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6章掃蕩莊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86章掃蕩莊子

朱由校來到大明,不斷的想著各種各要的金手指,賺錢的方向也是放在了大明的尖頂高層消費,也的確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錢上面也一直沒有拖他的腿,讓他能夠把自己想辦的事情發展下去。特別是硬幣的發行,這個‘放大器’使他有了源源不斷的錢,可以建學校、修公路等。如同一個大迴圈一樣,這些鉅額的開支,使大明的錢活了,百姓人因為這些全國性的工程,有相當多的百姓因打工受益,然後開始能夠豐衣足食,使商業也隨之而來的繁榮昌盛起來。

天門城現在就是一個吸金窟窿,投下了海量的資金與俘虜的苦役,收益的效果還得再等上一二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現在來了這個房地產的契機。朱由校想到這種收益明顯會提前了。

在中國來錢最快的有幾樣,其中就有房地產、採礦、修路,現在採礦條件所限,效率低了點,修路是自己掏錢,又沒有高速路收費之說,倒是有軌馬車可以運貨載人,這個當是驛站的收入,但隱性的,那是一個長期的經濟發展效果。不過這個房地產是個來錢最快的行當,在京城的朱由校就首先打起了這個主意,在城牆之外開始進行之中。沒想到在那偏遠的岱海,也有這要的機會,這是他所沒想到的。

本來以為此事最快也得在‘羊吃人’之後,隆重推出‘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這個金手指之後,來一場工業革命的前奏,那裡的地皮才會翻天覆地的大變化,沒想到,現在已經有人開始了。

織羊毛這個是交給蒙古俘虜的與平民婦女在天城之外進行的,但沒有機器,那個效率談不上什麼革命,看來這個程序得需要求極宮去參與進行了。

不急,現在搞還不行,是人都有一種心理,輕易得到的,那就不是最好的。現在天門城的地位剛剛顯露了一點點,那房價就是能賺錢,也就是賺個地皮錢而已,想大暴利是不可能的。而且宗室子弟好不容易在天門城安定下來了,現在圖幾個小錢,把房子給賣了,以後又怎麼辦?

傳旨二年內天門城不許這樣的房地區交易,大明皇室在天門城所為,目的是為宗室所謀萬世之福,豈可因貪一時之利,買賣皇家恩典,私下交易的不受大明律保護。沿街門市,為方便商家,可以租賃使用,亦不可買賣。

這個帽子一扣,買賣之聲立刻停了,是啊,這是皇上的恩典,花了這麼多錢,不是變相給宗室銀子的,是一個萬世之福。這要的東西就是買了也不受保護,買了何用?

秦良玉、盧象升的掃蕩進行的很是順利,千人一隊,一共十一支隊伍,分向了遼陽以東以西各地,來時也大約的掌握了一下,遼陽南邊,這些皇莊之類的莊子,就有不少,那是因為遼陽這裡曾經是建奴的都城的原因。但莊子的分佈太廣闊了點。要知道建奴是侵略而來,以前的這裡都是有主的地,本來遼東就是地廣人稀,佔地就大,把‘地主’趕跑,建奴們劃的莊子當然也就更大了。這點倒和大明的官田有相似之處。

明軍雖然來到了遼東,但明軍的活動區域實在是太小了,僅僅是侷限在了官道兩側,並沒有擴大控制區域。即便是一路從蓋州而來,也沒有過縱深之感。

這一番秦良玉與盧象升的四處劫掠,起到了建奴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都是明軍屯田,等到收成的時候,建奴去搶糧,現在好了,風水輪流轉。明軍過來搶糧了!這個驚喜讓守護皇莊的建奴一個個的驚慌失措。根本不明白這天到底怎麼了,變的如此之快。

皇莊的守衛,這樣的力量,面對千名騎兵,他們也只能算是一個渣!在遼陽這個地界,他們所要防的從來不是明軍,而是暴動的漢民,那些漢民的暴動對於他人來說,是不值一提的。所以防衛的力量對於千名騎兵而言,反過來又是不夠看了。看到來勢洶洶的明軍,他們想到的就是一個字‘跑!’跑的越遠越好。

明軍當然象徵性的追了一下,但除了被漢民們給攔下來的,其他的根本追不上,只能任他們去了。

而在皇莊裡被建奴圈養著,當牛作馬整日勞作的漢民們,一下子驚呆了,這是天兵天將來解救他們了。所到之處,跪拜下來,高呼萬歲。

有了漢民情報的支援,附近莊子的位置,糧倉的位置,很快就被一一的定位。皇莊是打下來不少,但收穫卻並不是太多,一個皇莊加起來,也就是兩三萬斤糧食。因為明軍在蓋州的二次襲擊,事後又在渤海灣控制,相對來說掐住了建奴的脖子,造成了糧食的奇缺。所以貯存量並不是太大。

這讓盧象升很失望,要知道一個皇莊,那田畝數都是萬傾,都是良田,一畝地收成達到一石二石當屬正常,留下消耗的七成八成,也能剩下二三層,就算是只剩下一層,這一傾百畝,也能有一二十石,也就是二三千斤,這萬傾得是多少?這樣的數字應當是相當恐怖的,只有這少少的二三萬斤,真是讓人不太舒服。

好在每出去的隊伍不小,路走的也遠了點,從只搶大莊子,最後發展成了,是個莊子就搶,反正這裡沒有漢民的地,就算是有了,也只有漢奸們,也有這樣的殊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些莊子果然不出所料的有料,人躲在了遼陽或者瀋陽,但不耽誤學著大明的一些文人階層,盡最大力氣的置辦田地,只有田地才是最大的資本。這是建奴最先富裕起來的少數人,他們當然的就成了建奴的土豪。

三日來的奔波,收穫是不小的,第一就是極大的打擊了建奴的探子,他們仗著馬快,遊走在大明軍隊的附近,掌握著明軍的動向,但這次不行了,十一只隊伍如同十一支觸手一般,從明軍的本部一下子向著四面八方伸了出來,這一下,最先受難的就是這些探子了。

第二就是代善部與黃臺吉部的遊擊隊伍了,他們在茫茫雪原之上,力量雖然不小,但很可惜,他們沒有望遠鏡這種神器,明軍更有隱密的光報系統,在雪原上,總是被白桿兵、天雄軍先行發現,把握住他們的行軍軌跡,有了這種作弊器,建奴們的遭遇可想而知了。

第三當然是解救漢民了,這此被建奴圈養著的漢民,他們與建奴俘虜的待遇基本是一樣的,就是個免費的苦力而已,只有過區別在於,建奴俘虜要被宮刑,而漢民的這些苦役則是要世世代代為奴。現在看到明軍來攻,總算是見著親人了,當然是誓死景從,紛紛表示自己帶著乾糧跟隨著明軍。他們與建奴都有著血海深仇,親人朋友死在了建奴手上,自己也被建奴奴役了十幾年之久,這種恨是發自骨子裡的。這種現象讓所有的明軍感動,這些漢民與自己是同根同源的同胞兄弟,他們基本上都是懦弱的弱勢群體,與自己沒有參軍之前沒有什麼區別,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處在了遼東這種地方,遭遇了建奴這幫畜生而已。那是命運的折磨,現在他們看到了希望所在,紛紛的想著拿起武器,跟著大明的部隊來報仇了,如果不是仇深似海,哪裡來的這份勇氣。

掃蕩的規模越來越大,時間也越來越久,收穫也越來越大,有了漢民的配合著運送,總算收集到了這六十萬斤糧食。

這三日來,身在遼陽城的建奴們可就不一樣的心思了,從各個莊子逃出來的護衛、管事,紛紛的跑到了遼陽或者是瀋陽,他們的遭遇很快就在遼陽城裡傳開了,這樣的事情讓建奴們相當的震驚。

曾幾何時,明軍也開始搶他們的糧食了?與明軍交手這麼多年,也只是他們搶明軍的。就象後世唱的那樣,‘沒有吃沒有穿,明軍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明軍給我們造’,但現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輪到明軍搶他們的了。

紛紛的大罵明軍無恥,這可都是大金的糧食,現在大金不缺別的,最缺的就是糧食。本來就奇缺無比,現在黃臺吉為了打仗,把糧食都集中送到了前線。這糧食的價格已經不斷的重新整理著,一次又一次攀登的價格的高峰,現在明軍這樣一搞,那無疑成了雪上加霜了。在這要一個青黃不接不時期,糧食被搶那是多麼恐怖的事情?雖然這些糧食就算是不被搶,也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有一些識時務的建奴對明皇的這種學習精神不持反對態度,他們倒是希望明軍真的能把建奴的搶掠精神貫徹到底了,他們不怕搶,怕的是被屠滅,搶點糧食怕什麼,反正餓不著他們。但明軍這種勁頭哪裡是來搶糧這麼簡單呢?

耀州的撤離就不是那麼徹底,留下了一部分糧食,相當於是資敵了,而從海州、鞍山的的撤退,那叫一個乾淨,一兩糧食都沒有給明軍留下。但這城裡集中的好撤,各個莊子如此分散,要撤的時間的確是失去了,一旦明軍不缺食,無須一個漫長的運輸線,這場仗可就更困難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