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民國戰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6章 :海關變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6章 :海關變動

鐵路修到伊朗出海口,那是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口方便。而此時鋼鐵不夠用要進口德國的鋼鐵,西北集團不得不考慮進口的問題。

“我們在戰爭期間雖然沒有停止向國際市場出口商品,但是國內的民族市場上卻讓各列強的商品出現了一次市場反攻。儘管我們依舊佔據著的部分市場,但是列強還在持續的掠奪我們的礦產資源。”沈進文拿出了一個寫著資料的檔案,沈凝雲接過來仔細看了起來,發現三個季度中,中華民國進口的商品總額達到了3000萬元。同時還出口了不少礦產資源。

“那我們就讓中央把海關交給西北政府來管理,然後提高商品進口關稅,同時也提高礦產資源出口關稅。”沈凝雲對父親沈進文說道。

“這樣一來,會不會導致列強同樣對我們提高商品關稅?”沈進文遲疑的問道。沈凝雲點了點頭,說道:“這是必然的,但是我們現在少出口一些也無關緊要,等歐洲人打起來了,那時候是他們求著我們出口。”

“那就這麼辦吧!”沈進文同意了這個辦法,兩人顯然把中央的意志完全忽略了。

北京,新華宮。

袁世凱正聽著各省秋收的報告,今年各省的糧食可謂是大豐收。因為今年推廣了高產抗倒伏小麥和雜交水稻,加上化肥的應用,各省糧食大幅度增產。儘管普及面還不完全,但是所產出的糧食已經非常夠吃了。

而且西北集團還對國內糧食價格進行了調控,因為一時間市場上的糧食比較多,因此西北集團大量買入糧食,以平抑糧價。西北集團同時減少西北的糧食種植面積,增加飼用玉米的種植,及棉花種植面積。

所謂穀賤傷農,由於各省糧食增產,吃是絕對夠吃了。這年頭才四億多人口,耕地卻並不比後世的中國少太多。

因此西北集團決定減少西北的糧食種植面積,將土地用來發展養殖業,從而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這樣的調控之下,這一年各省百姓的收入都比往年要好得多。相應的稅收也就增加了。

加上各省百姓移民到西北去不少,使得關內人口壓力降低,使得關內各省的民生也較為樂觀。

就在這時,中華民國總理宋教仁急匆匆的進了新華宮。袁世凱頓時笑容滿面的站了起來,問道:“遁初可是有事?”

“西北政府不久前向中央提出,要接管中國海關。”宋教仁半喜半憂的回答道,袁世凱楞了半響,問道:“怎麼突然西北政府想要海關?”

“西北政府的理由是與俄國打了一仗之後已經沒錢了,必須用關稅來彌補西北政府的財政赤字。”宋教仁說道。

“沒錢,這確實不太可能。”袁世凱微笑著搖頭道,說道:“西北軍攻入俄國的時候,沈定邦可是讓西北軍把所過之處能搶的都搶了一遍,沒錢只是理由而已。關稅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以西北的底氣,未必會和我們爭。西北政府的真正用意,應該是想要提高商品進口關稅,從而將洋貨全部掃出去,使西北工商獨霸中國市場。”

“那豈不是會惹怒洋人?”宋教仁不解的說道。

“今非昔比了,西北軍打贏了俄國,就算是和列強撕破臉皮,列強又能如何?”袁世凱分析道:“英法美等國遠隔萬里汪洋,所持者不過堅船利炮,但是船還能在地上岸上跑不成?一旦列強的軍隊上了岸,在西北軍面前根本不堪一擊。列強所圖者,不過是殖民利益。如果他們派重兵來攻打中國,花費太過巨大,還可能血本無歸。就算是我們中華民國提高關稅,列強頂多是口頭上抗議一番,反正是得罪人的事,西北政府要海關便給他們就是。”

“這倒也是。”宋教仁點頭道,從國家層面上來說,把海關交給西北政府自然是更好的,因為西北政府有底氣和列強叫板。宋教仁雖然比較支持袁世凱,但是從國家前景出發,認為袁世凱能比較好的帶領中國,但是西北政府所表現出來的潛力卻是更強大的。

因為宋教仁沒有被刺殺,此時的宋教仁已成為國民黨的黨魁,因為宋教仁帶領國民黨贏得了大選。

儘管國會受西北政府控制,但是西北的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是無黨派人士,黨派當中還是民國黨的人數最多。但是孫大炮身邊還有一群心腹死忠,因此如今的國民黨已處於一種半分裂的狀態。

袁世凱因為有了宋教仁的支援,也得到了大部分國民黨議員的支援。

宋教仁走後,袁世凱長子袁克定問道:“父親,我們真要把海關交給西北政府?”

“那還能怎麼辦,我們能不給嗎?”袁世凱臉上沒有笑容,而是有些嚴峻的問道。

“那我們還算中央嗎?”袁克定抱怨道。

“是不是中央,那是人家說的算。讓我們當中央,那是西北政府還需要我們。”袁世凱淡定的說道,袁克定嘟囔道:“今天西北要海關,明天可能就要別的,遲早有一天我們都會被西北給吞了。”

“放心,西北不敢打的。”袁世凱非常淡定的喝了口茶。

袁克定不確定的說道:“可是西北軍連俄國人都打得過,怎麼會面對關內各省不動心?”

“關內十八省,加之東北三省,除去甘肅、陝西、浙江、福建,亦有17省在我中央行政之下,而四川則暗地中被西北所掌控,我們還有16省。這16省乃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地方。說不心動那是不可能的。西北歷來都對關內極為在意,但是你沒從中俄之戰中看出什麼來嗎?”袁世凱笑著問道。

“孩兒愚鈍。”袁克定想不明白。袁世凱指點道:“西北要拿下關內,前清時期便已具備相應實力,但為什麼沒有打?因為西北怕中國被打亂了,他們如果要打,還不如向外擴張,把屠刀對準列強。而且名義上我們是有行政權,但關內這塊餅,實際上卻是西北吃得比我們還要多。因為西北的利益,重在工商之利。西北是漢人政權,要想吃關內的餅簡單得很,因為大家都是漢人,不會對西北有所排斥。只要西北在名聲上做好了,就沒有誰敢阻攔西北吃關內這塊餅。”

“當初辛亥年推翻滿清之時,西北並非沒有能力吃下更大的地盤,但卻只拿下浙江和福建,世人皆以為西北鼠目寸光。然而中俄戰爭證明,西北依舊在不斷的積累實力。當初只是怕貿然把關內這塊餅吃下去,會把自己撐死。因為列強不願意看到西北統治整個中國,一旦西北把這塊餅吃下去,撐死雖然未必,但卻很可能得不償失,於是還不如繼續積攢實力。”袁世凱繼續說道:“如今西北經歷張奎發和沈進文兩代人勵精圖治,輪到沈定邦掌權後便鋒芒畢露,震懾群雄,整個中國無人可忤逆其意志。”

“既然如此,那豈不是更容易吞併中央?”袁克定不解的問。

“西北即重工商利益,便與我們沒有利益衝突。一旦中國亂了,那麼就嚴重損害了西北的工商利益。所以西北就算要吞併中央,也不可能是武力吞併。只要不是武力吞併,就又很大的回旋餘地。”袁世凱說道,“最重要的是,只要我們不去勾結列強出賣國家利益,西北也就不會找我們麻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原來是這樣。”袁克定不由呆了呆,隨即問道:“此時列強意圖用我們去抗衡西北,我們還要繼續擴軍嗎?”

“擴軍是必然的,起碼我們在兵力上不能比西北少太多。”袁世凱點頭道,“但是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按照列強的吩咐去做事。”

“我明白了,父親。”袁克定點頭道。

西北政府與北洋政府就海關問題,進行了接下來的深入談判,談判進展較為順利,西北政府以每年交給北洋政府1500萬元的條件,換取到了中國海關。同時西北政府加大對北洋政府的資金貸款,北洋政府與西北政府簽訂了一份高達3億元的借款合同。

這筆借款合同,將用於中國關內各省的教育、醫療、救助、農業等方面的建設,並有一部分錢將用於支付北洋軍的軍費。

袁世凱正式當上大總統後,北洋軍的規模同樣也在不斷的擴充。北洋集團計劃在兩年內將兵力擴充到上百萬。

北洋軍的擴軍計劃,得到了列強的支援。西北政府也未反對,因為西北政府根本不在意北洋政府有多少兵力。

因為北洋政府手上沒有工業,也沒有預備役體系。根本無力威脅到西北政府的超然地位。

戰爭打到這個時代,是大兵團,大工廠和大實驗室為主流,北洋軍的兵力就算達到上百萬,依舊不算什麼大兵團。大工廠和大實驗室也不具備。

不過在列強看來,北洋軍卻是成為制衡西北軍的主要力量。

西北政府儘管每年要付出1500萬元,此時的中國海關每年也就是這個水平的收入。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關稅收絕對會出現爆炸式增長,因此西北政府並不吃虧。

1912年10月,北洋政府宣佈將中國海關移交由西北自治政府管理,各國紛紛表示強烈關注。

各國顯然敏銳的意識到了,中國關稅將迎來一次巨大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