丟失後造成的危局才能有助於在六月一日的協約國腦大會前與各國政府達成政治交易。

蔡鍔上將忙回答道:“對用一次大殲滅戰的勝利來彌補丟失凡爾登的敗績也為收復凡爾登做好準備。您看關鍵就在埃爾河與埃納河之間也就是日本師團的正面上。我軍可以向後撤退到森林後面待機西北中央突擊叢集則大量轉用兵力到聖梅內烏爾德積極吸可德軍然後從貝爾瓦森林和聖梅內烏爾德、馬西格動鉗形攻勢這樣德軍目前在兩河間的B個師將陷入絕境。目前中央突擊叢集有一半的兵力在馬西格完全可以承擔此戰役任務的一半。南面的攻擊力量顯然不夠就需要抽調相應的!不少於3個國防軍師去加強日本師。我們可不指望比利時預備師能夠有多大的作用。”

“那麼說我們有1o天左右的時間可以從康布雷和雷代爾抽調部隊?9師全部增援日本師防區交由朱利安賓爵士的部隊這個可行。雷代爾方向上要抽調出朝鮮軍來那就顯得力量過於單薄了。這個給聶總讓他自己斟酌吧!我認為朝鮮軍抽調一個師配合第一裝甲旅最合適到馬西格最合適。”龍劍銘託著下巴算計了好一陣最後才在同意蔡鍔的建議的前提下說出了自己的兵力呼叫辦法不過他不想用印度洋上的眼光去影響聶文青的實地決斷建議而已。

電報剛出去歐州戰場上又生了變局這個變局是由中國遠征軍日本師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