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7章建奴遷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97章建奴遷都

漢民們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報完仇的就搶點戰利品,大東西帶不了,金銀細軟還是可以的。白桿兵們任他們搶,表明了,這些東西漢民們拿三成,不按什麼搶得多得的就多,絕對的平均分配,只要你是屠城的參與者。

其餘的交給明軍當作明軍的戰利品。他們只能拿小頭,其餘的都得在離城的時候搜身交出去就可以了。這個分配當然沒有什麼阻力,沒有明軍的大出氣,漢民還只是一個奴才或者還要過著那朝不保夕豬狗不如的日子呢。三成的戰利品,已經足夠給他們補償的了。

不要談什麼祖傳的或者自已的那些蠢話,建奴手低下,哪裡有你什麼祖傳的東西。

漢民百姓們帶著糧食、慢慢的走向了鞍山,為了怕建奴報復,朱由校專門的安排了白桿兵、天雄軍一直護送而走。故地難離,但沒辦法不離,不怕傷了漢民的心,朱由校坦言,漢民中間有叛徒,掌握著可以刺殺明皇的力量,這個險萬萬不敢冒,在這個非常時期,事關皇上的安危,大明與建奴的國戰,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凡不願離去的,一經發現立刻殺無赦。

明皇是漢民的唯一的靠山,他們無論是不是漢奸叛徒,沒有誰能說的清,但明皇不倒,他們就有保障這個心理是漢民必須有的。一個個表示著順從。好在建奴的法則是‘優勝劣汰’,倒是沒有多少老弱病殘孕在裡面。直的都很從容。

孫承宗和袁可立對於皇上直面坦誠的懷疑漢民裡有漢奸,那是一種不信任漢民的表現,恐傷了遼東漢民的心,民心難求啊。

朱由校不以為然,認為民心不是虛的,更不能因為這個所謂的民心,而無原則的去和稀泥,恰恰相反告訴漢民,讓他們知道在他們的身邊還有敵人的存在,需要時刻的警示。雖然這會讓這十萬左右的漢民人心惶惶,但並不影響大局。而且讓他們知道真相,更能體現是一種信任。

相反相成,在現在的情景之下,遼東應以先軍為主,因為這裡就是戰區,明軍所要面對的應該是穩紮穩打步步勝利,不能冒任何的險,只有保持不敗,才是最大的民心,這個民心不僅僅是針對這十萬漢軍,同時也是針對大明上億的百姓。

遼陽城的一舉一動,黃臺吉是清楚的,就在外圍不遠的代善等部當然也是明白的。這讓他們相當的無奈,明皇的部隊一直都在城外,而城內的殺戮一直都在進行。

黃臺吉的心裡在滴血,為了打敗明皇,他不惜任何的代價,賠掉了整個遼陽城的女真同樣也是再所不惜,但這個賠卻是賠了個底掉天。那些安排在夾牆、地窖等隱密之地的人,當然是要拋出去的,他再玩心理戰,目的就是為了抓住明皇的一絲疏忽大意,而後利用真正的殺手,以此來幹掉明皇。

但現在他所有的佈置一下子付之流水,全部因遼陽城漢民的遷移而一下子變成了泡影。什麼地雷、八牛弩、投毒等手段,都是在人來執行的,而人當然是要靠著漢民來執行,女真人的清洗那是必然的。哪怕是遼陽城的屠殺,這都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雖然這種屠城讓他們這個女真的掌門人相當的震憾與頭疼,也一樣在他的可接受範圍之內。但他的確沒法容忍,明皇竟然來了一個釜底抽薪,將漢民無論是不是漢奸,連問都不問的就遷移到了鞍山,那他一切的佈置還有什麼用處?賠了夫人又折兵,本來遼陽城在自己的手裡,與瀋陽以及代善部遙相呼應,還是有一番作為的,但現在,這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烏有。

既生瑜何生亮?黃臺吉從喜峰口開始,就一直的被明皇死死的壓住一頭,他費盡心血,花費了具大的人力物力,所施展的各項計策,到頭來,無一不被明皇一一化解,這讓自詡急智非凡的自己情何以堪啊。他對著這位異種的明皇真是黔驢技窮了,沒有招了,這深深的無力感,讓他無所適從。

經過了一番大搜尋之後,終於確認了遼陽城確實成為了一座空城之後,朱由校才放心的留下了一千白桿兵的豎盾兵把守六座城門,徹底的守住了這片軍事禁區。而他始終不渝的沒有踏上這片城池。直接率兵北上瀋陽。

隊伍行進的很慢,建奴的反撲相當的強烈,無論是遊擊還是斷路,都全面的展開,因為一旦被明軍圍住了瀋陽,那將意味著大金徹底的大勢已去。

建奴的損失的確很大,甚至超過了他們能夠承擔的數字,但仍然相當的頑固不化,死死的咬住明軍,將一個擾字極大的發揮出來。

對於這種戰鬥,朱由校也相當的頭痛,沒日沒夜,如同蒼蠅一般,一直圍在二里之外,抓住了機會就下口。不論成敗,咬一口就跑,這種全天候的疲擾,雖然極大的消滅了建奴的有生力量,但把明軍的速度極大的降低了。已經有情報已經顯示,沈陽城已經要變成了一座‘空城’,建奴開始了遷都。

為了把握住這個時間差,所以建奴也如此的給力,不計損失的來給這次的遷都爭取時間。

建奴的此次遷都目的所在地為他們的發源地老寨——赫圖阿拉。一旦成功,那時若從陸路進軍,不僅僅是路途遙遠,道路難行的問題,還要經過鴉鶻關。而走水路,也有撫順、薩爾滸這兩個要地,所追擊的距離則更加的遙遠。

“皇上,現在必須要堵住建奴的遷都,否則的話,東徵之事,將被無限的延長!”孫承宗急切的說,對於建奴遷建,那對東征來說,那是相當不利的訊息。

“孫老師之言,朕僅在地圖之下就知道是正確,遲早的直搗黃龍,摧毀建奴的最高指揮機構,滅除建奴,將事半而功倍。但朕對於建奴此舉也有心理準備,此次建奴將都城遷至赫圖阿拉,還是在朕可接受的範圍之內。”雖然赫圖阿拉遠了點,但這個遠也不是不能接受,最起碼這些地方以後還是要攻的,只不過早晚而已。

“皇上,請恕老臣不敬,皇上不知地勢之險峻才有如此輕鬆,不瞭解這水旱兩路有多大的風險,才如此的鎮靜啊,要知道瀋陽到赫圖阿拉二三百裡的,可不是一片坦途。其它暫且不論,兩路之中,水路必經撫順關、薩爾滸兩地,這兩地卡住了渾河,且易守難攻,守住了這兩關,就等於掐住了水路。而旱路則是鴉鶻關,那裡更是連綿不斷的群山,峰巒疊嶂,唯此處有一形勢險要的鴉鶻關,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且赫圖阿拉是遼東邊牆之處,現在邊牆盡在建奴之手,若想突破,難上加難!老臣斗膽請皇上,派白桿兵、天雄軍先行一步,提前阻止建奴遷都而走!”

孫承宗一是有經略遼東的經歷,二是在出征之前,的確下了一番功夫,他最擔心的就是建奴的跑路。因為一旦跑出了關外,打起了遊擊,那這場直搗黃龍的有目標有目的可以迅速結束的戰爭,一下子又將變得不可捉摸起來。

大明在九邊設的邊牆在遼東的規模是相當大的,全長一千多公裡,西起山海關下之鐵場堡,東至開原後轉而向南,至鴨綠江畔的江沿臺堡止。遼東邊牆分為西段邊牆、遼河套邊牆和東段邊牆。這些地方多是藉助山險以為牆垣。邊牆上設有7個關,以限人員往來,邊牆之內還築有9個城堡和1177個墩臺。但是很不幸,這些目前全部都在建奴的掌握之中。

現在河水還沒有解冰,若要進攻赫圖阿拉,必然得走陸路,那就必走鴉鶻關,那裡是遼東鎮通往建州衛的主要通道,亦為朝鮮使臣入貢的必經之路。鴉鶻關自明初建關後,因其軍事地位重要,明廷同建州女真在此地發生了十分頻繁的爭奪戰,關口屢遭破壞,又屢次重建。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明政府為加強鴉鶻關的防務,又在關西修築散羊峪堡。地勢之險非常人所想,若想攻下,更是難上加難。可以說如果建奴沒有控制住此關,就沒有了遼東之變這場亂事了。

萬曆末年,遼東軍備逐漸廢弛,而建州女真部卻日益強盛起來。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遼東鎮總兵李成梁以“地孤難守”為由,放棄了遼東鎮孤山等6座城堡之後,便將鴉鶻關外之地拱手送給奴爾哈赤。這才有了奴爾哈赤輕易可以發動遼東之變最大的依仗。如若沒有,他只能無奈的呆在遼東邊牆之外。

正是因為兵出邊牆之地形之險,所以才有了孫承宗這有些急燥的發言,皇上那種可以追著建奴打的思想,在他的眼裡絕對屬於白痴級的戰略眼光。先將敵人的政權打爛了,建奴立刻變成了一盤散沙,與在後面不斷的追著人家屁股跑,一是速度不夠,二是層層的阻遏,就只是依靠這三萬人,打下的城池要不要守,守了之後要不要分兵?孫承宗鬧不明白,這樣一個聖天子,戰略眼光比他還高,怎麼在這樣簡單的事情上,又犯糊塗呢?(未完待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