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海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25 新研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5 新研發

唯一可惜的是,硫化橡膠都技術因為李天養一個詞語的提議,有了飛躍式的發展,然而就憑靜浦港中剛剛才栽種下去,還不知道能不能成活,成活之後又適不適應大元島氣候的橡膠樹種,再到提供天然橡膠這個原材料,似乎是一個極為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除非,李天養向葡萄牙人手中採購天然橡膠,或是自己建立船隊前往西班牙人所控制的美洲阿卡普爾科地帶。

從葡萄牙人手中採購天然橡膠不是一個明智到選擇,因為李天養還不希望橡膠制品過早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因為它都作用看起來不大,但實際上卻是用途廣泛。

光是李天養所能想到的,製作防雨用具,不僅僅侷限於防水靴上,還有防雨衣、防雨斗篷,而且還能利用起隔絕雨水的功能反其道而行,作為洪門將士日常行軍的火藥等防潮物的保管、飲水用具等等!

同時這硫化橡膠出來印入李天養眼中的第一眼,李天養所想到的是,就是厚實農村做彈弓,從貨車輪胎上割下來的彈弓弦子,再一連想就想到了輪胎。

充氣輪胎的優點是什麼,大概不用李天養贅述什麼了,這個時代雖然還沒有與充氣內胎相配套的輪胎外胎技術,但是用橡膠的彈性依然能夠有效解決日常馬車顛簸所帶來的木質滾輪的不耐用性,以及馬車乘坐的舒適性。

當然,還少不了的就是日常大家所用的鬆緊帶,對於這個時代如廁需要解開腰帶,還要避免腰帶出現接死扣等等問題,在鬆緊帶面前都將一去不復返了。

這便是李天養這個門外漢能想到後世使用橡膠的諸多方式,更別說以後研發院還會有各種大開腦洞的使用方式。

因此冒似用途簡單的橡膠,若是能夠多保密一段時間,讓西方人晚知道這橡膠的用途,李天養怎麼想都覺得是賺的,一如現在在洪門用途廣泛的水泥配方,直到現在依然是葡萄牙人、荷蘭人還是偶而來雞籠港交易的英國人等,都想要花大代價從洪門手中獲得的強力產品,可是都被李天養給當場拒絕了。

那麼就剩下一條路了,便是重新開闢一條東進太平洋,直達美洲阿卡普爾科港口的航線出來。

以現在洪門團隊的航海能力,遠洋貿易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大明朝中上千料、甚至兩千料到貨船,在近海地帶貿易是沒有太大問題,這些年由何勇、孫聚勇幾人負責往來呂宋馬尼拉航線、倭國航線和新開沒多久的朝鮮航線,為洪門團隊經濟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每年創造的利潤在數十萬兩銀錢。

福船在近海貿易時的優點不少,比如它風帆為硬帆,操作便捷,不需要太多的水手,倉儲部分也很大,貨運量大帶來了更多的利潤。

但是它都缺點也不少,因為它採用東方海船“V”型結構,在深海貿易當中穩定性較差,而且不能批次裝備大火力火炮作為防禦武器,其遭受海賊等反抗能力自然也就差了。

又因為東方硬帆設計,在風力利用上也比西式海船還要差上一籌,體現在海船效能上就是整體航速不快,更容易被以機動性著稱的海賊追擊,也不容易躲避速度奇快的大海風暴等中心區域。

故而,如果洪門想要自己開闢美洲航線的話,那麼就需要自己建造幾艘以西方海船為樣本的商船。

這對於洪門團隊來說,其實難度雖有,可是也並不算太大,有了研製出“楊帆式”戰船的前車之鑑以後,西方造船技術的精髓洪門造船廠楊志他們已經瞭解得七七八八了。

唯一的困難在於,像這種跨遠洋貿易的海船,若是建造的話,那就得往越大建造才越划算了,就比如西班牙人他們差不多平均兩年才往返一次馬尼拉與阿卡普爾科航線,其船隻大小幾乎都不遜色於大明朝兩千料海船,甚至尤有過之,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增加其運載量,獲得豐厚的遠洋貿易利潤。

而洪門“楊帆式”戰船,雖然比洪門曾經的主力戰船四百料戰船要龐大得多,可是最大也不超過千料海船的規模,換算成現代海船的話,也就是三四百噸而已,用於遠洋貿易的話怕是有些不夠看的。

因而,李天養又把難題甩給了楊志他們造船廠,這幾年來,從開始批量生產“楊帆式”戰船開始,洪門最優秀的造船師傅差不多都被楊志給收入了麾下,就連研發院就按也沒有幾個這方面的人才。

楊志收納這些造船人才的出發點,一來自然是想要幫助洪門儘快建造“楊帆式”戰船,二來他也是未雨綢繆,為像今天李天養這樣的要求做著準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竟是偷師人家西方人的造船技術,雖然很多關鍵技術洪門造船廠都已經從西方戰船上摸索出來了,可是仍有不少技術是他們所沒有搞清楚的,更別說利用“楊帆式”站出去呢都建造技術來製造更大規模的大船了。

要知道船體規模大上一圈,可不僅僅是按照原來的樣式照貓畫虎建造就可以了,否則的話西方歐洲人現在也不會僅有幾個海洋強國能夠建造超過兩千噸規模的一級戰列艦了。

李天養的要求,加上這幾年來楊志他們苦心孤詣的研究和開發,讓他們早有準備地開始建造屬於洪門的第一艘超過一千噸規模的仿西式海船,作為接下來洪門開啟美洲航線的最重要一把鑰匙。

研發的活兒不是李天養所能夠控制的,就算耽誤上一年半載也都是很可能的事情,因此在把任務交到合適的人手手中以後,李天養接下來能做的,也就是時不時地去追蹤一番其建造速度,研發速度等。

至於更遠方的吳超一行人,李天養更是無法去考量,只能透過一個星期一次的信鴿溝通方式來瞭解那邊的狀況,並給予一些簡單的建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