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民國戰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9章 :海上的威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69章 :海上的威脅

此時中華民國陸地上的威脅倒是不大,只有一個日本暫時對中華民國構成了一些威脅,但是日本的威脅也不是太大,儘管日軍得到了美國的支援,但是日軍在南朝鮮的兵力暫時只能維持30萬人,這是當初朝鮮停戰協議中的規定,雙方在朝鮮駐軍不超過三十萬。

也就是說,日軍要對中國在北朝鮮的經濟殖民體系構成威脅,必須增兵朝鮮,增兵朝鮮的同時,中華民國西北政府也可以向朝鮮增兵,另外朝鮮的勝負實際上也是由海軍決定的,這方面中華民國佔據了優勢。

如果日本海軍,或者是美日聯合艦隊失敗了,那麼日本在朝鮮是必敗的。沒有了後續的人員和物資的支援,日本在朝鮮必然失敗,因為中華民國可以源源不斷的向朝鮮投入兵力和物力。

但是中國海軍如果失敗了,中華民國依舊可以在朝鮮源源不斷的投入兵力和物資,而陸軍方面西北國防軍是不慫日軍的。

如今最主要的威脅還是來自于海洋,中華民國現在正在積極的向外擴張,需要海軍保護中華民國的海洋利益,這個時候海軍必然將隨著擴張活動和美日海軍發生交戰。

因此華東艦隊在拿到10億元的軍費後,立即開始組建最高統帥部提出的四個航母戰鬥群的計劃。

這個時候如果航母戰鬥群能夠順利的打造出來,那麼對付美日聯合海軍就非常有把握了,航母戰鬥群除了需要航母,還需要其他的艦艇。

其他方面的艦艇倒是不缺,戰列艦正好有16艘。

楊波級戰列艦八艘,華東級戰列艦八艘。巡洋艦也不缺,巡洋艦將有二十艘。驅逐艦則不夠,此時華東艦隊第二輪造艦中,暫時只有四十艘驅逐艦。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各軍艦還未完成改造。

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要加裝防空炮,還要配備深水炸彈。以及聲納技術、電子空爆技術。

這些改造必須儘快。

隨著各國都在建設空軍和潛艇,航母戰鬥群建設起來的核心作戰目標是攻擊地面目標,如果沒有足夠的防空,意味著無法靠近那些國家。另外如果沒有足夠的反潛能力,則容易被敵國的潛艇攻擊到航母。

航母是航母戰鬥群的核心,航母一旦完蛋了,海軍的戰鬥力也就沒有了。

華東艦隊有了十億軍費,立即拉來了全面的軍艦改造,現役的軍艦陸續回到船塢進行改裝。

華東艦隊上下已經開始迅速向航母戰鬥群的方向進行改革和訓練。

首次建設起來的是以青龍號、朱雀號兩艘航母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為了加快其他三個航母戰鬥群的建設,沈凝雲還給海軍再加了五億元的軍費。

反正現在海軍有花不完的錢,能花多少就花多少。只要花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算是問題,但是在快速建設航母戰鬥群的同時,沈凝雲也要求海軍方面必須保證建設質量。

而在聲納技術、電子空爆技術方面都已經成熟。

這個時候這些技術首先應用到海軍方面,甚至就連那些士兵都不知道那些防空炮的炮彈是能有電子空炸引信的。

雷達技術方面實際上也已經成熟了,水上飛機率先安裝上了機載雷達,這些安裝了機載雷達的飛機,能夠在海面上搜尋潛艇。

雷達對水底的目標同樣有偵查效果,只要飛到潛艇存在的海面上控,就能偵查到潛艇的存在。

這些技術在海軍內部都是絕密的,不過華東艦隊的改革卻是已經無法保密了。這個時候陣仗已經很大了,幾乎海軍普通士兵都知道航母這種軍艦的存在了。

這個時候英美日等在中華民國有情報組織的國家,都偵查到了華東艦隊的動作。

華東艦隊的動作,第一是將航空母艦編入作戰單位,第二是大規模的改裝軍艦,特別是取消了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副炮,而增加了防空炮。

這些情報陸續的被傳遞到了英美日等國的海軍部門,中華民國的反間諜工作確實做的不錯,但是也不能保證沒有任何的漏網之魚。總是有那麼一些間諜潛伏在海軍之中,不過那些軍官級別的基本上沒有間諜了。

所以海軍的情報洩露,必須是普通都知道的情況下。普通士兵都知道的情報才有可能洩露,而此次的動作太大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航空戰鬥群一出現,訊息自然是捂不住的。

畢竟要進行配合訓練才能形成戰鬥力的,加上大量軍艦返回船塢改裝,這些動作都是捂不住的。

而此時英美日三個國家的海軍都被驚動了,他們都開始大力研究航空母艦這種新型作戰單位。

英國自然不用說,世界霸主。靠海軍取得的世界霸權,將海軍看得極為重要,所以任何國家的海軍有什麼動向都是他們研究的物件。

而在航空母艦方面,英國海軍很快就研究發現,這種軍艦很可能將會成為未來海戰的強大力量。

所以英國海軍立即也拍板決定,他們也要建造航空母艦。日本方面也迅速跟進,日本海軍也確定了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

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的反應稍慢,這個時候的美國海軍的緊迫感還不是太強,這個時候美國本土離亞洲上萬公裡的距離,雙方都在地球的另一邊,美國海軍唯一的緊迫感就來自於他們的盟友日本和菲律賓殖民地的安全。

不過美國海軍過了一段時間後,也證明了飛機對軍艦有強大的破壞力,美國海軍在陸地上起飛了十幾架飛機,對海面上的靶艦進行攻擊,結果靶艦被毫無懸念的擊沉了。所以美國海軍很快也確定了發展航空母艦的計劃。

這個時候的中華民國,不知不覺的,又拉開了繼英德海軍軍備競賽之後的又一輪世界海軍軍備競賽。

這個時候英美是不想進行海軍軍備競賽的,畢竟勝利剛剛獲得,這個時候是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但是沒辦法,這個時候中華民國西北政府組建的華東艦隊開始有了大動作,如果不採取應對措施,一旦擋不住華東艦隊,那麼結果就是失去大量勝利果實,這個時候卻是不得不擴建海軍的。

英國和美國這個時候都發現,他們的軍艦再一次落後了。因為航母出現了,根據情報分析,中華民國的航母作戰能力可能已經非常不錯了。他們已經解決了飛機在甲板上起降的問題。

實際上最不想進行海軍軍備競賽的是日本政府。

這個時候的日本,已經在海軍方面花了很多錢來重建了。如果在這樣的規模之下,華東艦隊的規模也差不多,那麼日本海軍還有可能透過戰術、指揮、甚至是運氣來取得勝利,但是如果海軍軍備競賽一旦展開,那麼其結果就是日本的經濟徹底跟不上節奏,日本海軍到時候必敗。

好在,還有英美老爹。

美國艦隊已經快趕到亞洲了,到時候建立美日聯合海軍艦隊,就能夠對華東艦隊形成較為絕對的海上力量了。

另外讓日本海軍上下欣喜的是,這個時候華東艦隊似乎已經放棄了建造更強大的戰列艦的計劃。而且戰列艦和巡洋艦都取消了副炮。

日本海軍上下此時依舊認為,戰列艦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是海戰的主流。航空母艦雖然出現,但是效能肯定不會很強。

到時候只要那些航空母艦沒有發揮出預想的戰鬥能力,華東艦隊極有可能在海戰中崩潰,而英美此時雖然也決定發展航空母艦,但同樣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

各國都不看好航空母艦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戰鬥力,認為這種軍艦未經過戰爭的檢驗,還不是很靠譜,而且技術上他們也認為中華民國暫時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讓航空母艦形成太強的戰鬥力,海戰的主力依舊還是戰列艦。

所以英國、美國、日本海軍此時也依舊還是在製造更加強大的戰列艦。這個時候華東艦隊的華東級戰列艦的資料也陸續被他們竊取到了足夠可靠的情報。

這是一種3萬噸級的戰列艦,在世界上很是領先了。不過美國和日本的新型戰列艦也都有三萬噸級,所以他們都認為能夠對付華東艦隊的新型戰列艦。

唯一的變數就是航空母艦了,中華民國的航母到底將會有幾艘,誰也不知道。各國情報部門雖然已經滲透進了華東艦隊,但滲透的都是普通士兵,而且數量也不夠多,在華東艦隊發展線人非常困難。

如今的中華民國,國民逐漸富足,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了。很多時候不是錢能解決問題的了。

另外華東艦隊的士兵都有強大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更是狂熱的民族主義份子,很多時候就算是大量的錢擺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會動心。因為他們基本上不缺錢。

所以在華東艦隊想要竊取到足夠的情報是非常困難的。

另外,除了航空母艦之外,華東艦隊的其他艦船的數量也是含糊不清,最為含糊不清的是中華民國組建的潛艇部隊。

英國、美國、日本這個時候只知道整支潛艇部隊稱之為——‘海狼’,海狼潛艇部隊到底有幾艘潛艇,潛艇效能怎麼樣,都不太清楚。

而最為容易被忽略的則是其他的艦艇,例如驅逐艦。華東艦隊的驅逐艦整個時候已經把噸位提高到了3500噸級。

此時世界各國海軍的驅逐艦的排水量噸位普遍只有一千多噸,3500噸級的驅逐艦絕對是噸位最大的驅逐艦了。

現在的驅逐艦也需要更大的排水量噸位,一個是適應遠洋航行,噸位大意為著抗風浪能力更強大,安全性就提升了。再一個,驅逐艦上需要安裝足夠多的高射炮,也需要更大的噸位。

這些驅逐艦碰上英美日的驅逐艦,效能就是壓倒性的優勢。

英美日海軍則感覺那麼大噸位的驅逐艦實在沒必要,這些驅逐艦又不能和戰列艦及巡洋艦抗衡,造那麼大有什麼用?

不過英美日海軍這個時候也開始在軍艦上安裝防空武器了。

特別是日本海軍,他們的軍艦在甲寅年的對丹東登陸戰中被飛機炸過,知道飛機對軍艦的威脅。

只是他們認為航空母艦無法攜帶太多的飛機,這些飛機的體積不可能太大,效能也就不會好到哪裡去,根本比不上陸基飛機,所以感覺威脅不是那麼大,所以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副炮都未取消,安裝防空炮的驅逐艦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