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民國戰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章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優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2章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優勢

化肥生產,這是西方人發展了有些年頭的生產技術,不過這年頭的化肥生產裝置都比較小型。

小型也就意味著,成本會高一些,但是對於農業增產效果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

西北集團的第一條尿素生產線於1902年3月開工生產,順利的生產出了第一批尿素。

沈凝雲非常高興,終於有化肥了。

這生產出來的化肥,就像是一堆堆的糧食,如果氮肥用於麥田施肥,與有機肥混合使用,一般每公斤尿素可以提高2~3公斤的產量。其中對於中低產麥田的效果更好,而高產麥田則不需要太多氮肥,一般不超過十公斤,否則會導致麥粒過重而倒伏。

這年頭還沒有抗倒伏小麥呢!

“我們引進的是一套年產1。5萬噸的裝置,按照每畝施肥15公斤來計算,可以滿足100萬畝土地的所需。要滿足我們集團的商品糧基地的需求,還需要擴大產量。”孫繹龍對沈凝雲說道。

“這種裝置低階了一些,不過暫時就按照這種裝置製造吧!”沈凝雲已經將這套尿素生產裝置評估了一遍,這玩意用的是蒸汽機作為動力,確實不如內燃機和電動機好。不過生產效率還可以。

生產化肥,就像是在生產糧食一樣,一公斤尿素等於兩到三公斤小麥,這可是解決吃飯的大事啊!

“另外,油井的建設你派人去督促一下,讓煉油廠儘快動工生產。”沈凝雲接著對孫繹龍吩咐道。

“是,少帥。”孫繹龍連忙答應道。

沈凝雲視察了化肥製造廠後,則跑到了西北大學。他在西北大學成立的農業學院已經有了一定規模,擁有學生三十多人。

從這三十多人中,沈凝雲抽出了十個大學生組成了一個‘雜交作物研究小組’,並將雜交小麥的理論資料交給了他們,並撥款十萬元,讓他們研究高產抗倒伏小麥。

高產抗倒伏小麥,即是用高產倒伏小麥和低產抗倒伏小麥雜交而得到的,雜交後即可能得到高產抗倒伏小麥,也可能得到低產倒伏小麥。

然後選用高產抗倒伏小麥作為種子。

雜交作物研究小組的組長叫林啟榮,一個非常有創新精神和幹勁的年輕人,沈凝雲對他說道:

“這個研究非常重要,如今中國的小麥品種因為無法抗倒伏,所以只能種植得比較疏散。如果我們有了抗倒伏高產小麥,小麥畝產起碼能提高一倍。這個艱鉅而光榮的任務,事關我們中國老百姓能不能吃飽肚子的問題,就看你們的努力了。”

林啟榮還是第一次接觸西北軍少帥,過去他只聽說西北軍少帥沈凝雲非常聰明,但是沒想到的是,眼前這位快八週歲的少帥竟然參與到了農業技術研發的決策當中。

“少帥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林啟榮堅定的回答道。

“好,過兩天資金就會到了,這個研究計劃立即啟動。”沈凝雲一副嚴肅的模樣,對林啟榮他們交代道。

不一會,沈凝雲離開西北大學後,不由揉了揉臉,裝成熟真的很消耗表情。不過對於高產抗倒伏小麥的研究,沈凝雲還真是心裡沒譜。

他不是農業專家,他只知道雜交理論,但並沒有什麼實際操作經驗。而且這種雜交理論,是大層面的,也不知道雜交小麥要注意什麼。

反正錢砸下去了,人也選好了,等研究基地建成後,慢慢研究吧!研究成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用多久卻不知道了。

現在化肥已經有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生產也將陸續建設起來,如果再有高產抗倒伏小麥,那麼養活四億多人口那是輕輕鬆鬆的問題了,到時候也就能夠調集更多的勞動力投入到工業生產當中去了。

此時鐵路未開通,因此沈凝雲沒有把勞動力大規模的投入到工業建設當中去,而是在完善工業體系,以及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方面。

最重要的自然是機床製造和機械設備製造,擴充這兩方面的製造能力,顯然可以從德國人那裡得到足夠的資源。

這年頭機床製造業的技術封鎖還沒有那麼嚴重,因為這些機床的製造本身就不夠精密,技術性並不是太高。畢竟蒸汽機帶動的機床,顯然也精密不到哪裡去。

機床製造廠計劃招募上百名德國技工,同時在技工培養上砸了不是少錢下去,在這一年德國的技術工人及技師來到了西北甘肅。

技工學校中的機床製造專業,第一屆招收的學徒達到了上千人。

機械設備製造方面,也聘請了很多德國技工,同樣也成立了技工學校,第一屆招收的學徒也達到了上千人。

機床製造和機械設備製造的攤子已經鋪開了。

那些德國技工,以及從中國各省工廠裡挖來的技工,讓西北機床製造廠和機械設備製造廠成為了亞洲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精密製造業龍頭。

而西北集團的投資不斷產生,對機械設備有旺盛的需求。所以機械設備製造廠的規模飛速擴充,德國技工就招收了三百多人,而國內各省招募來的技工也達到了兩百多人,加上西北自己培養的工人,機械設備製造廠的技術工人就達到了上千人。

機械設備製造需要機床,而機床製造廠的產能無法滿足,因此西北集團,用德國人的低息貸款,花了一千萬馬克(五百萬銀元)進口了大批的機床,這些機床02年也陸續運到了西北,機械設備製造能力大增。

機械設備與機床製造,這是沈凝雲最拿手的領域,可以說是後世的頂級工程師,理論擁有一大堆,但是卻因為沒有電動機,而導致那些先進理論沒什麼用武之地。

電氣製造廠和內燃機製造廠,就是這一年最重要的建設項目。

此時世界各國用的電力都還是直流電,而特拉斯發明的交流電,只出現了幾年時間,還受到了愛迪生的打壓和詆譭。

德國人對於交流電技術目前也還在觀望,不過西北卻是率先開始建設製造交流電電氣的製造廠。

裝置是德國人製造的,並運輸到了甘肅榆中工業區,已經開始安裝裝置了。

還要建設火電廠、水電站、電線製造廠這些配套工廠,都是需要花錢的,因此用德國人提供的低息貸款,從德國進口了很多裝置。

至於機械設備製造廠,則製造部分裝置。不是不想自主製造,而是製造能力依舊不充足,機械設備製造廠目前有大量的生產任務。

火電站的製造比較簡單,這技術沒什麼難度。水電站的製造方面,則請了一名德國工程師進行設計。

這要用到物理方面的知識進行計算。

第一個水電站將在隴南成縣建造,是一個小中型水電站,也是積累經驗用的,這種小中型水電站,在世界上並沒有多少。

在電力應用方面,西北正在走向一個技術變革。

就在交流電還不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時候,西北已開始建造交流電電氣設備,同時沈凝雲開始指揮建設電動機製造廠。

這個時期世界上已經有了電動機,但是電動機是異步電動機,速度沒辦法調控,一接電就使勁轉的那種,因此使其不具備推廣性。

沈凝雲要建設的電機製造廠,製造的將是同步電機。同步電機可以對速度進行調控,就可以應用都各個領域的生產當中了。

電動機這玩意,在沈凝雲眼中是再簡單不過了,但是這年頭卻是尖端技術了。還有內燃機製造廠,這個內燃機在沈凝雲看來也很簡單。

不過這一時期,西方人才剛研究出可以用做交通工具的內燃機,但是效率依舊不高,連飛機都無法驅動。

內燃機的技術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二十世紀最初二十年,為適應交通運輸的要求,以提高功率和比功率為主。採取的主要技術措施是提高轉速、增加缸數和改進相應輔助裝置。這個時期內,轉速從上世紀的500—800r/min提高到1000—1500r/min,比功率從3。68w/kg提高到441。3—735。5w/kg,對提高飛機的飛行效能和汽車的負載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二階段時間在二十世紀20年代,主要解決汽油機的爆震燃燒問題。當時汽油機的壓縮比達到4時,汽油機就發生爆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究室的米格雷和鮑義德透過在汽油中加入少量的四乙基鋁,干擾氧和汽油分子化合的正常過程,解決了爆震的問題,使壓縮比從4提高到了8,大大提高了汽油機的功率和熱效率。當時另一嚴重影響汽油機功率和熱效率的因素是燃燒室的形狀和結構,英國的裡卡多及其合作者透過對多種燃燒室及燃燒原理的研究,改進了燃燒室,使汽油機的功率提高了20%。

第三階段,就是增壓技術。

第四階段,是電子等技術。

內燃機這種東西,在沈凝雲這樣的頂級特工來說,當前要提高內燃機效率也是比較簡單的。

如今還沒到二十世紀呢!還是十九世紀末,內燃機只是剛出現,發展的第一階段都還未到時候。

如果電動機與內燃機大規模應用,那麼西北就能迅速的跨越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生產力階段。

什麼電動機床,什麼流水線生產模式,還有汽車、拖拉機,甚至是坦克都能夠有實現的基礎。

其生產力可謂暴增。

就如現在作為世界霸主的英國,其工業體系主要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也就是蒸汽機。

但是蒸汽機效能顯然不如電動機和內燃機所產生的生產力,那麼在同等的工業規模面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只需要一年的生產,就可以超過英國兩三年,甚至是五六年的生產。

相當於財富積累速度迅猛增長。

只要西北有了內燃機和電動機技術,並大範圍的應用到生產當中,那麼西北的生產力將比英國高出好幾倍。只要規模夠大,國力就將超越英國。

英國那麼小的一個小島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霸主,主要是掠奪外部而造成的。但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掠奪外部靠的是武力殖民,其效率比較低,也已被第二次工業革命所產生的盤剝方式所超越。

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這兩種盤剝落後國家的形式。

武力殖民,相當於直接搶。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相當於是發動落後國家的勞動力進行生產,然後把蛋糕做大,再剝削走大部分成功。

直接搶的話,一開始是能搶到很多金銀珠寶。但是金銀珠寶不能吃啊!最終還是要轉換為商品,而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就是讓那些落後國家擴大生產,然後買走那些商品。那麼落後國家手上就有錢了,再用輸出高階產品和資本運營的方式把錢賺回去,再拿去買落後國家的商品,也就是珍貴的原材料什麼的,或讓落後國家代工、生產附加值很低的低階工業產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模式還比較隱蔽,那些愚昧民眾顯然是察覺不到的。

所以英國的衰弱並非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為打仗沒錢更換他們的工業體系,加上剝削效率不給力,世界霸主地位也就被美國奪取。

“只要內燃機技術和電動機技術大規模的應用到生產環節,那麼中國就成為世界上首個大規模應用第二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國家。從而造成連鎖反應,即商品擁有強大的成本競爭優勢,從而佔領商品市場。如果能順利的進行,那麼日本就是個渣渣。”沈凝雲非常興奮的想道。

第一個吃螃蟹和第二個吃螃蟹是有明顯區別的。

先進就意味著巨大的利益。

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紀,搞出這種比較落後的電動機、內燃機,那就是撲街貨啊!說不定一毛錢都賺不到。

但如今是十九世紀末,這是先進技術啊!

只要應用到生產環節,例如用電動機組建流水生產線,那麼商品的成本也就大幅度的降低了。

但是歐美國家還在用蒸汽機進行生產,這麼一來,商品成本身就有強大的競爭力了。

這就是技術制高點,只要佔領了制高點,那麼就能夠攫取到巨大的利益。而中國缺少的就是工業利益,如果有工業利益,那麼也就能夠獲得充足的發展資源。

落後者,要想建立工業,那就非常難的。因為其工業無法賺取到自身所需的發展資源,但是先進者卻可以。

先進伴隨著大量的利益,這些利益就可以用來投入到接下來的發展當中。西方人的工業實際上也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這年頭,日本要技術沒技術,要資源沒資源。

只要西北完成了工業化,並且將生產力提升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度,那麼日本確實也就是個渣。

如今日本,鋼鐵產量還不到十萬噸。

日本正在積蓄力量,以為日後侵略中國做著準備。而西北此時也在積蓄力量,為日後打爆日本做著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