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4章赤壁丹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4章赤壁丹崖

此時天應軍也已經到位了,給了盧象升極大的信心。親率天應軍去西進的道路上堵,而指揮著天應軍在東方堵。務必不能使其有機會脫鉤。

黃克纘城解之後也不斷的調集著涼州衛及肅州衛的軍隊過來。快把二百裡的邊牆站的是人洩不通了。

朱由校在傍晚的時候,接到了天雄軍、天應軍、淨軍以及四千淨軍衛全部到達了這個區域位置的訊息,而主力韃靼人並不與戰,甚至是對路過的堡子也都是置之不理。閻應元的部隊跟在後面雖然是緊追不捨,但也是越追越遠。雖然全國都在大修路,但很顯然,西北的效果並不顯著,戰車與戰馬對道路的要求差別太大了。在這種路況之下追擊,根本就是妄想。所以只能是邊堵,邊縮小包圍圈。

“皇上,韃子不逃反進,這是以進為退啊,”孫承宗看著這一在的戰況,也是直搖頭。

“在中原腹地,許多的村寨、城池,根本是不設防的,若以現在一天就被其多拋下四十裡的速度看,想要徹底的圍住他們,還須不短的日子。所以他們有可能會對這此村寨動手。必須要轉移這些百姓。”這是朱由校所擔心的,如果淨軍追得緊了還好說,但現在是越追越遠,韃靼人完全有能力對那些一戰而上的地方實施攻擊、搶掠,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皇上,轉移百姓只是一個方面,限制他們的活動方為正題,天應軍就在那個區域,以他們的騎術,並不輸於韃靼。”

“愛卿所言正好讓朕想到一個問題,如今韃靼人已經到了張掖之南方向,再有幾十裡地,那裡的人口村寨情況如何?”張掖丹霞地貌的景點可不就在張掖的南邊嗎?哪裡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可謂是寸草不生,四面都高低不同的硃紅色山峰,可以依靠著世界物質遺產來搞旅遊,但指望著有大明的老百姓在那裡生活可就別想了。對百姓而言那裡就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就憑著韃靼人靠著馬背上帶的那點補給,在那裡就是一絕地。而再往南就是到了祁連山腳下了,那裡已經是少數民族地區了,若他們想爬過去,朱由校也沒有阻攔的意思。

“回皇上,這倒是不知。”一聽皇上問如此奇怪的問題,倒是把孫承宗一愣,完全不明白正說的遷百姓呢,怎麼就問起村落的情況了。

“馬上詢問或者光報給張掖當地,問是否有紅紅的一片土地,就是赤壁丹崖,” ‘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指天上的彩霞。丹霞地貌這個詞,是後世才定下來的。朱由校不知道自己的猜測和實際到底有沒有區別,所以急著想確定一下。為了穩託,還是發光報遷移那裡的百姓。

老魏急忙走出了乾清宮找人落實並發光報,京城裡還真沒有在甘肅那邊來的官員,倒是光報那邊傳回來訊息,“張掖南五十裡,有一塊地方,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讕氣勢磅礴的赤壁丹崖,傳說是女媧娘娘補天之時,安排的兩名侍女,朝霞和晚霞,按女媧娘娘的吩咐,盡職盡責,晝夜不離,幫助女媧順利補好了天上的窟窿。但朝霞和晚霞因勞累過度,香消玉殞長眠祁連。她們死後,化作霞光,早晚相映,成了神奇的七彩丹霞。此地雖美麗,但不產糧食,故在此生活的村落寥寥無幾了。不過此地方圓僅五百裡左右。此地山路崎嶇難行,只有三五條道路可以進出,但行人尚可,騎馬艱難,車輛絕足。”

“孫老師,那塊地方找到了。那是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塊絕地了,不僅可以消滅韃靼人,更因那裡人跡罕見,不會讓韃靼人得到補給,更不會傷及無辜百姓。道路封鎖也相對容易,如今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將其趕到裡面。”朱由校上輩子就沒有看過這有中國幾大什麼風景區之一的地方,想想年後就可以正式的瀏覽一番,也著實不錯。

“回皇上,目前天應軍若能從東迎頭,將其逼入也有可能。但在如此廣闊的空間裡,想把一支機動性高於我部的軍隊逼到設定的地點,相當不容易,還要考慮到他們有可能玩花招,跳出包圍。”孫承宗可不敢如此的自信,以快打慢玩個追堵,當然沒話說了。但現在是以慢打快,又是在這樣大的空間,只能任韃靼人輾轉騰挪。

“孫老師所慮有理,但也要看到盧象升和閻應元的能力,追是追不上人家,但韃靼人的行動還是有跡可尋的,那就是他必然要潛回哈密衛,這個目的的實現,就必然想著遁出邊牆而不是去翻祁連山。有了這樣一條基礎,只需要斷其去路也就可以了。”朱由校很有自信的說到。張掖那邊不是平原,是有山存在的,騎著馬不可能翻山越嶺,就只能順著路走,雖然有些地段可以隨意,但主要的方向還是如此,想破壞一下路還不簡單嗎?

“那若韃靼人真的選擇翻越祁連山呢?”孫承宗不由的問道。

“那朕倒是求之不得呢,看看青海那邊的遊牧民族厲害還是韃靼人厲害。”朱由校不由的笑了。明洪武六年(171年)改西寧州為衛,下轄6千戶所。以後又設“塞外四衛”:安定、阿端、曲先、罕東(地當今海北州剛察西部至柴達木西部,南至格爾木,北達甘肅省祁連山北麓地區)。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設西寧兵備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寧近地,“塞外四衛”由西寧衛兼轄。明初青海東部實行土漢官參設制度。在青南、川西設有朵甘行都指揮使司,又在今青海黃南州、海南州一帶設必裡衛、答思麻萬戶府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厄魯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移牧青海,成為統治青海的民族,喀爾喀部卻圖汗是青海的汗王,厄魯特部的顧實汗正在與其爭取青海的最高權力,也不知道最後花落誰家。其實他們都是大明的敵人,與遼東地區都是一樣的,推翻了大明所設定的官員。只是以前大明無力顧及青藏高原,方有了他們的叛亂成功,如今朱由校肯定是要收回這些地方的。若韃靼人願意過去的話,那青海方面將會更加的混亂,顯然是朱由校樂見其成的。

青海功略是與西藏功略一樣的,那是要等到平定了蒙古、新疆之後的事情,歷史上清朝解決這些問題看著是輕而意舉一樣,其實說到底還是以強大的武力做為基礎的,什麼和親政策和宗教政策,對於朱由校是絲毫沒有借鑑意義的,只好如某種將軍在新疆之時,殺到名字可以止小兒啼哭。讓人拿著名字嚇小孩子,就是小孩一哭,立刻嚇他說,再哭**來了,結果小孩子嚇得不敢哭了。有這樣的威懾力量,那青海、西藏估計也就只能乖乖就範了。

孫承宗也是聽絃音而知雅意的人物,立刻就猜測到了,這種立志大明中興的皇帝,不僅僅的想著吐魯番地面,而且還要平定青藏、青海的叛亂,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既然方案訂了下來,立刻就以光報傳聖旨過去,不過這個聖旨只是建議不是必須,因為戰場之上瞬息萬變,誰知道折騰了半天他們又跑到哪裡去了。

盧、閻二位的戰場部署就是在這樣東西長一百二十多裡,南北長一百七時裡的區域裡進行的,倒是那四個千人隊沒有放多少力量。因為有足夠的人手在死釘著他們。接到了皇上的聖旨,倒不是讓人奇怪,特別是閻應元,昨夜就先是注意到了這一塊奇特的地理位置,倒是奇怪皇上竟然也知道千里之外這裡的地況。若把戰場放在這裡,倒是省心了,只需要圍著也就可以了。

阿日斯蘭果然不出所料的在跑到了南邊開始轉頭東向了,但很快東向了十里之後,又向南而行,然後再向東而行,在他看來,超越了親兵如此之遠,應該可以了能甩掉他們了。倒是李自成等人卻有著諸多埋怨,特別是看好了幾塊設伏的地點,要求阿日斯蘭打一下試試,若成功了就可以解此危局;若不成功還可以繼續跑路,但三次提議均被拒絕,理由是不能拿韃靼勇士的生命開玩笑,若想設伏就到了邊牆之外,在那裡才是韃靼人立於不敗之地。氣得李自成等人,暗自決定趁機逃走,大部隊不好走,相反他們只有二三百人倒是容易脫身。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就接到了光報。雖然天應軍也在奔向韃靼人,但韃靼人相當的狡猾,不時的改變方向,讓人無法判斷其仍然以堵為主。韃靼人夜間之時,竟然一反常態的又行向北而行,並把,一處村落進行了洗劫。那處村落因為離城裡實在是的太遠了,怕路上被劫,在接到了通知遷到別地之後,死活不願意走。聽得朱由校更是坐臥不安起來,關門打狗是不錯,但門裡的空間太大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