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民國戰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5章 :海軍力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5章 :海軍力量

1914年1月,沈凝雲來到了杭州,視察華東艦隊。

華東艦隊總司令梁濤親自迎接,帶著沈凝雲檢閱了艦隊。

“目前華東艦隊已有六艘戰列艦,四艘重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以及護衛艦三十二艘,魚雷艇一百六十三艘。”梁濤對沈凝雲報告道。

“訓練情況如何?”沈凝雲問道。

“訓練進度很快,炮擊精度方面已超過了歐洲海軍,不過相比日本海軍,還有一些微小差距。”梁濤回答道,“但是我們的火控技術比日本海軍更為強大,二十公裡外就能有較高的命中率。”

“足夠了。”沈凝雲點頭道,炮擊精度對於亞洲文明國家來說儘管能夠做得更好,但是強大的海軍,不僅僅是看這方面,還有規模、技術。

接著沈凝雲與梁濤登上旗艦‘楊波號’,一起參與了接下來的炮擊演練。

六艘戰列艦‘浴火號’、‘楊波號’、‘靖東號’、‘鎮東號’、‘平東號’、‘泯東號’一起駛出杭州灣軍港,在舟山群島海域展開了這次炮擊演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六艘戰列艦,排水量都達到了2萬噸,在這個時代算是最先進的了。不過相比一戰後期近三萬噸的戰列艦排水量來說,就稍差了。

但是在這一時期,絕對是最先進的。

這一級別的戰列艦還有‘崛起號’、‘獵日號’正在建造,今年就可以下水服役。

在華東艦隊駛出軍港時,立即有日本間諜在數公裡外的民房裡用望遠鏡觀察到了這一幕,這名日本間諜伸出手指進行測繪,很快確定這是華東艦隊的主力叢集出動,立即將這一情報用無線電發回國內。

然而這名日本間諜發出情報後不到一個小時,一群身穿便衣,手持持衝鋒槍等槍械的軍情局警察就衝進了這間民房。

那名日本間諜被當場逮捕。

西北軍情局在很早就開展了無線電定位研究了,加上沈凝雲又是這方面的專家,很快就有了突破。

如今西北的無線電定位技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這名日本間諜發出電報後,馬上被鎖定了大致區域。

在杭州灣軍港附近,無線電是要報備的。有無線電波出現,如果不是你報備的電報,那麼必然就是間諜在活動,而且一般是日本間諜。

杭州灣西北軍情局分部大樓,是一處不起眼的民房。但是地下卻建有面積頗大的地下室建築。

一支車隊開到了這處民房門口停了下來,車門開啟,一名名軍情局高階成員走了下來,李載光赫然在列。

“報告局長,今天又抓到一名日本間諜,正在對我海軍行動進行窺視。”杭州灣軍港軍情負責人對李載光報告道。

李載光點了點頭,說道:“看來日本對我們的海軍是越來越重視了,這是這個月抓到的第幾個了?”

“這是本月抓獲的第九名窺探海軍軍情的日本間諜。根據審問,是因為日本政府對我們的海軍已產生了恐懼,因此在情報收集上極為瘋狂。”

“呵呵!小日本現在是心虛了。”李載光輕笑一聲,問道:“對日本間諜的吸納工作開展得如何?”

“只有三名日本間諜被我們吸納,其他全是硬骨頭,已經被拉到礦山挖礦去了。”負責人回答道。

西北政府處理這些間諜,一項很少執行死刑。死對於這種人來說,只會是解脫。而長期的折磨,才是最殘酷的。因此一般都會被拉去挖礦,而且是條件很惡劣的礦山。裡面都是窮兇極惡的罪犯,進了這樣的礦山,屁股開花是極為正常的。

“而那三名日本間諜,近期正在向日本政府傳遞假情報。”

日本政府對華的間諜活動非常猖獗,日軍侵華期間,他們所用的地圖,經常精確到一個村,一口井。

可見日本對於中國的情報收集是花了多少人力去做的了,而日本這個民族,也十分擅長測繪。

不過西北崛起後,日本在華的間諜活動卻是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這樣的打擊主要是區域性,如西北地區,日本間諜只能說是損失慘重,經常被西北軍情局連根拔起。

論特工技術,這是沈凝雲的老本行。

西北軍情局成立之初,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是站在後世上百年情報鬥爭史所誕生的高度上的。

日本的情報組織在這個時代雖然十分猖獗和龐大,但不管是制度上還是手段上,在西北軍情局面前都顯得極為粗糙。

日本政府從西北政府成立華東艦隊一開始,就對這支艦隊產生了極高的警惕。但是一開始還是有些大意,不認為中國能拉起一支像樣的海軍。然而華東艦隊的戰列艦上升到六艘後,日本政府終於不能淡定了。

日本透過海軍的崛起,從中國身上獲取了大筆賠款。然而日本終究是一個小國,也就只能欺負一下還未甦醒的中國。

一旦中國覺醒,日本還能繼續侵略中國嗎?

恐怕到時候連吃下去的都得連本帶利的吐出來,這才是讓日本政府最為恐懼的地方。

從西北的崛起,日本已經意識到了嚴重的危機。

特別是西北政府積極干涉東北三省及中國關內各省,更加使日本政府產生了極大的恐懼。

經過西北政府的干涉,中國各省此時匪患基本平定,日本扶持起來的攪屎棍孫大炮也被西北集團所支援的北洋集團所鎮壓。

西北政府又掌控了中國關稅,將各國商品排斥在外,對此各列強雖然進行關稅反制裁,但是效果不大。日本長期以來向中國的商品輸出就此中斷,國內紡織業損失慘重。同時從中國獲得的原材料被切斷了大部分,日本八幡鋼鐵廠的產量因而下降。

同時日本的另外一個財源——鴉片輸出,也被西北政府給打掉了,不僅讓日本損失了一個財源,而且日本試圖用鴉片來消除中國人的抵抗意志的計劃就此流產。

鴉片收入的斷絕,向中國輸出商品被阻擋在外,原材料也運不回來。使日本經濟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更加讓日本政府處境困難的是西北政府針對日本經濟發起經濟戰。

日本的工業以紡織業為主,西北政府就在國際上廉價輸出紡織品,本身現在世界經濟就不景氣,日本的商品出口就很困難,導致日本的紡織品輸出大幅度銳減。

日本的生絲業則是主要是外匯換取手段,但是西北集團卻在江浙地區大規模的成立桑蠶養殖基地。並且每年給與養殖戶補貼,而且補貼一年比一年高。而中國生絲的價格卻是一年比一年低。

此前日本政府攫取的國際生絲貿易的75%的份額,到了1913年,已經銳減到了30%,而中國生絲出口則搶佔了60%的市場,並且還在繼續上升。

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要想發展工業就必須進口原材料。但是只進口不出口的話,日本的貴金屬就會不斷的外流,從而無法維繫下去。就算是輸出紡織品,也需要進口棉花,都是要用真金白銀去買的。

日本工業在這個時代又走不了技術性路線,日本商品在這個時代是價廉質次的代名詞,附加值很低,想要像德國那樣獲取高額附加值來維繫原材料進口的路線根本就走不通。

那麼日本就必須要有一種本土能出產的商品來換取貴金屬,而絲綢是日本可以生產的。這個不需要進口,只要出口出去,就是純粹的貴金屬流入。

中國生絲的發展,也就使日本獲取外匯的能力大大降低了。中國生絲的價格能比日本生絲還要低,自然是因為西北政府給的補貼以及先進加工技術的應用。

西北政府在給與補貼的同時,具體操作則是西北集團負責。西北集團在江浙建立了裝置最先進的繅絲廠,比日本的繅絲廠生產效率要高得多。

西北政府的補貼之下,生絲自然是大量的被生產了出來。然後西北集團將這些生絲向國際市場進行銷售,而且是比日本生絲價格更低。加上質量又不比日本生絲差,口碑自然很快就上去了。

國際上的生絲商人都知道,現在中國生絲比日本生絲還要便宜。

日本生絲降一塊錢,中國生絲必然也會降價一塊錢,不管日本生絲怎麼降價,中國生絲總是比日本生絲價格更低。

為了打這場經濟戰,西北政府每年補貼桑蠶養殖戶要付出高達兩億元的支出,比得上日本海軍的支出了。

效果也很明顯,日本金融在這樣的持續打擊下,已經搖搖欲墜。

日本政府陷入了頭疼無比的金融危機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只好削減了一部分的海軍支出。

同時日本國內的桑蠶養殖農民大量破產,而工業就業也開始下挫,日本經濟被西北政府的經濟戰搞得一團糟。

西北政府儘管每年要付出兩億銀元的補貼,但是錢花在農民身上,那些桑蠶養殖戶拿到錢只後會拿去消費,透過消費商品的方式,錢又流入西北集團的手中。反正這些補貼所支出的錢依舊在內部,沒有外流。

日本政府也搞補貼?

問題是日本政府搞得起嗎?

雙方都搞補貼,都搞價格戰的話,那麼生絲業將徹底的沒錢賺。日本政府為的是平衡進出口收支,一旦和西北政府耗上,那麼只會損失更加慘重。

畢竟全球生絲需求就那麼大,中華民國多賣了一點,日本就少賣了一點。日本政府要想多賣,只能降價。但降價之後,西北政府同樣降價,到最後日本政府依舊無法在生絲上賣到足夠量的錢。

日本的經濟在西北政府的衝擊下越來越糟糕,國內的問題不斷湧現。

此時的日本,正迫切的渴望著西方人即將爆發的那場戰爭,以扭轉他們出口不景氣的問題。

但是因為海軍軍費的削減,以及華東艦隊的發展,日本政府已經陷入了一定的恐懼之中。

從總總跡象表明,西北政府對日本有強烈的敵意。

不管是補貼生絲業,還是華東艦隊戰列艦的命名上,西北政府對日本政府開始虎視眈眈。

情報收集工作變得極為頻繁,但是日本特工的損失也很慘重。

但是日本政府沒有放棄,而那些成功潛伏的特工則源源不斷的發回了華東艦隊的情報。

只是這些情報馬上就讓日本政府傻眼了,很多時候兩名特工的報告根本就對不起來。

有的說華東艦隊訓練有素,有的說華東艦隊訓練廢弛。有的說華東艦隊還有兩艘戰列艦在建,有的則說華東艦隊有十艘戰列艦在建。有的乾脆說沒有戰列艦在建。

這些雜亂的情報傳回日本,讓日本政府頭疼無比,根本不知道該相信哪一個情報。

相比之下,沈凝雲則極為愜意的觀看著海軍的炮擊演練。

這次炮擊,一共有三艘靶艦,華東艦隊在二十公裡外發動炮擊。

經過五輪炮擊,三艘靶艦不同程度中彈,在這樣的距離上,華東艦隊的命中率顯然高於世界各國海軍。

此時世界各國海軍的開火距離一般都是十公里左右,再遠就不是很準了,基本上都只能靠蒙運氣。

相比之下,華東艦隊的光學火控系統更加先進,這是沈凝雲親自參與設計的火控系統,在二十公裡外,就具備一定命中率。

這樣的光學火控系統,技術水平大致是在二戰時期的水平,領先世界三十年左右。

又經過了兩輪炮擊,三艘靶艦全部被擊沉。

華東艦隊光是這種準頭,就足夠讓任何對手喝一壺的了。

看到海軍有這樣的組建速度,沈凝雲很高興,他此次前來視察海軍,主要是開始計劃對日本的進一步的扼殺。

此時日本經濟被搞得快要崩潰,日本唯一的希望,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次戰爭將使日本獲得大量的工業生產訂單,從而從一個負債國變成一個債權國。並且扭轉經濟頹勢,改變貴金屬外流的局面。

但是,如果日本也掉進戰爭的泥沼中又會如何?

沈凝雲此時已經開始醞釀一場新的戰爭,那就是對日戰爭。

規模不需要太大,就是日俄戰爭的規模就足以徹底的壓垮日本經濟。而要與日本開戰,海軍是必須考慮的環節。

“根據情報,日本的金剛號戰列巡洋艦已經從英國開回日本,這是一艘2。7萬噸級的龐然大物。而且日本還計劃建造三艘同級的戰列巡洋艦。在排水量方面,我們的戰列艦並不佔優勢。”梁濤有些擔憂的說道。

“戰列巡洋艦,這種軍艦不足為慮。”沈凝雲對戰列巡洋艦不屑一顧,華東艦隊從未裝備一艘戰列巡洋艦。因為這種玩意很坑爹的。沈凝雲對梁濤說道:“這種戰列巡洋艦,雖然是擁有比戰列艦更好的速度,與戰列艦一樣的火力,但是透過犧牲裝甲防護而換取的。這種玩意說白了,確定就是不經打。也許一發炮彈就可以終結之種戰列巡洋艦。而在決戰中,只比戰列艦高出幾節的航速根本不夠看。”

從技術含量上來說,還是華東艦隊的楊波級戰列艦要更加強大。

畢竟在2萬噸的排水量上,楊波級戰列艦擁有強大的裝甲防護,而且速度還達到了23節,並且擁有先進的火控系統。

在噸位上,前些年確實是世界上頂級的。不過這個時代的海軍軍備競賽導致很多軍艦在設計之初就落後了。

這幾年英德的軍艦噸位不斷猛漲,此時已經快要接近三萬噸級了。

日本金剛號戰列巡洋艦,是由英國建造,還有三艘同級戰列艦,則將由日本造船廠按照英國公司的設計而建造。

常備排水量達到了2。7萬噸,航速更是高達27節。但是裝甲總重只有6502噸,舷側水線裝甲帶(最大)203毫米,甲板35-57毫米,穹甲133毫米,炮塔(正面)230毫米,司令塔254毫米。

而排水量比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的楊波級戰列艦,裝甲厚度反而比金剛級要厚得多,裝甲總噸位達到10680噸。

楊波級戰列艦走的是德國風格,最大的優點就是重心穩、裝甲厚,總結就是:耐打。

而且這些戰列艦的主炮全都從當初的280mm主炮,換成了360mm主炮,在火力上並不比金剛級差。

可以想象,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如果敢和楊波級戰列艦對射的話,絕對會被楊波級戰列艦輕鬆打爆。

金剛級這種戰列巡洋艦,設計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對付巡洋艦的。因為其航速不比巡洋艦低,而火力卻又比巡洋艦要強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只有英國造了一艘胡德號,結果在與俾斯麥戰列艦遭遇時,幾炮就被俾斯麥戰列艦打進海底去了。

自此就沒有哪個國家再建造過戰列巡洋艦了。

不過二戰時,德國建造了一種類似的巡洋艦,但是噸位只有萬餘噸,在當時只能算是小船。這種萬餘噸的巡洋艦,同樣是像戰列巡洋艦那樣可以輕易對付巡洋艦。但是相比戰列巡洋艦以巡洋艦為目標來說,德國的這種軍艦則將目標定義為商船。這種軍艦在二戰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依舊難逃被圍的命運。

儘管被圍了,但更多的是德國海軍無法與英美海軍抗衡的問題。從設計上來說,德國能將大量的東西設計裝進一艘萬噸級的小軍艦上,而且航程可以繞行半個地球,足以證明是一種比較成功的軍艦。

不過這個時代的戰列巡洋艦則是大行其道,英國和德國爭相建造。日本也不甘落後,也花錢讓英國為日本海軍建造了一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自己還打算再造三艘,這完全就是撲街的節奏啊!

相比之下,華東艦隊根本不造這玩意。

“至於日本正在建造的扶桑級戰列艦,我們現在雖然沒有能與其噸位媲美的戰列艦,但是第二期的海軍軍艦製造中會有比扶桑級更強大的戰列艦。”沈凝雲對梁濤許諾道,“你要做的,就是把艦隊帶好。從中國海軍的低谷走向勝利,再從勝利走向勝利。”

“是,屬下明白。”梁濤嚴肅的敬了個軍禮。

沈凝雲視察了華東艦隊後,心裡頓時有底了。

此時中國海軍已具備了擊敗日本海軍的能力,因為在戰列艦上已超越了日本。

日本雖然下水建造了扶桑號與山城號,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戰列艦,全是老式的戰列艦,排水量一般都不到兩萬噸,而且航速才十七八節,裝甲更加沒有楊波級戰列艦強。

如果與日本海軍主力相遇,日本那些老式戰列艦只有被虐的份。而扶桑號、山城號雖然排水量將近三萬噸,但是歷史上是1915年下半年才竣工。

而且扶桑號與山城號有一個明顯的弱點,那就是不耐打。

在戰列艦時代,軍艦耐打才是最重要的。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日德蘭海戰所檢驗出來的經驗。

因為這一時期的海戰與之前的海戰又有不同。

雖然同是戰列艦之間的對轟,但是隨著火控、光學技術的發展,戰列艦已不是之前那種進入7000米後才開火的時代了。這個時代,戰列艦的對轟是20公里外就開始打了。

等於說,戰列艦對戰不會靠得太近了。

在二十公裡上下的範圍中,雙方的命中率都不高。這時候比的即是命中率,也比誰更耐打。

如果軍艦挨個兩三發炮彈就完蛋了,那麼這種戰列艦在這個時代的海戰中就是炮渣。

這時候誰更耐打,誰就能打出更多的炮彈,儘管命中率不高,但火炮口徑大到這個程度,破壞力已是非常強大了。

在這種海戰模式下,誰跑得快已經不重要了。雙方距離20公里外,比速度有意思嗎?你是在21公里外,還是在20公里外,都不重要了。

只要你進入這個射程!

當雙方火炮射程都差不多的時候,只要進入這個射程,雙方都可以打到對方。

這時候的炮擊不可能每一炮都打得準,靠的就是不斷的炮擊,靠光學瞄準技術,然後用機率來轟擊對方。

這樣的炮擊,需要足夠數量的炮彈才能擊中對方。雙方中的炮彈都不會太多,而時候就看誰更耐打,誰可以挨更多的炮彈,從而持續的輸出更多的炮彈。

扶桑號和山城號之所以不足為慮,正是因為這兩艘戰列艦的裝甲明顯太薄了。日本人在二十年代對其進行了改裝。而戰列巡洋艦後來更是被日本人改裝成了高速戰列艦,既加厚裝甲,而當時動力技術的發展,為其提供了可能。

楊波級之所以先進,核心就是動力系統。日本正在建造的扶桑級戰列艦和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都是油煤混合動力,還是有煙囪的。而楊波級用的就是油料動力系統,是沒有煙囪的新型船舶動力。

在這方面的技術西北集團並不比英德兩國要差,德國和英國的蒸汽輪機技術,還是從西北集團那裡買過去的,儘管兩國也在研究,但顯然西北的技術更先進,更成熟。但是西北集團還有更先進的蒸汽輪機技術,這樣的技術被應用到了楊波級戰列艦上。

最先進的蒸汽輪機動力,耗油更少,能以更小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