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二十四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三章合法權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三章合法權益

“有哪裡人在西山主持採礦?”朱由校奇怪的問

“都是一些有靠山的人在挖,”這倒是實話,沒有靠山就算是挖了也是白挖,只能白白的送給那些有實力的人。

“那他們向不向朝廷交稅之類的。”靠山這一詞在京城這塊地方特別好理解,頂級的勳、外戚或者朝中大佬。

“這個沒有,已經好幾年沒有礦監了。萬曆爺就是因為收這些稅收,朝廷的大臣們都不願意,萬曆爺沒辦法只好四處派遣礦監稅使進行收稅,但遭到了商人背後士大夫階層的強烈抗議,他們用罷市等手段,把那些工匠、礦工們挑動起來,和稅監們鬧事,甚至在地方上有打死稅監的事情都發生過,此事牽扯甚廣,最後在先皇登基之後第二天就宣佈罷礦稅、榷稅及監稅中官。所以現在的礦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只要有本事爭,就是你的,而唯獨沒有皇家的事。”崔尚隱對這樣的事當然是有著傾向性的,立場觀點也相當的明確。士大夫們不讓皇上收這些稅賦,而皇上動用不了官吏收稅,那只好派自己的奴才去收,但有的宦官竟然被打死了,這不免的讓崔尚隱他們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現在皇上公然要去西山開作坊,往後還不知道會有什麼事發生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情況還這麼複雜?”朱由校聽了之後,也是很吃驚,怎麼明朝的精英們還這樣的厲害,本來還以為自己是皇上,隨便一句‘莫非王土’就搞定的事,但現在看來情況還遠遠的不是這樣簡單,礦山資源完全掌握在別人的手中,連萬曆收個稅都這麼費勁,自己去開礦也不一定就能有個好果子吃,出現這種情況孰是孰非暫且不論,現在最需要的是自己需要鋼鐵,至於他們那點開採量,包括自己上陣,那開採量和後世比起來,說九牛一毛一點都沒有誇張,算算三萬件裝備一件弩二十五斤,一個豎盾也有三十斤,就得五十五斤,光是鋼這樣看就得一百六十萬斤,這量可不小八百多噸。這要是有臺‘勾機’幾天基本上能解決了,那樣鐵礦石給準備充足,就好辦事了。但現在是靠人工開採,又沒有炸藥,那工作量相對不算小。

朱由校倒沒想著怎麼打擊這種行為,只要先行保證自己把這個日產五噸的鍊鋼作坊建起來,湊合著把兩隻軍隊的弩和盾給裝備起來,這第一步就算是成功了。現在自己的力量還不足,隨時隨地有可能被人家給翻盤,雖然不知道對方是誰,但的確有一雙黑手要了自己的小命,這個力量不可小瞧了,自己暫時還是不能大意了樹敵太多,特別是那些在西山開礦的還有一些勳貴,記得歷史上應該是英國公力挺的朱由檢,把他從信王府裡接出來送上了皇位。

自己看似風光無限,但真正的力量並不足,即便是從飲食起居方面自己小心再小心,誰就保證他們不會來個狗急跳牆搞個兵變逼宮的花樣出來,恐怕要這淨軍和錦衣衛成軍之後才能有真正的震懾力,讓人不敢覬覦自己的位置。

慢慢的把自己給武裝到牙齒,那樣任何人都不敢跳出來了。而現在只能採取暗中進行了,既然別人能佔,那憑什麼自己這個當皇帝的不能去搶,自己不出面完全可以讓魏忠賢或者田爾耕等人出面。

想想還是老魏比較合適,讓他找個代言人出來,然後把在南宮訓練的錦衣衛抽出幾個千戶來,放在鐵礦的旁邊訓練。你們能挖,我也能挖,比關係那更是不怕,開戰的話,隨時有幾千錦衣衛等著,想打就打。至於後果,走他們強者為尊的道理也好、走法律手段也行,難道老魏怕了他們不成?想到這裡轉頭對老魏說:“大伴,這事你安排一下,找個人出來當代言人,讓他拿一萬兩銀子,負責去西山採礦和開作坊鍊鋼,不夠隨時來拿,鍊鋼作坊由崔尚隱去建,找一個水流急的地方就行。一切按著西山那邊的規矩來,朕會把南宮錦衣衛的三個千總隊放在他的鐵礦和作坊的周圍訓練,好能保護好這個鐵礦的開採。要保證每天的開產量可以夠作坊產萬斤鋼。只要不大張其鼓的挑朕名就可以了,他們想猜那是他們的事,明白了嗎?”

“聖上放心奴才一定把這個事情做好。”老魏平時狐假虎威的事可沒少幹,這也是所有宦官的強項,而且這次是真正的為皇上辦事,當然答應的是相當的痛快。

“別忘記把朝廷裡規定的那套程式走了,有個正式的文書憑證,就是爭執起來以後還有個說法,朕不反對他們開礦,這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好事,但如果開礦挖了國家的資源賺了錢,不但不用給朝廷交稅,而且連朕自己挖點都不許,這就有點太過份了。尺度你自己掌握吧,有去鬧事的就罰他們在礦上勞役一年,倒不必傷了人命。”朱由校倒不是想著把礦全部都佔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開礦冶金這對整個大明都是有好處的,而且鐵器不準出口,這也大大限制了出口經濟的發展。雖然這極大的限制了蒙古和建奴的實力發展,但卻使一項大明賺錢的買賣大為縮水,當然便宜了山西八大商那些走私的商人。

所以朱由校暫時的打算就是把自己需要的鋼弄出來就是,而且先行帶頭交稅,自己是合法的,難不成以後鬧起事了,非法的反倒壓在合法的皇上身上?

這只是一個開端,讓大家知道《大明律》是保護合法財產的法律,你不為大明做貢獻,憑什麼大明又出衙門又出兵的保護你?要知道,那些公務員可是拿著朝廷的錢在為朝廷辦事,你給過朝廷錢嗎?取之與民用之於民,就是要建一個這樣的風向標:你沒有在朝廷註冊交稅,被人搶了,那是你活該,自己想辦法去搶回來,朝廷沒有任何的義務幫你。而如果對方碰巧還是合法經營,那更對不起了,朝廷還得保護人家呢。你沒有朝廷,朝廷就沒你,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這當然是偏激中的偏激,但收不上稅來能怎麼辦?看看老魏在遼響練響中雜稅的比例就知道了,雜稅還是比較強的,佔了百分之八十左右,所謂的雜稅那都是鹽茶等稅,但這些遠遠的不夠,朱由校可不想僅僅的在這些小商小販手裡拿這一點錢,他想的是後世的做法,不收農民、小手工業和零售商業的稅,而把稅收集中在大型的工礦企業,雖然現在大的工業很少,但礦主、鹽商、海商、錢莊等這些大型的都屬於朱由校心目中合適的收稅物件。

讓這些人自動來交稅是不現實的,但不讓他們交稅卻讓他們享受大明朝廷的保護,這顯然也不符合朱由校的邏輯,那就只能一步步的來,首先得把這條不來交稅,那你的商業、工業活動就和大明無關,大明不會派兵丁保護,有本事你自己召保鏢去,沒本事就不幹,和朝廷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先坐實了再說。

這樣那些商人為了尋求保護就不得不到求著朝廷,只要有人這樣想,哪怕是少數人,就已經達到了朱由校的初衷了。雖然朱由校想的簡單,把自己搞的跟大明黑社會老大一樣,但目前他也的確沒有什麼辦法,要人才沒人才。自己也不敢亂相信誰,而自己也不是搞政治的材料,這點辦法用上總比沒有的好。這樣想著也就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至於結果還能比一年後自己掛掉或者十八年後滿清入關的結局更壞嗎?

“聖上放心,奴才一點不會有一點的紕漏。”這點事情本就是魏忠賢駕輕就熟的事,自然答應的比誰都快。

“好,有大伴這話,朕就放心了,你去吧。”

老魏就這樣去安排這事了,朱由校做完這些事情,非常的高興,也知道大家也沒休息好,把賞銀親自按他們自己分配的數,都發了下去。又額外的拿出來一千兩來給他們分分,其實比起朱由校自己的命和大明的江山來,這點銀子真的不算什麼。如果能起到千金市馬骨的意義來那就是大賺了。一件武器可能直接決定著兩個國家戰爭的勝負,這點賞錢真的是不夠看的。然後讓大家休息。並特別的交待宋應星明天來見他。

從兵仗局出來前,卻被王應科截住了,王應科納頭便拜投案自首,主動交待自己貪汙了十三萬兩銀子,願意贖罪以報皇恩。朱由校審視的看著王應科,把王應科瞧的是膽顫心驚,心裡想著剛才魏忠賢出來的時候給他說的話,“皇上現在信的人太少了,這是個危機,但同時也是個機會,你自己想想吧”,皇上這樣的目光會不是代表這是個危機?

各位衣食父母,今天最後一章給您送到了,看得爽了,您受累給個票票或在評論裡打個好,如果有什麼語言差錯的,給指出來,大家一共品賞歷史指點江山,其樂無窮。沒別的,夢難成謝謝各位衣食父母的點選、收藏、推薦,更歡迎你的評論,當然如果打賞那就更高興了。祝各位看完後晚安,好夢常伴。(未完待續)