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9章豎盾拒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9章豎盾拒馬

兩拔人氣哼哼的走了,兩班差役卻看的是驚心動魄,這也太傳奇了,什麼時候監丞可以如此威風了,連國公都敢正面的衝撞,以前不都是躲的遠遠的嗎?長此以往咱們那不是更有面子嗎?

“國公,這劉志選估計拿了霍家的銀子,才如此枉法辦案,下官定會參他一本,此事卻不好再行參與了。”劉詔到了門外對朱純臣言道,這是官場很現實的事情,無利不起早,否則憑什麼就敢下這麼大的力氣幹呢?。巡撫是居三司之上,為各省最高權力機構,今天卻被一個小小的順天府府丞給頂了出來,這口氣真的難出。但顯然自己要是接著就主持順天府的人馬去西山也不現實。

現在劉志選名聲一時無兩,而且又有皇上那邊的關係,如果自己再參與此事,搞不好被連累進去就合算了。誰知道劉志選的說法是不是他人的授意?

“此事是非曲直,本公看在眼裡了,劉大人倒不必介懷,怎麼順天府的這些衙役只聽他劉志選的嗎?”本來成國公以為劉志選不辦此案,讓劉詔親自過問也不錯,但聽這個意思,劉詔也要甩手不幹。

“國公也知道,現在劉志選如此的囂張,儀仗的就是前幾天搞的那個義賣。今天他和本官鬧翻了,下邊的人會有多少心向於我這邊還不好說,鬧出事來,更是難堪。所以實在不便再行出手,還請國公見諒。”劉詔也難受啊,自己要辦的事,讓手下的官給頂了,自己還不敢辦下去,怕劉志選再抓住什麼把柄,官位雖小,但人家能上達天聽,這就了不得了。

“那本公怎麼辦?”這時候成國公也愣了。

“國公,霍家的人有什麼本事?能招集如此多的人,國公之所以吃虧,就在於準備的人手力量不如他,讓他有心算無心之下佔了便宜,難道國公在西山的力量就只有那些嗎?”劉詔是不想攪這渾水,做到巡撫的人,又豈有智商低的?這事透著邪性、怪異,擺明了有人專門的針對成國公,已經做好了套讓他鑽。這步步先機抓的如此絲絲入扣,沒有人在後面主持那是不可能的。目的何在劉詔看不清楚、後臺是誰也無法預料,這樣的事情他如何會插手其中?你們愛打就打,頂多了我上本參一下劉遠選,給自己和成國公都有個交待也就是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巡撫的意思本公明白了。”話說到這份上已經很明了了,人家也不幹,但指了一條道,那就是徹底的火併。這倒是看二行的不嫌局大。這路倒是可以走,但代價也不小,不就是三四千人嗎?以他朱純臣的人脈關系,還是可以應付的。

“那下官告辭了。”

而順天府裡的劉志選在巡撫和成國公走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旁邊的衙役有點陌生的看著他,其中一個心腹遞了杯茶過了。劉志選接過茶來,慢慢的喝著,休息了好一會,把緊跳的心臟安撫好,然後整理了一下衣服,吩咐備轎,他要去皇宮匯報情況。

皇城,乾清宮,吩咐完了魏忠賢之後,朱由校把孫承宗和李祖白又請了進來。

“李愛卿,你當時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造這個遠鏡的?”朱由校還是挺關心這些官方搞科研工作的,從他們的身上也許能榨取出許多的成果,即便是他們沒這個知識技術,還有自己這個大明理科第一在後面呢。

“回皇上,其實微臣是和一外國人學習的這個技術,在他的幫助下搞出來這個近鏡,”李祖白老實的回答著,並把遠鏡改成了近鏡,在皇上的那個遠鏡前真無顏再叫遠鏡了。

“這名字還是叫遠鏡吧,改的叫人笑話,你研究的方向和方法都是對的,只不過需要不斷改進才是。教你的那個外國人叫什麼?”這時候已經有高階知識分子從外國過來了。

一聽洋人這個詞,朱由校倒不是太奇怪,這時候的明朝人基本上還是做著泱泱大國、天朝上國夢的時候,稱呼外國人基本上都是蠻夷。而針對海外的蠻夷,則稱之為洋夷。而鄭和下了西洋之後,才始有洋人這個稱呼,比如東洋人、南洋人、西洋人。但用的仍然較少。到了鴉片戰爭以後,洋夷才徹底的變成了洋人,洋人和洋夷雖只有一字之差,卻包含了認知、認可和無奈等複雜的情結。

朱由校當然稱之為洋人,這時候的西洋人已經在科技經濟文化等方面逐漸的趕超上了中國,這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做為一個大國應該有傲骨,但絕不能只有傲氣。朱由校認為都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居民沒有誰就非是中心,沒有誰更是高等民族,一個民族只有品質上的高貴與低劣,沒有地位的高低。

“回皇上,他叫亞當·沙爾,漢名叫湯若望。”李祖白老實的把他的‘老師’給說了出來。

“哦,原來是他啊,”在朱由校的記憶裡湯若望是清朝的官,不記得是在哪個清宮戲電視劇裡看過,沒想到原來是被導演忽悠了。(其實是被自己忽悠了,人家本身就是先在明朝的好不好。)這樣的人才得留住才行,“他就一個人來大明嗎?”

“回皇上,挺多人的,大概有十幾個,都是天主教的。”

“哦,”朱由校一聽天主教,就知道這是組團來傳教的,本來想著把這群人利用起來,但現在卻有點猶豫不決了,對於先進的科學技術無論哪個國家都奉行著拿來主義,把好的東西留下再說。現在從火器的發展上看,歐洲國家應該已經在中國之上了,紅夷大炮就是人家那邊傳過來的。

這些人名為傳教實際為何,自己還真不知道。如果能把他們留在中國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把自己研發的科技成果帶了回去,那損失可不是一點兩點。現在朱由校的打算可是先用冷兵器稍稍的抵抗住滿清的侵略。正在著手研究火藥配方、子彈、彈匣、機關槍等高效的熱武器,雖然沒有任何的經驗,但這是一個方向,一年研究不出就十年研究,這才是世界武器的大勢所趨。如果招來這群人,最後偷雞不成舍把米,就不值得了,必定他們的那些技術朱由校也就是視為雞肋般的存在。

不過轉念想想,在自己的地盤之上,光是錦衣衛就遍布全國,自己是不是太小心了。只要加強一點監控,不讓他們跑出去不就可以了?

“李愛卿,去把湯若望傳來見駕,也快到晚上了,一同用晚膳吧”。

“微臣遵旨。”李祖白一聽,看來外間傳聞,皇上喜歡新奇的物件這話是真的了,連人都喜歡新奇的,那以後自己豈不是要發達了,現在一見面就賜宴了,自己絕對是大明最紅的正八品了。

李祖白走後,孫武生讓人抬著已經改造好的豎盾來求見。

“孫老師,這就是朕設計的豎盾,你看,下面這兩個三角輪不輪地平還是有臺階,都可以使用;這根小棍可以這樣折過來,正好讓豎盾自己立著;這個缺口正好是放弩用的,把弩放在這上面,戰士們就不用費勁端著了,而且還有利於弩箭射擊的穩定性;這個百葉窗是觀察敵情用的,從外面不好看到裡面;這個把手可提、可推、可拉、可背;這個摺疊的部分可以折上去,防備敵人拋射打擊。孫老師看看還有什麼缺失的地方嗎?中間這個大的摺疊,可以讓豎盾從中間摺疊起來,”看著孫武生抬過來的豎盾,朱由校是越看越高興,正面對敵的話,基本上是不貼身的無敵寶甲。說是介紹倒不如說是向孫承宗炫耀。

“皇上的心思巧妙世人難敵,微臣如果遇到此裝備,在沒有大型武器的情況下,只能掉頭就走,離的遠遠的。”孫承宗看著這個豎盾,其實這個東西並不可怕,再好的盾也不如最次的矛,因為盾是不能殺人的(那種護手盾還有拿盾砸死的不算,你怎麼老抬槓?),而矛是可以殺人的。但這面盾裡面可是有玄機的,在盾的掩護下,弩可以源源不斷的射擊而出,這才是真正的可怕。

“既然如此,孫武生你們就儘快開工生產吧,”

“回皇上,奴才把拒馬和鐵絲網也帶來了,就在外面。”

“哦,孫老師那一起看看吧,”還不知道自己設計的拒馬能被孫武生造成什麼模樣,別說還真挺期待。

一個大概有二尺左右寬一丈多長的長方形無上蓋的盒子擺在乾清宮前,四根粗壯的竹子並排擺在裡面。朱由校衝孫武生一點頭,示意他演示一下。

孫武生過去,在盒子的末端,用腳一碰,很快裡面的機關開始轉動。一頭尖銳的竹子高高的被頂了起來,然後四根竹子在中間鐵條的支撐下開始分離,大概離了有三尺左右停下,竹子上的捆著的鐵棍滑落,分高低不同支撐著竹子。而孫武生腳邊的竹子都斜頂在地面之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